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8100000059

第59章 春秋(3)

[鉴赏]

《左传》此文记载的是,齐桓公与管仲以尊王之名,率领八国之师南下征楚,楚王二度派使臣与其谈判,最后,双方在昭陵订下盟约。

这段历史表明了,管仲为齐桓公图谋霸业所确立下的指导思想:“尊王攘夷。”可以看到,在谈判中,管仲树起了“尊王”大旗,以此来展开外交攻势。他谴责楚国:“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当管仲以此加以责问之时,楚国的使臣只得承认错误。以尊王的名义而发动的征楚战争,在楚国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愿意继续尊王之后,也就自然没有继续进行的理由了。况且,以齐为首的联军也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双方便在召陵盟誓。

管仲之所以主张“尊王”,是因为他力图稳定社会秩序与维护齐国的利益。与西周时期的思想不尽相同,管仲、桓公的尊王乃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各诸侯尊重自己的霸主地位。在当时的混战时期,以周天子为天下之共主以便维护和平与安宁,乃是一种进步的政治思想。何况,当时的华夏诸国尚且面临着戎狄蛮夷的强大威胁。强国高举王权这一旗帜,就能以此来协调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使各国紧密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外部的威胁。

在评价管仲之时,孔子曾说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他认为,如果没有管仲,后人可能都要沦为夷狄的臣民了。孔子对管仲这一评价大体还是公允的。

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1]申生。杞伯姬来朝其子[2]。夏,公孙兹如牟[3]。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4]。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楚子灭弦[5],弦子奔黄[6]。九月戊申朔[7],日有食之[8]。冬,晋人执虞公。

传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9]。宫之奇[10]谏曰:“虢,虞之表[11]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12],寇不可玩[13]。一之谓甚[14],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15]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16]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17],大伯不从,是以不嗣[18]。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19],为文王卿士[20],勋在王室,藏于盟府[2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22]乎,其爱之也?恒、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23]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24]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25]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26],惟德是辅[27]。‘又曰:’黍稷[28]非馨,明德惟[29]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30]。‘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31]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32]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33]行,曰:“虞不腊[34]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35]。”

……冬,十二月丙子朔[36],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37]。

师还,馆[38]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39]。

[注释]

[1]晋侯:晋献公。世子:太子。[2]杞伯姬:杞成公夫人。来朝其子:使其子来朝(于鲁)。[3]公孙兹:即叔孙戴伯,鲁庄公弟叔牙之子。如:往。牟:国名,故址为今山东省莱芜县东之牟城。[4]公:鲁僖公。齐侯:齐桓公。宋公:宋桓公。陈侯:陈宣公。卫侯:卫文公。

郑伯:郑文公。许男:许僖公。曹伯:曹昭公。会:会见。王世子:周惠王太子郑。首止:卫地,在今河南省睢县东南。[5]楚子:楚成王。弦:一说为姬姓国,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北,息县南。[6]弦子:弦国国君。黄:国名,赢姓,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四十里。[7]九月戊申朔:相当于是年之八月十九日。[8]日有食之:日全蚀。[9]晋侯:晋献公。虞:国名,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国名,今河南省陕县东南。[10]宫之奇:虞大夫。[11]表:外屏。[12]启:启发。[13]玩:忽视。[14]一之谓甚:一次已是很过分了。[15]辅车两句:辅,面颊;车,牙床骨。两者互相依存。唇齿一在外,一在内,唇无则齿寒。[16]宗:同宗,晋、虞、虢均为姬姓国。[17]大伯两句:“大”同“太”。太伯、虞仲分别为太王的长子、次子。古代宗庙之制,始祖神位居中,子在左为昭,子之子在右为穆,以此类推,代代相承,辈次分明。[18]大伯不从两句:太伯不遵从太王之命,故没有继承王位。

[19]虢仲两句:虢仲、虢叔封于虢,均为王季(太伯、虞仲之弟)之子,王季为昭,则二人为穆。[20]卿士:掌管国政的大臣。[21]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官府。[22]桓、庄:晋献公的曾祖父桓叔和祖父庄伯,这里指他们的后人。[23]唯:犹“以”也。逼:威胁。[24]据:依,此处有保佑之意。[25]实:代词,复指提前的宾语“人”。[26]皇:大。亲:亲近。[27]辅:保佑。[28]黍稷:泛指古人用来祭祀的五谷。[29]惟:句中语气词。

