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1800000160

第160章 朝报标识

之前,这些被称为小报的定期出版物基本上是半月一期,这还算是周期最快的。可这回的大辩论,导致这样的周期登载文章根本不及时。以《朝报》为首,各家小报都开始出特刊,缩短出版的周期。

有些聪明的商家,便出资资助这些特刊,然后在最后一页印刷自己的商号和地址,无形中起了广而告之的作用。到了后来,除了朝廷所有的《朝报》,其它民间小报都在后面附上了这种商业信息,有的还加上一些关于各地经济的消息。

正是因为这种商业信息的出现,原本并不起眼的消息传播方式的小报开始转变,最后成为了综合性的消息发布载体。由于这种需求,小报发行周期也大大缩短,到了后来,居然出现了只在一地发行的日报,报道前一天发生的事和将发生的事,对百姓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

为了表示自己和其它小报的区别,后来不少小报还在首页固定的地方打上了标志,这往往是请高手或名人设计,标注自己的特色。

两年之后,连朝廷所有的《朝报》后来也特地请旨,请天子赵惇赐下个标识。天子正在考虑的时候,皇后抱着才两岁多的小公主走来。调皮的小丫头乘父皇和母后正在说话,爬上父皇的御座,就在《朝报》的空白首页上盖上了一个墨黑的小手掌。结果,灵公主的小手印就成为《朝报》独一无二的标识,羡慕死别的小报了:小福星的手印,多好啊。

各家小报的标识为大家熟知之后,不少精明的商家也觉得不错,跟着开始设计自己的标识。皇家工场的标识就简单了,一律都是公主和皇子们的小手印、小脚印,别人谁也不要想抢。

这当然是后话了,现在,大宋境内的辩论还正在热闹的时候,无数的文章涌现出来,甚至有了汴京时文学昌盛的景象。

这得益于大宋历来允许臣民说话的传统,过去各个王朝一言半语陷人以罪的情况,在大宋从来未曾发生过。也是因为连续两代君主对下宽和的态度,只要你不是不讲道理的乱骂,决不追究言论中的过失。要不,谁敢公开和自家的君主辩嘴皮子,还是在书面上。又不是想死了,记在纸面上让人追究?!

自然,大家在涉及天家的时候,还是很给两位君主留面子的,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他们的主张,至少以理说话,不会直接斥骂两位君主荒唐。

无论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这一期《朝报》特刊反正是成为了抢手货,谁都想得到一份,黑市价格到最后抄到一两银子一份,还是有价无货。

这个消息后来让天子赵惇知道了,他遗憾的要命,更感慨《朝报》胆子太小:这特刊卖上个十两银子也有人要,白白放弃了一次挣大钱的机会!

听到天子此语的人集体无语,然后就在庆幸:这话好在是天子在御书房里说的,不会传扬出去丢了大宋的脸面。

有形无形之中,因为谭世怀的冒失行为导致朝局动荡的可能,被太上皇一篇文章轻易的化解。

看到这种局面,郁闷之极的谭世怀实在是无可奈何,他可没有逼得老皇帝亲自出手的得意。以他多年的政治经验判断,此次弹劾肯定又是无果而终。原以为天子被自己逼了一下之后,就必须对自己的谏章给出个明确的答复,谁知,天子居然把太上皇给请出来对付自己,好一尊大佛!

以大宋尊亲重礼的传统,在位二十多年的太上皇,再怎么也比后起的天子在士林的影响力大;对于臣民来说,年事已高、素来宽和的太上皇跟大家讲道理,也比冲动的年轻人赵惇更容易让人接受。

不过,心情极度不爽谭世怀根本没想到,这是太上皇主动揽的事儿。他要是知道,太上皇也是想借这个机会小小的报复他一下,更怕会郁闷死!

只是,由谭世怀挑起的这场辩论还没有就此结束,它所造成的后果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来……

大辩论还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瘟疫已经在几处开始漫延。

好在事先有了准备,各地医药院立刻投入了救助百姓之中,再加上近几年大宋的百姓生活见好,抵抗力也有所提高,疫区并没有出现大量死人的情况。整个大宋都在望眼欲穿,大家都盼着刺骨的寒风能早日到来,这在大宋的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

随着十月寒风的来临,全大宋都松了一口气:瘟疫终于要结束了,这场举世少见的灾难也到了尽头。按前面的情况来看,因灾死亡人数不会超过万人,这样大的天灾所造成损失已经不算很大,大宋还承受的起。

