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7100000023

第23章 血里浮起新“储君”(2)

不错,朱允炆已结婚了。其实,早在他为父亲居丧期间,祖父已为他选定了正妻。他是光禄寺少卿马全之女,比他小一岁。去年夏天,也就是说,他为父亲服丧三年刚刚期满,皇帝便张罗着为他举行婚礼,马氏亦被册封为皇太孙妃。皇帝把这件事看得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国祚,关系到社稷,而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那铺天盖地的贺帖、喜幛他看都看不过来。那位在东角门上冒死抗奏,力谏皇上“储君”应由嫡长孙朱允炆来做的刘老先生,更是热情洋溢地奉制作诗,题写喜联,为婚礼增色不少。可是,说也怪,他对“结婚”这件事毫无兴趣。“洞房花烛夜”,远非诗中描写的那样美好,连“合卺”礼他觉得都似无聊的游戏。他只觉得“结婚”更增加了心头的沉重感。他必须为家庭中增加的这个人,承担后半生的责任啊!

当然,他必须慢慢适应婚后的生活。他不可能再与弟弟们并床而睡了。他必须与皇太孙妃谐龙凤之欢,并尽可能早地为皇帝生下曾孙。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忒’者,差错也。这二句的意思是:他的仪态没有差错,才可以为‘四国’之长,受天下人拥戴……”

黄子澄讲得不错。他作为皇太孙,大明朝的“储君”,必须仪态端正,举手投足皆合乎法度,方能做国人的楷模,受天下人的拥戴呢!黄翰林讲约一个时辰。讲毕,照例应该赐先生酒饭。皇太孙由詹事府执事官员及侍讲官簇拥着,先暂入殿堂南间小憩。在候酒饭的工夫,黄子澄发现皇太孙显出有心事的模样,便含蓄而问:

“殿下,臣方才讲的,可有错谬处吗?”“不不。”朱允炆说:“先生讲得极好,我深得教益。‘治国必先齐家’的道理,我若明若暗懂得了一些。不过,有些事情,还须再请教先生呢。”

黄子澄忙跪下道:“承殿下不耻下问,臣深感荣幸。”朱允炆赶紧上前搀起黄子澄说:“今日是来不及了。另择个日子,我想单独跟先生谈谈……”

三数日后,皇太孙朱允炆在东角门单独召见了黄子澄。这并非正式的会见。是在皇上主持的会议散后,御舆回宫,群臣告退,朱允炆只对黄子澄说句“先生请留步”,詹事府其他官员知道应当回避,随即散去了。然后他和他开始了密谈。

这次谈话没有记录。谈话的内容是后来朱允炆登基之后才披露于世的。

话题是从日前在文华后殿读《大学》开始的。朱允炆劈头就问:

“所谓‘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国君的仪态、品质都没有差错,他就能治理好国家吗?”

黄子澄略作沉吟后回答:“这只是说了一面,国君必须‘其仪不忒’;然而……”他没有继续就《大学》上所引用的《诗经》里这句话展开去谈。他知道把这个问题谈深谈透,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很显然,皇太孙心中定有许多苦衷,需要向人倾诉,以便释疑解惑,寻求对策。

黄子澄不由地一阵激动。他预感到,“储君”准备拿他作“知己”对待了。他热切地等待着皇太孙的倾诉。但朱允炆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天张不开口。许多话,从何谈起呀!他记得,父亲临死之前,曾抓住他的手说:“炆儿,我死之后,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你这皇太孙,比我这皇太子,怕更难做呀!”

他就说:“父亲,那我何必做呢?”“不,你必须做,千方百计要做!”父亲说:“我已经来不及了……有些话我得快嘱咐你,你一定要注意……”

“那你就说吧,父亲。”“你当了皇太孙,千万小心一些人!这些人虎视眈眈盯住你的位子。他们叫你不得安生……”“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就是带刺的‘棘杖’。皇祖父大诛功臣武将,就是给我拔刺儿。”“咳,不对!”父亲急得喘不上气来,“父皇他拔的刺不对!”

