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3800000087

第87章 明·南明(1)

邹氏——福王朱由崧皇太后

邹氏是京师(今北京)人,福恭王朱常洵的次妃,弘光帝朱由崧的生母。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洛阳,杀死了福王常洵,邹氏与儿子朱由崧一起逃到怀庆(河南沁阳)。第二年怀庆也被攻破,邹太后仓皇从城东门逃走,来不及照顾朱由崧。后来邹氏辗转于兵火之间。不久朱由崧在阉党头目马士英等密谋和策划下逃至南京。本来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人认为潞王朱常,涝“贤明可立”,而福王朱由崧则有“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淫、酗酒”等七不可立。但马士英以武力为后盾,迫使东林党承认朱由崧在南京监国。东林党人以大难当前、大局为重,立国之前自己不可以先闹起来,便支持福王在南京监国。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正式即位称帝,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就这样建立了。弘光帝即位后马上下谕参将王之纲到河南迎侯邹氏。秋七月,又遥尊邹太后为恪贞仁寿皇太后。八月,当邹氏一到南京,弘光即令修建豪华的西宫西园所作为太后官。又封太后弟邹存义为大兴伯,又晓谕工部搜刮万金作为充赏供邹氏挥霍。

1645年,弘光帝果如东林党人所总结的七不可立,整日忙着“饮醇酒,选淑女”。不思励精图治,再加上南京很快陷落。弘光帝独自先逃了,马士英只好领着黔兵400人护邹太后渡江,准备逃往浙江。名为护驾,实为挟持,以此作为将来的政治资本。经过广德(今安徽广德)时,知州赵景和说:“你马士英不奉君而奉太后,居心不良必定是诈。”拒不接纳。这下惹恼了马士英,竟下令攻破城门,杀死赵景和,绕道来到安吉(今浙江湖州),知州黄翼圣肃迎道左。巡抚张秉贞传檄讯问真伪,黄翼圣回答说:“阁部马士英既然是真的,恐怕太后不会是假的。”张秉贞这才准备仪仗迎侯太后,并把总兵府腾出来作为行宫。潞王和群臣闻讯前往朝见,只见太后穿一身赭服。只有一名身着紫色衣服的宫女侍在身边,其狼狈样子可想而知,太后虽穿鬻简朴,但圣威仍在,当即传下命令,凡在籍的诸臣一律照例录用,以此安定人心,不久刘宗周、熊汝霖人见太后,当面揭露马士英的罪行,黄道周也上疏说:“马士英诚知弘光帝的去向所在而轻离左右,是有不臣之心,请诛杀马士英。”邹太后看完奏表后只是欷献不止,却没有一句话。其状十分可怜,估计是她仍在马士英掌握之中。

不久潞王投降清兵,在挟持太后一起渡过淮河的时候,邹太后跳入水中自尽而死。也有的说进入浙江的邪个是假的,当弘光帝被俘的时候,邹太后和妃金氏是同居一室,被俘押渡淮河时乘隙投水死了。

曾氏——唐王朱聿键皇后

曾氏,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父亲是诸生曾文彦。岽祯五年(1632),时年31岁的朱聿键袭位为唐王,芳龄19。博通典故。因此两入谈古论今,情趣相投。曾氏统领王府,才华绽露,为此唐王把内政统统交给曾氏管理,曾氏未负夫望,果然治理得井然有序。唐王欣喜万状,两人情好日密。

