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98200000007

第7章 唐诗篇(6)

【鉴赏】

《送魏万之京》是一首送别诗,送人因不得志从京城归乡,此诗是送人为了寻求发展而去京城,两种背景,两种期盼,两种心情。

第一联是倒装句,昨天晚上寒霜从北边已经渡过了边地的那条河,天气一下子变得寒冷了,我的心情也跟着变得有些寒意。简直就像是天意,今天早上我刚好就要送你离去,与你分别也是让我感到很失落的,就像这刚刚听到的离歌之声。第二联写分别之情,因为别愁太浓,所以随着天气变冷而南迁的大雁的哀鸣声听起来多伤感!而我们正是这千山万水之间的过客,就如同那高飞的大雁一样。第三联的第一句写送别之地的秋景令人伤感,第二句写长安城里也有许多悲怨之声。砧声是指宫中妇女夜晚捣衣的声音,每到夜晚来临,那些孤寂的女子就要去捣衣了,那种声音听起来也让人很伤感。意思是说,现在送你离去之时,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本来会感到温暖的,但是因为你的离去,却让我感到更加寒冷;你到长安去,那本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可是长安城里也有许多失意之人!尾联是对魏万的劝慰和期望。长安城是一个繁华行乐之地,你去了之后,可要努力奋斗呀,不要让大好时光白白流逝,不要让享乐之事迷住了你的心。否则,你听吧,从御苑中都会传出失意的砧声呢!

此诗有两层对比:一层是紧紧扣天气与心情的关系,秋天与离别在感情色调上具有同构的特征;二是边地与京城的对比,在边地的人自然是不得志,但是长安城里也有失意的人。两层对比的运用就使诗中包含的期望之情显得更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中包含了古典诗人的几种情结:一是“悲秋情结”,二是“别离情结”,三是“薄暮情结”,四是“悲怨情结”。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荆南(今江苏省宜兴县)人。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及第,授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复授校书,终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家隐居,与王维、李颀、韦应物等人有诗唱和。维称其“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他的诗多写隐逸之思,以其清秀风貌著称当时。《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春泛若耶溪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1]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2]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3]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4]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5]

【注释】

[1]幽意:寻幽探奇的兴致。偶:遇合,遇。[2]花路:这里指春花掩映的航道。[3]际夜:正值入夜时。南斗:星座名。[4]潭烟:江潭上的雾气。林月:初升傍林之月。

[5]生事:谋生之事,指仕宦。持竿叟:钓鱼的老头。

【鉴赏】

此诗大概是作者即将归隐时的作品。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之处。作者通过对春夜泛舟溪上时所见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特别是仕途的厌烦之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春夜泛舟的原因及其方式。他之所以泛舟是由于他的“幽意”,即他对幽静闲适之处的兴致。“无断绝”是说他本来就有“幽意”,而且持续到了现在。“此去随所偶”正是“泛”字的具体表现。“晚风吹行舟”,写的多么轻松、欢快。“花路入溪口”,作者怀着愉快的心情驾着小舟,穿行在春花掩映的航道里,不知不觉地到了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是写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际夜”是说已经到了晚上;“转西壑”是说到了另一个景点之后抬头望天空的情景。“潭烟飞溶溶”是描写夜景。“潭烟”是指若耶溪上的一个水潭上的雾气;“溶溶”是夜色下雾气弥漫的样子。“林月低向后”,是说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的树木仿佛都随着月亮缓缓地后退。

诗人以春溪、夜月、花路、轻舟等意象,编织出了一个幽美、宁静而又迷蒙的意境。作者怀着“幽意”泛舟,也确实达到了寻幽探险的目的。山水是如此幽美,月夜是如此幽静。在这如诗如画的山水月色中,诗人感慨的是什么呢?“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渺茫感和想超出尘俗的思想。

全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意境幽深。诗人因春夜泛舟而感到了山水月夜之美,由山水月夜之美而生感慨,可谓情景交融,余韵不尽。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他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省巩县东北)县尉,约开元二十五年(737)秋,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安史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在生前就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

【注释】

[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人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今内蒙古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鉴赏】

此诗是一首边塞诗歌中的名篇,主要内容是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此诗第一句最耐人寻味,具体含义历来争议颇多,明代李攀龙、清代沈德潜都有自己的见解。此句以互文的形式歌咏边塞的天地,依然是可爱的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可至今依旧战事频仍。二句写征人未还,也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诗人所看到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出塞将士远去不回,而是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热血男儿悲壮而惨烈的出征场面。有了第一句的时间背景,第二句诗词也就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沧桑感。三四句借用汉时英勇善战、爱兵如子的“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写出普通老百姓对于良将的渴求,表达了人民希望和平的共同心愿。

此诗以浑厚的气势,唱出雄壮豁达的主旨,气韵流畅,一气呵成,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明人李攀龙曾誉之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为过。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1]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2]

【注释】

[1]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拿着扫帚在打扫。团扇:班婕妤曾作《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人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2]昭阳:昭阳宫,赵昭仪所居,宫在东方。日影:这里也指皇帝的恩宠。

