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8200000005

第5章 唐诗篇(4)

夏日南亭怀辛大[1]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2]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4]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5]

【注释】

[1]辛大:即辛谔、行大,作者同乡,隐居西山,后被征辟入幕。[2]山光:落山的日光。[3]散发:古代男子平日束发于顶;散发则表示闲适、潇洒。“开轩”句:开窗躺着,清闲而敞亮。[4]清响:清脆的声响。[5]故人:指辛大。

这首诗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很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出各种感觉细腻入微,看似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诗趣盎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为诗人的代表性名篇。

诗人开篇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明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也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束,靠窗而卧,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一种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此处暗合了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名句。进而,“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发出清脆之声,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此处表达的境界真可谓“一寸叹为清绝”(沈德潜《唐诗别裁》)。

“竹露滴清响”是那样的悦耳清心,诗人自然而然想到了音乐,于是“欲取鸣琴弹”,传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此时的诗人正适合操琴,但“欲取”而未取,因为“鸣琴”之想牵惹起一层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水面起了一阵微澜。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这就是“知音”的出典。诗人由清幽绝俗的境界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念友人上来。诗人多么希望朋友在身边,共度良宵,友人期不来,自然生出惆怅。“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梦中与朋友相见了。诗以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夜归鹿门歌[1]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2]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3]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4]

【注释】

[1]鹿门:即鹿门山,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与岘山隔江相望。[2]渔梁:地名。[3]庞公: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居圣地。[4]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指诗人自己。

【鉴赏】

此诗是歌咏归隐情怀的诗。看似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人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路,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孟浩然早年一直隐居在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求仕不遇,数年后返乡,决心追随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但主旨是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山寺的僻静与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接着“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两句写人们归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写夜晚登鹿门山的情景。月光下的山树朦朦胧胧,使人陶醉,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当年庞德公就隐居在这里。最后两句“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细写“庞德公隐居处”的境况,此两句为全诗的诗眼,点破隐逸的真谛,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此时诗人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

这首诗以平淡自然的笔调,写出隐逸的内心感受:“气象清远,心孤寂”,手法娴熟。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3]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5]

【注释】

[1]张丞相: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相,孟浩然曾两游长安,用这首诗赠张九龄,希望得到引荐,表达了诗人从政的热情。[2]虚、太清:指天空。此二句意为八月秋水大涨,显得平满,涵容着天宇,水天相连,和天空混而为一。[3]气蒸云梦泽:

意谓近处都在水气笼罩之中。“云梦泽”是现在的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的总称。[4]端居:隐居。[5]垂钓者、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这里暗示无人援引,徒有从政的愿望而已。

【鉴赏】

此诗托兴观湖,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是孟浩然诗中较为开阔的一首。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两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予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引荐。

这首诗前半部是泛写洞庭湖的景色。开篇写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遥遥相连。洞庭湖极宽广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咏洞庭湖的名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这首诗后半部是即景生情,所谓“欲济无舟楫”,是用来比喻希望丞相的引荐。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引荐,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这一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也不甘心闲居,要入世做番事业。这里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接下来,诗人巧妙地翻用了《淮南子·说林训》中的古语,吟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亦实亦虚,深寓新意,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希望追随张丞相左右效力的愿望。本诗既表达了想出仕的心情,又写得不卑不亢,是一首不落俗套的干谒诗。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2]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3]【注释】

[1]桐庐江:即桐江,今在浙江省桐庐县。广陵:今江苏省扬州。旧游:即故交。[2]建德:县名,今浙江,居桐江上游。维扬:即扬州。[3]海西头:扬州近海,故称海西头。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后,漫游吴越旅途中夜宿桐庐江,为怀念旧友而作。

诗的前四句写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有声有色,一气呵成地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的凄清画面:山暝猿啼,江流滔滔,树叶萧萧,孤舟月照,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这也是诗人心境的反映。

后四句“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借景生情:月夜宿孤舟,独客他乡,心中愁闷,自然对友人深切怀念,因而热泪纵横,想把自己深切的思念之情遥寄给“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此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全诗语言精妙,写景如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1]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2]

【注释】

[1]襄水:也叫襄河,入汉水,在湖北襄阳西北。[2]迷津:津为渡口,迷津即找不到渡口,比喻找不到出路,迷失方向。

【鉴赏】

这首诗是孟浩然漫游长江下游途中所作,是一首思归的诗。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本鲍照“木落江渡寒,雁还风吹秋”脱变而来,但孟作也如行云流水,更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景象。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达出“寒”,诗人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为以下的思乡之情立下了基调。

