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25300000050

第50章 历史文明的疑点(23)

噩梦来临的早晨

1941年12月7日是个星期天,珍珠港天清气和,风平浪静。对于长期在战舰上生活的美国海军官兵来说,这正是一个寻欢作乐的好日子。大约7点40分,远处传来马达的轰鸣声,成群结队的轰炸机和鱼雷机突然出现在天空,黑压压的一片,好似满天蝗虫一般。由183架日军飞机组成的袭击编队,扑向沉寂中的珍珠港。

美军战列舰“内华达号”的后甲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军乐队。7点55分,随着轰炸机掠过头顶,滚滚浓烟在爆炸声中升上天空。指挥官和乐队看到了这个场面竟然无动于衷,他们都以为这是一场特别的军事演习。

8点钟,军乐队准时奏起了美国国歌,舰旗在乐曲中徐徐升起。

空军基地指挥官克拉克正在进早餐。他看到低空直转弯进港的飞机暴跳如雷:

“这些糊涂的家伙,他们应该懂得,严格的规定是禁止直转弯的。”

他的儿子也在喊叫:“爸爸,看呀!飞机的翅膀上还有红圈圈。”克拉克这才注意到机翼上的日本国徽,大惊失色,立即跳进汽车,驶向指挥部。尖锐的汽车喇叭声,成为珍珠港的第一声警报。

转眼之间,飞机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将这往日宁静安谧的港口抛进了弥漫的硝烟之中。机场上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美军飞机,被炸得横七竖八,支离破碎;海面上,一艘艘巨大的战舰东倒西歪,狼狈不堪。在1小时50分钟的袭击中,美军太平洋舰队乱作一团,以至呼救电报全用普通明码拍发,制造这场灾难的日军指挥官听到这一切,捧腹大笑。

9点45分,日机将携带的炸弹、鱼雷倾泻一空,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呼啸而去。

历史上把这次偷袭称为“珍珠港事件”。

在这次袭击中,美军共损失40余艘舰船,450架飞机,陆海军及普通市民3784人伤亡;而日本方面仅损失26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令人费解的是,袭击战开始前,日军计划攻击的第一目标,一直停泊在港内的3艘航空母舰,恰巧外出执行任务,逃过了这场灾难。

正在欢度星期日的美国公民突然从收音机中,听到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随着电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头号新闻,目瞪口呆的美国人由惊愕转为狂怒。华盛顿市民蜂拥至日本驻美国大使馆门前,激愤的人群用啤酒瓶装满汽油制成燃烧弹,发誓要烧毁大使馆,杀死里边所有的人。一位上尉警官为了制止他们,用嘶哑的嗓音喊道:

“不要忘记在东京还有我们的格鲁大使。”第二天,罗斯福在国会大厦向全国发表了颇具鼓动性的演说。

从此,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无知吗?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后,全世界有许多人相信它是日本人的一次偷袭。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许多国家出版的二战史专著,都将珍珠港事件说成是日本玩弄外交手腕,违反国际惯例的一次不宣而战。

我国史学家也普遍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统治集团长期奉行绥靖政策的结果,美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们认为:

1.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全球战略是先欧后亚,在亚洲,美国企图以保持“友好公正的立场”来稳住日本。

2.美国统治集团出于其帝国主义的本性,极力想把日本法西斯这股祸水北调苏联,自己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待日苏两败俱伤之后,再出来收拾残局。

3.对偷袭珍珠港的可能性估计不足。美国认为,日本要发动太平洋战争,必然是首先进攻英国与荷兰的殖民地,不会进攻美国,更不可能袭击远离日本6000公里的珍珠港。因此,从美国政府、美军参谋总部直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对于日军的行动都是没有准备的。

4.美国当局虽说也得到了种种表明日本要发动战争的情报,但由于受孤立主义者的牵制,战备不足,兵力空虚,因而极力想把对日作战的时间往后推移。所以,即使后来收到了日本《对美通牒》的电报译文。也没有及时发出警报。

是“苦肉计”吗?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的孤立主义者企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为天然屏障,隔岸观火,坐收渔利。各界对参战与否意见不一。一些人整日在国会里吵吵嚷嚷,反对军事拨款,搅得罗斯福伤透脑筋,穷于应付。

