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01200000015

第15章 冬季之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最后一句“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别指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六个节气。与春种、夏耘、秋收相接,冬季以“冬藏”为主。一是秋收结束,粮食、果蔬等都已储藏好以备用;二是天寒地冻之时,处于农闲状态的人们尽量减少室外活动以“藏”气御寒。冬季也是人们于农闲中享受农忙所获的季节。

1.立冬、小雪和大雪

立冬

公历11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225°,此为立冬交节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我国古时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进入冬季,“万物收藏”: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已经收藏入库;冬眠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与“立春阳气转”、日暖三分的早春时节相反,立冬时分天寒地封,日冷一日。此时节的物候表征:“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截止到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区田间地头的农活基本结束,当地流传有“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的谚语。“腌白菜”是北方地区在低温中储存冬菜的一种方法,把大白菜用热水烫过码放在缸罐中,发酵成酸菜,供一冬天食用。腌过白菜,窖藏好萝卜、水果等备冬物品,秋收、秋种也都结束了,“立冬不使牛”的冬闲生活也就开始了。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还有一些农活需要忙碌,值“立冬种麦正当时”时期。

立冬为八节之一,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其他三“立”一样,逢季节转换的“立”日,都要举行隆重祭仪,顺天迎时。周代,逢立冬日,天子率百官祭祀于北郊。

饮食习惯上,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习俗。各地“补嘴空”所用也有不同。京津地区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南方一些地区则以补食鸡鸭鱼肉为主。与立夏日的消夏习俗相应,立冬补食重在增加热量以御严寒。

小雪和大雪

小雪和大雪是立冬后继续降温的两个节气。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交节日;半月后的12月6日-8日,太阳到达黄经255°时,为大雪交节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小雪节气有这样的描述:“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对大雪节气的描述为:“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其中的小和大,兼具物候和气候两重信息:既是对雪势盛与未盛的大小形态的描述,也可以看成是对严寒程度的“大小”反映。冬日气象至此更加明显,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东北、西北等地区的气温也迅速下降到0℃及以下。小雪的物候表征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进入初雪的冬季,阴阳不交,天地闭塞而不见生机。小雪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以北地区已开始降雪,雪封大地;南方的北部地区开始进入冬季,还有一些农活可做,有“趁地未冻结,浇麦不能歇”之忙。从物候上看,大雪期间的三候为“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生。”这仍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理解。大雪节气后期,太阳渐趋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也随之进入阴气盛极,阳气萌动待升之时。感阳气将至,寒号鸟不再鸣叫,老虎始求偶,荔挺草也将抽新芽。若从气候上看,时至大雪,寒冷会继续加剧,降雪的可能性更大。北方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的谚语描述。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已经下降到0℃以下,冬小麦已停止生长。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小麦、油菜仍在缓慢生长。

北方隆冬季节,雪盖大地,不仅可以保护冬小麦等越冬作物免受寒流侵袭,也为作物春季生长储存了必要水源。民间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将“雪被”和“馒头”做了直接关联。南方冬季相对少雪,气温下降显著,常出现冰冻现象,有“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之说。

2.冬至、小寒和大寒冬至

冬至节气开始于公历12月21日-23日,太阳黄经为270°。冬至为八节中的“二至”之一,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古人已经通过测日影方式确定下来冬至节气,并以冬至作为推算其他节气的参照点。冬至也是古代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有许多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又叫“日短至”,也是阴气盛极之时。此后,太阳直射点日渐北移,白昼也随之日渐延长,阳气渐升,有“冬至一阳升”的习惯说法。按我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冬至节气的三候依次为:“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此时阳气虽生,但阴气还很盛,蚯蚓依然纠结蜷缩,属阴的麋角感阳而解,泉水感阳亦流动。

冬至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少的一个节气,随后,我国各地都进入最寒冷的“数九寒天”阶段。越冬作物开始进入休眠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冬灌、追肥,以增强农作物的抗冻能力,冬藏瓜菜的窖口等也要封严防止冻害。

