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600000064

第64章 杜甫(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3]。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4]。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5]。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6]。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7]。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8]。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0]!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1]!

【注释】

[1]歌:古代诗歌的一种。这首诗写杜甫因安史之乱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草堂暂居。诗成于公元761年,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茅屋即指成都草堂。[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概指多数。[3]酒:散落。罥(juàn):挂着、挂住。长林:高高的树林。沉塘:深塘。坳:水边地。[4]忍能:竟然能。对面:在我对面(当面)。为盗贼:跟做盗贼一样。[5]竹:竹林。“唇焦”句:意思是自己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不得,没有结果。

[6]俄顷:一会儿。漠漠:灰蒙蒙的颜色,指天空。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渐近。[7]布衾:布做的被子,为穷人所用。富人用丝绸做被。“骄儿”句:可爱的小儿子不会睡觉,把被里子蹬破了。恶卧,睡相不好。[8]雨脚:雨点。[9]丧乱:战乱使家破人亡。指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长夜”句:指一整夜的漏雨打湿了布被,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彻,彻晓,到天亮[10]广厦:高大的房屋称厦。广厦指又宽又高的房屋。庇:遮蔽、掩护。寒士:贫寒的人[11]突兀:高耸的样子。庐:简陋的房屋。

【鉴赏】

这是杜甫写的一首古体诗。

公元759年,陕西发生饥荒,安史之乱未平,杜甫弃官西行,最后抵达成都,年底在西郊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栖身。不料次年八月,突遇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饱经风雨,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诗篇。

全诗可分为四个段落来赏析。前五句为第一段,描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首句点明时间为“八月”,接写“秋风怒号”,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怒”字则把秋风拟人化,不仅使首二句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感情色彩:好不容易盖起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作对,怒吼而来,卷走了屋顶的层层茅草,怎不令人焦急万分呢?

卷起的茅草到哪儿去了?没有落到屋旁,而是随风飞过江去。有的分散地飘洒在江边上,有的高高地挂在树枝上,有的低低地散落在深水塘边。“飞”字紧承上句“卷”字,加上接下来的“渡”、“洒”、“挂罥”、“飘转”等字,一个接一个的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图画——秋风怒号图,紧紧地牵动读者的视线,拨动读者的心弦:这些茅草是很难弄回来了。杜甫该怎么办呢?读这几句诗,我们分明看见一个衣衫单薄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顶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散落各处。而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怒愤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激起我们心灵上的共鸣。

下五句为第二段,写“群童抱茅”的感叹。这是对第一段的发展,也是对第一段的补充。远处、高处、低处的茅草无法收回,那是不是还有落在附近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然而却被南村来的“群童”抱跑了。全段以“群童欺我老无力”为着眼点。如果不是“我老无力”,而是正当壮年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现在这些顽童竟然敢当着我的面像强盗一样的胆大妄为,公开抱起我的茅草往竹林里跑去了。为了表明自己受欺侮的愤懑,杜甫说这些顽童跟盗贼一样,不过并不是真的给他们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去办罪。所以杜甫只是无可奈何地呼喊他们不要“抱”,喊得唇焦舌干不能再喊了,也不起作用,只好回到破屋中倚着拐杖长久地叹息。

细品诗意,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不听招呼地抱走那么些不值钱的茅草。这一、二段,实为结尾的伏笔。不因穷困,何至有此!正因为“四海穷困”的现实,才产生“广厦万千庇寒士”的美好理想。

“自叹息”一句为前两段的归总。诗境是说杜甫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会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中。“倚杖”,当然又照应了前面的“老无力”;“自叹息”表明这种遭遇只能自己叹息,未能引起别人的同情和求得官府的帮助,则当时世风的浅薄,就意在言外了。这里一个“自”字,用得多么沉重!而“叹息”的内容,这里没有明言。但当杜甫自己在无处安身且得不到帮助时,分明会联想到处境类似的无数穷人。这为下文做了铺垫。

再下八句为第三段,写“长夜沾湿”的苦痛。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

正应了“屋漏偏遭连夜雨”那句古话。狂风过后,必有大雨。这场大雨把杜甫推向了痛苦的深渊。他先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昏暗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自己暗淡愁苦的心境。那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昏暗的天穹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气温也骤然降下来了。盖了多年的布被冷得像铁块一样,那不懂事的孩子横躺竖卧,早把被里子蹬破了。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人,是写不出这些深切感受来的。这样写,也是为下两句屋破雨漏及其后果蓄势。照理说八月的天气并不算冷。但由于气温骤降,布被破旧,大雨漏得床头没有一点干处,又连续不断地下了一夜,漏了一夜,所以,杜甫感觉特别冷。再下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凄凉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破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整夜漏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明了杜甫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这种心情,又是“床头屋漏”、“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于是,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其他人的类似处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部分。

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杜甫将自己的困境推己及人,表现了博大的襟怀。怎样才能盖得大厦千万间,庇护天下所有的穷苦百姓,使他们欢天喜地地在风雨中安稳如山?唉!眼前何时才能耸现这么多房屋,到那时即使我一家人的陋室破了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感到无限的满足!本段前三句前后是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蝉联一贯,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贴切地表现了杜甫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吟之不足,继而“呜呼”叹之。这就是结尾三句:只要天下的穷人都有了房屋,我自己的房屋破了受冻死都满足,崇高的思想表现到极致!

