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000000025

第25章 以教为乐是一种境界(2)

三、教师如何乐业

乐业不是一种规定,而是一种修养,一种扎根教师职业、用心从事教师职业,并且懂得创造、欣赏教师职业、感受教师职业欢乐的积极的生命状态。

教师的乐业,既有赖于合理的物质回报、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我们能否真正找到教师职业的内在乐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内在素养。

用心理解教育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说:“凡职业皆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发生。为什么呢?因为凡一件职业,皆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具体到教育,指教师应当用心去理解教育、感受教育,从中发现教育的趣味。

用心理解教育,除能使教师发现教育的亲切外,还能使教师在“觉解”状态下理解教育的意义,使自身生命的意义与教育活动的意义相互关涉,从而提升教师职业活动的质量和境界。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理解教育。一是从细微处着眼理解教育。具体体现在如何看待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如何理解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具体教育现象和事件。在这种理解中,教师应当将教育活动本身当做一种鲜活的生活体验,经常进行内省和反思。例如通过撰写教育随笔、教育叙事,加深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感悟。

二是对教育作宏观的、整体的把握。具体指教师应当用教育哲学的思维来理解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学生观、教师观、课程问题、教学问题……以此超越庸常的事务和具体的教育行为、教育事件,理解到超出具体行为和事件本身的更深远的意义。

三是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理解教育。用发展的观点理解教育,是指应当及时关注和了解社会的发展动态、教育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观念,调整对教育活动的理解。用联系的观点理解教育,是指即便是普通教师,也应从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整个城市和国家的教育发展规划出发来思考教育,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

对教育的理解有三重境界:用心理解教育,首要的在于“明事理”意义上的理解教育,获得对教育的知识性认识,这是理解教育的第一重境界。

用心理解教育,还在于超越对教育的知识性认识,获得对教育意义的把握,这是理解教育的第二重境界。所谓对教育意义的把握,是指不仅知晓和明了“教育是什么”(对教育的知识性把握),“怎样从事教育”(对教育的技能性把握),还懂得“为什么从事教育”,教育对社会、他人、自身的意义与价值何在。

理解教育的第三重境界,在于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教育,获得对教育的情感认同。也即把对教育的知识性了解和意义把握内化到教师自身的情感体系和个性当中,成为主体自身价值、态度、信念的一部分,获得对教育的情感认同。惟其如此,教师的师德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自愿,成为一种幸福体验。也只有如此,教师个体在追寻教育的职业价值和意义时,才能将其与自身内在的生命价值相统一。

用心从事教育

法国作家纪德说:“获得幸福的秘诀,并不在为了追求快乐而全力以赴,而是在全力以赴中寻出快乐。”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全力以赴,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感,用心从事教育,主动地去创造、提升教育实践的丰富性,在用心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教育实践的乐趣。

乐于教学

乐于教学指教师认真做好备、教、批、改、辅等常规教学工作,这种认真不是出于一种外在规范的驱动,即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和履行某种职责,尽管一丝不苟;也不是为了某种功利;更不是机械地投入,而是发自内心,在教学过程中饱含热情和志趣。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每个教育环节当中,都充满着对学生、对人的真实而鲜活的关怀与期待。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用心投入,做到三精:精读教材,精选教法,精心研究学生。只有用心投入,教师才能将教材变成其内在素质,他所传授的知识才会充满生命和意义,才能点燃学生内心深处的热情和渴望,并唤醒他们对自然、人类、社会、人生和生活的热爱。

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做到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形动”,即千方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第二境界是“心动”,即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学生,刻意创设特定的课堂情感氛围;第三境界是“神动”,即把自己的领悟变成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乐于育人

乐于育人指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发展技能,而且热心于引导学生做人和明事理,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乐于育人的教师不仅善于传授知识和发展技能,而且热心于抓住课堂内外的一切教育契机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迪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增进他们人生的智慧。当然,这种对学生的精神与人格的引导不是一种外在的刻意灌输,而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平等交往的结果,是教师教育智慧与教育真情的自然表达。

乐于和学生交往

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乐园,更是生命的乐园,是师生交往、共同生活的乐园。师生交往不仅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交往,在教学以外的时间里,在生活上也需要教师扩大与学生的交往,而不是来去匆匆,上完课就对学生不闻不问。“只有在学生知道你关心他们时,他们才会关注到你的学问”。扩大师生交流,可以增进师生情感,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从而实现现代型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人格共同发展。师生交往的途径非常广泛。下课时观察一下学生们在玩什么。我们可以抽个空和学生一起跳绳,打球,切磋球艺;可以和学生一起共进午餐;一起探讨漫画,某部小说,某部新上映的电影;甚至可以用QQ 或MSN 和学生一起在网上聊天。