冬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代很受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从太阳回归年角度看,从冬至开始,太阳直射点离开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古人视冬至为北半球新年的开始,为阳气上升之始,并举行顺阳祭天仪式。《周礼·春官》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记载。历代朝廷都循冬至祭天礼制,直到明清时期仍有皇帝祭天大典,北京的天坛就是当时南郊祭天的神圣场所。

冬至日也是传统祭祖日。民间流传的“清明扫墓,冬至祭祖”俗语反映了这一习俗。到清代,满族还有冬至日祭祖习俗,祭祖时要向祖灵祭献牺牲,供品用猪。祭祀之后,族人分食祭肉,此肉被称为是祖神赐给的“阿木孙”肉。浙江绍兴民间冬至日家家祭祖,有的甚至到祠堂寺庙去祭祀,称“做冬至”。通常在冬至前剪一些纸衣服,冬至这天送到祖先墓前焚化,意谓给祖先“送寒衣”。之后,亲朋好友聚饮“冬至酒”,联络感情。广东潮汕地区也有冬至日祭祖习俗。有带着鱼肉、水果等供品到祠堂祭拜祖先的,也有上坟去烧“过冬纸”的。祭祖之后,都要家人聚餐。我国台湾地区还有冬至日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九层糕是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有吉祥寓意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祭祖之后,大摆宴席,宗亲聚合畅饮,称之为“食祖”。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并举行祝贺仪式“贺冬”,官府要例行放假。《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贺冬”时,人们要互馈礼物、拜贺,尤其要拜贺尊长,为老人祈寿。祈寿的主要方式是献鞋袜。《中华古今注》载:“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中有“亚岁迎祥,履长纳庆”之言,说的都是冬至日“上舅姑”“履长纳庆”习俗,即为老年人献上新的鞋袜,祝他们脚下的路长,寿命长,冬至节因此也称“履长节”。

冬至的节令食物各地不一,以吃饺子、馄饨者为多,很多地方有“冬至馄饨(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清《燕京岁时记》载:“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乾隆年间《河南府志》记:“冬至,祀先祖,食馄饨,取阴阳胚胎,包孕浑涵。”馄饨之形寓阳内阴外,阴盛转阳的冬至日,咬破馄饨即为象征性地打破阴阳混沌状态,助阳释放。河南民间称冬至吃饺子为“捏冻耳朵”。相传医圣张仲景冬至日见南阳地区的百姓衣不御寒,很多人耳朵都冻坏了。他让弟子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到锅里煮,再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再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给百姓吃,治好了他们的耳朵冻伤。后来,每逢冬至日人们便模仿着做,形成“捏冻耳朵”习俗。山西一些地区也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还有一些地方于冬至日吃羊肉、狗肉等高热量“补食”。宁夏银川一带,冬至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并说成吃“头脑”。除自家享用外,还馈送亲邻。南京有冬至吃豆腐进补习俗。江南地区主要吃汤圆、年糕和赤豆糯米饭等。汤圆是江南很多地方冬至必备食品,又叫“冬至团”,取其“团圆”“圆满”意,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南方还有些地方要在冬至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个不才之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据说,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天煮吃赤豆饭,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杭州人在冬至日喜吃年糕,讨年年高的吉利口彩。人们在“冬至大如年”的“亚岁”时节,通过这些节令食品,进补,助阳,求吉,驱疫,迎接吉祥新年的到来。

