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8100000006

第6章 中庸(3)

[28]系:悬挂、悬系。[29]华岳:指西岳华山。[30]振:托起。[31]卷:通“拳”,石小如拳。[32]兴:兴盛。

[33]不测:不可测度。指水波一望无际,浩瀚无涯。[34]鼋(yuán):大鳖。鼍(tuó):即扬子鳄。蛟:古代传说中的水生龙类动物。鳖:俗称甲鱼。[35]殖:增殖。[36]惟:语气词。於:叹词。穆:深远。诗句出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37]盖:表示推测之词。[38]於乎:同“呜呼”。不:通“丕”,语气助词。[39]纯:纯洁无瑕。诗句出处同上。[40]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41]峻极:高大到极点。[42]优优:和适、宽裕。[43]威仪:礼仪的细节。[44]其人:指圣人。[45]至德:最高的德性。

[46]至道:圣人之道,即指中庸之道。凝:聚,成功。[47]道:由、从。[48]敦厚:真诚、朴实、宽厚。[49]倍:通“背”,背弃、背叛。[50]容:容身,指保全自己。[51]哲:智慧,指洞察事理。诗句见《诗经·大雅·烝民》。

[鉴赏]

这几章富含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文本。它们论述了至诚与尽性、成己、成物之间的关系,描绘了至诚所产生的各种神奇效应与不可思议的结果。

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中庸》规定性为天之道——诚的自觉,说“自诚明谓之性”,这样它就顺理成章地提出,天下之至诚就是个体无限地发挥出本性,即所谓“能尽其性”。因此,“尽其性”可以说是至诚这种理想状态形成的根本原因。

至诚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尽其性(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以及尽物之性。尽己之性就是成己,是孔子的“求诸己”理念的理论升华,表达了儒家强烈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实现的欲望。秉承孔子的理念,《中庸》将“尽其性”视为完善外部世界的起点,至诚的根本。表明了作者认为人性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是所有创造力的根源,同时还规定了人的活动与实践都应当符合实现真我的目标。

《中庸》明确提出尽己之性必须同尽人之性结合起来。对于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孔子认为要做到爱人、惠人、安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中庸》在这些理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尽己之性以尽人之性,将启发他人的觉悟放在首要地位,而不是用外在的规定和准则去束缚他人,这自然有助于人们完善自身与外部世界的自觉性,堪称对世人的最大关爱,这一理念可说是对儒家哲学与伦理学的重大发展。

尽物之性则是从哲学上论述了儒家的格物致知、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的这一系列理念,它指出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无限地发挥它们的性质的作用。这就突出反映了儒学的两个基本特征:既尊德性又道问学,即重知性;合外内之道,也就是把内圣与外王两方面加以统一,就是将内在的精神生活跟完善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思想方法的一种表现。

在《中庸》里,特别强调了“至诚无息”,因为它认为至诚是一个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第二十六章以天、地、山、水为例,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事物的本质方面初看似乎简单微小,但是如果坚持不懈地发展下去,最终将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也就是所谓“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中庸》认为人才是世界的主体,人的精神其功用与创造力是无限的、神奇的。它说,至诚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赞天地之化育”,因而“可与天地参矣”。

君子内省不疚

王天下有三重焉[1],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2],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3]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4],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5],建诸天地而不悖[6],质[7]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8],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9],近之则不厌。《诗》[10]曰:“在彼无恶[11],在此无射[12],庶几夙夜[13],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14]有誉于天下者也。

仲尼祖述[15]尧舜,宪章[16]文武,上律[17]天时,下袭[18]水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19],譬如四时之错[20]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21],大德敦化[22],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23],足以有临[24]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25]强刚毅,足以有执[26]也;齐[27]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28],足以有别[29]也。溥博渊泉[30],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31]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32]。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33];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34],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35]其仁!渊渊[36]其渊!浩浩[37]其天!苟不固[38]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诗》曰“衣锦尚纲[39]”,恶其文之著也[40]。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41];小人之道,的然[42]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43]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44]!”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45]。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46]云:“相在尔室[47],尚不愧于屋漏[48]。”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49]曰:“奏假[50]无言,时靡有[51]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铁钺[52]。

《诗》[53]曰:“不显[54]惟德!百辟其刑之[55]。”是故君子笃恭[56]而天下平。《诗》[57]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58]。”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59]曰“德輶如毛[60]”,毛犹有伦[61]。“上天之载[62],无声无臭[63]”,至矣!

