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500000013

第13章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张良(4)

汉四年(公元前203)冬,汉军各路人马终于将项羽围困于回奔彭城的路上——垓下(今安徽灵壁县沱河北岸)。在这个地方,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典故,如“垓下之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从这些典故来看,也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过程。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兵围项羽于垓下,经过一番厮杀,十万楚军剩下的已不足两三万人,损失惨重。一晃数日过去,楚军粮草断绝,外无援兵,不禁陷入一筹莫展的窘境。时值隆冬季节,加上刺骨的寒风,漫天的飞雪,楚军将士忍饥受冻,多有怨声。忽然一天夜里,随着凄切的风声,四面隐约地传来楚歌,低沉凄怆,令人伤怀。楚军中的士兵多是楚人,听到家乡的歌谣,再无斗志。就这样,韩信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楚军的士气,终于打败了项羽,才有了后来的“霸王别姬”

和“乌江自刎”这悲剧性的两幕。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正式登基,史称汉高祖。同年五月,汉高祖在洛阳南宫大摆筵席,举行庆功大典。酒席之间,觥筹交错,气氛十分热烈。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当论及项羽最终失败,而自己开始很弱小,但最终能够取得胜利,一统天下时,刘邦说出取胜的关键,多亏了萧何、张良和韩信,这三人就是我们后来常说的“汉初三杰”。在话语言谈之中,刘邦盛赞张良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啊!”子房就是张良。

定都关中复道谏封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建立了新的国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定都的问题。都城建在哪里,对一个新兴的王朝的巩固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起初,汉高祖刘邦本想长期在洛阳定都,朝廷中的大多数群臣也都持赞同意见。因为朝中的众臣多为六国旧人,难舍故土。这时,齐人娄敬求见刘邦,向高祖刘邦陈说关中的地势险要,劝刘邦不要定都洛阳,改为定都关中。

他说:“请问陛下您定都洛阳,是否想与周朝一比隆盛威势呢?”刘邦说:“是。”娄敬接着给刘邦分析道:“可是您和周朝夺取天下的方式大相径庭啊。周朝的开创者,靠的是几十代人的积德累善,正因为凭借着高尚的品德,所以使得天下的诸侯纷纷仰慕,前来归顺,最后消灭了暴虐的商纣王。到了周成王继位后,周公辅佐他,在洛阳建立都城,因为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各地诸侯前往交纳土贡和赋税,所走的道路里程是相等的。这也说明了有德的人可以得到天下,而失去德行的人则会遭到灭亡。所以当周朝兴盛的时候,天下和谐。但是等到周朝衰落的时候,天下的诸侯都不来朝见,周朝统治者对这种情况也是无力控制。这并不是周朝的德行淡薄,只是它所处的形势变弱了。可如今陛下您呢,您是从沛县起义,席卷蜀、汉,又平定了三秦之地,和项羽在荥阳和成皋之间作战,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少说数百场战役,天下的百姓在这场楚汉战争中,死伤无数,可以说在您的这场战争中,天下是怨声载道。百姓哭泣的悲声还未断绝。伤残的人员还不能行走,您就想与周成王、康王时代的隆盛威势相比美,我私下认为两者不能相等。再来说秦地,地理位置披山带河,地理形势坚固,即使突然有了危急,百万军队可以立即调动停当。正因为秦地素来是丰美膏腴之地,崤山以东地区就算是乱了,秦国的旧地也仍然可以完整地占有。所以,我建议您应该入关在这里建立都城。如今如果您在秦地建都,就好像是和人打架,掐住了他的脖子又攻击他的后背。能充分占据主动的地位。”

一番话,说得刘邦没了主意。朝中的其他众臣纷纷劝刘邦不要听信娄敬一面之词,竭力陈说洛阳也有很多天然的险要,非常适合建都。这时,张良在关键的时刻说了话,他支持娄敬的主张,说:“洛阳虽有这些天然的险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圆不过数百里,容易腹背受敌,不是安邦定国之都。但是关中却不是这个样子,它既有险要的地理位置,又有肥美的土地和富饶的物产,加上北面还有可供放牧牛马的大草原。若在此建都,可以凭借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固守,又可向东控制其他诸侯。天下如果安定,则黄河、渭水可以开通漕运,往来运输天下的粮食,供给京师所需。如果天下诸侯一旦发生兵变,也可顺流东下以运送粮草,这足以维持给出征队伍的补给。这正是所谓的坚固的城墙千里之长,富庶的天然府库之国啊!还是娄敬的主张切合实际情况。”