在前面“夏至”节气部分曾提到古人有“冬九九”和“夏九九”的“数九”习俗。“冬九九”即从冬至开始数起,从冬数到春,描述不同“九”日人们的气象感受与活动。数九歌从宋元开始即已流行于南北各地,如今,北方一些地区有这样的数九歌流传: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与数九歌相伴,民间还保留有点涂“九九消寒图”习俗,多为文人文人雅士的游戏。图主要有两种,一是梅花,一是汉字。一枝素梅共有八十一片花瓣,从冬至日起,每天墨涂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寒尽春来。古也有闺阁女子用胭脂涂抹的。还有一种涂圆圈或方格方式与涂梅相似,画八十一个圆圈或方格,每行九个共九行。每天点涂一个,并根据天气状况点涂不同位置,有“上点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中心”口诀。这样的消寒图,不仅记日,还反映了气候变化,是名副其实的“晴雨表”。涂字主要是对九个九笔画的繁体汉字进行涂抹,每个字笔画中空,依笔顺一天描一笔,九个字通常能连成一诗句,称九九消寒句,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等。还有九九消寒迎春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九九尽则对联成。如上联写“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

与夏至九九歌相似,冬至数九歌和消寒图游戏也将漫长的寒冬化整为零,让人们在数九中感受冬去春来,为冬闲增添乐趣。

小寒和大寒

小寒大寒节气之名,同时也是对寒冷程度的描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谚语有“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冷在三九,热在中伏”“腊七腊八,冻裂脚丫”等说法。数九歌中“三九四九冰上走”阶段正处于小寒大寒这两个节气之中。这两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两个。太阳黄经为285°时,正值公历1月5日-7日,为小寒交节。半月后,太阳黄经为300°,到公历1月20日或21日,为大寒交节。

民间有许多根据小寒和大寒期间气温、雨雪等状况预测未来气候及收成等谚语,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和“大寒三白定丰年”等。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适时的雨雪对作物的保墒冬灌极为重要,天寒地冻的北方靠天降雪,有了“三白”瑞雪,即丰收有望,南方地区则要及时引水冬灌。

小寒大寒前后也是冬季进补好时机。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各地进补食物不同,但都以暖胃、热身等御寒物为主。广州有小寒日吃糯米饭的传统习俗,还要把炒熟的腊肉、腊肠和花生米等拌在饭里吃。南京人小寒日则吃“菜饭”,即将青菜、肉和饭一起煮熟吃,有用矮脚黄青菜和咸肉片、香肠片或板鸭丁,加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食的。时值寒冬腊月,年终岁尾,农闲中的人们忙着御寒进补,忙着迎春节备年货,“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至此,人们开始进入忙年、享受年的状态。

同类推荐
  •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拓荒者的足迹:中国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十年路径与政策回顾

    文化蓝皮书(产业)的10年堪称是“凿空”和“破壁”的拓荒之旅。作为文化蓝皮书(产业)的主编,本书作者亲历了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现在的生机蓬勃、飞速发展,10年来,亲手撰写每年度蓝皮书的总报告,从长时段、全球视野俯瞰中国文化产业在历史、在世界的位置,他提出的政策建言屡屡为中央决策层采纳。中国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的出生成长轨迹,在文化蓝皮书10年的总报告中,如此鲜明地呈现。10年,沉甸甸的脚步、艰难的转型、从最初“还处在转型过程中、总体图景相当破碎、发展前景却非常远大的产业”(首部文化产业蓝皮书总报告语),到“我们相信,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中国的文化产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创造新的奇迹”(第十部总报告语),本书真实呈现了中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现场。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中原地区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史

    本书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史前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大量的考古发现资料,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记载、民族学资料等,从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进而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既是史前时代晚期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史学化”成果,也是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考古学论著,对理解和认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热门推荐
  • 孽债

    孽债

    若不是老婆来了那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徐城西今晚是横着还是竖着走进家都不好说。徐城西和公司的两个副总正在魅力大酒店陪着对自己有用的高官喝得兴致勃勃。按说包间里开着空调,就算是在酷暑,也不至于大汗淋漓。可是,他今天高兴,市里那个让几大家建筑公司馋得红了眼的广电大厦让他给拿下来了。他一改往日的沉稳,边喝边大声嚷:“喝!今天哪个要是清醒着回家就不够朋友!”一仰脖,一大杯啤酒进了肚。手机响了。
  • 糟糕我竟爱上了一只小白