[注释]

[1]王:称王,指统治天下。三重:三件重要的事,即议礼仪、订制度、考文字。[2]上焉者:在上位的人,指君。征:验证,证明。[3]下焉者:在下位的人,指臣。

[4]本诸身:以修身为本。诸,之于。[5]三王:即夏、殷、周三代君王。缪:通“谬”,错误。[6]建:确立。悖:通“背”,违背。[7]质:询,就正。[8]君子:此指君主。动:指言语行动。道:通“导”,先导。[9]望:仰望。

[10]《诗》:指《诗经·周颂·振鹭》。[11]恶(wù):厌恶。[12]射(dù):厌恶的意思。[13]庶几:差不多。

夙(sù):早晨。夙夜:朝朝夜夜。[14]蚤(zǎo):同“早”。

[15]祖述:继承、传播。[16]宪章:取法,效法。[17]律:以……为准。[18]袭:遵循。[19]帱(dào):覆盖。[20]错:更替。[21]小德:指诸子百家之说。川流:如大小河流各行其道,说明并行不悖之意。[22]大德:指孔学。敦化:教化。[23]睿(ruì):聪慧,明智。知:同“智”,智慧。[24]有临:居君位或官位治民。[25]发:奋发。[26]执:执中守正。[27]齐(zhāi):严肃。

[28]文理:文章的条理。密:详细。察:明辨。[29]别:辨别(事理、是非)。[30]溥(pǔ)博:周遍广远。渊泉:幽深而有本。[31]见(xiàn):同“现”,显现,表现。[32]说(yuè):同“悦”,高兴。[33]队(zhuì):同“坠”。

[34]经纶:原为整理蚕丝之法,这里意为治理。大经:治国之大纲。[35]肫肫(zhūn):诚恳、真挚的样子。[36]渊渊:幽深的样子。[37]浩浩:广大的样子。[38]固:确实。[39]《诗》:《诗经·卫风·硕人》、《诗经·郑风·丰》有相似语句,用字略有出入。衣(yì):穿衣。尚:加上。纲(jiǒng):罩在外面的单衣。[40]恶(wù):嫌,厌恶。文:同“纹”,指锦衣上的纹彩。著:显著。[41]闇(àn)然:冥暗的样子,这里指低调,不张扬。章:同“彰”,显著。[42]的(dì)然:鲜明的样子。[43]《诗》:指《诗经·小雅·正月》。[44]孔:非常,甚。昭:明。[45]无恶(wù)于志:无愧于心。[46]《诗》:指《诗经·大雅·抑》。

[47]相(xiàng):看。尔:你。[48]屋漏:房屋的西北角,是房屋的最深处,比喻最隐蔽的地方。[49]《诗》:指《诗经·商颂·烈祖》。[50]奏:进。假(gé):至。

[51]靡有:没有。[52]威:畏。(fū):铡刀。钺(yuè):古代兵器,用于砍杀。钺:古代刑戮之具。[53]《诗》:指《诗经·周颂·烈文》。[54]不显:岂不明显。[55]辟:君主。百辟:四方诸侯。刑:同“型”,效法。[56]笃恭:笃实,恭敬。[57]《诗》:指《诗经·大雅·皇矣》。[58]声:指言论。以:与。色:仪容。[59]《诗》:指《诗经·大雅·烝民》。[60]輶(yóu):轻。德輶如毛:意思是道德的感化作用,不着痕迹,好似羽毛一样轻。[61]伦:比较,指以羽毛比喻。[62]载:事。[63]臭:气味。

[鉴赏]

二十九章所说的“君子之道”指的就是圣人之道,说的是圣人的思想和学说。《中庸》的最后部分,论述的是至诚所形成的理想人格,其思想品质所能达到的极高境界,以及由此对国家、人民与社会所产生的伟大作用。

在《中庸》里,所谓圣人就是精神的完善、发展达到至诚地步的理想人格,因此,在第三十一章开端讲“天下至圣”,第三十二章的开头写的是“天下至诚”,这些都是描述的同一个对象。在《中庸》作者看来,孔子就是理想人格的典范,是最具代表性的具有理想人格特征的圣人,因此在第三十章专门对他作了描绘。这几章提到的“君子之道”、“天下至圣”与“天下至诚”说的都是孔子,而对孔子的描绘也很好地说明了天下至圣与天下至诚。