【鉴赏】

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之事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母,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成帝偏宠赵飞燕姊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寂寞一生。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金殿指明皇太后之处所,奉帚指明落寞的处境,持团扇徘徊指明风韵犹在而心有所不甘。班婕妤曾作《怨歌行》,以秋扇之见弃,喻皇恩之中断。“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古代以日喻君王,这里的日影喻君王的恩宠。昭阳殿即赵飞燕姊妹受宠之地,丑陋的乌鸦尚可飞过殿前,泽被皇恩,而幽闭长信宫的自己却连见皇帝一面也不可能,以黑比白,以丑比美,以人比动物,落寞感伤至极。

本诗用典含蓄、对比奇特、寓意曲折,确实堪称宫怨诗歌的代表作。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2]

【注释】

[1]凝妆:盛妆。[2]悔教:悔使。

【鉴赏】

此诗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在家少妇登楼赏春所带来的心理变化。本题是写闺怨,全诗却从快乐的赏春活动写起,以观景转而写悲情,更添全诗的凄凉之意。

此诗的一二句,写的是少妇不知愁,看见春日融融,于是细心化妆,登楼远眺。其实,登楼在中国古代一般多是排忧解愁,抒发感情的活动,少妇登楼赏春,本身就有排解心中幽思的潜意识在里面。“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刺客豫让语),少妇精心化妆却无自己心爱之人欣赏,反喜为悲早已注定。

此诗的三句急转,杨柳在中国古代几乎就是离愁的代名词。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后,杨柳已成为中国最有名的诗歌意象了,和红豆的相思一样,杨柳本身就代表着离愁别恨。正因为如此,不知愁的少妇一见杨柳,潜意识里的思夫之情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悔教夫婿觅封侯”是多么沉痛的哀伤。在那个时代,男人的普遍心理都是“功名只向马上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种昂扬的进取精神造就了盛唐的伟业宏图,但也牺牲了多少闺中怨妇的韶华春光!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说悲剧的魅力就在于“突转”和“发现”,古往今来,又有谁能承受那由喜到悲的瞬间心理巨变呢?这首诗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原因也就在于此吧。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鉴赏】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今江苏镇江西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丞,此诗为他当时送朋友辛渐所作的两首诗中的一首。

此诗歌前两句用寒雨夜入吴地衬托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可以想见,作者是一晚没有入睡,浮想联翩,才能感觉到“寒雨连江夜入吴”的恢弘气势。通过这样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为铺垫,作者不仅道出了对朋友的真情,而且为即将产生的离别平添了无限的悲凉气氛。“平明送客楚山孤”,孤独的楚山正是作者在朋友行将离去以后的自我写照。孤独的楚山既是写实景,也是王昌龄心灵的外化。作者对于朋友别离的真挚感情隐于字里行间,细读起来,感人至深。三四句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本来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问候,在王昌龄的笔下,却有了石破天惊的回答。六朝时,诗人鲍照就曾用“清如玉壶冰”来自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时,姚崇、崔颢、李白、王维等诗人都曾以冰壶自勉,表示自己光明磊落、表里如一的品行。诗人当时身处贬谪之中,“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是对亲友问候的回答,同时也是自己屡遭贬谪而志气不改的真情表白。王昌龄的绝句历来被后代诗家推崇,其含蓄优美、深厚绵长的诗歌风格在这首绝句里得到很好的展现。苍茫的江雨、独峙的楚山、不染人间杂尘的冰清玉壶,都有很深厚的内在含义,是和诗人的品格和处境紧密相连的。精美的意象和余韵悠长的诗意使这首小诗堪称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代表。”

祖咏(699-746),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开元进士,官驾部员外郎。和王维相交十三年。王维赠诗有“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下浅”语,于此可知他大概是个流落失意之人。后隐居汝水间。殷璠《河岳英灵集》评其诗“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

望蓟门[1]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2]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3]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4]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5]

【注释】

[1]蓟门:蓟门关,今北京德胜门外,当时边防要地。

[2]燕台:即蓟北楼,也就是传说中燕昭王筑的黄金台。一望:一作“一去”。汉将营:实指安禄山营,蓟门当时是他的根据地。[3]生积雪:生于积雪。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4]沙场句:意谓战火之光,直逼边塞之月。比喻战事激烈。蓟城:即蓟门。[5]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论功:论功行封。请缨:汉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岁。缨:绳。

【鉴赏】

唐代的蓟门,即范阳道,统率幽云十六州,为唐朝东北边陲重镇,主要防御契丹。玄宗开元二年(714),薛纳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734),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汗。本诗大约作于这段时间,其时诗人游宦于此。

首联“燕台一望”即“一望燕台”的倒装,固然因律诗平仄之要求,但更为重要的是,以“燕台”这样一个大地名起笔,可平添全诗的雄壮气势,山川险要,不禁激情满怀,“惊”字便点出了这种特有的感受。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将(实为唐将)大营,笳鼓阵阵,响彻远近。此句化用南朝梁代曹景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意”诗意,表现出军营中号令之严肃。