1636年8月,清兵犯关,北京宣布戒严。唐王激于义愤,报国心切,毅然起兵北上勤王,不料大明律令规定,没有奉到诏旨,是不得擅自出兵的。崇桢帝以擅发护军勤王为罪,废为庶人,安置在凤阳的监狱中。在狱中,狱卒以为皇亲国戚一定少不了金银宝物,就向唐王勒索敲诈,不想此时的唐王已是一贫如洗。狱卒总以为他装穷而变本加厉地折磨他,最后竟以祖制墩锁法来处置唐王,生活一贯娇贵的唐王哪里受得了这般皮肉饥饿之苦,很快便染上重病,奄奄一息。急得曾氏在深夜里,偷偷对着晦暗的夜空,默默地祷告,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唐王病势仍继续恶化,曾氏毫不犹豫地剜下了自己大腿的肉奉给唐王,唐王因此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唐王病愈后才得知这件事,从心底感激万分,于是更加怜爱曾氏,两人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公元1644年5月,福王在南京登极后,宣布大赦,唐王也被释放出来,但弘光帝并没有重用他,而是命他移住到广西平乐。唐王在南行经过杭州时,途中遇见了由南京逃来的镇江总兵郑鸿逵,他把南京即将陷落的坏消息告诉了唐王。唐王听后,想到国恨家仇。不禁忧愤慷慨,说到最后竟热泪纵横。郑鸿遣见唐王仪表非凡,谈吐文雅慷慨,一腔热血正气。就暗中派人告诉了他的哥哥、驻守福建的安南伯郑芝龙。他们认为“奇货可居”,在时局激变中,可以用拥立唐王来做自己的资本。不久南京失守,苏州陷落,清军兵锋直指杭州。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唐王为重振国威,主动劝说在杭州的潞王朱常涝监国。曾氏不同意唐王的做法,她希望自己的丈夫登基,说:“依我看来,潞王为人平庸,定非英主,他怎能挽狂澜于既倒,拯救这个国家呢?您英明睿智,应早为自立计。收拾旧山河。在国家生死攸关的紧要时刻,应该当仁不让,莫做他举。”唐王未置可否。没过多久,潞王果然投降了清朝,浙西杭、嘉,湖等地,全被清军占领,失去了一次光复良机。

曾氏不仅贤惠,对人、对事都看得比较准确。

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郑鸿速、郑芝龙的拥立下在州即帝位,建元隆武,是为隆武帝。册封曾氏为皇后,封曾后的父亲曾文彦为吉水伯。由于曾后从前治理内宫很有条理,这时隆武帝就让她开始参与外政,凡是章表奏议,一般都要经过曾后的批阅。她办事效率很高,批阅后指出不合时宜的地方,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多被隆武帝采纳,效果颇佳。隆武帝朱聿键觉得曾后确实能干,他索性就让曾后在他临朝听政的时候坐于帘后,一起帮助他决断朝廷大事。曾氏看到奏疏后,非常怨恨,开始疏远张肯堂。在这一点上,曾后犯了错误,因为张肯堂是隆武政权中一位较有作为的大臣,别有用心的郑芝龙也嫉恨其能,觉得他在朝中于己不利。一忠一奸,竟在用人问题上统一起来,所以张肯堂很快就被调出朝中,率水师在外,未能尽展其才。相比之下,当大臣路振飞上赛说隆武帝“有爱民主心,未见爱民之政”时,隆武帝却能对这样敢于直言诤谏的大臣予以“优旨褒纳”。这件事引起朝野人士的议论,他们说隆武帝虽有英明识见的美名,可太过于溺爱曾氏,看来隆武帝是不能成就光复大业了。

这年冬天12月,隆武帝眼看二郑兄弟,尽收闽粤兵饷,操纵兵权,观望不前,根本无意抗清。自己虽颇思有所作为,又处处受制于郑芝龙,不得行光复大计。当时的明将何腾蛟正与李自成余部郝摇旗、高一功等领导的队伍联合,组成剂襄十三家军,带甲数十万,声振中南,抗清形势波澜壮阔。曾后暗中向隆武帝献计说:“咱们再不能依靠郑氏兄弟了,莫不如借机脱离郑氏兄弟,去依靠何腾姣,倒会有一番大的作为。”隆武帝本人思想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主观愿望未尝不想振作有为,光复故土,建立中兴伟业,但军政大权已为郑芝龙所把持,很难脱离羁绊,况且隆武帝究竟不能摆脱封建宗法的本质,他认为只有大军阀才能保障他的政权和生命,始终不能,也不敢大振“乾纲”。收回“太阿之柄”。对曾后提出的移驻江西,依靠声势浩大的何腾蛟的正确建议,更是顾忌多端,畏首畏尾,认为荆襄十三家军原是农民军,还不如朝廷命官郑芝龙可靠。隆武帝越想越矛盾,最后对这个建议还是不敢采纳和实行,就在这种反复犹豫中,他让郑芝龙留守福州,自行誓师亲征,出师北伐,恢复国土,曾后一起随军出征。郑芝龙当然不愿意隆武帝出征,这样会失去他对隆武帝的控制,就指使数万军民遮道呼号,把隆武帝的车驾拥住,不能前进一步。隆武帝没有办法,只好停驻延平,以府署为行宫。又失去了一次光复故土的良机。

