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800000145

第145章 勤于政务

就这样,乔月山主动报了名,在几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一个文弱书生也被选中,送来了工场。原本他只是想着熬过生死关,或许还有报仇的希望,三年生死期眼看就要到了,却遇上了皇帝亲临!

听完了乔月山的陈述,在场的数人都把目光转向了天子赵惇:如果乔月山所述为实,按大宋律法那韩节必死无疑!此案也会牵连不少浙江的官员,甚至连刑部复核的官员也跑不掉,这又是一次惊天大案。

赵惇沉默了一会儿,这才看向站在面前的乔月山:“乔秀才,如果你所述为实,朕必会秉公而断!但事关重大、案情复杂,必须慎重,你可明白?”

“罪人不敢有异议,请陛下安排便是。”乔月山也知道此案十分难办,只要皇帝有查实的决心他就心满意足了。

“吕正义,你带两人将乔月山送交刑部尚书洪适,让他派人彻查此案,一个月之后给朕一个明确的交待。”赵惇吩咐完之后,皱了一下眉头:“给我提醒洪适,此案重大,清查出来之前必须保密;要是案情查不清楚,或是乔月山出了什么事,他的脑袋就别想要了!去吧。”

看着吕正义带着乔月山离去,一边的马忆灵忍不住了,她在娘家之时,常常听大家提起韩世忠的大名。嫁入皇宫之后,常与这些功臣之家的人接触,自然也知道韩家的现状,小声的问道:“惇哥,你真的要杀了韩节吗?”

“不是朕要杀他,他是自作孽不可活!”赵惇阴沉着脸,声音低沉的回答。

欧阳亮在一边也是满脸的忧虑,想到此案的后果,连他都有心惊肉跳的感觉:“陛下,如果此案查清,乔月山所述为实,按我朝律令,如此重罪要不仅是韩节要死,而且还会累及家人!韩家有朝廷免罪文书,其他人倒可以没事,可真要是杀了韩节,朝廷对功臣失信;不杀韩节,陛下对臣民失信,到时将十分的棘手!”

赵惇没有立时回答,而是站起来走到门口,看着正在忙碌的工匠出神。

良久,赵惇仍然没有回头,只是平静的说道:“二姐夫,如果被陷害、被杀的是你的家人,你希望朕如何去做?”

“陛下……”

“朕曾经向吕老,也是向自己的良心发过誓:只要是对我大宋有利之事,我何畏艰难。韩节之事一旦查实,朕决不宽待,依律处置。”赵惇此时才转回身来,在山洞的阴暗中,只能看到他一双闪亮的眼睛透出的是坚定和无畏:“朕说过:人情大不过国法。大宋的臣民皆为朕之赤子,身为父母者不能护佑子孙,就是朕愧对天地、愧对大宋的万千臣民。”

出了这么一件事,天子赵惇也没心情再巡视火器工场,嘱咐所有人保密之后,很快便返回了皇宫。

回宫之后,赵惇请来了安王赵适和倾天网在京的首领甘北太给叫到了御书房,将此事全部告知他们。二人顿时吓了一跳,以他们对大宋律法的了解,这韩节已经犯下了诛灭全家的重罪!

但韩家有铁券在,就算是天子也动他不得;如果不处罚韩节,一旦此案传扬出去,大宋律法的尊严也会扫地,以后还用什么来约束臣民?!

偏偏当今天子赵惇又不是个昏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是干不出来的,这可实在让人头痛!

但天子却并没有太多的为难表现,只是吩咐他们动用一切手段查清此案,不可有半点循私;另外,当然也强调了保密,在本案全部内幕查清之前,不得泄出半句!在查清之前,一切照旧,不可为外间觉察。

表面上,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天子赵惇还是如前一般勤于政务。

这天刚刚下朝,赵惇正想回宫,突然有内侍来报:“陛下,兵部尚书刘畅和两名主事求见。”

赵惇心中奇怪,如果有事,刚才在朝上为何刘畅不说,但还是吩咐:“传!”

兵部尚书刘畅和两名主事入见皇帝,行礼已毕,赵惇请三位臣子坐下,然后问道:“诸位臣工,今天来见朕有何要事?”