乐于和同事、家长进行交流合作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成长乃是多种影响相互协调的结果。乐于和同事、学生家长、相关的社会人员交往,不仅可以扩大教师的教育视野,增进教育合力,而且可以在互动沟通中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改善教育的效果。

乐于学习、反思和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今天当教师,需要我们乐于学习、反思和研究。

教师在学习时,“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使自己的眼光超出‘利益’之弹的射程,超出‘匠’的局限,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在为学生打造高考敲门砖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查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效性的事业,它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远见卓识。很多教师强调,要把快乐建立在孩子的进步之上。问题在于,孩子的进步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对孩子的帮助和影响,也许要等到几年或十几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常常因为等待时间太长,我们痛苦焦虑,或因失去等待的耐心,而做出一些让人不快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们只有立足于一点一滴对学生生命世界的呵护,对教育事件的细微意义的关注,创造日常教育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用心享受教育

一个用心去从事教育的教师是甘于奉献的,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甘于奉献的教师,心中往往“只是为了学生而活着,他认为他自己无足轻重,只要学生幸福,宁肯做牛做马。但是使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尽管他是无私的,他却并不幸福”。这样的教师还不算是真正乐业的教师。真正乐业的教师还应当心中装着自我,自觉享受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

享受学生成长带来的喜悦

法国小说家雨果曾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教师不仅可以拥有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而且还拥有其他职业不曾有的乐趣,那就是学生的爱。享受“教学生活”迟艳杰在《教学意味着“生活”》一文中指出,“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或手段,也不仅仅是教师谋生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学生与教师的一种生活。”当教师“在他努力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时,也就是在追求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他在追求这样有意义的人生的过程中,体味到教学本身的乐趣。

“我们完全可以从教师职业生活过程中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同样是上课,如果教师是为上课而上课,教师的心就只是在机械地等待,等待学生的回答,等待结果与预设答案的契合。如果我们是以欣赏的姿态进入课堂,上课的同时也在享受上课,我们就能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和学生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自然地敞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肤去感受、去触摸、去体认课堂,就可能会产生生命的高峰体验,甚至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于是,我们就是课,课就是我们,我们和学生一起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

在“学习、反思与研究”中享受人生的乐趣

教师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提高专业化水平,努力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思维状态,而且,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学习思考来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应对现实的事务之中获得心灵的安顿,在与外界不断的精神联系中得以安身立命,使生命充盈,享受人生乐趣。

教师从事反思和研究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育水平,研究本身即是一种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当我们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而不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去看待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境界与乐趣,才能真正体验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教育的乐趣与幸福一旦与教育者的神圣职责、要求结合起来,工作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崇高的实践。

学会享受日常生活

教师如何乐业?除做职业文章外,还应当在职业之外的生活上下工夫,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活是一种积极的、感恩的心态,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只有带着这种心态和精神状态走进学校,才可能发自内心地从事教育。

如何享受日常生活?首先应对美好事物保持敏锐,上班路上,下班途中,不要只是赶路,而把沿途的阳光和雨露给忽略了。其次要打开心窗,心窗一方面向家人、朋友、周围的人群敞开,另一方面向户外和大自然敞开:周末不妨到户外打打球,爬爬山,游游泳。再次要学会忙里偷闲,即便手头不闲,心情也要闲适。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在战壕里不妨也歌唱,也饮酒,就不时地放它几枪。磨刀不误砍柴工,适当地放松一下,反而更有利于工作。最忌成天赶路,脚步匆匆,不敢稍停一下,生怕一旦懈怠便再也赶不上别人的步伐。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当我们舍得用微薄的薪水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会、泡吧、旅游一趟,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可以给我们增添许多快乐和幸福。不仅如此,这种幸福的感受会浸染我们的生命,增进我们对爱与人生的领悟,从而增进我们对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感悟,拓展我们心中的教育天地。

