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500000031

第31章 出将入相 皇帝名师 王猛(1)

天下大事,智勇者谋之。居官从政者,必然才干过人,能称将称相的则智慧一定不同于常人。但是,只有深知通权达变的人,才能长期谋其政,尽其慧,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官居高位。在《中国通史》第四卷第423页中,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苻坚“最亲信的辅臣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而台湾史学家柏杨先生给了王猛超越诸葛亮第一人的美称。柏杨先生在《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中如此评论:王猛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先生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欠缺强大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先生得以施展才华,把一团乱糟糟的流氓大地痞,土豪恶霸,硬是拧成一个整体,不但国泰,而且民安。距今虽已一千余年,但仍使我们对那个辉煌的年代难以忘怀。可惜王猛先生早逝。假如上苍延长他十年二十年寿命,他的才能会进一步施展,对后世的影响会更大。

出为名将入为相,

武略文韬世无双;

治乱堪与管仲比,

争伐足令孔明羞;

十分天下收其九,

五族胡汉融唯一:

只因辅佐苻天王,

正史诋毁不流芳。

这首诗真是深刻道出了王猛的一生。但我看来,王猛不仅是一介名相,更可以称其为一代名师。

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大汉族主义者连起码的尊重、平等权利都不给,而是非常不恭地将少数民族称之为“胡人”“夷蛮”等。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是没有历史小说会将王猛树立为典型的。而唐太宗的大臣房玄龄等,在修《晋书》时,附录《载记》中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有关王猛的文字。在资料很少的条件下,房玄龄的这段文字显得尤为珍贵。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大融合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王猛所辅佐的氐天王苻坚是一个主张胡汉一家的有远见的伟大的政治家。他所统治的前秦国疆广阔,民族众多。在苻坚、王猛的统治下,各民族基本能和睦相处。前秦的强大与苻坚和王猛的民族和解政策有重要关系。站在全民族立场上看,王猛是功臣。

总而言之,“王猛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位出将入相的绝世君子,功盖诸葛亮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苻坚得意的辅佐大臣,在某些方面来讲,更是苻坚最值得信任和给予最多帮助的老师。现在,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还原历史的一个真相。”——《王猛传》

王猛何许人也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宁三年(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据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大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司马氏各藩王之间连年血战导致西晋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开始进军中原,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五胡乱中原”。王猛的家乡是暴君羯人石勒所建立的后赵。所谓“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王猛幼年时便随家人辗转流离,到处躲避战乱,最后只得定居魏郡(在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

战争不断,自然迁徙不定,也就留不下什么财产,王猛成年后,家里一贫如洗,只好靠卖簸箕为生,很是艰辛不易。有一天他到洛阳去卖簸箕,碰到一个要出高价买簸箕的人,但是他又说自己没有带钱,不过家离这里不远,于是要求王猛跟他一起回家去取钱。王猛,只是一个卖簸箕的,虽然胸怀大志,却还是需要这笔生意来养家糊口的啊。况且这生意根本也挣不了多少钱,于是他决定实在不应该放弃这个难得的买主,就跟着这个人回家取钱。也没觉得走了多远,却走进一座深山里。

那个人领他去见一个老人,这个老人须发皓然,正襟危坐在一张胡床上,两旁有十几个侍者。王猛觉得很奇怪,于是上前拜见,老者大惊,说:“王公你怎么能拜我呢?”

于是派人给了他十倍的价钱,并把他送出山去。王猛出了山,不禁回头一看,却发现这居然是中岳嵩山。

正如张良遇到黄石公一样奇特而又令人不敢置信,王猛遇到的这位老人虽然没有给他什么兵书战策或是良言警句,却也坚定了自己一定会出人头地,为国家作出一番大事业的信念。

要辅佐君主,做好皇帝的大臣或是“老师”,就要有很高的品质修养。据《晋书·王猛载记》记载,王猛长大以后“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大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人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一屑怀。”也就是说,王猛不仅长得身材高大,面目英俊,而且博学多才,喜欢读兵书,性格谨慎稳重,而且志向十分远大,他对生活的细微小事从不放在心中,凡是不能和他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人他根本不屑一顾。一副傲世绝俗的形象。

自古才子多自负。王猛自恃博学,当时的浮华之人都笑他“痴人”,都不大理他,王猛对此也毫不在乎,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遇到值得自己辅佐的君主。但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四处访求,却一无所遇,当时有一名官僚很赏识他,请他做自己的助手,王猛理都不理。因为知音难觅,一直也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虽然怀着辅佐君主的志愿,却遇不到真正的千里马,便跑到华阳山隐居起来,静待时局的变迁。