朝廷此时还是不能松懈,灾后灾民的安置、重修被冲垮的堤坝,还要为因灾死亡的百姓安葬、收养孤儿,各地也还都在忙乱之中。

不过,根据各地报上来的情况看,医药总院院正许洞在此次平复瘟疫中居功甚伟。不是他的坚持,隔离不会一开始就做的那样的彻底,完全阻断了瘟疫的传播,使得各处爆发的瘟疫只局限在一地,并没扩散。现在,大家都明白了许洞的坚持是对的。

而且,瘟疫还没开始,许洞就亲自带队到了最有可能爆发瘟疫的地方。瘟疫爆发之后,许洞带着自己的随行人员奔走于疫区,尽心尽力安排着治疗和防疫。而且,医药院此次能有效的应对天灾,身为总院院正的许洞也功不可没。

许洞本人还没有返回朝廷,为他请功的奏章就已经在天子的案头上堆起了厚厚的一叠,一个在传统中被歧视的伎官能够得到如此多的赞誉,这在大宋朝廷之中还是第一次。天子下旨,要许洞尽快返回临安,不仅是为了按功行赏,更是为了下一步安排。

天子已经决定按医官们的建议,把医药院扩大,建立起分布全国的防疫体系。这样手忙脚乱的应对天灾和瘟疫实在是折腾人,有了此次的经验,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随后传来的消息,却兜头给兴奋中的朝廷浇上了一盆冷水:因为一直在疫区行医,年事已高的许洞早已感染上了瘟疫,只是为了平息天灾,他一直坚持到了瘟疫被控制的时候。天灾结束,已经病危的许洞再也坚持不下去,已于十月三日病故于潭州。

因为疫区刚刚才解除封锁的原故,许洞病故的消息,直到十月中才报到朝廷。

听到这个消息,再看看许洞临去前让自己的弟子执笔、他口述的奏章《防疫统论》,整个大殿之上鸦雀无声,只能听见代师父送上最后奏章的兰天压仰的抽泣声。

传旨,册封许洞为太子太保,授昭文馆大学士、爵郡公,并许其子弟继爵位,依例荫及后人。良久,天子赵惇才重重出了一口气,追封之后,再次开口:谥忠敬,赠其家白银万两。

下面的臣子又给天子吓了一跳:许洞此封远远超过了正常追封的范围,银子倒也算了,可这从一品的昭文馆大学士、超品的郡公,两个虽然是虚衔,却荫及后人的待遇,之前从来不会授予伎官,一般的官员都很难得到。更没想到,皇帝没有经过中枢讨论,直接就给了个忠敬的谥号,这评价也高的太吓人了一些。

连许洞的弟子兰天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封赏,愣怔了一下,猛然抬头看着皇帝,把谢恩都给忘记了。

陛下,这个册封有些过了吧?许敬原官才不过四品,一下就……一名官员出列,小心的观察着皇帝的脸色,提出了疑问,还是没敢把话说完。

天子并没有发怒,只是抬手示意那名官员退回去,再叫兰天起来。等兰天站到了一边,天子这才扫视了一圈众臣,开口问道:你们都认为朕如此封赏,是重赏过度了吗?

老臣不认为此封过厚。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肖则出列向皇帝一礼,然后解释道:老臣认为,许大人在此次天灾中救活无数百姓。佛家早就有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人命重于一切。如此多的大宋百姓之命,还够不上一个郡公、够不上一个忠敬嘛?

老卿家只说对了一部分,朕的厚赏,不全是因为许卿在此次天灾中的功劳。天子拿起桌面上的奏章,翻了翻,才又对大家说道:许卿这样的奏章,朕已经收到过不只一次,今天的医药院能有这样好的表现,许卿出了大力。医药院体系进一步完善之后,以后还能救助多少大宋的军民?这笔帐谁又能算的清楚?只要医药院还在,大宋就在受着许卿的恩惠,难道还不值一个郡公吗?

