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7900000022

第22章 唐诗篇(21)

下联写屋内所见之景。凭窗远望,西边山岭的千年积雪就在眼前。再向门外一看,远下东吴的万里行船就停泊在江边。“西岭”一词点明地点是在成都。从成都看西山的雪岭,天气不好是看不到的。诗人看到了,说明这个春日天气十分好,空气很清新。一个“含”字,仿佛将西山雪景嵌在窗框中,成为一幅挂图。观赏到如此难得一见的美景,杜甫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门外泊船本是常见的寻常的景色,但“万里船”意味深长,因为它来自“东吴”。因为在杜甫当时的战乱年代,交通常常为兵戈所阻,行不成“万里船”:现在能看到东吴来的船,说明战乱已经平定,交通恢复了,诗人自己回乡有望,怎不令人喜上心头呢?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1]。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2]?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3]。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4]。

【注释】[1]幕府:古时军旅出征用帐幕宿营,故将军府亦称幕府。此指严武的节度使府。井梧:井边之梧桐树。江城:指成都。[2]永夜:长夜。角声:军中号角之声。中庭:中天。[3]风尘:指战乱。荏苒:时光流逝。[4]伶俜:流离孤苦之貌。十年事:杜甫自安史之乱(755)流离奔走,到此时刚为十年。一枝:一个枝条。借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喻在严武幕中作参谋的心境。

【鉴赏】首联:“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首句点出时节是“清秋”,地点在节度使“幕府”,环境是孤寂清“寒”。次句写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独宿”幕府,夜里睡不着,眼睁睁地看着蜡烛孤残。因为杜甫家住城外草堂,离城里较远,在幕府工作完后,不便回家,只好留宿幕府,所以有这种孤凄寂寞之感。

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诗人在不眠之中听到的是长夜号角的声音,仿佛在悲诉乱世的凄凉。他看到的是中天月色姣好,可有谁欣赏这月色呢?突出了幕府中无人共语、没有知音,沉郁悲抑的心情。

颈联:“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诗人在寂寥之中,思绪万千,想到时光流逝,战乱多年,亲人音书断绝,生死不知;自己又流落到剑外,关山阻隔,要想回家真是千难万难啊!“想”与“念”自然结合,旅愁更为沉重。

尾联:“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诗人满怀着沉重心事,说自己自安史之乱以来忍受了十年飘零孤苦的生活,现在又被严武相邀勉强来充当幕僚,无非是暂寻“一枝安”罢了!这是诗人的自嘲与无奈心境的表露。实际上,诗人的理想是“救国济民”,而不愿过这种“井梧寒”的困顿生活。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3]。

【注释】[1]危樯:高高的桅杆。[2]星垂:群星低垂如挂,指星光灿烂。涌:腾跃。大江:长江。[3]沙鸥:水鸟。

【鉴赏】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写小船行于大江之中所见的景色。白天,大江两岸细草微风;夜里,船桅高耸、孤舟夜泊。细、微、危、独四字,将水陆两方面的景色描绘起来。

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遥望天际,星垂如挂,星光灿烂,原野平阔,一望无际;再俯视大江,水流不息,波光荡漾。明月好像出没在大江之中。承接上联,将秋天雄浑壮阔的江面景色展现出来,为下面的秋思“书怀”埋下伏笔。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说自己是比较知名,难道是因为文章好吗?诗人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但由于受到压抑长期不能施展,而名声竟因文而著名,这是诗人迫不得已的事。做官,由于年老多病,就应该退休。这是反话,诗人的休官不是因为“老”、“病”,而是受到了排挤。这一联饱含愤慨之意!