张良的分析详细而又深刻,加上他的决定经过实践的检验,往往是正确的,所以深得刘邦的信赖。因而汉高祖刘邦当即决定定都关中。八月,刘邦正式迁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此次顺利定都也多亏了张良的通盘考虑,若没有张良鞭辟入里的分析,单评娄敬一人的劝谏,高祖刘邦可能不会同意得那么痛快了。

汉六年(201年),汉高祖刘邦将功臣包括张良在内的二十多人封为侯爵以后,剩下来未被受封的功臣们议论纷纷,日夜争功不决。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官,从复道(搭建在半空中的通道)上望见许多大将三三两两地坐在沙土上彼此间窃窃私语,刘邦很好奇,就询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谈论什么事情。张良回答:“他们在商量如何谋反呢!”刘邦听张良这样说,不禁大吃一惊,急忙追问:“天下刚刚安定,他们为什么又要谋反呢?”张良回答:“陛下您有所不知啊,当初您起自布衣百姓,是凭着这些人才夺得了天下。现在您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的您平时喜爱的人,而诛杀的都是平时和您结怨的人。现在这些还没有得到封赏的其他功臣们都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拿来封赏的。这些人还担心,您不但不能封赏他们,还怕您追究他们过去的过错,最后会被杀,因此聚在一起商量谋反的事情呢!”刘邦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急忙向张良问道:“那该如何是好啊?”张良给他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张良问高祖:“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功劳非常大,可是您平时又是最恨他的,且大家都知道你们的关系。”刘邦说:

“那就是雍齿了。这个人非常的可恶,自恃自己是豪强出身,多次羞辱我,还在战争中屡次背叛我,但后来又归顺我,还立了很大的战功。所以我虽然早想杀他,但考虑到他的战功,始终下不去手。”张良说:“那您赶紧先封赏雍齿。大家看到连您这样痛恨的人雍齿都被封赏了,自然就都会放心了,就不会再想什么谋反的事情了。”

于是,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摆下酒席,宴请群臣,并当场加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群臣见到高祖这样做,真是皆大欢喜,纷纷道:

“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不用担心了。”

张良的这个做法,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按照自己的私心进行封赏的弊端,而且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轩然大波,及时稳定了刚刚建立的国家的政局,使一个新生的政权暂时得到了安定。综观之,张良就是先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以改变认知的方式,采取不计前嫌的攻心术,轻易平息了一场骚乱,稳定了大局。这种做法也常常为后世政客们效法。

借言学道远离政治

汉朝建立后,刘邦为了稳固既得的利益,开始分封有功的将士,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帝王的猜忌心都是很严重的。所以此后不久,刘邦开始有计划地铲除一些势力比较大,有野心的异姓王。公元前197年,陈稀谋反,自立为王。次年,张良跟随刘邦出兵,消灭了陈稀。这年正月,刘邦的妻子吕后在长乐宫设计杀害了韩信,三月杀彭越;七月,英布反汉,第二年败死。张良看到这种情况,便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其实,从一开始张良辞谢刘邦的厚重封赏就可以看到张良为人清醒的态度。汉六年(201年),刘邦大封有功之臣。张良虽然没立过战功,但刘邦给予其很高的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虽然你没有带兵出征,但你的功劳比那些奋力征战沙场的将士都大。每次战争的取胜多是你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确实如此,张良虽未效命疆场,可是他所提出的计谋,对刘邦的战役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比攻杀战场的将军高明万倍,受封也当之无愧。可张良却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和陛下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授给陛下您的。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只不过是我侥幸料中的,我希望只封给我留县这个地方就可以了,不敢承当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

那时的县,刚经战乱,大概不会超过一万户。从这个角度看,张良对财帛一点都不贪心。俗语说的好“无欲则刚”,正是因为不贪心,所以张良才不会像其他那些有功之人那样,最后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可悲下场。