第一句应用“起兴”的手法,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透露出思乡的情怀,带有含蓄的意味,未点明。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写尽天下游子共有的情怀。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诗人身在异乡,迷于津梁,无从觅路,眼前只见傍晚宽平如海的江面无边无际的波涛。此诗的末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愤。

此诗以情对景,扣合自然,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1]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3]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4]

【注释】

[1]寂寂:求仕没有音信,心中苦闷。[2]寻芳草:喻追求理想境界。违:分离。[3]当路:当要权者。假:宽容。[4]还:回乡。扉:门。

【鉴赏】

这首诗是孟浩然将离长安、赠别王维的诗,诗中抒发的还是求仕碰壁后苦闷怨愤的感情。诗人曾于太学赋诗,“一座嗟服,无敢抗。张九龄、王维称道之”,但这次入长安竟然无功而返,诗人心中是很惆怅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一时牢骚语,他与王维还是甚为相知。前两句“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直写自己失意,无限愁恨和怨恨之情力透纸背。既然长安是这样的难堪,所以三四句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即那就不如回去了,只好和友人惆怅地告别。五六句“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进一步说明仕进不达的原因就在于无人援引;“知音世所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珍视与王维的知音之情。既然求仕无望,诗人再留京城就毫无意义,因而决心回归故园隐居山林,寂寞地度过余生了。

此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非常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作味,耐人咀嚼。

与诸子登岘山[1]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2]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3]

【注释】

[1]岘山:山名,在湖北襄阳县南九里,一名岘首。

[2]鱼梁:江中的鱼梁洲。梦泽:泛指湖泊。[3]羊公碑:西晋名将羊祜曾驻岘山,其死后,百姓建碑纪念他。《晋书·羊祜传》:祜乐山水,常造岘山。尝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登望如我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祜卒后,襄阳百姓于岘山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羊公:指羊祜,晋南城人。晋武帝时,镇襄阳,轻裘缓带,身不披甲,与吴陆逊对抗。

【鉴赏】

此诗是一首吊古的诗,意在吊古感今。诗人凭吊岘山的羊公碑,由羊祜联想到自己的身世。

诗人开篇则一反感叹或议论多在篇末的常规,格调独特,开口即发议论,所谓凭空落笔,似与题目无关,但一气贯注,自有神合之处。“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人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时光流逝,人事不断地交替变化,古来如此。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第三联“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写出诗人登高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现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诗人此刻眺望远方,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诗人借景抒情,烘托自己无限的伤感。第四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联想到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名垂青史,而自己至今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将湮没无闻,这与“尚在”的“羊公碑”相比,不免“泪沾襟”,令人伤感。

此诗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句末用典,贴切自然,情趣盎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

【注释】

[1]具:备办。鸡黍:黍是黄米,古人认为是一种最好的粮食。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菜。[2]合:围拢。

[3]轩:窗户。场:打谷场。圃:菜园。话桑麻:闲谈农作之事。[4]重阳日:即重阳节,古代风俗,重阳节赏。就:靠近。

同类推荐
  • 西风消息

    西风消息

    《西风消息》为青海散文女作家李万华近年散文随笔作品的结集。本集所收作品多篇幅短小格局精致,记录生活感受片段和生命思索点滴,既体现了身为青年女性散文作家所固有的新鲜明亮的生命力特征,也同时体现出了因身患深重疾病而对人的生命历程进行反观和思索,而获得的沉静、深邃的品质。
  • 文学闲谈:朱湘作品精选

    文学闲谈:朱湘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 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

    《金紫宰相》主要表现了晚唐文宗、武宗时期,灵州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保障“丝绸之路”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紫宰相裴度、李德裕、宋中锡,以及义士张议潮等人,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所展示出的个人风采。
  • 情谊·名人·美文

    情谊·名人·美文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接着若干重量级人物:汉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司马迁、苏武。《情谊·名人·美文》包括名人的生平小传、婚恋故事、友谊往来、经典作品以及家书。
热门推荐
  •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本书是油画家杨飞云第一部有关自己艺术生涯的谈艺录。本书以与美籍华人作家范学德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杨飞云艺术生涯的点滴:从童年的生活;少年时期的学画过程;青年时期的工作生活经历,尤其是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就油画学习、创作、风格的思考;担任中国油画院院长之后,组织的一系列促进油画发展的展览活动,对青年油画家的提携和推荐,对中国油画的期待和展望等等。在这部对话录中,杨飞云对自己六十多年生涯作了详细的叙述,第一次历史地、系统地、准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艺术见解。这既是一部艺术对话录,也是人生对话录;既能给年轻的艺术家以艺术上的指导,更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启发。
  • 我链通了万界

