登陆注册
3493300000031

第31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茶俗(2)

苗族的百抖茶、八宝油茶汤、花茶

百抖茶

云南苗族盛行饮一种百抖茶,又称“太华茶”,其制作方法与普洱烤茶颇为相似,也是将干茶放入特制的陶罐中,然后在炭火上烘烤,但要边烤边抖,让茶叶在陶罐里不停地翻滚以均匀受热,故得名“百抖茶”。当茶叶烤至疏松,嫩茎起泡却不焦时,即可冲入滚烫的开水泡饮。

八宝油茶汤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人有喝油茶汤的习惯。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要先将玉米、黄豆、花生米、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

接着是炸茶,具体做法是:放适量茶油在锅中,待冒出青烟时,放入适量茶叶和花椒翻炒;待茶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即可倾水入锅,再放上姜丝;锅中水一煮沸,就徐徐掺入少许冷水,等水再次煮沸时,再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大蒜、胡椒之类的作料,用勺稍加拌和,随即将锅中茶汤连同作料倒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就算把八宝油茶汤制好了。待客敬油茶汤时,主妇会用双手托盘,盘中放上几碗八宝油茶汤,每碗放上一只调匙,敬奉给客人。

八宝油茶汤用料讲究、制作精细,既解渴又充饥,别有风味。

花茶

把冬瓜片、橙子皮切成小薄片,在上面刻出各种图案,和以桂花、白糖即制成待客的花茶。为表达对贵客的敬意,茶杯里常有吉祥、祝福之类的花茶片。

傈傈族的油盐茶和雷响茶

在云南傈僳族流行饮用一种历史久远的油盐茶,是先用小陶罐将茶烤至焦黄后,加入开水冲泡,并放入食用油和盐,再次加开水煮沸3~5分钟即可。饮用时通常食叶饮汁,既解渴又充饥,别有一番味道。

傈僳族还流行一种雷响茶,但与白族雷响茶的制法迥然不同。他们先准备大小两个瓦罐,大瓦罐煨开水,小瓦罐烤饼茶。待饼茶烤出焦香味后,加入开水熬5分钟,将滤净渣子的茶汁倒入酥油桶内,再往茶汁中加入酥油及事先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或糖等。为提高茶汤温度,使酥油快速融化,傈僳族人会将钻有洞孔的鹅卵石用火烧红,放入装有茶汤的酥油桶内。剧热的鹅卵石在桶内遇茶汤劈啪作响,有如雷鸣,因此也称此茶为“雷响茶”。响过之后,傈僳族人再用木棒在桶内搅动,使酥油与茶汁均匀融合,然后就可趁热饮用了。

傣族的竹筒茶

居住在美丽的澜沧江畔的傣族人喜欢饮用竹筒茶。

傣族人将晒干的春茶放入新砍下的香竹筒内,在火塘的三脚架上烘烤六七分钟,待筒内茶叶变软,即以木棒舂压筒内茶叶,然后再装、再烘,直至填满舂实。待茶完全烤干后将竹筒割裂,取出茶柱,掰下少许放在碗里,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饮用。

布朗族的青竹茶、酸茶

青竹茶

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澜沧、双江等山区的布朗族人在当远离村寨或在原始森林野餐时,喜欢饮用青竹茶。

青竹茶的制作方法极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一尺长的鲜竹筒,将一端削尖插进土里,将筒内装满清泉水,这节竹筒就是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堆在竹筒四周点燃,将筒内的水煮沸后,加入随身携带的大叶茶煮三五分钟,即可将茶汤倒进事先已削好的几寸长的新竹筒内饮用。

青竹茶兼具泉水的甘洌、鲜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所以喝起来甘爽可口,滋味香浓,尤其在食用竹筒饭和烤肉后饮用更佳。

酸茶

布朗族也遗留着古老的以茶当菜的习俗。每年的五六月份,布朗人将鲜茶叶煮熟后,置于阴暗处任其发酵霉变,十余天后装入竹筒再埋入土中,一个月后即可取出嚼食。酸茶要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它具有帮助消化和解渴生津的功效。

纳西族的龙虎斗

纳西族人居住在玉龙雪山下,其“龙虎斗”是一种颇具传奇色彩的饮茶方式。纳西族人将茶放在小土陶罐中烘烤,待茶焦黄后即注入开水熬煮,待汤汁极其浓酽后,倒入盛着小半杯白酒的茶杯内,顿时,茶杯内响声大作。他们把这种响声视为吉祥的象征,响声越大越吉祥。茶泡好后即可款待客人。