《中庸》一书在描绘这些由至诚所形成的伟大人格与美好品性的时候,在理论上,将儒家的圣人确立为建立世界秩序的领袖,“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见(读为”现“)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读为”悦“)。而且他们的影响和作用还遍见全人类。《中庸》作者竭力想要强调的是,理想人格的思想与品性的伟大和崇高,大大增强了他们自身的权威,目的是想要以此来制约专制君主,以道统对政统进行指导。

由至诚所形到的理想人格,值得注意的特征有三个。第一,他们并不仅仅是道德家,同时还是智识非凡之人,《中庸》里反复指出了这一点,”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智(“知”读为“智”),“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这些话语可以表明,儒学思想家一向都很重视人的知性能力——知识与智慧。

第二,圣人具有十分独立的人格,同时无偏见地广泛吸收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所以,第三十二章特别强调天下至诚没有“所倚”,说的是他们独立地作出判断与选择,自主立说创制,不人云亦云。然而这并不意味要固执己见,顽固地去坚持一些片面的观点。所以,第三十章在赞颂孔子之道的时候专门说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作者认为这正好体现了博大的包容精神。

第三,理想人格虽然具有卓越的品性与才能,但却又显得谦虚笃实与质朴无华。这与小人的张扬、浮躁、炫耀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深信,德性和智慧靠的不是语言来表现,更与刻意做作不相兼容。德性的潜移默化远胜过言语的力量,而智慧则是因势利导,以此调动与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所以《中庸》里说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如“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却造成了整个世间万物的发育、生长、变化。

同类推荐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杀戮之神

    杀戮之神

    《杀戮之神》是法国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的代表剧作。平凡的一天,两个11岁的小男孩在公园发生争执,前者用棍子将后者的嘴打破。这起不大不小的儿童纠纷,将两对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夫妇拉到了一起。他们从协商孩子的伤害事件开始,逐一揭开平静的生活表面下涌动的暗流,家庭之间、夫妻之间、男女之间,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不仅是对于文明和粗野这两个认知观念的怀疑和辩驳,同时也是西方人价值观的碰撞:是杀戮还是和平,是英雄主义还是沉默主义。《杀戮之神》推出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诸多演绎。由波兰斯基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2011年波士顿影评人奖最佳群戏奖、2011年威尼斯电影节小金狮奖,以及恺撒电影节最佳改编剧本奖,该剧本在大陆多次被搬上舞台。
  • 贺拉斯诗艺研究

    贺拉斯诗艺研究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学术专著。第一章讨论了贺拉斯作品中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屋大维试图将文学纳入帝国秩序,贺拉斯却竭力维护艺术的独立。第二章考察了赞助体制和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流通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麦凯纳斯的扶持以及维吉尔等文学同道对贺拉斯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三章关注的是贺拉斯的诗学,他继承了泛希腊时代亚历山大诗派的观念,同时又极为崇拜古希腊诗歌,并充分吸收了以维吉尔为代表的罗马传统。第四章探讨了贺拉斯的艺术技巧,尤其是抒情诗的非个性化倾向、讽刺诗的戏剧化手段、作品结构的对话性以及移位和融合的艺术。第五章主要解读了贺拉斯以哲学为题材的诗歌,分析其中的黄金中道思想和主要哲学主题。
  •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远去的故乡(高平作家丛书)

    路遥之后的农村,经过了百年的喧哗,最终沉寂下来。这种变化很让人伤感,但也给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可供思索的空间。这时候,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有一批人在思念楼层下覆盖的麦田和田野上刮过的爽风。韩慧就是其中之一。迅速逝去的东西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这些东西非常熟悉,比方承担、责任、修平治齐这些非常非常传统的意识,同时又是如此陌生。爆炸式汹涌而来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俗世风景,在内心形成的冲突不言而喻。但是,唤醒的东西无疑是急迫的,那就是表达的欲望。
  •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生死96小时:中国女记者利比亚突围记

    本书完整地记述了卡扎菲政权倒台前后一位中国女记者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真实还原了西方刻板印象之外的阿拉伯人,还原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诉求和渴望,他们面对作者和其他外国记者时保有的朴实的善意和真挚的情感。作者作为中央电视台特派记者,和来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今日俄罗斯等媒体的国际记者一同被卡扎菲政府军围困了五天四夜,一时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这一段惊险的经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选择和人性考验促使作者从一个怀抱新闻梦想的姑娘迅速蜕变成一名真正的战地记者。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教你打门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打门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三国之绝世谋臣