[30]民不两句:人们用来祭祀的物品并没改变,但只有有德之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繄(yī):句中语气词。[31]冯(píng):同“凭”。[32]荐:献。[33]族:全族。[34]腊:腊祭,在年终举行。[35]更:再。举:举兵。这句意为晋将以灭虢的军队来灭虞,不需再举兵了。[36]十二月丙子朔:十二月初一。[37]京师:周的都城。[38]馆:用作动词,住。[38]媵(yìng):作为陪嫁的奴隶。秦穆姬:晋献公之女,秦穆公之妻。

[鉴赏]

鲁僖公二年,晋献公用骏马以及璧玉贿赂了虞公,达到了初次借道伐虢之目的。三年后,晋国又一次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公没有听从宫之奇的劝阻,又一次答应了晋国的要求,结果最终导致了虞国的灭亡。本文便记载了该历史事件的经过。

本文的主要部分就是宫之奇与虞公之间的对话。面对晋国的要求,宫之奇首先是通过分析虢国的地理位置,引用“唇亡齿寒”来作出了“虢亡,虞必从之”的准确论断,以此来警告虞公,千万不能再一次借道于晋国。尽管虞公被他驳得哑口无言,却依然一意孤行。结果不出宫之奇所料,虞果真紧接在虢之后也被晋灭了。这一悲剧的发生,完全证实了宫之奇之前作出的判断的正确性。

本文鲜活地树立了宫之奇这一古代智者形象,他娴于辞令。其谏言言词精练,而又委婉有力,既是他辩才横溢的表现,同时也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宫之奇善于料事,他的预言是建立在善于观察人事的基础上的。另外,他还明于去留。晋献公拒谏之后,他即“以其族行”,这样既合“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的君臣之义,又能避祸,实乃明智之举。

千百年来,人们阅读本文之时,每每对虞公贪财亡国感到无比的叹息。然而,事情发生在春秋那样“天崩地裂”的动荡时代,虞国的灭亡,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虞公思想观念过于守旧,堪称不合时宜。

僖公二十二年:子鱼论战

夏[1],宋公、卫侯[2]、许男、滕子伐郑。冬十有一月己巳朔[3],宋公及楚人战于泓[4],宋师败绩。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5]曰:“天之弃商[6]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7]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8],楚人未既济[9]。司马[10]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11]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12]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13],不禽二毛[14]。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15]也。寡人虽亡国之余[16],不鼓[17]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18]之人,隘而不列,天赞[19]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20]焉。且今之劾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21],获则取之,何有[22]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23]焉。三军以利用[24]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25],鼓儳[26]可也。”

[注释]

[1]夏:鲁僖公二十二年夏,即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2]宋公:宋襄公,即子兹父,前651-前637年在位。继齐桓公之后图霸,与齐、楚相争。宋楚泓之战,他大败伤股。明年,伤重致死。卫侯:卫文公,即姬煅。前659-前635年在位。[3]己巳:干支纪日法的一天。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合,顺序连续纪日,每六十日一循环。朔:以月亮的圆缺周期计时,每一圆缺为一月,朔为第一天,即初一。[4]泓(hóng):河流名,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5]大司马:官名。据《周礼》所记,职责是掌管军政、军赋,“佐王平邦国”。此时,宋国大司马为宋庄公孙公孙同。固谏:坚决劝谏。[6]商:周灭商后,将商族地一部分分封其王室成员,使之建立宋国。这里的商即宋。[7]弗可赦:其罪不可以赦免。[8]列:阵列。[9]既济:全部渡过河。[10]司马:大司马的简称。[11]陈(zhèn):即“阵”。[12]门官:宫殿守卫官,国君出征时在其左右侍卫。[13]重(chóng)伤:前伤未愈复又受伤。[14]二毛:白发与黑发相间,头发花白。[15]阻隘:拒敌于险隘之处。[16]亡国之余:商代之后。[17]鼓:鸣鼓。古代作战以鸣鼓为出击号令。

[18]勍(qíng)敌:劲敌、强敌。[19]赞:佐助。[20]惧:惧怕不能获胜。[21]胡耇(gǒu):长寿之人。[22]何有:不顾及。[23]服:服从,屈服。[24]利用:用其有利于我者。[25]致志:士气高昂、斗志旺盛。[26]儳(chán):进退上下无序。

[鉴赏]

本文论述了宋楚泓之战的起因、经过,以及事后宋公与子鱼对此战役的总结。自“楚人伐宋”一直到至“弗听”,记述了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宋襄公想要争霸天下,而直接原因则是楚国以伐宋来实现救郑。而自“冬十一月”至“门官歼焉”,则叙说了泓之战及其结果,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国人皆咎公”之后,则论叙了宋国在战败之后所作的总结。