“为什么不对?”他大为惊诧,“难道他们不是奸臣?不该被杀?皇祖父还会错了吗?”

“咳,炆儿,你还小,我也不容易讲清楚。但你一定要记住:敌人不是那些功臣武将,而是,而是……”

“到底是谁?”

父亲的声音本来就弱,此时还怕别人听见似的,让他把耳朵贴过去。他听后大吃一惊,几乎跳起来。

父亲所说的敌人,竟是他的几位亲叔父!

这真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父亲和他的亲王兄弟们,平常严谨遵循《昭鉴录》和《祖训录》,他们都把《祖训录》抄写到王宫正殿东墙壁上,以便随时观览自省。他们从在“大本堂”时起,就学习《四书》、《五经》,恂恂然大讲“治国齐家修身”的道理。他们张口闭口皆是“忠孝仁义礼智信!”……难道亲骨肉也会成为仇家?难道亲叔父也会成为敌人?“从来祸起于萧墙啊!”父亲说。一脸的痛苦与无奈。

父亲说这番话已是三年前的事了。如果说,那会儿朱允炆对父亲的话,仅感到懵懂与震惊,那么现在,他心里是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叔父们的威胁。

他这些藩王叔父差不多都掌握兵权,有的甚至掌握重兵。按照朝廷规定,每位驻藩亲王可拥有三护卫军队。洪武十年,又宣布增加秦、晋、燕三王的军队。秦府原有西安护卫军一千四百五十一人,增加羽林卫军二千二百六十四人;晋府原有太原护卫军一千六百三十人,增加兴武等卫军二千二百五十一人;燕府原有燕山护卫军一千三百六十四人,增加金吾左卫二千二百六十三人。后来《皇祖明训》又规定:“王府指挥司官并属官随军多少设置,不拘数目。”这实际上就等于放开了对各王府军队的限制,所以各王到底有多少兵,谁也说不清楚。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皇上大诛功臣武将,将统兵之权转移到了几位藩王手中。几次征伐北元的战争,军队都要听从燕王、晋王节制。除燕、晋二王外,参与北方军务的还有齐、代、肃、辽、庆、宁等亲王。其中齐王从洪武二十二年以来,数次带兵出塞,常以武功自喜。其生性暴戾,跋扈不羁。而代王桂,于洪武二十五年就藩大同后,曾受命立卫屯田,又率护卫随晋王出塞,且颇习军旅。他跟齐王一样,也是暴虐不肖之徒。其他如辽王植,其藩地广宁为战略要地,他也通武略,屡建功;宁王权所驻的大宁,地处喜峰口外,东连辽东,西接宣府,乃北方军事重镇。当地有朵颜三卫突厥族骑兵,骁勇善战。宁王号称“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足见其军力之盛。不仅这些封藩边地的藩王,即使是内地的楚、湘等王,也都练兵守备,具有一定实力。总之,有这些如虎似狼的叔父们在外分镇,这便是朝廷的隐患。他们不会老老实实,不会甘心情愿向朱允炆这位小侄子俯首称臣。皇祖父健在还要好些,一旦不在,难保不出祸患!如不早加防范,将来朱允炆说不定死无葬身之地啊!

朱允炆的这番担心并非多虑。他在一些所谓的“小事”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威胁的存在。