“陛下,按您的旨意,兵部的工匠把原来失传多年的诸葛神弩给复制出来了,特来向陛下报喜。”兵部尚书刘畅一脸的兴奋,高兴的回奏。

“哦?!”赵惇先是一惊,然后就是喜出望外:“朕当初也只是随意一提,没想到大家居然能将它给复原出来,太好了,朕要看看。”

“臣等此来,就是请陛下到工场里去看一下诸葛神弩的试射。”

第二天,天子赵惇由兵部尚书刘畅陪着来到了兵部位于临安近郊的工场。也难怪赵惇对此事十分的在意,大宋在如今的情形下,想要收复故地,必须想出让步兵能够在平原上与大金骑兵对抗的方法。这些先进的武备,是大宋所能够想到的最有可能实现的办法。

到了工场里面的试验场,一群身着官服和工匠服的人正聚在一起商议着什么。听到侍卫们的通报声,那些人分了开来,全都向着这边行礼:“臣等见过陛下。”

赵惇连忙抢上几步,把为首的一位老人给扶了起来:“宇文爱卿,朕说过,你不用多礼的。从外祖父那里论起,朕还得叫你一声叔祖呢,快快起来。”

然后,赵惇向后面的人吩咐道:“诸位臣工也不必多礼,平身吧。”

“谢陛下。”

那名被赵惇扶起来的老者正是虞允文当年的同僚、后任大金礼部尚书的宇文虚中。他当年作为大金使节回宋一行,亲眼看到在时任皇太子的赵惇治理之下,大宋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思念故国的他提出希望能回归大宋。

皇太子赵惇当即答应,吩咐倾天网妥善安排宇文虚中归宋一事。正好,此时的金主合剌性情不稳,大金自己还不得安省,宇文虚中轻易的辞官,在倾天网的帮助下,一家人南下逃回了大宋。

归宋之后,自觉内疚于心的宇文虚中提出要为大宋效力。他在虞允文手下之时,负责的就是军备,尤其是对当时宋军所用的种种武器、装备和火器十分熟悉,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而这些东西,宇文虚中从来没有教给过金人如何制作。

由于多年的战乱,有不少很不错的装备和火器的制作方法都已经失传,宇文虚中归宋之后,将自己记忆中的不少东西都复制出来,有的还依着自己的经验加以改进,对宋军军备的帮助很大。

赵惇扶着宇文虚中,笑着问道:“宇文爱卿,这些日子只怕是劳累了您了,朕甚是过意不去。”

“陛下不必客气,这是臣等该做的。”宇文虚中看着与虞允文长相极为相似、风华正茂的赵惇,心中感慨,不由得叹息道:“若虞大人和孝贤皇后尚在,看到如今的局面,该会有多高兴啊。”

“外祖父和母后虽然都已然故去,却给我们留下了盖世的传奇。”赵惇听了宇文虚中的话,想起外祖父和母后,也点点头:“作为后人,如果不能让先辈们感到欣慰,到时也无颜去见他们。你们正准备实验诸葛神弩吧?现在就开始,朕也见识一下。”

试验场上三十丈处竖有数根柱子,上面挂着薄木板,还画了四个同心圆供瞄准。对着木板的地方用石灰画了一条白线,线后面还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四把各色弓箭。

宇文虚中指着桌上的弓箭介绍道:“这最大的是撅张弓,弓身长三尺三寸,箭长二尺,一般射程可达数十丈,但每次只能发射一支箭;旁边的是军中常用的臂弩,弩弓长二尺,箭长一尺,上面的箭盒中可放箭十支、连续发射,射程可达百丈,弱点是拉弦时太费力;旁边再小一点的是骑兵弩,弩弓长一尺,箭长半尺,上面的箭盒中一样可放箭十支、连续发射,弱点是射程只有数丈;这边上的就是复原的诸葛神弩,弩弓长一尺,箭长半尺,上面的箭盒中一样可放箭二十支、连续发射,弱点嘛,实验一下就可看出。”