战争的成败,根本而言取决于双方的综合国力,主要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条件,还取决于作战的双方军事家所采取的战略战术。他们凭借各种条件,导演出了一幕幕的战事。泓之战,在起初时,战机对宋国有利。宋军本可乘“楚人未既济”之时出击,在此后也可以在“既济而未成列”的时候发动进攻,但却都为宋襄公所反对。这样就使得宋军贻误了战机,在后来的战斗中,大败于强大的楚军。后世孙武《孙子兵法》中肯定了“兵者,诡道也”,而且也主张“半济而击之”。这些都是战争宝贵经验的总结。

本文还充分显示出了宋襄公仁义的愚蠢与可笑。首先,宋襄公讲仁义却并非出于仁,而是他想效法齐桓公故事,假借仁义之名来抬高自己的声望,达到号令诸侯,称霸天下的目的。其次,这种仁义过于迂腐,而且显得残忍。战争本是你死我活的搏斗,宋襄公却主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实际上这正是对自己将士的残忍。子鱼总结得好:“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总之,宋襄公在思想上所犯的诸多错误之中,最大的错误就是胡乱套用道德观念,用本应对待人民的仁爱来对待敌人。

本文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动地记载了宋楚泓之战与宋襄公争霸而获得失败的这一过程,还在于塑造了一个假仁义的形象。宋襄公成为了迂腐的典型,在后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笑柄,这无疑对于人们探讨与认识真正的仁义是大有裨益的。

僖公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

(二十七年[1])冬,楚人、陈侯、蔡侯、郑白、许男[2]围宋。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二十八年[3])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公子买[4]戍卫,不卒戍,刺[5]之。楚人救卫。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6]宋人。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同类推荐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人,很容易老去。我很想知道,有生之年,我爱的你,会过得好吗?我们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再简单不过,不论生活给予什么,遇见了谁,坦然地接受便是,这是内心最美的姿态。
  • 卿言卿语

    卿言卿语

    《卿言卿语》作者以“一介草根、随意领悟、走笔文字、快乐生活!”的心态,让读文字的人感悟到生活中的种种,她的文字,朴实不华丽,真实不造作,题材小而给人的体悟却深。亲情、友情、爱情皆入文章,家事、小事、世事尽在笔下,自然而然地呈现着生活的醉美,读着亲切,回味醇浓,字里行间处处弥散着生活的清香。
  • 中国文脉

    中国文脉

    此书是继《文化苦旅》后,余秋雨教授至为重要的作品,也是当今中国当代文史领域的重要作品之一。余秋雨教授感叹当前“文脉既隐,小丘称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因此以这部重大的开创性著作来提醒和弥补。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本书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与书同文对文学的影响,汉赋及“无韵离骚”《史记》,魏晋时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贤”等文人雅士的诗作文采,再到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一气呵成,使历史与现实相沟通,文理与形象相交融,为广大读者解读了中国文化的演化过程。
  • 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

    本书是一本回顾友情亲情,感悟生命可贵的散文集:与时光擦肩而过、用文字抗衡世间、聆听生命苍凉、人间有趣是清欢。以温暖灵动的笔,记录亲情友情的可贵,感慨容颜易老、时光易逝,呼吁人们珍惜当下;并号召人们在阅读中拓展生命的宽度,充实精神的维度。
热门推荐
  • 万妖女皇

    万妖女皇

    人与妖兽势不两立?为什么?众妖兽面面相觑,人类要杀我们啊,不能反抗吗? 众人也是有些不解,妖兽会吃人呐,总要还手吧? 所以,你们互不侵犯不就好了嘛!
  • 三国之超级霸主

    三国之超级霸主

    乱世之初,作为一名后世的特种兵,罗阳来到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或许,活下去,才是罗阳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只要能够活下去,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如果你不让我活下去!那我就让你活不下去!士兵?抢!军队?抢!城池?抢!名将?抢!美女?抢!国家?抢!天下?都抢了那么多了,这天下也是不抢白不抢!
  • 惟愿余生爱如初

    惟愿余生爱如初

    他说,摩天轮上没有眼泪,他要给她最美的幸福。可是后来,他明知道她芒果过敏,却亲手倒了满满一杯芒果汁,递给了她。那时她才知道,他们之间,不过是一场游戏,半生荒唐。
  • 逆空之门

    逆空之门

    管平意外的得到一本书,这本书会给他带什么样奇遇呢?
  •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我愿意生活在这三个朝代