    我链通了万界

    一场流星雨降落。世界开始异变,灵气逐渐复苏。本以为值此天地大世。徐牧怎么着也能为自己搏一个璀璨未来。却不想:“据科学家研究:天变流星雨事件之后。地球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空气中多出了一种能够使人身体强健,耳聪目明的气体。不过,很遗憾。据科学家实验。以此种气体的浓度以及逐渐增加的比例。想要全人类受益,达到网络小说中动植物异变,人类修行的神话时代。至少还需要五百年。”灵气复苏的太早?生错了时代?徐牧砰的把手机扔在了床上。悲愤哀嚎道:“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这是一个灵气复苏时代,主角觉醒异能,可沟通三千世界他我,努力让自己活到真正大世时候的故事。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木之泣

    木之泣

    一段又一段关于这世间爱欲,贪念,疑惑,痴意的故事拼凑出他迷离破碎的人生。
  •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

    《年华烟然》讲述的是一位90后中学生的成长故事。主人公崔敬文一开始只是一个平凡、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他和很多学生一样逛网吧、考试作弊,因为成绩退步而进入B班,后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逐渐成长为一名精英中学生。高中后的崔敬文过得如鱼得水,参加模拟联合国、接待外国中学生、打篮球、踢足球、学钢琴,最终通过自主招生考入名牌大学。小说重在对90后中学生的生活现状深入描摹,直指90后的内心深处,对中学生的很多困惑提出了哲理性的解答。主人公独特的学习方法、娱乐方法以及对待早恋的态度,值得90后学生借鉴。全书语言幽默机智,文字功底尤其突出,为90后文学难得的佳品。
  • 阴阳眼之错惹高冷男神

    阴阳眼之错惹高冷男神

    天生阴阳眼的结果便是看到的人,并不全是人,还有鬼魂。人分好人坏人,鬼也分好鬼恶鬼,野晴偶然遇到一个有爱心的好鬼,并且救了他,却招惹了猎诡人龙腾,自此在哪都能遇到他,怎么都无法摆脱他,还真是惹上容易,甩掉难呀。高大峻冷,出身良好,还是龙氏集团的当家总裁,却有着另一重身份,猎诡人!在龙腾的眼里,阴阳有别,不管是好鬼还是恶鬼,打散或者送走鬼魂便是他的任务。野晴这个小女人老是在他的捉鬼过程中帮忙,帮倒忙,实在让他头痛不已,为了对付这个女人,他决定,让她爱上他!
  • 洪荒之万道天尊

    洪荒之万道天尊

    魂穿混沌初开之际,在混沌游历不知岁月,发现开天的秘密,而林皇羽到底何去何从。盘古和大道的争锋,到底是为了什么?
  • 偏执皇帝不爱我

    偏执皇帝不爱我

    一朝穿越成了云昭国不受宠皇后怀里的奶娃子,本该过着混吃等死的日子,却被皇帝偷带出宫玩。结果自己却被绑了,被绑还遇前世闺蜜和现世哥哥,又被闺蜜师傅带上山习武。六年后习武归来为爹娘报仇,在枫林国遇见自己在山上救的小男孩,成了俊美的枫林皇帝,可第一见面就掐脖子,太热情,不喜欢。本以为复仇很简单却牵扯出一大堆的麻烦。为了让一手遮半边天的皇帝帮自己,决定不要脸的讨好他!“我不就骗你一次嘛?何必较真呢?再不行我以身相许可好?”“滚出去。”
  • 你有权保持沉默

    你有权保持沉默

    去公安厅何良诸匆匆迈下台阶,钻进文化厅的轿车内,心里发愣,神情恍惚,说:“去公安厅。”司机一怔,文化厅的车,常跑省委宣传部、电视台、几大艺术院团、各基层市,从没有去过公安厅。司机觑后视镜,何良诸脸色苍白,丢魂失魄,像个投案自首者。司机将烟蒂塞进暗盒内,关闭音响,起动了轿车。何良诸心烦地坐直上身,扭脸向外望,金碧辉煌的会展中心,电子工业园,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大附属医院,掠过去了。
  • 科学探谜

    科学探谜

    本套全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学生各科知识的难解之谜,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兴味盎然地领略百科知识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探索创新,并以此激发中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使我们全国的中小学生都能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真正达到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