全诗重点描述杜甫本身的痛苦,但当我们读完最后一段时,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述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述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疮痍、人民的灾难。他不仅是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叹息和失眠,而且清醒地大声疾呼,希望有人出来为千百万穷人谋福利。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感动着广大读者的心灵。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

【注释】

[1]娘:或称“娘子”,是唐代习惯上对妇女的美称。此处“黄四娘”是任意拟人名入诗,非实指。蹊:小路、小径。[2]留连:留恋、难分难舍。恰恰:象声词,莺的叫声。

【鉴赏】

这是杜甫的一首赏景诗。唐诗中像此篇一样刻画细腻、色彩艳丽的佳作确实不多。

杜甫在成都西郊的草堂经友人资助终于落成了,在饱经离乱之后他终于有了安身的处所,心里十分欣慰。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沿江边漫步,踏春赏花,显得十分恬然自适。

上联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花圃小路上。句首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浓厚,颇有民歌风味。在这个花圃内,鲜花把路都遮断了。次句承首句用“千朵万朵”来使“满”字具体化,并用“压枝低”来进一步充实“满”字。这千朵万朵沉甸甸的花把枝条都压弯了,优美的景色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准确而生动。下联是一个对结,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前句描绘花枝上的彩蝶蹁跹,因恋花而流连不去,展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也可爱,这不免使漫步于花径上的人也“流连”起来。但杜甫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美景还多。一个“戏”字,将蝴蝶拟人化了;“时时”显示风光无限,不是偶尔一见,这样就将花蝶闹春的情趣渲染出来了。后句描绘诗人正在赏心悦目之际,刚好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一个“娇”字,写出了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二字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读者心理上轻松愉快的感觉。全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本诗还要注意诗人对双声词、象声词和叠字的运用之妙。“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串珠相连、音调婉转、朗朗上口。“恰恰”为象声词,用以形容娇莺的鸣叫,给人一种身历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均为叠字,这不仅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令语意更强、更生动,还能够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那一瞬间的快意。

读过全诗,使人和诗人一同享受到那生意盎然的明媚春光给予人们的无穷美感。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1]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2]。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3]。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释】

[1]奉济驿:地名,离绵阳(今四川绵阳)十里处。严公:严武,字季鹰,杜甫与他是世交。安史之乱时,他从玄宗入蜀,为课议大夫。肃宗立,房瑁荐为给事中。后房瑁事败,杜甫与他均遭贬,他被贬为巴州刺史。后两度出任剑南节度使。四韵:律诗双句押韵,八句诗四个韵脚,故称“四韵”。[2]空复情:言斯人远去,惟留青山空复在此,离情切切。[3]列郡:泛指剑南所属东、西两川各州县。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

【鉴赏】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至成都。两年后,严武以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杜甫客居浣花溪畔的草堂,其生活得到严武的多方照顾。宝应元年(762),肃宗去世,代宗立,严武受命入朝,迁为京兆尹。这首诗就是因严武入朝而作。

首联:“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诗人送严武已从成都到两三百里外的奉济驿了,说不完的知心话也只好就此打住、告别;道旁的青山依旧,目送行人,而自己的心中顿感惆怅空荡。诗人借山之多情与人之不忍相别而不得不别作对比,表现了对友人的情深意长。

颔联:“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写昨夜月下,我们举杯话别,共叙友情,今后不知何时才能重新聚会,重把杯,再痛饮?用一疑问句,既问己,也问友人,把在社会动荡下人生命运难料的复杂心情充分展示了出来。

颈联:“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是对严武政绩的称颂。说他在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为官,或守外郡或入朝廷,均荣居高位,现离任东西两川时,各地的人们都惜留讴歌,不愿他离去。

尾联:“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写自己送别后的心境。江村,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意谓自己一个人独归江村,只有孤单无依地度养残生了。这里的“独”、“寂寞”、“残生”,把严武走后诗人生活无济的凄苦悲凉的心情表现了出来。杜甫曾有诗“君来雪山重,君去雪山轻”,与此诗一样表达了对严武的感激和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多用倒装句,表现了深沉婉曲的情感,令人读之潸然泪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3]。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

【注释】

[1]剑外:剑门关以南之地,也称剑南,代指蜀地。蓟(jì)北:河北蓟州之北,泛指河北北部,安史之乱的老巢所在。[2]却看:再看。漫卷:随便地卷起来。[3]白日:指阳光明媚。青春作伴:指焕发青春及沿途春色作伴。[4]巴峡:指四川东北部巴江(嘉陵江)中的峡。杜甫此时在梓州(四川三台),须由涪江入嘉陵江再入长江出川。巫峡: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中长而秀丽之峡。襄阳洛阳:杜甫原注:“余田园在东京(洛阳),又出峡东北向,便由襄阳入洛阳。”顾注:“公先世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徙河南。父闲为奉天令,徙杜陵。”