比如说,洪武二十六年秋八月。秦、晋、燕、周、齐五王来朝。他在与叔父们见面时,便出现了无法避免的尴尬。这尴尬首先是由礼仪引起的——鉴于他是以“皇太孙”的名义入主东宫的,辈分比亲王们低,年龄也小,朝廷便修订了“亲王来朝仪”,决定“在朝行君臣仪。便殿行家人礼”。据此,先由几位叔父在东宫的正殿,向他行四拜大礼,尔后再入便殿,由他向各位叔父行“家人礼”,以叙“亲亲之情”。当五位叔父向他跪拜的时候,他自己先已感到不安了,汗都沁出了背脊;偏偏周王在跪的过程中喘气不畅,有意或无意地崩出一个响屁,闹得几位叔父憋不住要笑出声来。詹事府的执事官员也发了怔。这且不讲。那一日,皇上赐宴诸王,令他在座作陪。宴罢他随诸王出殿。忽然有人在他背上击一猛掌,又将一口酒气喷过来说:“嘿!想不到侄儿能有今日!”扭头一看,原来是燕王。他当时毫无防备,不知该如何作答。偏皇上尚未走远。已把方才的情景看在眼里。皇上便皱起眉头斥燕王道:“咄!何故挞皇太孙?”燕王当即意识到刚才的言行是有点胡闹了,一时竟手足无措。此时他已回过神儿来,反替燕王回护说:“这是四叔喜爱侄儿的表示呢!”皇上才转嗔为喜。如今,这些看似无聊或玩笑的“小事”,想起来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尤其是联想到蓝玉临刑前喊的几句话,使他意识到危险正悄悄逼近。蓝玉曾在断头台上朝皇宫的方向大喊:“朱公,朱公!你以为天下真的太平了?何不留一二大将以防不测呢?”蓝玉所说的“不测”,指的是什么呢?会不会是燕王或者晋王、宁王?朱允炆还记得父亲病危期间曾跟他提起过:“蓝玉久在北边统兵,似见过燕王行事不端,有望气者称‘燕有天子气’,恐有异谋,曾提醒我预加防范。他是我家亲戚,总是近着一层儿,说这话应是好意。”……如果事情真被蓝玉不幸而言中,便如何是好呢?蓝玉等一批大将军活着的时候,他们统兵在北,对燕王、晋王也是个牵制;如今他们都死了,燕、晋二王不更加有恃无恐了吗?

朱允炆忧心忡忡。他觉着应当把他的担心告诉皇上。皇上是他惟一的依靠;而且,也只有皇上才能避免“不测”之事的发生。

他鼓了很大的劲,决定将蓝玉的提醒直截了当地向皇上讲出来。但一旦见到皇上的威仪,他先就有点气馁,吞吞吐吐地表达不清意思了。

那时候皇上刚刚把《逆臣录》布告天下。这位老人为了皇太子,曾杀掉两万人(那是受胡惟庸牵扯的两万人);为了皇太孙,又杀掉两万人。朱允炆想像不出两万人乃至四万人的鲜血能盛满多少个浴池——因为那天皇上刚刚洗浴完毕,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联想。刚走出浴池的皇上显得神采奕奕,满面红光。老人家颇以自己的大肆诛杀而自豪。他在孙子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他说:

“我为你完全拔除了棘杖之刺,日后你可以做个太平天子了!”

“可是……”朱允炆踌踌躇躇地说:“可是还有北地……”

朱允炆说的“北地”,指的应是燕王或者晋王、宁王;然而洪武皇帝却听成了“北元”。当即又说:

“你无须担心!我以御虏防患之事付之诸王,他们可使边尘不动。”

“然而……”朱允炆终于鼓足了勇气。这毕竟是个机会,他不能放弃这个机会。便说:

“虏患不靖,可以诸王御之;若诸王不靖,谁去御防呢?”

洪武皇帝怔了一下。他收敛起洋洋自得的笑容。他认真地盯着朱允炆。他没想到孙子会有这样的忧虑。沉默良久,皇帝反问朱允炆:

“那你的意思如何呢?”“以德怀之,以札制之。”朱允炆说。这两句话在心里已藏了许久。他还要说的是:“若仍不可,则削其封地;若再不可,则废为庶人;若还不可,则只有举兵讨伐了!”然而或许性格使然,后面的几句话说得含含糊糊,朦朦胧胧;尤其“举兵讨伐”四个字,竟又咽了下去。

皇上也许没太听清他的意思,也许对他的意思不感兴趣。“封藩”是洪武皇帝的得意之作。“以藩王代功臣”而御虏防患,亦是洪武皇帝的得意之作。他们爷孙俩对究竟何为“棘刺”,看法儿迥然不同,因之谈不到一起去。所以皇上打个呵欠说:“是啊,办法总是有的。”便结束了谈话。

皇上的态度非但未使朱允炆释怀,反倒又添了一层忧患。眼见皇上春秋已高——今年已六十九岁,说话问便要进入“古稀”。以后的日子是他朱允炆的,好与歹都要靠他自己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啊!