看下面的臣子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天子赵惇放下手上的奏章,加重了语气:朕在这里说清楚,不管是伎官也好、文武官员也罢,就算你仅仅是个贱民,只要能如许卿一样为了大宋,朕就不吝重赏!此诏明发天下,以后此类封赏皆明发。

封赏许洞的诏书和天子的话再次登上了《朝报》头条,随即传遍大宋,在本来已经讨论的热火朝天的臣民中,又浇上了一勺子滚油。

辩论从表面上的规据、传统,渐渐延伸到深处,延伸到了什么才是汉人的传统,大家开始考虑什么才能叫做忠君爱国?!更多的人开始回想汉唐雄风,希望能重铸大汉风骨,将来的大宋也能够如汉唐一样,开疆拓土、威临天下。

大宋这一段时间不得安生,大金也好不了多少。

老天爷似乎很公平,大宋是水灾、瘟疫,金朝是旱灾,而是遍布了大金的主要产粮区域。金帝完颜亮倒不是大辽的那个笨蛋皇帝,还知道安排救灾,还总算是做出了一个应对的样子来。

可是,之前大金在营建中都大兴府的时候,就已经征集了超过一百万民伕。

虽然大灾开始之前迁都完毕,但金朝宣徽院院正何文胜又出了个主意:以中都水系不够充足为由,建议借机贯通从白洋淀到中都的运河,这样可以保证中都的水源。当然,何文胜的建议可是打着保护京畿之地的农业的大牌子。

虽然金朝的臣子们大都不赞成刚刚营建中都完毕,就又兴起大的工程,但何文胜早就做好的准备,不但把一套资料全都交到了迪古乃的手里,还力陈自己这是为了京师的安危考虑。迪古乃为他的忠心所打动,立刻同意了他的提议。

就这样,这些还没来得及还乡的民伕,又不得不开往新运河的工地。

旱灾一开始,金帝完颜亮立刻意识到这条运河对京师的重要性,大大的夸赞了何文胜一番,并且又赏郡公爵位,又加封何文胜为户部侍郎。在这场天灾中,也只有他一个人得到了好处。

只是,金帝完颜亮没有想到,万一有人占领了白洋淀,攻打中都的时候,这后勤倒也不用愁了。两大水路运输,还不能保证战争后勤的话,这些人也太笨了些。

现在,没有了这些强劳力,被征调地区的救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就是这些民伕,他们本来已经劳累过度,病弱者甚多,也已经死去了不少。旱灾一起,缺医少药的民伕根本无法抵挡随之而来的瘟疫,死者甚众。

同类推荐
  • 秦汉岁月

    秦汉岁月

    战争的硝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和平的时光。何时为战,何时为宁,已经没有人分得清楚。但他们似乎也忘却了战争的残酷,幸存下来的人们已经学会了在命运的缝隙中苟活。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是幸运儿,也并未觉得自己人生有多悲惨。麻木,是这个时代最真切的感受。这里是公元前256年,华夏大地上的战国时期。不断有小国被歼灭,有城池被烧毁,有些种族甚至被灭亡……这是一个历史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残酷冷漠的时代。中国统一的前夕。
  •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之一。《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百团大战》着重从中国抗战最艰难时期的大背景——1940年的中日对峙态势、国际局势特点和中国国内形势出发,来进一步凸显百团大战的意义。正面战场四次会战的失利,令中国民众抗日士气受挫;由于看到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大增,蒋介石认为日本迟早必败而又动起反共的老念头……在这种形势下,百团大战打破了“囚笼”,鼓舞了士气,表达了决心,也击退了国民党的反共企图。百团大战就像一把剑,划破了日军的“囚笼”,也划破了笼罩在中国抗日军民头上的阴霾。
  • 我老婆是状元郎

    我老婆是状元郎

    (爽文:幽默搞笑+文采内涵)年轻的网文苦逼作者,从山顶坠落至另外一个世界,砸中一个状元郎的几率有多大?娶一个状元郎的酸爽有多少?
  •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如果有一天,您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惊慌,来,拿起这本《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先过了语言关,学几句中古汉语、唐朝国骂;再混进官府食堂开开小灶,品茶喝酒。记住,像穿越小说中那样大大咧咧走在街上,随手拿出纹银几两是会悲剧的,户口簿、暂住证一个也不能少。可随旅行团游览长安城最热门的五大景点,顺便逛逛青楼,看看马球,带上豹子去户外狩猎。更可入乡随俗,像个唐朝人一样过端午、春节、七夕情人节。想洋气一点也没问题,圣诞节唐朝就已有!运气好的话,还能受邀去别人家里做个客,唱K、跳舞,乐不思蜀,最后买套占地十亩限价房。
  •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聆听亲历者讲述——香港回归路上的风云自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之日起,香港就踏上了回归之路。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第一副总编辑梁新春讲述香港后过渡期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英方一意孤行,步步为营,在政制、法律与经济方面不断挑起对抗,末代港督彭定康称之为“与中国最血腥的一场决战”。中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坚持“以我为主”,依靠港人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确保平稳过渡。本书精选的160多篇社评、观察员文章,记录、评述了香港后过渡期重大事件的始末,反映了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决心和智慧,表现了港人在回归途中披荆斩棘的意志和力量。本书对中华民族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热门推荐
  • 重修之元婴变

