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800000117

第117章 免费书籍

赵彦中淡然一笑,难得在宋金交往之时能由大宋掌控局面,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宇文大人,您有不少朋友、故旧如今还都在临安,就算金宋此次无法达成一致,也请大人不要错过机会,还是前往临安一行的好。”

不出赵惇预料,金主合剌放弃了外交礼仪中大宋“接伴使”必须屈膝下拜的要求,命令金使与大宋“接伴使”平等相对。

消息一出举国欢腾,从当年秦桧卖国投降到今天,数十年的奇耻大辱一朝结束,大宋终于获得了和大金在外交礼仪上的对等地位,无数臣民都是激动的泣不成声。

一开始害怕金人会借机发难的部分朝臣,也不得不佩服皇太子的谋算和把握大局的能力。

不少守旧的文臣在私下极为担心,原本文武双全的皇太子就被视作恢复中原的代表,在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如今,因为皇太子的坚持,大宋最屈辱的一幕终于翻了过去,皇太子赵惇在全天下臣民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上升,他的果断和干练如今也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同,以后还如何牵制他的行为?!

此时的临安城,几乎变成了学术辩论的场地。

陆续抵京的学者和大师们,按照朝廷的安排,在国子监、太学、各家书院和临安城内的园林之中,开始宣扬自己一派的学术见解,或者互相辩论。一天之中,甚至有十数场辩论或讲座,被吸引而来的数十万学子们不断的穿梭于各个场地之间,而且不少吏民百姓也前往听讲,颇有当年汴京士林之盛况。

借了这个时机,皇太子赵惇将数十位被一般士林人士看不起的专才也请了出来,在临安东城最知名的柳园开了“杂术”讲座,以讨论学术为由,专讲各种实务和技术,并印发大量诸子百家、历史、地理、医药、农业、工业、天文算法、文学作品、宗教经典等各种专业书籍免费发放。

此次“杂术”讲座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世所罕见,农学、数理、建筑、商业、制造等等无一不包。一系列的讲座颇受百姓和一般官吏们的欢迎,几乎是场场爆满。免费发放的书籍被听众争抢一空,受欢迎程度远远出乎了事先的预料。

而且,由于免费书籍供应不足,还导致了大宋印刷业的一次巨大变革。

在此之前,大宋都是使用雕版印刷,耗费人力巨大,受到的限制也太大。虽然大宋号称是人文汇集之地,但有能力出版自己著作的人还是少数,学术的讨论和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传播方式的制约。

早在庆历年间,临安本地百姓毕昇就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一个是,由于活字印刷要变更很多设备,初期投资过大,一般的私人书坊承担不起这个成本,官刻机构虽然没什么成本压力,但往往不用赶时间,也没这个需求;二是,纸张的质量一直不怎么过关,无法适应活字印刷术,导致了它一直不得应用。

此次,皇太子所要追加的印数、种类实在太多,时间又紧,一时之间就算整个临安的书坊全部开工也来不及。为了赶工期,就有人提出使用活字印刷术,初期慢一点,后面却可以快的多。

皇太子赵惇在听了工部官员的介绍之后,十分感兴趣,下旨试用活字印刷,以确定它的实效。经过确认,活字印刷的优点明显,远胜雕版印刷,而且如今纸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适应活字印刷的需要。于是,皇太子赵惇下令,以后的官刻机构逐步换成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它诞生近百年之后方才发扬光大,由于官方大量应用了它,引导了民间的风尚。民间书坊应用之后,使得印刷更为简捷方便,出版业迅速扩张。

京师临安原本就是民间书坊集中之地,但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后期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出书成为普通人也可以进行的行为。临安书坊开始向专业化发展,逐步分成了专印一类书籍的专业性书坊,也因此使得书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久之后,临安还出现了定期出版的民间坻报“简册”,专一向百姓通报以朝廷动向为主、兼顾商贸等的各种消息,受到了吏民百姓的欢迎。连朝廷后来也开始向民间书坊学习,每个月都发行一期《朝报》,专门讲述朝廷的新政、军事动向等等内容,用以引导民间的风尚,坚定大家振兴国家的决心。

对于临安城里繁盛的印刷业,皇太子赵惇持支持的态度,只给它规定了一条:涉及到军事技术、国家机密和谋反之意明显的书籍不得刊印,更不得出口,否则以反叛罪论处!