此后,他总是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在政治斗争中保持着清醒的态度,后来,他上书说:“我的祖先曾是韩国几代的宰相,不幸韩国灭亡,我不惜舍弃万贯家财,为韩国向强大的秦王朝报仇,震动了天下。后来,我蒙皇帝的信任,当了军师,不过出了点主意就被封为万户侯,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是所能享受到的最高待遇了,所以对我来说已足够啦。我只愿抛开人间俗事,将追随仙人赤松子去云游罢了。”

虽然不再介入政治,从帝王之师转为了帝王的座上宾客,但在张良的晚年,如果汉王朝中出现了棘手的问题,有很多人会向张良问计。如汉十年(公元前197年),汉王朝内部又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因为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而且感觉到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改朝的迹象,所以萌生了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的意思。

当时朝中的大臣,纷纷上书,陈说改换太子的弊端,但刘邦执意不听。眼看自己儿子的位子就要被剥夺,吕后只好向久已不问政事的张良求救。张良考虑到太子之位,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若随意更换,只会造成朝廷内外的权势之争,不利于刚建立的王朝的稳定发展。于是他给吕后出了个主意,让他请“商山四皓”出山,在太子左右跟随。原来这商山四皓,都八十多岁了,节义清高,不肯接受汉朝所赐的爵位,隐居于山林中,高祖刘邦屡次聘请四位出山辅佐自己,四人都不来。如果这四人跟随太子左右,刘邦一定会询问。事情果然和张良预料的一样,在一次酒宴中,刘邦看到太子身后站着四位须发皆白的老人,非常诧异,就问太子,太子如实禀告,说是自己请来的隐士。刘邦长叹一声:“看来太子羽翼已丰,翅膀变硬了,我也是奈何不得他了。”于是从此再也不提更换太子一事了。后来,太子终得继承王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是非常敬重。张良的这个举动为汉王朝稳住了大局。体现出张良考虑问题的全面和深入。

司马光对张良有这样的评价:“人世间有生就有死,犹如黑夜过后是白天一样的必然。自古至今,根本就没有任何超越自然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张良是如此明辨事理和深谋远虑,他是完全知道神仙不过是些虚幻奇异的东西罢了。但他却要随同赤松子远游,他的聪明智慧是显而易见的了。在功勋和名位之间,正是做人臣的难以选择、难以放弃的地方。即如高祖刘邦所称道的,不过只有三个才能出众的人罢了。但是淮阴侯韩信被诛除,相国萧何被拘禁到狱中,这不就是因为功名已达到巅峰却还舍不得罢手的原因吗?所以张良借与神仙交游相推脱,遗弃人间凡事,视功名如同身外之物,把荣誉利禄抛在脑后,所谓“明哲保身”不问世事。

所以,张良正是能看清形势,知道利益纷争的利害关系,到了晚年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学习辟谷(不吃东西)之术,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念张良的恩德,看到他不吃东西,实在是看不过去,就劝他不要太难为自己,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劝告,仍食人间烟火。直至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于长安。

张良采用了这一明哲保身的办法,抛弃功成名就后的荣华富贵,飘然出世,避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与清风明月为侣,逍遥自在地度过了晚年。为人为事真是精明啊!

回顾张良的一生,一个文弱书生,从国破家亡,遍散家财,致力抗秦,体现出的是大勇;到青年时代,巧遇黄石公,偶得兵书,学得兵法,体现出的是大幸;到后来追随刘邦,转战南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体现出来的是大智;晚年看清形势,借言学道,远离政治,明哲保身,体现出来的是大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全诗肯定了张良作为谋略家的一生,不愧为帝王之师,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同类推荐
  • 南斗文星高