旁边走上四名士兵,各执一物,瞄准对面的薄木板开始发射。

一阵射击过后,有士兵上前将薄木板抬了过来,很明显,撅张弓准确度是最好的,长箭离圆心很近;十支臂弩大都射在了木板上,而且穿过了木板,但散的比较开;骑兵弩则是只有一半的箭射在了木板上,射的还不是很结实,散的更开;诸葛神弩有一半射在木板上,箭支比骑弩散的还要开。

“陛下,您看,这样试验一下就看的非常明白,弓精准、射程中等;弩的精准度不足,但射程远,尤其是臂弩,基本可以射出百丈。但臂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上弓弦太费力气,就算是军中的大力士,射上三盒也射不了了。”宇文虚中指点着几种弩,仔细讲解着它们各自的优劣:“这骑兵弩个头小射击速度快,也不用费什么力气,但射程太近,而且换箭盒十分的麻烦,基本上射出一盒就没用了。诸葛神弩比起骑兵弩来,射击速度快了一倍、换箭容易,也一样不用什么力气,缺点也是射程近,没什么精确度。”

“既然卿家已经知道诸葛神弩的缺点,朕想以卿家的性格,一定是改进了之后才请朕来验收的,不知朕说的对不对?”赵惇拿过诸葛神弩看了看,抬头微笑着问宇文虚中。

“陛下还真的很了解宇文大人,的确是如此。”兵部尚书刘畅笑着回答,然后扫视了在场的属吏和工匠们一圈:“既然陛下已经猜到道,还不快把你们压箱底的宝贝拿将出来,给大家开开眼!”

宇文虚中一笑,示意旁边的助手从里面又取出了一只弩,这只弩比骑兵弩还要小了一些,弩弓只有六寸长短,形态与原先弩颇有不同。宇文虚中示意助手进行试射,一阵如疾雨一般的卟、卟声之后,士兵把新挂上的薄木板再次抬到了大家的跟前,所有人皆惊的目瞪口呆。

只见薄木板上只留了二十个小洞,所有的箭支已经穿过木板,飞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以箭支穿过的洞来看,这只弩的精准度虽然比不上弓,但还是高过了其它各种弩。以它的发射速度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恐怖!

宇文虚中看大家震惊的表情,当然也很是自得,这可是他的心血结晶,指着这弩介绍道:“此弩是在诸葛神弩的基础上研制的,射程大概在五十丈左右,一次可发射二十支箭,不需要换箭盒,只要将箭装入上面的箭盒就可以了。我们还配了装箭用的插槽,将箭往上面一放,只管发射便是。”

“如果能有个几千、甚至上万把这种弩弓,在战场上不间断的发射,那骑兵根本不可能逼近到跟前来。”赵惇立刻明白了这种新弩在军事上、尤其是对大宋的巨大价值,伸手接了过来,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咦?这弩似乎与一般的有所不同?箭盒居然是活动的?还多了一个把手。”

“不错,这个弩用了杠杆原理,箭盒下面安装了一个交错的杠杆,后面的把手就是杠杆中的长杆。”宇文虚中指点着箭盒,向大家介绍新弩的设计原理:“箭盒安装在一个支架上,下压把手,箭盒下部和长把手相连的勾子就把弓弦向后拉,箭落下来正好卡在弓弦的前方;一松开把手,下面的弹簧向上弹起,勾子松开了弓弦,箭就发射出去,勾子又回到最前方。这样周而复始,也消耗不了多少人力,箭就可以不停顿的发射。”

同类推荐
  •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撰《史记》的缘由,司马迁自己在《史记》末篇表述得很清楚,即是承父志而继《春秋》。于此,历来论家多无异议。然而,在今天看来,《史记》的根本著述动机并未因此显明,仍存在需要澄清、辨析的地方。本书从文质之辨、君臣之际、《论六家要指》的意义等角度,详尽辨析了《史记》之“继春秋”说。
  • 叶氏江山

    叶氏江山

    叶涵,男,现代社会一名普通高中生,因为一场英雄救美而意外穿越到东汉末年,凭借着对三国的了解,他是否能在这乱世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背后的一场大阴谋也悄然而生,面对亲人朋友的离开,他也终究化身为修罗,主宰着这个乱世,他能否成功逆袭?
  • 枭隐杏林