朱允炆觉得黄子澄系东宫的人,太子在日对他不薄,而他在探太子病时,太子亦流露了“托孤”之意。故此朱允炆才决定找黄子澄谈谈,听听他对藩王拥兵一事有何看法,能否想出对策。

想不到黄子澄早已揣知皇太子的心病。见他难以启齿的模样,便说:

“殿下召臣,是否担心藩王出事?”朱允炆眼睛一亮,说:“啊,此正是我所虑者……”黄子澄点点头:“诸王乃殿下之尊属,各拥重兵,其所作所为多不法。皇上百年之后,不知他们会如何对待新主?”

朱允炆心里发热,暗想:这人确是知我痛苦!便问:

“依卿之见,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说:“臣以为此事不难处置。诸王府的护卫军士,仅足以自守,而朝廷军卫,犬牙相制,倘若诸王有变,只需临之以六师,谁能抵挡?汉朝七国并非不强,最终还是灭亡。这便是以大制小、以强制弱的道理。”

黄子澄显得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说话时袍袖一扫,极像是秋风扫落叶。这有点出乎朱允炆的意料;但毕竟感到了宽慰。他想黄子澄一定了不起,将来一定要倚重他的!

黄子澄所说的汉朝七国的掌故,朱允炆当然也知道的。汉朝初期皇帝的亲属被分封到各地为诸侯王,封地大的王国“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其中吴、楚、齐三国的封地加起来相当于全国的一半。他们的力量的确比现在齐、晋、宁等王要大得多。那时候各诸侯王在他们的独立王国内征收租税,煮盐铸钱,乱行不法,与朝廷相抗衡,当时的局面要比现在严峻得多,文、景两帝采取贾谊、晁错计,打击诸侯王势力,逐步削减王国封地。景帝前三年,吴王刘濞和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叛乱。朝廷即以周亚夫为太尉,率领三十六个将军,仅三个月即将七国击败。叛乱的或自杀或被杀。此后诸侯王国又经武帝的进一步削弱,便名存而实亡了。

朱允炆从汉平七国之乱的故事里受到启发,也受到了鼓舞。从现在起他就有了“削藩”的念头了。他对黄子澄这位曾拿过会试头名的大儒寄予厚望,殷切地说:

“谢卿指教。到时候全拜托先生了!”黄子澄便受宠若惊地顿首道:“蒙殿下不弃,臣敢不效命吗?”

同类推荐
  • 史家第一:司马迁

    史家第一: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出生于我国西汉时期,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他没有自暴自弃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该书不但开创了纪传体的新形式,还被后人奉为“正史之祖”,为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史家第一:司马迁》再现了司马迁传奇的一生,使读者看到一个全新、立体的司马迁,并能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文坛泰斗的文学家(1)》本书分为荷马、屈原、司马迁等部分。
  • 人民艺术家李默然

    人民艺术家李默然

    本书详尽地描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的人生和艺术道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位曾经是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的苦孩子,经过极其艰辛的努力,创建李派话剧艺术,终成一代大师的过程。特别对经典作品《甲午风云》《报春花》《李尔王》《夕照》等的创作细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再现,既有花絮趣事,又有艺术珍闻。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从囚徒到文化大师:利哈乔夫传

    瓦列里·波波夫怀着敬意创作的这部传记,“不虚美,不隐恶”:回顾俄罗斯著名学界领袖和公共知识分子利哈乔夫的光辉一生,再现了他的种种优秀品德和他对俄罗斯民族的杰出贡献;同时也不回避他与其他学者的矛盾、与当局的妥协,对之做出了较为公正的判断;对他的家庭生活,也留下了忠实的纪录,让人动容和叹息。译者为翻译这部著作做了大量工作,字斟句酌,保证了译文的质量。
热门推荐
  • 战神联盟之魔灵万千