    三国之绝世谋臣

    诸侯并起,各地英才杰出。卧龙之声诸葛亮,羽扇纶巾周公瑾,雏凤之名庞统,毒士之谋贾诩,王佐之才荀彧,鬼才之见郭嘉,鹰视狼顾司马懿,江东才俊陆逊……谋士可上阵领兵,可下阵安邦治国。一计便可血流成河,这是属于谋士的战场。江问因为一封募兵令,加入了只属于这次谋士之间的战场,与孙策,周瑜,吕蒙等人……共谋大业。新书已发《我在武道界有家店》
  • 腹黑娇宠:清清河边有校草

    腹黑娇宠:清清河边有校草

    【一次幼稚的冲突,两个魔王的结缘,从此千山万水,与你同行】天赋异禀,骨骼清奇的关心在武林高手的道路上一去不返高贵优雅,身体孱弱的顾嘉黎为了成功致胜只得苦练心计当暴力老虎遇上腹黑狐狸,一文一武,谁输,谁赢“小爱心,无论何事,有我在,只要你想做,无需顾虑太多。”顾嘉黎一脸宠溺地拥住关心。“是啊,从小我就知道的”关心将头轻轻倚在他的肩上。正因如此,世事多艰,因为有你,我无所畏惧。
  • 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

    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

    全书包括“当代哲学的思想成果与重大进展”、“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当代合理存在方式”、“形而上学问题的当代反思”、“辩证法理论的范式转换与合理形态”、“价值困境的哲学理解与价值规范基础的探寻”、“马克思哲学的观念变革”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虽然触及不同领域与课题,但有一个内在的精神旨趣支配着它们的运思轨迹与思想展开,那就是如何以一种哲学的方式,破除种种与人的尊严与幸福相悖的抽象教条与过时观念,确立与人的尊严和幸福相适应的现代哲学观念。
  • 祖剂

    祖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落落叶之寻妻

    落落叶之寻妻

    前世的不完美,这一世来弥补。王正带着前世的记忆和对妻子的遗憾,穿越而来,寻找前世妻子,只为弥补前世的遗憾
  •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戴宏才博士将他的文集《耕砚窗稿——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窗稿》)的文稿早就寄给我了,并嘱咐为其作序,我却迟迟未能动笔。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花一点时间对这本跨学科的文集进行全面阅读,还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考。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我尚缺乏“与时俱进”的良心;二是对政治、哲学、法律、教育多种学科的“跨越性”研究也不熟悉,加上对法律这门学科又不太感兴趣(这又是不与时俱进的劣根性)等。这些原因使我视为其作序为畏途,延时至今,勉为其难。不过作为读后感而已,实难为序,故请见。
  • 御凤天女:公主要二嫁

    御凤天女:公主要二嫁

    亡国了,她死里逃生,变成了只能颠沛流离的亡国公主。她为复国愿意倾尽一切,那名美若天仙的男人说,嫁给我,我能实现你一个愿望。跟随这个男人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原来,她才是那个能够平复三界大乱的真命天女——(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妃常伴读:太子,请自重

    妃常伴读:太子,请自重

    穿越醒来,她被一群丫环婆子围着叫少爷。心头一紧,她连忙伸手到怀里,摸一一摸来摸去,她脸色越来越难看。谁能告诉她,为什么这个少爷一一木有小兄弟!爹娘找到她,一顿胖揍!娘说:这么淘气,怎能送到宫里去?爹说:圣命难违啊!还是送去吧!入宫前,爹娘交待:记住,你是莫家唯一的【儿子】!入宫十年,她绞尽脑汁,斗智斗勇,只为隐瞒自己女儿的身份。十年后,太子拦住她,满面纠结的告诉她,他,好像是个弯的!**帝之暮年,招太史令入宫,命其做传,诸国公见证。风太史令:听闻帝后当年,竹马变青梅,不知前事如何?诸国公:这个咱们都能做证,论当年帝后关系,铁瓷啊!文雅唐国公:一起同过窗!后笑曰:没少了挨板子!帝嗔:咋不说太傅换了十个呢?威武齐国公:一起扛过枪!后轻叹: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帝不屑:一眼亡国,便宜他了!许国公脸红红:一起分过脏!后白眼:只得一支发簪。帝深情:绾你一世青丝!打瞌睡的卢国公:一起嫖过娼!后愣,撇嘴曰:大床愣没上去!帝怒:朕的人,谁敢动?皇太孙携妃乱入:爷爷奶奶快一百岁了还秀恩爱?求放过!风太史结语:相爱简单,相处难,不敌帝后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