为了保证这一点,涉及以上内容的书籍在刊印前,必须送交大理寺专设的审查司检验后才能出版。

大宋临安所产书籍物美价廉,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各国、周边各地,光这一项增加的赋税收入,就抵得上临安之前三年的赋税。

而且,出口的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周围民族和国家,要在后世,大概会被人认为是“文化侵略”了。

但在这个时候,这些出口的书籍却被周围开始和已经汉化的国家、民族视为至宝。不少地方的学者、学生前来他们心目中的文化之都——临安留学,学习汉家文化,倒也算是自修德政而传播于外的实例。

可这样的成绩,却是靠着一帮子腐儒们看不惯的奇技淫巧之术得到的,也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辩论,儒家学术之争集中在了两点上:一是对儒家学说根本观点的认识,在这个上面差别较大,但各个学派都出自于儒家文献,还有可以调和的余地,一时也争不出个胜负来;二,就是对朝廷正在进行的改制、以及北上恢复中原的态度,在这第二点上,不同的认识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在需不需要改革朝廷旧规和恢复中原的态度上,理学认为“自修德政”即可,整兵备战是浪费资财和精力,反对恢复中原,把其所谓的“理”拨高到了能够解决一切、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对金的战略上,开始朱熹还支持收复中原,但又要“无为而治”,反对为了强盛国力而改革旧政。之后,朱熹发生了转变,坚持以“仁”治天下,不再赞成恢复旧河山。他一方面主张忠君死节,反对投降,另一方面又主张不战不和,对朝廷进行的备战,认为是浪费国家资财。

朱熹甚至对忠义郡王父女也颇有烦言,当初也是他故意向朝廷上书,变相指责孝贤皇后,惹出一场事端来。只是由于忠义郡王虞允文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他还不太敢公开贬低,只是说虞允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过于的执着了。

其他的三个影响力较大的学派却都支持朝廷变革,希望大宋能恢复中原,极力主张抗金。在对金关系上,陈亮是最坚决的主战派,提出:“江南不必忧,和议不必守,虏人(金朝)不足畏,书生之论不足凭”的四不主张,在民间的影响力颇大。

但理学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却是其他三个学派所无法相比的。理学对外的思路,与一直掌控着朝廷大权的主和一派正好合拍,都是坚持偏安、反对变革。这也就是不少大臣并不支持理学的学术思想,但却仍然会支持理学为儒学之首的重要原因。

朱熹和陈亮的辩论在京师临安的太学之中举行,吸引了士林之人的眼光。他们二人原本还是至友,后来因为双方在学术和实务中的分歧日益加大,最后才成了对手。此次辩论,还是他们分道扬镳之后第一次见面。

连大金和西夏的使节也要求参加,皇太子赵惇直接告诉他们,由于几十年的战争所遗留的创伤尚未抚平,此次争辩势必会涉及金宋两国、西夏和大宋之间的关系,陈亮又是代表着坚决抗金的一派,只怕到时火药味儿会很浓。

听了皇太子的话,金、夏使节只得放弃前去旁听辩论的要求。实际上他们心中也有数,大宋朝野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一直未断,而大金彻底灭亡宋朝的叫嚣也从未真正停止过,完全靠双方实力的危险平衡才保住的和平局面,到底能持续多久,只怕谁也不敢下定论。

此次辩论也正是因为涉及了比较敏感的金宋关系,故而没有公开进行,到底辩论的结果如何,外界也不知晓。

只是,自从此次辩论之后,朱熹放下了自己一直以来反对变革和北伐的意见,不再在讲学中提及关于金宋关系的任何见解;陈亮在这之后也没有再如过去一样的狂放,而是应皇太子之诏,成为了参与组建枢密院参谋机构的辛弃疾副手,开始正式参与朝政。

朝廷并未对此次学术论战给出个明确的结论,只是明令:今后省试和殿试依据传统的儒家经典,不再固定一个或几个学派的学说,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可以尽管发挥,只要你能言之成据即可。