纳西族人还习惯在“龙虎斗”里加上一个辣椒以治疗感冒,喝上一杯这种加料的“龙虎斗”,周身会出汗,睡一觉后感冒就痊愈了。

德昂族的腌茶

居住在德宏州的德昂族人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以茶当菜的习俗。

腌茶一般在雨季。采下鲜叶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内,压满为止,然后用很重的盖子压紧。数月后将茶取出,与其他香料相拌后即可食用。

也有用陶缸腌茶的。将采回的鲜嫩茶叶洗净,加上辣椒、盐拌和后,放入陶缸内压紧盖严,存放几个月后,即成为“腌茶”,取出可当菜食用,也可当零食嚼用。

景颇族的竹筒

居住在德宏州的景颇族人食用的“竹筒腌茶”是将鲜嫩茶叶上锅蒸或煮,待其变软后放在竹帘上搓揉,再装入大竹筒里,用木棒舂紧,筒口用竹叶塞严后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水分,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两三个月后剖开竹筒,取出变黄的茶叶晾干,装入瓦罐,加香油浸腌后,既可直接当菜食用,也可加蒜或其他配料炒食。

基诺族的凉拌茶

聚居在景洪县基诺山的基诺族人千年来一直沿袭着一种被他们称为“拉拨批皮”的食茶方法,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吃茶法:将刚采摘的鲜嫩茶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白芷、大蒜、辣椒、盐等配料。搅拌均匀即可食用。这就是极其独特的凉拌茶。

哈尼族的土锅茶、酽茶、煎茶

土锅茶

居住在云南的红河、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族人嗜好喝土锅茶,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煮土锅茶的方法极简单,先用土锅将水烧开,然后将烤香的七子饼茶放入开水中煮滚,当茶水再次沸腾约三分钟后,即可倒入竹茶盅中款待宾客。

酽茶

哈尼族人待客用的酽茶是将盛满水的铜壶在火炉上烧开,投入许多茶叶,然后以温火熬成。酽茶汤浓味苦,能提神解渴。敬茶时要按在座者的辈分,如果有客人在,那么先端一碗给年长者,然后再递给客人,最后才递给家人。酽茶每烧一次只饮一道,待客时须煨三次才算礼备。

煎茶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木拾遗》云:“普洱茶清香独绝,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居住在勐海县南糯山的哈尼族人至今仍有将普洱茶加重煎服,用以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习惯。

佤族的酽茶、铁板烧茶、竹筒茶

酽茶

居住在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人食用的佤族的酽茶也叫“苦茶”,是用一口大砂罐放入粗制云南大叶绿茶,在火塘上像煮菜一样慢火煮透,煮到罐中的茶水仅余三五口,浓得近于茶膏时即成,等茶凉到一定的温度,一口气喝下。煮好的茶色如中药汤,入口味极苦,但咽下便觉清凉至极,具有神奇的解渴效用。

铁板烧茶

佤族人喜爱饮用一种与烤茶相似的铁板烧茶。其制作方法是将茶叶置于一块薄铁板上,用火烧烤,烤至茶色焦黄、茶叶飘香后,将茶倒入沸水壶内煮,煮好后即可饮用。此茶苦中带甜,焦中蕴香。

竹筒茶

竹筒茶也是佤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茶饮习惯,但制作方法与傣族的竹筒茶大相径庭。佤族人是将刚采的青茶放入新砍的青竹筒内,并加入少量盐置于火上烧烤。青茶在高温中受竹气蒸熏,产生一种特殊的清香,冲入开水后饮用能止渴消乏、祛热解暑、明目化滞。

拉祜族的烧茶、烤茶

烧茶

拉祜族人习惯饮用烧茶。他们将一芽五六叶的新梢采下后直接在明火上烘烤至焦黄,再放入茶罐中煮饮。

烤茶

烤茶是拉祜族人的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

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再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煮,在锅中煮至半熟后,将茶叶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在开水中煮片刻即可饮用。这种茶水略带苦涩酸味,有解渴开胃的功能。

怒族的盐茶

在云南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彝族、怒族、苗族的聚居地,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的民谣。这支民谣中提到的茶就是盐茶。制作盐茶时,先掰下一小块饼茶,砸碎放入小瓦罐内,放在火塘上烘烤,等到发出“劈啪”响声并散发出焦香时,可缓缓注入开水,继续煨煮5分钟后,将用线扎紧的盐巴在茶汤中抖动几下,使其有少许咸味,然后将瓦罐移出火塘。把煮好的浓茶倒入瓷杯,加开水冲淡后即可饮用。