名师从何说起

当时东晋偏安江南,所说的中原地区就是北方,却被几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激烈争夺着,一时之间政局变幻,城头易帜。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后赵主——有名的暴君石虎死了,他的子孙为争夺王位而不顾手足之情互相残杀,直杀得“横尸相枕,流血成渠。”一年里面,帝位竟然换了三次,大将冉闵乘机攻入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在穆帝永和六年(350年)把石虎的子孙一一灭绝,灭赵建魏,建国没有两年便被从东北扑进华北的鲜卑慕容氏的前燕政权灭掉,邺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关中等地各族豪强则纷纷割据,北方到处都是称王的人。天下一时分崩离析,战火不断。

在这个时候,乱世中出了氐族首领苻洪,氐族属于西戎族,原居今甘肃东南,东汉末年内迁关中地带,与汉人杂居,逐渐“汉化”。苻氏一家分天下,世世代代都是氐族酋长,石虎强徙苻洪及其部众十万至邺城以南。

冉闵称帝后不久,苻洪自立为王,但是又被部将毒死了。

苻洪的儿子苻健遵遗命率领众人西归,在穆帝永和七年(351年)占领关中,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称天王单于,国号秦(史称前秦),第二年称帝,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永和十年(354年)二月,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进军到长安城东的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北),长安城外的三辅郡县纷纷投降桓温。关中的老百姓都牵牛担酒欢迎东晋军。老人们都流着热泪说道:“没有想到今天能看到你们的到来啊!”(《晋书·桓温传》)顺阳太守薛珍力劝桓温进军长安,桓温没有同意,在灞上停留了下来,贻误了战机。王猛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就穿着粗布的短衣,来到桓温大营求见。桓温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算是来一场“面试”,于是就请王猛谈谈天下大势。王猛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把南北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见解也十分精辟,桓温听了不禁暗暗佩服。王猛一边滔滔不绝,一边把手伸进衣襟里摸虱子(文言是“扪虱”)。桓温左右的兵士们见了差一点笑出声来。但是王猛依然旁若无人,照样跟桓温谈得起劲。

桓温倒是很赞赏他这种见解,脱口问道:“我奉了天子的命令,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老百姓除害,但是关中豪杰为什么就没有到我这里来效命的呢?”

王猛淡淡一笑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长途跋涉,深入敌人腹地,但是长安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把它拿下,大家都不知道您的心思,所以没有来愿意见您啊!”桓温的心思是什么呢?他盘算的是:自己收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夺取的地盘也只能落于朝廷。

与其消耗实力,失去和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还不如保存实力而不去与敌人干戈相接呢。王猛语含双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无言以对,同时越发意识到面前这位扪虱寒士的不同凡响。过了好久,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可以比得上你的才干啊!”

桓温从远处而来,军饷紧缺,原打算就地筹集军备以做长久之计,不料秦军割尽麦苗,彻底断绝了粮草来源。十万大军没有粮食吃,自然无法停留,桓温只好撤军回到江南,他很赏识王猛的才干,赐给他华丽的马车,封他为高官督护,邀请他一起回到东晋故里。王猛是汉人,自然希望能在自己民族的政权里做事,尽管他知道桓温只是一世奸雄,并不是他期望的想要辅佐的人,但还是心动了。王猛回到华山向自己的老师请教,询问老师的意见。老师说:“君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也就是说,桓温必然会要篡晋的,你能和这样的人共事吗?能为他尽忠吗?你留在这里就可以享有富贵了,何必到那么远的地方呢?王猛于是听从了老师的话,拒绝了桓温,继续在山中隐居。

皇帝的“老师”看起来风光,这位学生的背景却十分显赫。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健死了,他的儿子苻生继位。苻生生性残忍,继位以后更是残暴无道,峻刑极严,恣意屠杀大臣,上台没有两年,就已经把前秦拖到了崩溃的边缘,苻健的弟弟苻雄的儿子苻坚则雄才大略,而且朋党很多,一时聚集了的很多支持者,薛瓒、权翼见朝政混乱,危机四伏,国中一时无主,便在5月建议苻坚起来推翻苻生的腐朽统治。二人说:“现在的君主昏庸暴虐,天下分崩离析一时大乱,但是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国君啊,实行仁道得人心的人才能到天下。这可是上天的旨意啊。能当君主的责任重大,怎么能让其他人夺取呢?我们都希望您能像汤、武王一样夺取天下,以抚顺民心啊!”苻坚听了这话很高兴,也坚定了信念,让薛瓒、权翼二人为他出谋划策,苻坚胸怀大志,做事也很有一套。又密诏尚书吕婆楼商议大事,吕婆楼慧眼识英雄,于是趁势向苻坚推荐王猛。苻坚对王猛一见如故,甚至都有相逢恨晚的感觉,两个人谈起历史上兴亡的大事,见解竟然完全吻合。据《晋书·王猛载记》记载,二人说起兴亡的事情件件都很契合。苻坚很高兴,认为就像是刘备找到了孔明一样。可见苻坚有多么器重王猛啊。苻坚即位以后,自称大秦天王。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成了他最亲信的大臣。一年里王猛竟然被连续提升了五次,真可谓平步青云,权力大得谁也不能比得上他。