对于原来高宗赵构时期“树理学、打压其他学派”的做法,皇太子赵惇很是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学术之争靠的就是辩论,道理越辩越明,用权力去压服或是认定,根本没什么意义。

只要是在正常的学术讨论范围内,大家尽管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学说应该是可以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对于各派之间的互相攻击,朝廷反而应该进行制止。

皇太子为原来被奸相蔡京等人列为“罪臣”的北宋名家苏轼的文集作序,并赞扬其为人、学风,随后奏请天子赵昚,追谥苏轼“文忠”、其弟苏辙“文定”,追赠苏轼为太师,支持他所创立的苏氏蜀学重新兴起。

此次辩论对大宋朝廷是个收拢人才的好机会,原本一些为了各种各样原因不愿意出仕的有才之人,此时大都来到了京师临安。

皇太子正式下旨召愿意留在朝中任职的贤才从政,一大批在民间素有名望,却因为科举等原因无法入仕的贤才进入朝廷。虽然他们暂时担任的都是一些闲职或低级的职务,却为后面官制的变革准备了可供选择的人才。

论战之后,公开反对恢复中原和进行变革的声音从此消失。就算有人对变革不满,大家也是就事论事,不再仅仅是以祖宗规据或是传统来进行反对,至少在反对的时候言之有物。

本来在朝野弥漫着的死抠儒家经典,蔑视实务、农商的空气渐渐散去,空谈性理的所谓“清谈君子”没有了市场。

借着临安杂术讲座火爆的盛况,皇太子随即宣布:在京师临安设立国家级别的临安公学,该学校专门负责教授“杂术”。一般学子只要能通过临安公学的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学校学习,在学习期间待遇和太学、国子监、临安武校学员待遇相同。朝廷及各地官府与杂术相关的官吏在升职之时,都要到临安公学接受培训。

临安公学从此成为了大宋科学技术的集中之地,无数从它这里毕业的学子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传播开来。之后,在它基础上设立的临安公学院成为了大宋先进技术的研究核心,尤其是军事技术。

金和西夏、西方吐蕃各部都想得到临安公学院的研究成果,环绕着临安公学院也成为各国探子们斗智斗勇的舞台。

同类推荐
  • 南明工业设计师

    南明工业设计师

    资深工业设计师穿越到大厦将倾的南明。风雨飘摇,社稷频移。凭借后世的科学技术,主角能够力挽狂澜,拯救汉人的天下么?鞑清的铁骑南下,面临的是主角发明的来复枪、水泥棱堡、后装重炮。历史,从主角穿越的那一刻改变!————————————————作者已有250万字完本作品《明末工程师》,欢迎移步阅读。
  • 抗日援朝1592(下)

    抗日援朝1592(下)

    史上最彪悍的抗日战争,大明帝国最后的绝唱!这是决定东亚三百年格局的关键一战,也是中国人赢得最漂亮的抗日战争。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实际统治者太阁丰臣秀吉,挟统一日本之威,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李昖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克服种种困难,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血战,在朝鲜半岛拉开了帷幕……本书再现的正是这一段尘封已久而影响深远的历史。日本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历经艰辛奠定的基业,在这场战争中分崩离析,最终落入德川家康之手,书中写出了两位枭雄的明争暗斗、权术阴谋。
  • 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

    中央政府赈济台湾文献(清代卷)

    本书为清政府赈济台湾相关原始文献的史料选编,包含了起居注档案、兵部档案、户部档案、奏折等各种文献形式。本书让读者看到当时灾难频仍的台湾人民面对灾难时是如何在中央政府的赈济与帮助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使当时的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行为变得具体而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这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和治理,说明了当时台湾与大陆统一于一个中央政府的历史事实。
  • 重生之我是朱元璋

    重生之我是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的皇帝。他是数千年来起点最低的一位皇帝,他是农民、乞丐、是和尚,但他最终成为了帝王。本文穿越到元末,回顾朱元璋的奋斗史,尽量保持史实的情况下让这段历史变得有趣。那么,我们开始吧!
  • 盛唐皇师