颔联进一步写笳鼓之声,点明它是在严冬初晓时发出的。严冬本已甚为寒冷,何况又天降大雪,更何况还是多少天来之积雪,而且是连绵千万里的积雪,其冷简直难以言状。单是雪上反射出的寒光,也足令人两眼昏花。这是远望之景。再看高处,但见曙色朦胧,山川模糊,唯独城楼高悬之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如此静穆之景,当然会令诗人心灵震惊不已。

同类推荐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穿过幸福时差Ⅳ

    穿过幸福时差Ⅳ

    曾经坐落于皇城脚下的月坛历经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步入大都市的现代社会。透过时代的脉搏和现代的视角,我们会发现,在这片土地上,依然蕴含着悠久的人文气息。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作

    主要讲了俄国现代文学精品和苏联现代文学精品两大部分,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宋词精品鉴赏》收录了《临江仙》、《阳关引》、《竹马子》、《采桑子》、《水调歌头》、《蝶恋花》、《沁园春》、《清平乐》、《西江月》等作品,白话译解,力求以直译者方式准确传达原词意蕴,并对词进行解析和鉴赏,品析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为宋词爱好者领会、品鉴宋词艺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 爱的常青树

    爱的常青树

    《爱的常青树》以作者本人的恋爱经历为原型,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在考古队工作和学习的情况为背景,描写了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女考古队员郑心怡与地方上的文物干部“我”相爱的故事。作者以务实的心态描写了那个转型时期新兴的考古和文博事业,青年人冲破世俗与偏见,终于在爱情中成为眷属,在事业上找到归属。他们执著追求理想、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大环境中得以实现。该书是考古爱情书,以俩人的爱情发展为脉络,贯穿考古、人文的线索,对了解历史和文物也有较大裨益。
热门推荐
  • 重生老妈也潇洒

    重生老妈也潇洒

    儿媳偷偷扔掉了刚查出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小孙子,65岁梁婶子去山上找,一脚踩空,再睁眼回到了25年前,小女儿刚出生,全家最艰苦的岁月,看潇洒梁老太如何改变自己一家人的命运。女主无金手指,家长里短,来自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在发生的喜怒哀乐,有轻度感情线,不拆原cp,不苏,但爽。
  • 做事高标准 做人低姿态

    做事高标准 做人低姿态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如何掌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如何成为优胜劣汰中的胜者,是需要掌握大智慧的。人生苦短尘世琐碎,是非成败转念间,若想安然处世,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以最严格的标准来作为做事的准则,要以最低的姿态来作为做人的准则。以高标准做事,会把事做得更出色,以低姿态做人,会把人做得更成功。所谓做事高标准,即为要敢想敢做,要雷厉风行,要自信乐观,要严于律己,要志存高远……所谓做人低姿态,即为要安贫乐道,要宽容大度,要能忍善让,要勇于低头,要敢于吃亏……掌握了这些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智慧,就能够在纷繁的社会中独善其身,就能在复杂的交际中左右逢源。
  • 野孩子复生之后

    野孩子复生之后

    这是一个无敌流的轻松故事,看此故事请勿携带大脑,如果能逗你开心,请留言鼓励一下,谢谢。
  • 持所爱倚所情

    持所爱倚所情

    比较简单的故事,没有什么虐恋情深,也没有什么恶人。做闺阁的大小姐?与王公子弟联姻?不,这不是她要的,于是坚决的流连在外,可是打不过,逃不了,怎么办?那就找人学艺哇,江湖上人才济济的,可是这什么三大家的,一个阴险,一个狡诈,最后一个,没接触过,那就去试试吧。
  • 豪门隐婚:高冷债主独家爱

    豪门隐婚:高冷债主独家爱

    一觉醒来,莫名其妙欠了一屁股的巨债,沈舒表示很‘忧桑’。“沈舒……离你还债的期限快到了,不知你以为如何?”男人磁性冷漠的声音不带感情的响在耳畔,沈舒忽然感觉,六月的天却是在飘雪花。没钱还债怎么办?结果第二天起来她直接升职了,成了顾夫人,看着两个红本她真想仰头感叹一声:我这是被逼的,老天可以作证……QQ群476963157
  •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唐诗精品鉴赏》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 玉烛宝典

    玉烛宝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观星台上的吹埙人

    古观星台上的吹埙人

    当年元世祖一声令下,全国平地而起二十七座观星台,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历法。主持修建的人正是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也是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的科学家——郭守敬。一中原旷野。哀怨的埙声。一个男人的身影从天边踽踽走来。酒泉发射基地。人头攒动,掌声如潮。秦天在航天飞船入口处向群众挥手,继而进入飞船。郭离吹奏着手中乌埙,行走在草丛中。秦天已就座,控制台前扩音器里传来:“发射进入倒计时30秒!”郭离的手指在埙身音孔上来回游走。秦天娴熟地在控制台上操纵着各种按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