    糟糕我竟爱上了一只小白

    太可恶了!我就知道你不怀好意,一定是想让我吃的圆滚滚的,走不了路。你再悄咪咪的溜走,然后留我在这儿刷碗......嘤...诶......罢了罢了你走吧诶诶诶诶?!你喜欢我?!难道你发烧了?天哪不会是我发烧了吧!
  • 千年劫之神王归来

    千年劫之神王归来

    千年一劫,真的只是一劫吗?步步算计,环环相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局外人,真正的掌棋者。说不清,道不明。
  • 自荐的艺术

    自荐的艺术

    无论古今,能够能鲍照般勇敢地自荐的人实在不多,因为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大都是做人要谦虚一点,含蓄一点,内敛一点,总奢望能够重演三顾茅庐的故事而不希望温习毛遂自荐的功课。大家觉得只有被伯乐三顾茅庐才有面子,但别忘了现在的人才市场有一个供大于求的特征,我们不主动走向市场,就将失败于职场。别太在乎自己的面子和架子,花点心思花点力气将自己推销出去,否则就不会有人在乎你是谁。想要证明自己,最好先主动地让别人认识自己、记住自己、接受自己、欣赏自己。记住:即使是诸葛亮活在今天,他也得拼命推销自己。
  •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麻烦你从我回忆里滚蛋

    我的回忆里怎么都是你?!苏静然在和李子昱分开的这些年里,脑子里还是他们在一起的画面,那些耳鬓厮磨,那些深情款款,她都不曾忘记。林亦乔对苏静然亦是如此,在心里为她建立一座城堡,安置妥当。如果真的不能忘记你,那请你自己从我的记忆里离开!
  • 全时征战:各朝帝王求我出手

    全时征战:各朝帝王求我出手

    开局阻止蛮虏入关,抢了海兰珠;再战痛揍突厥,掳了金发公主;又战殴打匈奴,惹出无数……姬战在各个朝代穿梭,各朝帝王都求他出手。
  • 群

    海的世界里,似乎有了什么联盟、策略,有计划和智慧。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计划?又是“什么”导演了这一切?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人类对这颗自以为统治千万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并不比太空多。在秘鲁,一名渔夫从海上消失了。法国顶级餐厅“三个胖子”的厨房里,鲜美的龙虾用它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厨,然后,自己爆炸了;来自海底的讯息,从都市下水道流泻蔓延……加拿大沿海的鲸群迟到了好几个星期,赏鲸民众欢喜相迎时,竟反常地联手展开攻击。蚌类开始拥有导航的本领,甚至和鲸鱼商量好合作战略?战舰水母引发了中毒恐慌;一群群剧毒的水母聚集岸边,威胁着澳洲和印尼。交织在深海中的电缆被扯断了,大西洋两岸完全失去联系,电话、网络顿时成了废物;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球上最重要的贸易命脉一一瘫痪。而当人类共同面对这样惊惧灭绝的末日时,却连对手是什么,甚至有没有对手,都一无所知。于是,石油业者和狂热环保分子、激进爱国军人携手合作,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共同切磋,一起面对完全未知的敌人,同时上演了一场无知、贪婪、敬畏、谦逊、慈悲、掠夺,所有人性的圣洁和卑劣交织错落的大时代剧。
  • 我的重生女帝老婆

    我的重生女帝老婆

    看一位普通人在追妻的全过程中,如何成就一代王者。
  • 病娇大佬的追妻日常

    病娇大佬的追妻日常

    【娱乐圈+黑暗向】纪离从心理学家跨行进入娱乐圈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一束玫瑰花!如此循环,一直到纪离在收到第八个“特别”礼物之后,她终于生气了,于是当晚之后,顾氏总裁也就是号称国民男神的顾昀舟,在纪离房间门口边上睡了足足半个月。
  • 马政纪

    马政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