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600000019

第19章 孟浩然(1)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盛唐著名诗人。一生除四十多岁时曾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而在北方作过一次旅行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鹿门山隐居,或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曾与众名士联诗出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满座惊叹,皆为之搁笔。(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招其致幕府,后又归隐故乡,不久病逝。其友王维画其像于郢州刺史亭,世称“浩然亭”,后改为“孟亭”。

孟浩然一生沦落,却是初、盛唐过渡期中最有成就的诗人。闻一多先生指出孟浩然“对初唐的宫体诗产生了思想和文字两种净化作用”,“所以我们读孟的诗觉得文字干净极了”,“他在思想净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当与陈子昂平分秋色,而文字的净化,尤推盛唐第一人。由初唐荒淫的宫体诗跳到杜甫严肃的人生描写,这中间必然有一段净化过程,这就是孟浩然所代表的风格”(《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李白在《赠孟浩然》中予以充分赞美,杜甫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其六)。孟浩然现存诗二百六十多首,五言居多,其中五律和排律又最多。他运用格律的形式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在当时是很负盛名的。孟浩然逝世后,好友王士源出版《孟浩然集》三卷,后《全唐诗》辑录二百六十多首。孟浩然的诗从初唐风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题材中解放出来,较多反映山水隐逸生活,恬淡孤清,形成和谐优美的意境,独具风格,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没有涉及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秋登兰山寄张[1]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2]。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3]。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4]。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5]。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6]。

【注释】

[1]兰山:在襄阳西北。篇名一作《秋登万山寄张五》。张五:名子容,唐先天二年(713)进士,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为孟浩然的同乡至交。这首诗写登高思友之情。[2]“北山”二句:化用陶弘景《应诏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写张五隐居在北山。北山:北面的山。隐者:当指张五。[3]始:一作“试”。[4]兴:兴致。[5]荠:一种野菜。[6]何当:何时当能。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月、日都是九,故称重阳节,以为宜于长寿,所以有登高、赏菊、亲友聚饮等风习。

【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的作品,写登高思友之情。全诗情随景生,而景又烘托情,两者紧密联系,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

首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中演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切入主题。“相望”表明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心旷神怡。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从容逸然的样子,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好像蒙上了一层月色一样。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进一步显示了真挚的友情。

作者在这里创造了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特别是前四句既没有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没有着力描写景物,而是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写来,平淡而自然,展示了农村的静谧和自然界的优美。

夏日南亭怀辛大[1]

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2]。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3]。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4]。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5]。

【注释】

[1]辛大:即辛谔,行大,作者同乡,隐居西山,后被征辟入幕。[2]山光:落山的日光。[3]散发:古代男子平日束发于顶;散发则表示闲适、潇洒。“开轩”

句:开窗躺着,清闲而敞亮。[4]清响:清脆的声响。[5]故人:指辛大。

【鉴赏】

本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同时有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出各种感觉细腻入微,看似轻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诗趣盎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为诗人的代表性名篇之一。诗人开头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绝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束,靠窗而卧,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一种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此处暗合了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名句。进而“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发出清脆之声,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此处表达的境界真可谓“一时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

“竹露滴清响”是那样的悦耳清新,诗人自然而然想到了音乐,于是“欲取鸣琴弹”,传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此时的诗人正适合操琴,但“欲取”而未取,因为“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水面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这就是“知音”的出典。诗人由清幽绝俗的境界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念友人上来。诗人多么希望朋友在身边,共度良宵,友人期不来,自然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梦中居然与朋友相见了。诗以梦境结束,有极大的想象空间。

夜归鹿门歌[1]

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2]。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3]。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4]。

【注释】

[1]鹿门:即鹿门山,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的汉江西岸,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2]渔梁:地名。[3]庞公: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居圣地。[4]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指诗人自己。

【鉴赏】

这是一首歌咏归隐情怀的诗。尽管好性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然而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诗人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路,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之路。

孟浩然年轻时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求仕不遇,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去住住,其实是标榜归隐,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然而主旨是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和志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主要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山寺的僻静与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接着“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人们归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内心想法。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写夜晚登鹿门山的情景。月光下的山树朦朦胧胧,使人陶醉,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当年庞德公就隐居在这里。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细写“庞德公隐居处”的境况,此两句为全诗的诗眼,点破隐逸的真谛,与尘世隔绝,唯山林是伴,此时诗人领悟了“遁世无闷”的美妙境界。

这首诗以平淡而自然的笔调,写出隐逸的内心感受,“气象清远,心孤寂”,手法娴熟。

望洞庭赠张丞相[1]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4]。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