隆武二年(1646)六月,曾氏生下儿子。这时郑芝龙早已暗通清坐镇南京的洪承畴,准备投降,尽撤关隘水陆防线,仙霞岭二百里间空无一人。八月,清兵进犯仙霞关,当时郑鸿遣驻防仙霞关外,闻知清兵到来,立即弃关而逃。清兵长驱直人福建。隆武帝弃延平奔汀州,命曾氏先走,宫眷都骑马相从。到达汀州之后,福清伯周之藩朝见,听到了隆武帝与曾氏争吵的声音。周之藩长长叹了口气劝阻道:“唉,都到了什么时候还吵架,敌兵来了怎么办?”话音未落,十几骑清兵杀人行宫,隆武帝、曾后措手不及,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俘虏了。在押送经过九龙潭时,曾氏趁清兵看守不严,抢步跳入水中自杀身亡。永历帝即位后,遥尊曾后为恩文皇后,后又加谥“孝毅襄皇后”。

同类推荐
  • 权力玩家赵匡胤

    权力玩家赵匡胤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至尊的平步青云之路,全面解密“带头大哥”赵匡胤的低调弄权之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积弱的王朝,但赵匡胤却是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仁君”。中国的“仁君”不止赵匡胤一个,但是亡国之时能让老百姓全城以死相殉的王朝,只有宋朝一个。中国几千年来,真正达到帝王权术最高境界的,只有赵匡胤一人。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北洋总管段祺瑞

    北洋总管段祺瑞

    段祺瑞品质高尚,爱国有心,同时又倾心权术,迷信武力。一生毁誉参半。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他曾多次组阁,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铁腕人物。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热门推荐
  • 我的影响多高尚

    我的影响多高尚

    简介:你来了,缘聚;你走了,缘散;你想了,缘起,你不想,缘灭;一切都是刚刚好!认识一个人,打开一扇门。打开一扇门,认识一群人;一群人里面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再带你打开一扇门;莫忘起缘人!
  • 欢乐颂(第三季)

    欢乐颂(第三季)

    时代里,他和她不期而遇。在人生里,你和我都是邻居。悲喜交织的心事,奋斗独立的姿势,破茧成蝶的未知。五个女人各自携带过往和憧憬先后搬来欢乐颂小区22楼,这样的交集,竟改变了生活的轨迹。第三季是《欢乐颂》的大结局,华彩之作。情节紧凑,张力十足,美剧风格十足,出人意 料之处比比皆是。樊美人洗净铅华,渐次展现她的天生丽质;乖乖女关雎尔在爱情面前方寸大乱……
  • 兆约

    兆约

    被抢夺家产的少年啊!雄起吧!将那个高高在上的大胡子按在地上狠狠摩擦……“醒醒!醒醒!小豆芽!你今天的碗刷干净了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余生只为一个你

    重生之余生只为一个你

    重生前,她对他爱答不理,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却遇到一个渣男男朋友,一个白莲女闺蜜,亲手被两人推下高楼摔得惨不忍睹。重生后,她要虐渣男,撕白莲,更重要的是追到青梅竹马小可爱。林晨阳:“如果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那更好。如果我喜欢你,你不喜欢我,那我也不要喜欢你了。”顾茗欢:“胡说。明明不管我喜不喜欢你,你都喜欢我。小傲娇,这一次,换我来追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卸妆·张爱玲

    卸妆·张爱玲

    第三部《卸妆·张爱玲》,写张爱玲晚年在海外漂零的苦难岁月,一直写到死在公寓一星期却无人知道。写她的孤独、她的绝望与凄凉。
  • 最美救赎

    最美救赎

    在生命还剩下七天,所有的一切都接踵而来,是沉沦接受命运,还是为爱努力穿越一次?
  • 爱你是我戒不掉的毒!

    爱你是我戒不掉的毒!

    年少时,她一直跟着他,缠着他,叫他纪哥哥。她爱他人骨,嫁给他殊不知他的心早已留给她人。为了救他的情人,她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摸着圆圆的肚子悲伤落泪,“纪明昊,永别了!”五年后,当他们再遇,他爱她成瘾,而她勾住他的脖子,清冷一笑,“可我已经不爱你了。”他捏住她的下巴,缠绵不放,“小念,这辈子都别想离开我!”她笑泪,他们的爱,还能重新来过吗?
  • 你好,下界

    你好,下界

    少年穿越与过去的层层阻隔,拨开浓厚的黑雾,去找寻自己的答案,找寻所爱之人的真相。这阴暗的下界里到底埋藏着什么?这破碎的世界最终的结局又将如何?自己和所爱之人,又将何去何从?你好,下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