同类推荐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 弱传播

    弱传播

    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什么?如何产生?有规律可言吗?可以被预测甚至左右吗?长期以来,舆论学研究曾经是哲学家对话的天空,现在却沦落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边角料。而大众对舆论的认知,还普遍停留在公共事件、明星热点等范畴。《弱传播》打破了这种局限,把研究视域扩大到了与现实世界共存的舆论世界。作者酝酿二十年,写作四年,试图像牛顿总结物理世界的运动定律一般,去构建舆论世界的完整体系。全书由舆论的弱原理、“四大规律”、“三论三律”及一系列的舆论工具组成,富含大量生活日常、政治选战、商业推广、社会事件等真实案例。因此,《弱传播》既是传授面试、公关、谈判、恋爱乃至夫妻之道中传播技术的实用书,又是处理舆论危机和打舆论战的实战工具书,也是所有媒体人、公众人物和公务员的案头书。见解独到,论述缜密,体系完整,堪称国内首部“舆论世界的哲学”。寄望每一个通过舆论改变人生或摆脱困境的人都能从《弱传播》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蛇精病的报恩

    重生之蛇精病的报恩

    邓梓从小有三个目标:1、谢浩然爱上她;2、跟谢浩然牵手成功;3、跟谢浩然共度一生。大学毕业后在她终于向第三个迈进的时候,她却不经意的感觉到身后总有一道视线,不近不远的跟着她……邓梓尖叫:你是谁!你为什么老跟着我!潘毓认真脸:我是来报恩的。
  • 史上最强大妖

    史上最强大妖

    我!苏冥!即使重生为妖也要做史上最强的大妖!ps:这是一个古武杀手携妖皇传承穿越成一只乌鸦精后,肉身无敌,钟镇天下,纵横异界神话时代的故事。苏冥:“本皇驾到,诸君还不赶紧收藏投票打赏乎!”
  • 剑修入侵

    剑修入侵

    赵东莫名穿越,陷入无边密林,历经劫难,终于走出,他面对的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却道三千大道,只修逍遥,持剑西来,欲向东往,挡我路者,皆伏诛剑下! 纵有凌云志,亦须凡人愁! 红颜共知己,一剑一壶酒。
  • 痴心换情深

    痴心换情深

    “下去!”男人语气中寒意逼人。“余吟霜,你只是尽欢的影子,一辈子都是!”“你这一生就是在玷污爱这个字。”关曜一字一句都犹如利剑刺心,觊觎自己一切的妹妹,被设计的爱情和不被祝福的孩子……十年痴情,关先生却不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那么大所以修个真

    世界那么大所以修个真

    当天道有缺,而万物为刍狗时,灵力潮汐又一次来临,世界过了千千万万年,主宰临世,争夺天命……
  • 卒子过河成大器

    卒子过河成大器

    《卒子过河成大器》将告诉你作为一个卒子,在生命的长河中,你需要如何跨越。过河前,你需要如何创造机会,如何处理前进中的问题,过了河后你又需要如何面对,如何不被困入河中。只要你有了过河的勇气和心态,卒子成大器,指日可待!卒子为什么要过河?这是《卒子过河成大器》开篇的疑问。我们是大社会棋盘上的棋子,我们中的大多数是这棋子中的卒子。但是只要卒子能过河,就发挥了他最大的价值,即成大器!
  • 魔术江湖

    魔术江湖

    魔术在中国古称幻术、戏法,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西汉时,汉武帝刘彻用“鱼龙曼衍”招待西域来客;东汉左慈用“空竿钓鱼”戏弄曹操、孙权;宋代杜七圣凭戏法“杀人复活”名载史册;明、清两代,魔术表演已经深入街头巷尾。清朝末年,西方魔术传入中国,天津的“戏法罗”、北京的“快手卢”名噪一时,闻名中外。1940年,广聚江湖艺人的京城单义堂惨遭灭门,融合古今智慧的传奇魔术“偷天换日”就此失传。五十多年后,13岁的戏法世家传人罗四两,在一个古怪老头儿的忽悠下踏入江湖,学技艺、闯湘西、战群雄、历生死,揭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秘密……翻开本书,带你见识魔术背后的文化传承和江湖内幕!
  • 悬笥琐探

    悬笥琐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拯救女配大行动

    快穿之拯救女配大行动

    李乐清被渣男害死,竟意外被天神看中,携带一只团子开始了穿越各个世界的奇幻之路,本来是抱着玩的心态,没想到会被某位大佬尾随......
  • 我有无敌吸星大法

    我有无敌吸星大法

    修炼九年连练气一段都没到的方角得到了一本加强无数倍的《吸星大法》。你有无限灵气?我吸!你有大圆满武技?我吸!你有无敌血脉?最强神通?我吸!天下万物,任我吸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