【注释】

[1]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曾西游长安,用这首诗赠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表达了诗人从政的热情。[2]虚、太清:指天空。此二句意为八月秋水大涨,显得平满,涵容着天宇,水天相连,和太空混而为一。[3]气蒸云梦泽:

意谓近处都在水气笼罩之中。“云梦泽”是现在的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的总称。[4]端居:隐居。

[5]垂钓者、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里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

【鉴赏】

这首诗托兴观湖,抒发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是孟浩然诗中较为开阔的一首代表作。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予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和赏识。

本诗前半部是泛写洞庭湖的景色。开篇写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遥遥相连。洞庭湖极宽广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咏洞庭湖的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非常有力度。

后半部是由景而写内心世界,所谓“欲济无舟楫”,是用来比喻希望丞相的引荐。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引荐,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这一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也不甘心闲居,要入世做番事业。这里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接下来,诗人巧妙地翻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古语,吟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亦实亦虚,深寓新意,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希望追随张丞相左右效力的愿望。本诗既表达了想出仕的心情,又写得不卑不亢,是一首不落俗套传世名篇。

秦中感寄远上人[1]

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2]。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3]。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4]。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

[1]秦中:指陕西长安。上人:对僧人的敬称。[2]三径:指归隐后所住的家园。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翊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惟与求仲、羊仲来往。后陶涪《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后人遂以三径指退隐家园。[3]东林:指庐山东林寺。[4]燃桂:《战国策·楚策》:“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后遂以燃桂喻处境窘困。

【鉴赏】

这是一首寄方外人的作品,免不了称羡对方的清净无为,厌苦自己的尘俗不堪。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孟浩然之所以四十岁入长安寻求仕途的发展,原因之一可在本诗中找到。诗人本有“一丘常欲卧”的归隐心愿,但“三径苦无资”,即无财力维持归隐生活。诗人穷困潦倒的处境,形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以北入长安求仕并非他所愿意做的,实有经济上困窘的原因,诗人是很怀想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的生活的。孟浩然的诗中也多次提到他的欲出仕是因为亲老家贫的原因。在长安逗留的日子里,物价昂贵,盘缠将尽,原先的壮志因为这次碰壁、随着年岁的增长而衰减。因此傍晚时分听到暮蝉哀鸣时,不免心里怆然增悲。诗末的两句使全诗的悲愤气氛进一步增强了。

本诗因是写给方外人的诗,所以“东林怀我师”一语双关,既怀想慧远,亦代指怀想远上人,贴切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本诗另一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情之难抒,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自然“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遂使壮志衰颓;流落秦中,感凉风、闻蝉鸣而“益悲”。这种写法如画中的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苦愁闷,使人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觉得诗人的明朗与率真。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所选篇目以普及性为要,挑选可接受性强、浅近明白之作入书,又广泛借鉴了其他的权威版本。宋词和元曲的选择则是对各个时期、各种题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博采众家之长。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元杂剧文学成就也很高,但我们尽量侧重选择活泼灵动、浅俗直白,并能够使欣赏者毫无间隔感的元散曲。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 七个短剧

    七个短剧

    《七个短剧》是爱尔兰戏剧家、民俗学家、剧院经理格雷戈里夫人献给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的一部短剧集。在这部短剧集中,格雷戈里夫人为叶芝精心挑选了以下七部短剧: 《一传十十传百》《海辛斯·哈尔维》《月出》《寒鸦》《济贫院的病房》《旅人》《狱门》。
  • 敌营十八年

    敌营十八年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古都北平,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上午九时,一辆黑色伏尔加小轿车悄然无声地驶进新华门,在一栋古色古香的房子前停了下来,从车上走下一位一身戎装的青年。“哦,时雨同志,好精神啊!”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号人物——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紧紧握着这位身材高大、姿容英俊的青年人的手,感慨不已道,“我在中央北方局当书记和在新四军当政委时,经常得到你的重要情报。每次你都干得很出色。我曾对陈老总说过,你一个人顶三个师。在敌人心脏整整战斗了十八年,今日得以凯旋,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我看是个奇迹。
  • 理想·掌握自己的命运

    理想·掌握自己的命运

    “所谓梦想,就是在梦中所想的。”这是现在大多数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是理想呢,应该就是理智下的想法了吧!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没有了理想,就像是一个人踽踽独行在黑暗无边的路上,没有光,没有方向,可想而知,当人生的征程结束,其意义在哪里得以凸显!所以年轻的人们,怀揣着你们的理想,撇下周遭之人对你们的批判和指责,坚定地走下去吧!《
热门推荐
  • 一条土狗打通关