    南斗文星高

    罗孚先生长期在香港文化界服务,与香港大多数知名作家过从甚密并对许多著名作家在香港的行止了解甚多。本书即是作者用独特流丽的文笔对当代著名作家在香港的活动情况和他熟悉的香港本土作家们作了精彩描述,他们当中有鲁迅、巴金、萧红、叶灵凤、聂绀弩;还有有香港文坛的拓荒者、早年的健笔,如曹聚仁、三苏、侣伦、刘以鬯,也有仍为当今读者熟知的作家金庸、梁羽生、董桥,还有女作家小思、西西、亦舒、林燕妮、钟晓阳等。作者饱满而风格化的笔触,着重展示了与香港有着密切关系的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的精彩之处,并将他们的人格文品融合在一起,巧妙地插入他们的趣闻轶事,令人读来如见其人。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旧中国的上海,十里洋场,风云变幻,灯红酒绿中酝酿着柔情,也潜藏着杀机。这里不仅是外国冒险家的乐园,也是黑社会存在的沃土。旧上海不仅有外国势力控制下的租界,更有黑社会严密控制下的方方面面,在上海滩如果不与黑社会打交道,任何人都无法立足,杜月笙就是当时上海黑社会的。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

    不是生产力进步的论证,也不是对皇权专制的批评,历史研究是否还有一条其他的途径可走,廖峰编著的《嘉靖阁臣顾鼎臣研究》通过对顾鼎臣这个被现代视野遗忘的人物的研究,来说明,古典政治并非属于封建残余或迂腐文化,其重要作用或许已经超出了想象。本书的目的是以人物揭示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制度史、思想史、经济史、城防等各部分内容,因此,以顾鼎臣经历为线索,笔者又将重点放在搜集对其经历中所涉及各领域,如经筵、嘉靖初年的赋役改革,以及宗族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下部)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下部)

    近年来,市场上兴起解读明代历史的热潮,一批史学畅销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以近现代思想为参照,全面论述明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文化制度,颇有史学大家的严谨风范;一类以书内外史实为依据,精细描摹明代的权谋机变、财色兴衰及人情世故,极得文学家的春秋笔法。本书讲述从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这大明十六帝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及心路历程,刻画人性与制度的博弈,彰显繁荣与衰落的规则,抒写朝野众生权谋机变与铁血柔情紧密交织的激昂人生篇章!本书兼具研究家的较真精神与文学家的优美笔调,让广大历史爱好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阅读享受!
热门推荐
  • 创造怪诞小镇

    创造怪诞小镇

    陆生,一个普通大学生,偶然获得创造梦境世界的能力。在多番尝试后,他决心让全世界人类作为自己的资源来打造一个真正的怪诞乐园。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 探索失踪之谜(科学探索的真相)

    探索失踪之谜(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改甜换地苦修仙

    改甜换地苦修仙

    苏甜甜本以为拥有了空间就拥有了开挂人生,享受发家致富有美男的幸福生活。却不知道苦难才刚开始,仙途满满荆棘路,她只能勇往直前。
  • 海贼中的守门人

    海贼中的守门人

    你穿越到了海贼王...你得到一个游戏系统...你毫不犹豫的开始升级...某天,你听见了一道声音好像在说,“世界即将开启...”
  • 重生九十年代日常

    重生九十年代日常

    简桑重生了。上辈子有太多遗憾,这一世,简桑决定好好弥补。救弱母、扶幼弟,脱离原生家庭,简桑做起生意,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秦樾认识简桑三年,忽然有一天,发现她变了。简桑:“其实我是重生的。”秦樾:“……其实我是富家小少爷!”
  • 异世修仙册

    异世修仙册

    曾经的家族族长之女,被人冤枉偷盗?赶出家族,父母惨死,她终于不在沉默,且看云嫣儿的修仙之路。
  • 电视剧世界

    电视剧世界

    某视频网站一UP主上传了这样一条视频:“那些年80、90后曾经看过的电视剧!”闲极无聊的宋明镜点入观看,“嗖”的穿越了!少年包青天、天下第一、侠女闯天关、如来神掌……玄心奥妙诀、镜花缘、天地争霸美猴王、西游后传……一步一步,由武侠走入神话,成为传说。
  • 傲娇总裁,宠妻无度

    傲娇总裁,宠妻无度

    “啪!”把东西扔到他面前,居高临下的某女冷冷地开口:“签字!”“我不要……”某男抬起头来,弱弱地说。“嗯?”某女故作阴沉地哼出一个字,“你想白吃不成?”“感觉,这是个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修的我在修仙界写小说

    妖修的我在修仙界写小说

    人死后,会有一次穿越——而有一部分男人死后,却没有了男性特征。为什么是女人啊,一生的妖修还要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