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说自己这种飘泊无依的生活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飘泊无定的水鸟。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之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1]。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2]。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3]。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4]。

【注释】[1]支离:破碎,指流离之苦。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2]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五溪:古代少数民族五溪蛮所在地,今湖南湘西及重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一带。[3]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词客:诗人自谓。未还:未能还朝回乡。[4]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庾信未入北周时也住江陵,其住宅相传是宋玉的故居。

【鉴赏】首联:“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诗人写自己从安史之乱以来,逃难、被俘、奔凤翔、回长安、探亲,后又弃官到秦州,到成都,往返于梓州,转辗流离,苦不堪言。如今漂泊来到了的夔州。

颔联:“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这里,风情特异:房屋依山而建,层层高耸,好像把日月都遮蔽了。山区百姓大多是古时五溪蛮夷的后代,他们身穿的五色衣服和云彩和山峦一起共居同住。

颈联:“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由诗人自己身居特异风情的异乡联想到身陷囹圄的庾信,意谓侯景与安禄山均系胡人归附中原,后都分别叛梁叛唐,真是无赖之徒。现在,诗人哀叹时局动荡的时候还不能还朝返乡!这是对造成战乱的“羯胡”的愤慨!

尾联:“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承接上联,说庾信长期羁留在北朝,经常有萧条凄凉的感觉。到了暮晚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

之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1]。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2]。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3]。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4]。

【注释】[1]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2]萧条:遭遇冷落。指自己与宋玉虽处异代,却有共同的遭遇和感慨。[3]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云雨荒台:指宋玉《高唐赋序》中所叙故事。言楚怀王梦游高唐,见一神女。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4]楚宫:楚王宫。

【鉴赏】首联:“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诗人借用宋玉《九辩》中的“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词句起兴,点出时间在深秋。简洁而恰当地表达了对宋玉的了解。“风流儒雅”既是说宋玉学问渊博,又说他是有政治抱负的志士。“亦吾师”表达了诗人对宋玉的尊敬和仰慕。

颔联:“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诗人在仰慕之余,追怀宋玉一生。他既是词赋家,又是志士,但他在政治上十分不得意,生前身后屡遭误解,甚至曲解。诗人正是因为对他“深知”,由于同情他的遭遇,所以一想到他就流下同情怅惘的泪,深感自己与宋玉受冷落的命运相同,只不过生在不同时代罢了。怜宋玉,也自怜。这联由彼及己,诗情显得极为沉重。

颈联:“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诗人为宋玉的身后鸣不平。尽管保存着他的故宅,但人们欣赏他的是潇洒文采,而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和抱负。就像他的《高唐赋》中讲的神女故事一样,难道仅仅是梦幻虚构吗?不!他的本意是在讽谏君主的淫惑。而人们只把它看作是荒诞之事,没有了解作者的良苦用意。宋玉被曲解,这是多么令人痛心之事啊!

尾联:“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诗人进一步指出:随着岁月的流逝,楚宫早已经泯灭,但宋玉创作的神女故事的真意还不被人理解。当江船经过神女峰时,舟子就会指点解说,以讹传讹。使宋玉的创作本意至今成为人们曲解的疑点。

之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1]。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2]。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

【注释】[1]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女。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亦称明妃。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以“和亲”名义嫁与呼韩邪单子。尚有村:昭君村,在今湖北秭归县。[2]紫台:紫宫,皇帝宫廷。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连:联婚之意。朔漠:北方沙漠地区。青冢: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南二十里。传说边地多白草,而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3]画图:《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与。乃恶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来朝,求美人为阏氏(匈奴王正妻),上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穷按其事,画工韩延寿弃市。”省识:略识,未仔细辨认。环珮:妇女佩戴的装饰物。[4]千载琵琶:千百年来琵琶曲中还在弹《昭君怨》。据《琴操》载:“昭君在外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胡语:琵琶原为西域乐器,故日“胡语”。曲中论:只有将怨恨寄托在乐曲中倾诉。

【鉴赏】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人站在三峡西面的夔州高山之上,遥看三峡东面地势低落的香溪。只见群山万壑,好像大江洪流奔赴荆门山。王昭君就生长在这万山丛中香溪之畔的昭君村。此联起笔突兀雄奇,突出王昭君生长环境的奇美。言外之意是说只有这样风水雄奇的地方才能出现像昭君这样的奇女子。同时也表明几百年来人们对她永不忘怀。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人由昭君村自然想到昭君一生的悲剧和怨恨。她离开汉宫,远嫁大漠。死葬沙漠,未能归国还乡,一缕孤魂独自向着大漠黄昏,这是多么令人悲痛之景。真是天地无情,青冢有恨!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诗人进一步指出其悲剧的原因是汉元帝的昏庸。因为他只从画图认得昭君,以致造成昭君葬身于塞外。但昭君心怀故国之思不变,虽然骨埋青冢,她的灵魂还会在月夜徒然回到她的父母之邦。这既是对昏庸之君的谴责,也是对王昭君的同情和伤悼。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人借琵琶之音,说明昭君的千载怨恨只有寄托于琵琶乐曲中进行倾诉了!这沉痛之语,突出了“怨恨”的主题。之四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1]。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2]。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3]。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4]。