    一条土狗打通关

    本作又名《最强汪星人》,讲的是一条已经无敌的狗狗的故事,已知宇宙内无敌。这个状况,除了作者与读者之外,没人知道。所以,故事中的主角们,奋发努力,与各类危难和敌人,斗智斗勇。他们永远不了解:派狗出阵,即可。主角团:魔法武术双修的绝美平胸少女、勇武侠义的中二剑客少年,以及自居主角,战力强悍,狂拽酷炫能炸天的公牛一头。凭他们的冒险经历和搞笑故事为蓝图,辅之……总纲:以少男少女们,轻松欢乐的青春物语,引出波澜壮阔的浮世画卷。各方势力和无数大能,粉墨登场,宛若众星璀璨,彰显盛世繁华(说好的正能量)。
  • 神陨诅咒

    神陨诅咒

    那一天,这个世界的神陨落了。也是那一天,另一个世界的神诅咒了这个世界!
  • 星辰里的分钟人

    星辰里的分钟人

    一名初来乍到的联邦执法者,栖身于一个暗流涌动的太空文明,卷入一场蓄谋已久的星际战争,揭开一位疯狂学者的秘辛往事...
  • 孳生

    孳生

    古老的异世界大陆,由鹦喙花王朝所统治的封建社会,那里的奴隶与女仆是最低贱的东西,那里的平民没有信仰,那是只有贵族才能拥有的奢侈存在。这样的黑暗中,滋生出了人类难以想像的可怕存在,它们以人为食,却又藏匿于闹市,它们中有的比人类更为高贵,有的却比城市下水道里的老鼠更为肮脏,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不死生物。生活在遥远未来的懵懂少女,骤然来到这个黑暗的社会,遭遇到那个外表绅士却善于蛊惑人心的魔鬼,她是否会上钩呢?少女与魔鬼的第一次见面:“你……你是谁?”清辉的声音嘶哑而颤抖。“是谁……如果是名字的话,在下刚刚好像已经告知了”,“车夫”笑弯了眼,这个表情放在任何人脸上都是一个温和的男青年,但是此时的清辉仿佛被恐惧的手掌攥住了心脏,“那么你想知道的是……我是什么吧。”“啊!”清辉终于尖叫起来,因为“车夫”尾音落在了她的耳畔,那个不知名的,不可称之为人的家伙又出现在了清辉另一侧,将头搁在清辉的肩膀上。清辉能感受到它呼出的微弱气流喷在她耳畔,像是蝮蛇潜行时的喷气声一样令人提心吊胆。
  • 魂血古戒

    魂血古戒

    原本妖孽的叶飞,因为一枚意外得到的血戒突然从天堂跌落到地狱。殊不知被叫了三年的叶家废物之后,手上的血戒为叶飞开启一条通往强者的道路,从此叶飞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 守得花开伴月明

    守得花开伴月明

    “从前,她认为生命中的那个人不可能再出现了。可究竟她比较幸运。使得她可以遇到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青藏高原,动物乐园。静如秋水,暴似杀场。有乐有忧,生生死死。谁来主宰,令人思量……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丞相大人不好撩

    丞相大人不好撩

    【谢虞欢这辈子做的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在自己还是皇贵妃时在亲妹妹的洞房夜里睡了新郎。】景元十一年十月初十,景元帝颁布了两道圣旨。一娶一嫁。一道圣旨为将军府二姑娘准备,入宫为妃。另一道,为当朝丞相准备,赐婚将军府的三小姐。*她在声色犬马的乱世步步为营,从少年将军到两朝为后。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北朝正史》 * 帝王和一儿一女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被儿子骂偏心。 女儿很高兴,儿子不服气,便问他原因。 帝王抱着跟皇后如出一辙的女儿,勾唇冷笑:你长的太像我。 儿子:…… —— 后来,帝王身边待着妻女。 妻女皆喊累:父皇抱,夫君背我。 帝王拒绝,却抱起皇后:你和你母后也只有九分像,你终究不是她。 女儿:……
  • 邪武霸君

    邪武霸君

    天生废物的他,却拥有世上罕见的火体之身!一次机缘下,成功开启身体密码!从此修炼事半功倍!阴谋诡计那又怎样,照样称霸一方;敌人再强那又怎样,照样揉虐捏碎!且看王川如何逆天改命,成就宏图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