    枭隐杏林

    21世纪的一个老中医与世长辞后穿越到一个与宋朝相似的时代,与文人墨客谈笑,用精湛医术救人,学神奇的内功,看神州风景,又参加方腊剿匪,扛金大战,目睹灭国。这里有武功,有江湖,有安逸的咸鱼生活,有冷血无情的金国侵略者,有腐朽的朝廷,有爱国爱民的老臣,征战沙场的大将。书是比较慢热型的,一开始看起来会有的咸鱼,不过后面会慢慢把这个时代呈现给大家,国家也好,江湖也好,战争也好,都会慢慢为大家铺开帷幕。
  • 南明汹涌

    南明汹涌

    这是一部符合海盗逻辑的小说!这是一部充满了战争、资本和人性的小说!这是一部旨在鞭挞城邦海洋文明,赞颂中华海陆文明的小说!这是一部当你觉得俗套和降智却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小说!这是一部集狗血伦理、黑色幽默、反讽烧脑和反套路于一身的浪漫主义小说!这是一部讴歌不屈、坚贞、忠诚、勇敢又充满了崇高理想的小说!这是一部主人公穿越明末清初,一改中国和世界惨遭反人类匪帮掠夺,杀戮和毁灭,使之走向光明的彼岸的小说!
  • 大宋第一猛人

    大宋第一猛人

    乾德元年。宋太祖谋划‘杯酒释兵权’。八贤王绞尽脑汁想着逃课。一代名相寇准还在玩泥巴。杨门虎将还在为北国效力。花蕊夫人还养在蜀国深宫。小周后含苞欲放还未长成。汴京城外,少年郎浴火重生,笑傲士林花丛,纵横朝堂官场,碾压群雄猛将,操纵民间江湖,扭转天下乾坤,开启了大宋第一猛人传奇之旅……交流QQ群:192247747
热门推荐
  • 魅影倾世

    魅影倾世

    她是现世神偷,魅影无双,风雨险境中来去自如。他是魔尊之子,身份尊贵,抬手挥袖间天地变化。一个潇洒随性,一个傲世天下,本该毫不相关,却在异世相遇。玄幻大陆,风起云涌——她摆脱了废物的名号,成为人人敬仰的强者:多系修灵,驯兽,炼器…一路向上,得到了前世从未享受过的亲情,友情,爱情。他披荆斩棘,回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成为了有情有欲的魔尊。本以为此生无憾,谁料事与愿违。当缘分与天命相悖,倾覆这世间又如何……
  • 记忆的痕迹

    记忆的痕迹

    本书文笔流畅优美,视角独特,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值得读者收藏!
  • 学会人际的运用

    学会人际的运用

    你有时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不是聪明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Human Chain
  • 乱世禅侠

    乱世禅侠

    兰渤穿越到一个残筋断脉的身体之内,为求活命,修炼奇葩的功法,却不知,这是天下第一神功!本是要阻止一个牵涉了朝堂争斗和江湖恩怨的天大阴谋,却在无意中揭开了自己迷离未知的身世,一段深仇大恨浮出水面,一个武林天才就此重生……
  • 融合手机闯仙界

    融合手机闯仙界

    融合了手机来到仙侠世界。眼睛是摄像头,无论多么繁琐的剑术都可以过目不忘;耳朵是录音机,无论多么拗口的法诀都可以惟妙惟肖;手机管家可以纠正偏差,美颜相机可以易容改面;微信可以千里传音,商城可以购买神器,导航可以寻宝探秘,还有很多很多的功能可供探索。一起来吧。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优秀小学生成语接龙1000条

    优秀小学生成语接龙1000条

    我国是一个具有上千年灿烂文化的古老国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古老的文化和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成语,这些精辟的成语诠释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道理,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成为中国历史的缩影和民族文化的瑰宝。
  • 神妃谋中谋

    神妃谋中谋

    一觉醒来,堂堂上神居然成为了一个凡胎的太子妃,身边还有个神神秘秘的太子,一介上神居然沦落到平日里闲看的凡间宫斗剧本中,究竟发生了何事?万能的兄长啊!赶紧来拯救你亲爱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