【鉴赏】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进取东都,河南平。史思明之子史朝义败走河北,广德元年(763)春,史部幽州守将李怀仙请降,史朝义兵败至广阳自缢死,李怀仙斩其首以献,河北平。此时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欣喜若狂,返家有望,于是挥笔急书。

同类推荐
  • 咏而归

    咏而归

    《咏而归》是李敬泽全新作品集。本书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长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为主,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最后落到几篇谈闲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国天下,归结到春水春风、此身此心。李敬泽在书中与古人对话,从春秋到明清,从明清到现在,从孔子、孟子到笔记小说,李敬泽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去领略古人的精神,去追怀古人的风致。阅读经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编这一本《咏而归》,不外乎是,从古人的选择和决断中,从他们对生命丰沛润泽的领会中,学习安顿自己,找到一个归处。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时之人的心与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共八章四十一小节,用凝练的语言和鲜活感人的细节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感人的郭明义。作者从郭明义的个人成历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精神和坚持20年无偿献血,16年捐资助学,15年每天提前两小时上班的点点滴滴事迹,积小善而成无疆大爱,并带动更多的人传递爱心和温暖,成为当代学习雷锋精神的楷模。他的事迹既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是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年重点项目,并准备报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经多方邀请和沟通,最后我们请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春雷担纲创作“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报告文学。作者两次奔赴鞍钢齐大山矿,采访了相关人员,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翻阅了大量的有关郭明义先进事迹的材料,经过近一年的创作和修改,完成了报告文学《幸福是什么》的创作。
  • 导弹将军孙继先

    导弹将军孙继先

    一九五七年将军登上新的舞台,导演出新中国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在1995年授衔的将领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很多,酒泉导弹发射场首任司令员孙继先就是其中的一个。有位老军人对我说,孙司令的传说提起来一串,放下去一堆。先说几件奇事。
  • 飘落的岁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飘落的岁月(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当我们用种种不同的方式打发每天的时光时,岁月却像落叶从我们身旁随风飘去,无声无息,似乎没有一丝痕迹。书中的这些文章饱含深情地记录了世纪之交的几十年时间里,正在消失的民间作坊、民间杂艺、民间百工、农具百事、生活大观等。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3

    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有一种爱和死,我们都还陌生》、《告别,与世上最疼你的人》、《那些生命中美好而温暖的遇见》、《找个人,一起老去》等等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热门推荐
  • 大郡守

    大郡守

    作为试验品穿越,没想到自己捡到了个大馅饼,变成了后补郡守,但那只是诱惑,自己到底是别人的棋子还是真正的霸主,且看林良如何混迹。
  • 联盟之城市英雄

    联盟之城市英雄

    地球坐标暴露,远古妖兽横行,异域生物入侵,值此危难之际,人类强者组建英雄联盟,守卫城市家园。
  • 小镇青年:寻找初恋

    小镇青年:寻找初恋

    一对有奖的邮票,驱使刘恒回乡寻找自己的初恋,却发现初恋给自己生了一个儿子,而初恋有了新的追求对象,为了邮票,为了爱情,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
  • 太极拳经

    太极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定义爱情

    定义爱情

    我是穆圣,二十五岁,我的朋友们都说我的情商很低,不过他们说得对,我从来没有恋爱过,也没有真正刻骨铭心的喜欢过一个女孩,我所接触过的女人,不是母亲就是姐妹,即使有女同学和我交往也就是把我当成她们的书或者字典,查一查资料,问一问问题,然后就丢在一边,彻底忘了,下次再用的时候才会想起来。学习生活大概都是这么过的,直到我顺利的参加了工作,到了结婚的年龄……
  • 崩坏世界的刺客大师

    崩坏世界的刺客大师

    什么?崩坏世界有第四家族?这个家族叫奥迪托雷家族?整个家族的人都是刺客?伊甸圣器的奇妙用处,先行者背地里策划的阴谋,崩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到底该如何阻止崩坏和先行者的阴谋?群号:930732032
  •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余事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余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

    学会来事儿的艺术全集

    常人们说某某人“会来事儿”。大都是一种肯定性的评价。可以说,学会来事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门深谙人情世故的学问,是一门以精通实用社会学和心理学为前提的大学问。只有做到“会来事儿”,才会使自己少吃亏。少碰壁。少栽跟头。只有做到“会来事儿”,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在社会上常立不倒和百战不败的人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哑姑玉经

    哑姑玉经

    头部被撞,血流如注,陷入昏迷,然后又自己醒过来,这到底是福是祸呢?难以预料,她苦恼地摇摇头,边走边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