    重修之元婴变

    一代仙界大帝,因为众仙的贪婪,陨落在众仙之中,佩剑的护主,使得他转身成一资质超差的婴儿身上,不甘平凡的他又是如何凭借超差的资质踏上顶峰呢?一次次偶然,一次次奇遇,使得他居然慢慢转变成。。。。。。
  • 古国归墟之西域异闻

    古国归墟之西域异闻

    35年前,一个来自中科院的考古队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去寻找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曾提及的昙花一现的古国——大宛国。考古队在沙漠中遇到罕见的风暴,慌乱中被一个神秘的人影带到了一座古城之中。队员们在古城里碰到一连串诡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只有周队长被救起,却已精神失常。35年后,周队长的孙子收到一封爷爷的信,周领队早已不知所踪。循着信中的线索,他踏上了寻秘之路,曾经的西域之地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离奇的事情:沙漠的八卦鬼城,天山的瑶池圣境,昆仑山的死亡之谷……各种诡异的事物接踵而来。探险的过程充满了人性的挣扎,恐怖与可憎的面孔交织,惊悚的场景,支离破碎的线索……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
  • 寒门状元

    寒门状元

    看腻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或者可以品尝一下社会底层草根的艰苦营生。本书讲述的是穿越大明落魄寒门的沈溪,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用他的努力一步步改变命运,终于走上人生巅峰!天子2016历史巨献,值得您拥有!
  • 梦回北地

    梦回北地

    她——牧清浅,小说女主,为国为家,重生而来。他——孔辰星,偶像巨星,答应粉丝要演一部甜甜蜜蜜的偶像剧,却发现根本是一部女主冷血复仇文。以idol之名,穿书而来,立誓要改变书中内容,让她拥有甜蜜爱恋。她,重生,竟然不走设定?他,穿越,做她的哆啦A梦?可爱女人,和她的人形哆啦A梦,可甜可咸,可笑可哭,可看一看!
  • 隋唐五代史(下册)

    隋唐五代史(下册)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下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书从多角度呈现了隋唐五代这段纷繁历史期间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风貌。
  • 名剑之苍龙吟

    名剑之苍龙吟

    穿越少年李慕云扔了块石头子,意外破了西域五龙教天魔阵,救下高手潇湘剑客沐长风。“大恩不言谢,我传你一套开山掌法,如何?”“外加十二式三柴剑法,可否?”“想拜我为师?这小混蛋是个茬子啊。”江湖,白马,名剑,烈酒。千古明刹梵音寺,证道长生华仙宫。白衣仗剑行千里,策马天涯寻剑行,求剑三万年,唯有苍龙吟。
  • 不忘初衷,砥砺前行

    不忘初衷,砥砺前行

    曾经的我们也有着为梦想努力的决心,却被现实伤的体无完肤;曾经的我们单纯、善良,却被人心的丑恶伤的变成了另外的人;曾经的我们热情如火,却因为生活的艰辛变得不再相信命运
  • 重生之千金不能惹

    重生之千金不能惹

    不听父母劝阻,苏沫执意嫁给那个男人。婚后,她没有享受到她想象中的幸福。出轨,背叛,囚禁,最终她选择自杀。重生,一切还未开始。什么!?那个渣男还想让我嫁给他?哼!虽然渣男长的很丑,但他想的很美。这一世,我苏沫一定活出个精彩!"
  • 蛇王烙印:迷糊小新娘

    蛇王烙印:迷糊小新娘

    英明神武、俊美帅气得人神共愤、受万众拥戴敬仰的蛇王却被新娘子拒于新房外。就因为她是人,而他是蛇王,他绝对不接受这见鬼的借口。
  • 掌故演义(残缺本)

    掌故演义(残缺本)

    清代小说《掌故演义》七回。小说从明末写起。朱明王朝日薄西山,海内大乱,山陕地区出了两人造反。一个李自成,一个张献忠。不仅内乱四起,而且外患迭连。最使明廷头痛的是东北满族的侵扰,最终导致萨尔浒明军的惨败。展现了历史风云,值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