【注释】[1]蜀主窥吴:指刘备于章武二年(222)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兵攻吴,被陆逊所击,败归白帝城(夔州)。次年死于永安宫事。永安宫:在今奉节县城内。

[2]翠华:用翡翠羽毛装饰的旗子,指皇帝出行的仪仗队。玉殿:原注:“殿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3]古庙:指奉节县东的昭烈帝庙。巢水鹤:水鹤在上面筑巢。岁时伏腊:指村民按季节前往祭祀。伏,指夏六月;腊,指冬十二月。[4]武侯祠屋:指奉节县城内诸葛亮的祠堂,在先主庙西。

【鉴赏】首联:“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诗人以遗憾的心情交代了先主庙的由来。因为“蜀主窥吴”,败走于三峡,驾崩在永安宫,才后来修建了纪念刘备的庙宇。

颔联:“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诗人用对比手法,写刘备征吴时是仪仗开路,多么威风!可是兵败于猊亭,殂于永安宫,如今是殿宇荒芜,残存在荒山野谷中。此联是点明先主庙的所在地点。

颈联:“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诗人紧接上联,强化庙宇的荒凉:杉松树上水鹤筑巢,栖息在上面,可见平时很少有人来。只有到了夏伏六月、寒冬腊月,村民才来祭祀凭吊一下。

尾联:“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此联写老百姓对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二人,同样尊敬。这是全诗的“诗眼”所在,正因为刘备与诸葛亮生前能共谋大业,所以死后才能受到百姓的“一体”祭祀。而诗人自己,虽胸怀报国济世的宏愿,却因救房瑁遭到肃宗的贬谪,壮志难酬,一生飘零。追昔抚今,诗人深为自己与肃宗之“不一体”而感到遗憾!

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1]。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2]。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3]。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4]。

【注释】[1]宗臣:重臣,关系到国家社稷之大臣。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张俨曰:“一国之宗臣,霸主之贤佐也。”肃:肃穆。[2]纡筹策:反复曲折周密谋划。云霄一羽毛:好比鸾凤高翔,独步云霄。[3]伯仲:兄弟。伊吕:伊尹辅佐成汤,吕尚辅佐周文王、周武王,他们都是开国名相。指挥若定:指处理军国大事,胸有成竹从容不迫,镇定如常。萧曹:指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4]运:天命。祚:皇位。志决:意志坚决。军务劳:军务繁难,积劳而死。

同类推荐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萍踪寄语

    萍踪寄语

    内容包括:船上的民族意识、海上拾零、月下中流、海程结束、威尼斯、佛罗伦萨、世界公园的瑞士、巴黎的特征、瑕瑜互见的法国、法国的农村、在法的青田人、由巴黎到伦敦、华美窗帷的后面、曼彻斯特等。
  • 王火文集·第十卷:九十回眸

    王火文集·第十卷:九十回眸

    《王火文集·第十卷》以“中国现代史上那些人和事”为主题,是作者在不同时间陆续发表在报刊、杂志等刊物上的纪实文章的结集,内容均为回忆旧时经历和见闻。全书上下两卷共十辑,分为“早年记事”、“师恩难忘”、“日伪罪恶”、“春秋钩沉”、“时光流转”、“情感记忆”、“掉亡伤逝”、“海外人物”等八个部分,为作者接触过的百余个人物的事迹,涵盖中外,其中涉及很多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的第一手见闻录。早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王火就曾采写过南京大屠杀审判日本战犯及汉奸,发表了许多抨击时局的特写通讯,还采访过胡适、于右任等多位名人;作者父亲是爱国烈士,不幸在汪伪政权下遇难,书中有多篇文章表达作者的怀念。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生活的序列号