回族的刮碗子茶

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西北,以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最为集中。回族人以食牛羊肉、奶制品为主,由于居住的地方气候干旱,缺乏蔬菜,自古以来,茶一直就是回族同胞的主要生活必需品,因为茶叶中存在的大量维生素和多酚类物质不但可以补充蔬菜的不足,而且有助于去油除腻、帮助消化。

回族人喜爱喝一种叫“刮碗子茶”的茶饮。

刮碗子茶用的茶具俗称“三件套”,包括茶碗、碗盖和碗托或盘,喝茶时,一手提托,一手握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也由此而生。

刮碗子茶用的茶多为普通绿茶。冲泡时,除放茶叶外,还放有冰糖与多种干果,诸如苹果干、葡萄干、柿饼、桃干、红枣、桂圆干、枸杞子等,有的还要加上白菊花、芝麻之类,通常多达八种,故也有人美其名曰“八宝茶”。

由于刮碗子茶中的配料种类较多,各种配料在茶汤中的浸出速度也不同,因此,每次续水后喝起来的滋味不很一样。一般说来,第一泡以茶的滋味为主,主要是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浓甜透香之感;第三泡茶的滋味开始变淡,但各种干果的味道却逐渐透发。一杯刮碗子茶能冲泡5~6次,甚至更多。

东乡族的盖碗茶

东乡族人待客时除在茶碗内放入茶叶外,还要放入冰糖、桂圆、大枣等配料。这种茶味道甘甜,香气四溢,客人一边饮,主人一边斟,别有一番情趣。冲泡盖碗茶是东乡族人待客的重要茶俗。

土家族的油茶

相传北宋时期,金兵入侵,宋高宗下旨老司城调酉州士兵三千北上抗金。时值北方天寒地冻,瘟疫盛行,南方士兵极不适应,唯酉州士兵屡出奇兵,屡战屡胜。三军韩元帅究其原因,方知土家士兵为防寒冻,每日早餐时都用所带茶叶与北方牛肉、豆干、麦面混煮成羹食用,有抗风寒、御瘟疫、强体魄之神功,这种茶因此在军中大为推广。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巡视酉州时,就点明要喝土家油茶。川、黔、湘、鄂边邻一带的土家苗族人都特别喜欢喝这种土家油茶,并将其作为款待佳宾的最上礼仪。

制作方法是以早春嫩茶为主料,与茶油、花椒、腊肉等混煮成茶汤,并与干果类食品配食。土家油茶食用时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提神解乏,实为饮食文化中又一极富民族特色的风味佳肴。

普米族的打油茶

在白族、彝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省永胜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丽江粑粑,鹤庆的酒,打油茶呀家家有。”歌中所唱的打油茶就是茶马古道上保留下来的别具一格的普洱茶饮法。

制作打油茶,首先要将小土罐放在火上以烘干罐中的水分,然后放入一些香糯米、花生、芝麻、花椒,等烤出香味后放入适量新鲜猪油。猪油和米的质量是决定茶味的关键。待米烤黄后,根据个人需要放入适量的云南大叶茶,并迅速地抖动茶罐以避免将茶炸焦,待茶、米、油充分相融后即注入水,在火上煮沸即可。烤好的油茶可直接饮用,也可添加适量的糖或盐再饮用。

打油茶具有选料精细、制作讲究的特点,汤色乳黄,茶香、米香、油香水乳交融,香气浓郁,滋味甘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是保健佳品。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一带及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人民与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作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首先要选茶。根据个人的口味,可以选经专门烘炒的末茶,也可以选择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

然后是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

准备工作做好后,将一只锅置于火上烧热,放入适量的食油,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3~5分钟,即可将油茶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

如果打油茶作庆典或宴请之用,那么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分别放入茶碗中备好。煮好的茶汤捞出茶渣后,可趁热倒入备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由于喝油茶时碗内加有许多食料,一般需要用筷子,所以说吃油茶更为贴切。吃油茶时,客人要在口中发出“啧、啧”声响,还要对主人的手艺赞口不绝。