    战神联盟之魔灵万千

    布莱克失踪了神秘团队——梦幻战联是魔界还是妖界?
  • The Two Brothers

    The Two Broth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楼异传之错梦

    红楼异传之错梦

    《饕餮妃》当黛玉有个穿越哥哥,于是,黛玉你终于不用去被贾府当人质和备胎媳妇了。种田看花读书弹琴,淡看风雨,笑卧红尘,黛玉的悠闲种田式生涯终于开始啦。可是这真的能够实现吗?无意间卷入复杂的感情纠葛之中,面冷心热的皇上、爽朗豪迈的十二皇子、外和内刚的北静王爷,她的芳心会落向何方?面对更加深沉的算计,黛玉兄妹又将怎样冲出重围?纵愿红尘袖手,也莫辜负年华。且看不一样的红楼,一段努力冲出重围的红楼伪种田生涯。友情链接:《休夫王妃好抢手》饭团妹推荐我的新文:《一等公主》(原名《凤舞琼花》),半架空历史,隋炀帝与妹妹琼花公主的故事
  • 路过花开花落时

    路过花开花落时

    简单的记录,轻松自如。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直在你身边,离别,就是最好的证明。
  • 爆宠十世:废柴要成仙

    爆宠十世:废柴要成仙

    有萌宠、有空间、有帅哥……打打怪、降降妖、升升级……种田穿越好危险,遍地开满金手指,爆宠九世嫌不够,废柴咬定神仙师。一直在神界任司命的小仙,因助东华圣君历劫完满,偷改命格,被情敌花蕊上仙告密,触怒锦宸天妃,剥去仙籍,打下凡界。锦宸天妃却未料自己与帝君的玩劣之子北辰上神得知后,一向玩司命小仙上瘾的儿子竟然舍身相救,被诛仙台下的戾气伤得魂飞魄散。锦宸天妃又怒又恨,誓要将司命小仙打入牲畜轮回之道,却是阴错阳差。今次,司命小仙与北辰上神两两转世,孟婆如是说,纵喝孟婆汤,亦可两不忘,单看,那情深几许?
  • 吃鸡外挂系统

    吃鸡外挂系统

    穿越青年带着超级实验室,移植神级武脉,克隆顶级根骨,用科技来修炼,用大数据玩转乾坤,手掌星空,身化天地,统御神魔,主宰万古!任你圣地强大,也抵挡不住我的导弹如雨!任你神识逆天,也抵不过我的卫星大阵!踏天穹、战八荒,化身诸天神祗,掌控古今苍穹,证道万界之王!
  •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是一部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感觉永远言犹未尽的传世经典,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老子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始,《道德经》就被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至今各种外文版本的《道德经》已有三百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全书共计81章,文约五千言,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每章篇幅不长,但论述精辟,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社会、国家、民生等诸多方面。
  • 阴债

    阴债

    白天人走路,晚上鬼坐车。未至莫停车,否则魂不留。
  • 甜文一爱江山更爱美人

    甜文一爱江山更爱美人

    圆是由点动成线,绕了一圈,原点与最后的点相接,构成了一个圆。爱情亦是如此,无论起点和过程在哪,还是有多远,最终回到原点。
  •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不要想着用什么样的姿态,不要刻意去学别人的方式,你有你自己的东西,做你自己就好了。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孤独且困难的时刻,那时我们都觉得自己过不去了,但我们都过来了。正是因为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时刻,我们才能学会坦然,才能知道应该怎么样面对接下来的可能会接踵而来的困难。如果你想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因为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独能让你更坚强。你只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苦逼,那些看起来坚定的人,在背后也下定了无数的决心。而你总会在某次下定决心之后,一路飞奔再也不回头,什么困难都 打不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