    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生活在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恢弘的大汉?绚烂的大唐?静谧的大宋……如果说,历史有道门槛的话,任何人都不过是槛外痴人,企及遥望。拈起脚尖,伸头探望,总能于门缝问窥及些许的意境,宛若发现新大陆般,惊喜连连。现在,就在这窥望中,让我们的思绪走进另一个美妙的天地……
  • 修仙开挂日常

    修仙开挂日常

    一不小心把自己作死了可还好?幸好还活着→_→可这是哪?感觉不太对劲啊?唉?这个踩着飞剑是怎么回事?修仙?摸摸下巴,恩...这里应该挺好玩的吧...#无男主##身穿#
  •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本书囊括了这3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法,选录了他们积多年心血研制的保健诊疗方,是一本既权威,又实用、有趣的健康宝典,让现代人尽享一种绿色的养生方式。
  • 冥界之花彼岸妖恋

    冥界之花彼岸妖恋

    彼岸花,冥界之花。又称为黄泉路上的花。花开叶谢,花谢叶开,花叶不相见,生生相错!一次意外让本是一朵彼岸妖花的她投入轮回道,转世成为上古时代四大神族——凤族未来君主凤姈。在之后的一场应劫当中,凤姈丧身火海再次转世成为21世纪女高中生蓝凌雪!废话不多说,直接上片段————片段一一个眉心中有着一朵彼岸花的小女孩正教训那些欺负那眉心中有着美人痣的小男孩的一群小孩原本稚嫩的声音却渗出几分威严与霸气:“他,唐宋,从今以后就是我凤姈的爱妃,你们谁欺负他就是欺负我!听到了吗?”那些被教训的小孩,赶紧低头哈腰的讨好着小女孩和小男孩“是是是”从此,他是她的爱妃,再无人欺负他,从此,她是他的殿下,身后永远有他。片段二“漂亮哥哥我叫姈儿,你叫什么名字呀?”“古正!”很磁性却又很温柔的声音。凤姈表示自己的小心脏又开始躁动不安了。正准备问下古正哥哥给有婚配?家住那里?还没开口,就被一脸黑线的唐三给揪着耳朵拉走了!凤姈忍着痛回头朝古正说道:“漂亮哥哥,我叫凤姈!我会回来娶你的,你的玉佩我就先拿走了!”古正赶紧摸了下腰间。果然,自己的贴身玉佩被这小丫头给拿走了。想到此,嘴角上扬。凤姈!有意思!片段三“我就是你相公洛炎风啊!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是!你就是我洛炎风的女人!”蓝凌雪顿时就无语了,脑中无数草泥马翻腾而过,看着河中的自己,样子没变,衣服也没变,怎么就?等等,蓝凌雪好像又想到了啥。回头对洛炎风说道:“洛炎风问你啊!我跟你娘子很像吗?”洛炎风老实的摇摇头。“那我怎么就是你娘子啦!古有云曰:亲戚可以乱认,娘子不可以乱认吗?”片段四“娘子!”这是洛炎风说的。“殿下!”这是唐宋说的。“小姈儿!”这是古正说的。………………“小……”这是唐三说的,不过没说完,因为被蓝凌雪一个眼刀杀过去:少在那给老娘添乱,还嫌局面不够乱是不!唐三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一脸愁眉苦脸的蓝凌雪,别提有多高兴了,叫你平时总喜欢怼我,欺负我的,现在报应来了吧!蓝凌雪扶额,真是头疼。我没事找事学人家东什么美男子,现在好了,全找上门来了,一个就已经招架不住了,再来几个,老天你把我收了吧!
  • 聆风千吟

    聆风千吟

    一个人眨眼间的功夫能改变什么?初中生小风脚踩仙剑飞在空中,神色近乎麻木。眼睛一闭,一睁。哎,就御剑飞在天上了!(这是关于一个普通初中生时不时穿越一下异世界修仙的故事。PS:此文罗里吧嗦的,慎入x毕竟是“千吟”嘛,笑)
  • 无人伴我共白首

    无人伴我共白首

    我以为全世界的人都会欺骗我而你不会。但万万没想到,你才是欺骗我最深的那个人。如果还有下一世,请不要遇见你。………………………………………………“你是来杀我的?”“不是!我要杀的人是天衣神教的教主。”“红衣分坛属于天衣神教,要杀教主,先杀了我!”听说江湖上兴起一邪教天衣神教,名门正派派人杀天衣神教的教主,殊不知,阴差阳错,竟爱上天衣神教红衣分坛的坛主,处在不同立场的两人,更应该用力的相爱。人生若如初相见,人生若止于初见,我便不愿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