同类推荐
  •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民国情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本书选取了民国时期九个颇具代表性的名人爱情故事,以三男三女以及三对夫妻作为本书的主角,力求把故事讲得精彩透彻,而又删繁就简。“何事秋风悲画扇”部分的三个男主角分别是胡兰成、郁达夫、李叔同;“恨君不似江楼月”的三名女子为萧红、苏青和吕碧城,“那年花好月正圆”部分,选取了三对夫妻,分别是溥杰与嵯峨浩,徐悲鸿与蒋碧微,胡适与江冬秀。
  • 户籍:安居乐业时代

    户籍:安居乐业时代

    夏、商、周、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夏、商、周代采取中央王朝与各部落联盟分土而治的方式;春秋中期以后,随着兼并战争的加剧,各诸侯国对疆土采取分层划区进行管理。这一时期的户籍制度最初处于萌芽阶段,至春秋战国时期,户籍则与兵籍、赋籍、地籍联结在一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依据。
  • 船山思问录

    船山思问录

    王夫之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到,有极浓厚的宇宙论理念,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船山思问录》以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船山遗书》本为底本,对其进行了解读,包含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容。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召树屯》是一部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它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王子召树屯与天上的仙女喃婼娜相爱,喃婼娜为他留在了人间。父亲为了寻回女儿,发动了对召树屯部落的战争,召树屯率军出战,喃婼娜在家中受到奸人污蔑,险些丧命,无奈飞回天上。召树屯得胜归来,得知妻子离开,踏上了寻妻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他来到天上,寻回爱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遇你此生温柔

    遇你此生温柔

    邢毅轩还是顾希晨于她而言是救赎亦是一生......
  • 带着系统修历史

    带着系统修历史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发生,系统在手,且待我徐徐改之……
  • 体育现代化综览

    体育现代化综览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大众体育现代化、竞技体育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现代化背景下的各国体育管理体制、体育产业现代化、体育科技现代化、体育传媒现代化等。
  •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楚石梵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二坟

    十二坟

    七月望,十二坟山夜,寒。自山下而来的樵夫迷了路子误了时辰,这个点儿了还背着一担的柴火枯枝,腿肚子转筋地哆嗦着走在旁荫的大道上,暗影婆娑,连自己个的影子都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寒气森森的邪乎劲。其实按理说这是七月流火的天气,却因着这一股子心里头的膈应,脑门上硬生生结出了几个冷汗豆子。
  • 一念执着之颜瑶

    一念执着之颜瑶

    帝业如画携手浪迹天涯青丝染成白发敌不过似水年华那年有高官过寿,不知是谁送了一份贺礼,这也没什么,毕竟是过寿嘛,可让人奇怪的是,那份贺礼是一只螃蟹,众人不解。
  • 真实的梦幻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真实的梦幻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本套《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丛书,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破解的天书》、《真实的梦幻》、《复活的古城》、《古老的密码》、《出土的谜团》、《灾祸的降临》、《科学的黑屋》、《大脑的神奇》、《人类的奥秘》、《生命的密码》、《身体的透视》、《长寿的钥匙》。它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到震颤。
  • 我有一座行星发动机

    我有一座行星发动机

    宇宙射线抹杀北半球所有生命的一百年之后,沉睡在行星发动机休眠舱中的维修师公孙羽,遇到了——宇宙魔方!【任务:重启符拉迪沃斯托克行星发动机】『任务一:修复行星发动机动力室』『任务二:寻找“火石”』『任务三:装填燃料,重启行星发动机』冰封的地球是否还有其他智慧生命,离开的人类究竟去了哪里?以行星发动机为引擎,公孙羽在诸天万界苦苦寻找着离去人类的踪迹。他到过很多有趣的地方,他在天空之城与战斗天使阿丽塔并肩作战,也作为最后的守护骑士跟塞伯坦变形金刚们抵抗外敌,他亲吻过氪星的幼年超人,也拯救过在星际间漂流的钢铁侠。这是一个带着行星发动机游历诸天的故事。也是一段奇妙的冒险之旅。
  • 峭寒阙

    峭寒阙

    峭寒阙年轻掌门犯下错误,雁还宗率其他三大宗门以及峭寒阙大部截杀陈林,陈林率领龙族抵抗,传言最终陨落.....
  • 武修圣道

    武修圣道

    神州大陆御九州,九州苍穹乾坤中,苍穹下,乾坤巅,道法万变间;窃阴阳,感生死,悟造化,混沌虚合鸿蒙间…少年白渊,偶得星源之力,炼不灭星体,掌星源,通鸿蒙,统御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