当时有个左仆射叫李威的人知道王猛很有才能,所以常常劝告苻坚要对王猛予以重任,苻坚便对王猛说:“你看李公多么了解你啊,就像鲍叔牙和管仲一样。”王猛听了苻坚的话很是感动,于是,从此以后对待李威就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同类推荐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

    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

    本书介绍了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生平,内容包括:苦中有乐的童年、逆境中前行、闯荡上海、徘徊在北京、辉煌的创作之年、永生的号角等。
  • 回忆茅以升

    回忆茅以升

    茅以升(1896—1989),著名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早年赴美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归国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同时在1933到1949年间,主持了钱塘江大桥的筹备、兴建、炸毁、修复等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本书是纪念茅以升的文集,文章内容均为当事人与亲人的回忆。
  •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21世纪初,这一历史终于得以突破,而改写中国这一历史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热门推荐
  • 法律人的理性与沉思

    法律人的理性与沉思

    张军教授这本法学随笔共分为八辑:“文化之思”、“立法之辨”、“规则之治”、“执法之道”、“司法之功”、“守法之悟”、“社会之维”和“随心之笔”,汇集了作者多年执著的思考和心灵的激荡,在转型社会法治意识普遍不高且误区重重的今天殊为可贵。透过这本随笔文集可见作者宽厚的生活体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作者的研究视野和思维跨度较大,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不是就事论事。撰写这样的随笔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专业资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黑羽之争

    黑羽之争

    随着时间的转轮快速转动,当世界还剩下五分之一能够供人生存的地方,当人类不再平等,当世界不再平静,我们所生存的家园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 司少你老婆又失踪了

    司少你老婆又失踪了

    他与她有一夜逢水之缘,她恨他,然而他却很爱她。他将她宠入云端,然而她却恨不得远离他。第一次,她逃跑。他说:“夫人,别做无谓的挣扎。”第二次,她又跑。他说:“夫人,咱妈叫咱们回家吃饭。走!来,为夫抱你。”第三次……他说:“夫人,要跑,怎么着也得带上为夫啊,不然,夫人你多亏啊!”她跑,他追;她再跑,他再追;她还跑,他还是追。每次,她被追回来的时候,她只能扶额说:“司少,您的节操呢?”之后,某夫会说:“节操?有夫人您重要么?嗯?”某丫头感叹一句:你丫绝逼天生克我的!!
  • 这个女配有毒

    这个女配有毒

    夏凉月摇身一变成了总裁的原配,还附送一个不安好心的系统。为了不被关进精神病院,她早早的避开总裁,准备混吃等死。没料到,亲妈夏歌暗搓搓的给自己下任务。第一个小目标,十亿变百亿。第二个小目标,百亿变万亿。……夏凉月:“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系统:“你要打倒夏歌?”夏凉月:“那倒没有。只是认为,我们是时候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 兵凌天下

    兵凌天下

    因家族被灭,走上复仇之路的雷逍,本一心修行,增强实力,却没有想到,会不知不觉卷入到乱世之中,这是一个混乱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神兵录上,百余件神兵纷纷出世,神兵的光辉,照耀万古大陆。乱世出豪杰,兵锋将染血,且看他手执神兵,凌天下!
  • 康熙十讲

    康熙十讲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他勤于国事,好学不倦,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他所开创的“康乾盛世” 是中国古代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的制高点;他励精图治,把清朝带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康熙曾是一个与天花夺命的幼童,一个拥有天下却要忍气吞声,日日如同行走于钢刀边缘的少年;他也曾是一个力排众议果断撤藩,却又在漫长的战争中险些丧失了勇气的青年;他还是一个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的中年人。同样是他,一生英明果断却在晚年陷入继承人的旋涡之中。
  • 叹笑风云

    叹笑风云

    一枚藏有绝世神功的玉指环,引发一起江湖血案。惨遭灭门的妙龄女子,偶得玉指的蓬勃少年。神秘的杀手组织,隐藏的绝世高手,再起江湖血雨腥风。梦回峥嵘,不知红尘断肠似水流年,可叹蹉跎悲切泪剑江湖,却惜苍生不老叹笑风云,再续武侠情缘
  • 逍遥游

    逍遥游

    “有一天,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忽然,苏东坡问了佛印禅师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回答道,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就问道,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老和尚的年纪大概六十左右,盘坐在蒲团之上,声如洪钟,眉毛皆是白色,双手合十,一脸慈祥,一团和气。
  • 白灵传奇

    白灵传奇

    故事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面对中日之间的家国恩怨,逃亡杀手白灵凭借自己的勇武和谋略,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传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