    盛唐皇师

    你相信这世界存在时光隧道吗?李明也不相信,但是现实却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竟然穿越回到隋唐时期,还附身在了大名鼎鼎的袁天罡身上,那如此乱世他又如何搅动风云,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帮助李世民一统山河?又如何让武则天疯狂爱上他,他又如何帮助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呢?最终成为左右历史走向的一代皇师呢?答案就在盛唐皇师!
热门推荐
  • 二次元称霸系统

    二次元称霸系统

    新书《网游之海岛战争》上线,求支持。再次醒来,赢霍变成了荧惑。触电灰灰的他,与自称可穿梭二次元世界的称霸系统融合,首先来到了《海贼王》的世界,来到了可可西亚村,成为娜美的青梅竹马。一切,从这里开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巨星培养系统

    大巨星培养系统

    重生到平行世界,成为一名嗷嗷待哺的普通学生。可是这一次重生,自己却变成一位绝美少女!好不容易冷静下来,正要好好规划人生的时候,激活了一个名叫大巨星培养系统。喂喂喂!我五音不全,演技更是没有,你是认真的吗?系统:不想被我培养,就去死。我:对不起,我错了,那个...请问您怎么能够把一个五音不全外加不会演技的人培养成大巨星呢?系统:......面对系统的沉默,我也只能摇头,不过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面前。“砰砰砰”忽然出现巨大的敲门声“喂,该交房租了,没钱就给我滚蛋!”摸了摸钱包,瞥了一眼卡里的余额,人都傻了。这是一个学生应该有的处境吗?开局地狱难度,一人一狗浪迹天涯。披荆斩棘,一路向前!面对所有不公与勾心斗角,都能一一化险为夷。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有系统的存在,一步一步走向最高的巅峰!曾经在路上的绊脚石们,颤抖吧!
  • 尊孟辨

    尊孟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可知道你是在梦中还是现实

    你可知道你是在梦中还是现实

    无善无恶,至善至恶。虽不至善,但有至恶。善恶相随,不离不弃。可无善,恶终在,善终显,与恶伴。
  • 迷中

    迷中

    捉不住,摸不着的。一个人,和一对人。是思想,还是感情。问起林濛有多少段恋情的时候,她晃了晃脑袋,痴痴的笑了,她说不记得,大概都数不清了。她如往常一样不顾形象地大笑,下一秒又趴在桌子上,头一定是低着的,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我懂得,她又哭了。问起许文宥爱不爱林濛,他没说话,笑了笑,他的笑挺迷人的,却看不懂。可能大家都懂了,所以才急着换掉话题。他泯了一口酒,说,我好爱她,在场的都愣住了,只眼睁睁看着玻璃杯里的液体消失,他的眼眶泛红,湿润。那晚林濛飞往另一个城市,直到很久很久以后在一场婚礼中,我看到了她。
  • 读写

    读写

    关于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故事。但请用猎奇心态看待
  • 蒋寒等(二)

    蒋寒等(二)

    王科学和许婧从见面时的打闹演变成婚后的战火,双方亲人也从此沦为联合国成员,一旦局势紧张,便长途电话分头化解;一旦残酷交战,便派维和部队前往。和谈过,协议签过,顶屁用!摩擦仍不断,甚至升级到想毁灭对方。直至进入冷战:分床、不说话。王科学很苦恼,他能搞定一个个尖端课题却搞不定妻子,说什么妻子都是那句“我不吃你那一套”。妻子吃哪一套,他不知道。许婧常常喜怒无常,好起来时也令人起鸡皮疙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陪伴是与时光等长的事

    陪伴是与时光等长的事

    畅销书作家贾九峰全新中短篇故事集。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饰,作者沿用一贯真诚朴实的笔调,向读者细细诉说生命中的人和事,他的文字如同午后的一盏茶,真实、恬淡,而又余味绵长。全书围绕“陪伴”这一永恒的主题,如同一部电影,为你定格生命中的人和事,那些温暖与美好、柔软与坚强,都凝聚在一个眼神里、一句话里、一首歌里,无一不提醒着人们,趁着时光正好,去珍惜、去付出、去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