    生活的序列号

    《生活的序列号》是一部散文集,共收作品40篇,包括《第四类痛觉》、《声声慢——昆曲》、《人间已千年》、《舟山之舟普陀潮》等。文章内容涉及身边琐事、生活细节、日常情景,反映了象山半岛的风物、风情及各行各业的基层劳动者的生活状态。
热门推荐
  • 残阳如血

    残阳如血

    重庆朝天门码头,象征着扬帆起航的船头形态的广场空旷、宁静,三三两两的游人漫不经心地闲逛着。这时是下午四点多钟,九月的重庆,暑气还没有完全消退,一般要到晚上七点多钟的时候,广场上的游人才会渐渐地多起来。一位年轻女子随意选择了一张三人座椅坐了下来,面朝着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含义的广场雕塑,目光呆呆地凝视着,从别人的眼里望过去,不知道是她在注视着雕塑,还是雕塑在注视着她。后来有人真的希望是雕塑在注视着她,记录下她的一举一动,注视着她身边所发生的一切。
  • 不爱也是一种爱

    不爱也是一种爱

    本书收录的百则经典美文,围绕着爱的主题,或婉转或浪漫,或温和或充满激情,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体;有的语言凝炼、言简意赅;有的叙述详尽、丝丝入扣。
  • 修神灭煞记

    修神灭煞记

    叶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块玉佩,这个玉佩竟然是一个独立修炼空间,从此踏上了修炼成神之路,他所面临的最后的敌人就是无比强大的煞。愤怒、悲伤、仇恨、恐慌这些负面情绪都会有助于煞的滋长,煞受到人世间的这些负面滋养而很快的生长,当它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遗祸人家,整个世界就会陷入混乱。唯一的办法就是修炼成神的修炼者集合力量来封印。
  • 澳洲废土

    澳洲废土

    少女将会从阴云密布的澳洲废土上得到什么?
  • 骗翻天(六)

    骗翻天(六)

    旁边吃饭的几个人听了这话都扭头看,这几个人都是商号的伙计,当伙计的也挣不了几个钱,省吃俭用攒个几十块钱,也都是存在张五婆那儿,听了周小雨说有五百块钱存在那儿,都扭头看这个姑娘。卢弘侠吃惊似的问道:“你真的存了这么多钱?”周小雨做出不高兴的样子说:“怎么,哥小瞧我,怕我没这么多钱?”卢弘侠啧了一声,做出着急的样子说:“那你还不快取出来?再不取出来,怕你一分钱也拿不到了!”
  • 兽血帝国

    兽血帝国

    当生活和生存面临二选一的时候,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身为地球术士的吴天邪穿越了,这里是一个生活着人类和无数兽人种族的奇幻世界,身为穿越者的吴天邪只想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只是,当如此简单的要求都不能被实现,那么一切皆都为生存而战。兽人的脚步,永不停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哈佛逻辑课

    哈佛逻辑课

    逻辑与人类理性思维的关系犹如空气与生命,我们绝不会因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而否定它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类与生俱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正是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具有超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走到哪里者是卓尔不群的。请让我们跟随大学的教授和学子们,一同走进哈佛的逻辑思维世界。在领略哈佛风采的同时,带你走进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
  • 舰娘之七海晴空

    舰娘之七海晴空

    2200年,地球表面积的90%已经被海洋覆盖。昔日辉煌的文明沉入海底,与珊瑚海藻作伴,留给幸存者的只有漂浮在海洋上的七座“诺亚方舟”,以及大洋上来历不明的深海棲舰。万幸的是,我们还有舰娘。
  • 瑜伽之路

    瑜伽之路

    《瑜伽之路》以被称为印度《论语》的《瑜伽经》中的八分支法为切入点,介绍了八支分法的概念、方法,并以八支分法为线索,重点对生活中存在的烦恼、关涉生死的疾病、生命中的爱与恨等现实与心灵问题,做了瑜伽意义上的解读与阐释,从而解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