5月27日,罗斯福宣布进入“无限期全国紧急状态”,并大声疾呼:

“等敌人打进我们院子里再还击的做法,等于自杀。”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被称为骇人听闻之谈。夏威夷的炮火把美国人从梦幻中惊醒,国内舆论骤然一致,人们同仇敌忾,一致要求抗日。

陆军部长史汀生甚至说:“由于日本人在珍珠港袭击了我们,因而一举解决了我们的全部问题。”也就是说,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设计的这场空袭战,为罗斯福甩掉了一个背了许久的包袱。

但是,罗斯福却遭到了怀疑和批评。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评价珍珠港事件时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仅使人对以罗斯福总统为首的政府广泛展开批评,而且还深深怀疑,招致这次灾难的,除了糊涂和慌乱之外,是否还有更坏的因素在起作用”。

美国修正派代表C.A.比尔德在《罗斯福总统与1941年战争来临》一书中写道:1941年1月27日,美国驻日本大使格鲁向国务卿赫尔送达一封电报说:“……如果日本与美国发生事端,它就会使用全部力量袭击美国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这就是说,罗斯福早就知道日本要进攻珍珠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托兰,在《丑事:珍珠港事件和它的后果》一书中,断言罗斯福从各种原始资料,包括侦听到的驶向夏威夷群岛的日本航空母舰所发出的无线电报中,肯定知道袭击即将发生。

日本也有类似的看法。原日本外务次长西春彦在1983年发表的文章中,引用了荷兰驻华盛顿武官拉涅弗特上校的证词。12月2日上校到华盛顿海军情报部时,一名士官指着墙上的地图对他说:“日本机动部队正从这里东进。”在日本与夏威夷的中间一点上标着两艘航空母舰。上校大吃一惊,他在当天的日记上写道:“美国海军情报部开会,他们在地图上标出了日本两艘航空母舰的位置。航空母舰由日本出发,路线向东。”

原日本外务次长西春彦认为,总统特意不对夏威夷发出警报,从而造成日本海军进攻珍珠港的事实,然后用“不忘珍珠港”来动员美国人民投入战争。

甚至参加偷袭珍珠港的日本军官源田实在其《袭击珍珠港》一文中也说:“关于美方是什么时候得知日军偷袭的问题,据我所知,美国政府领导人至少在袭击珍珠港前11小时就知道了我方的动向。他没有通知前方的原因可能出自他的深谋远虑。”

以上种种,说明罗斯福确曾知道这次袭击,之所以没有防备,没有警告,就是为了执行一次“苦肉计”。

但是,这场“苦肉计”的代价,是不是太高昂了一点儿呢?

罗斯福:等待战争?

对美国总统为了使美国国民同意对日战争,演出了“珍珠港苦肉计”的观点,许多历史学家却有不同的意见。

(一)美国人对所有情报都作过认真的分析

美国驻日本大使格鲁向国务卿所发的电报,在当时纯属街头传闻。事实是格鲁发电报时,偷袭珍珠港还只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一种设想,目前还没有材料证明这个计划曾被泄露过。正因为这样,美国海军情报局研究这份电报后得出了“内容纯属虚构”的结论。

(二)罗斯福对海军曾发出过秘密的战争警告

11月27日,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命令向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发出指令,劈头第一句就是“此电应视为战争警告”。因此,指责罗斯福对战争毫无警觉,或者有意隐瞒情报,都不是当日的事实。

罗斯福预计到战争即将爆发。罗斯福总统早就掌握了日本决意对美开战的情报,并据此在11月25日的白宫最高军事会议上发出了明确的警告,他说:“美国有可能在下星期一(12月1日)前后遭到攻击。”12月7日,罗斯福在会见中国大使胡适时又说:“我有这样一种感觉,48小时以内,在泰国、马来西亚、荷属东印度或菲律宾等地将会发生某种不妙的事情。”

可见,罗斯福对于战争,既有预感,又很茫然。他预见到了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但不知道战争将在哪里开始。他想到了英国、荷兰的殖民地和美国庇护下的菲律宾群岛,却没有想到美国本土。日本人的成功欺骗和美国人的自大、自信,要了自己的命。

(三)美国人有自动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意图

12月6日,亚洲舰队司令奉命组建一支装备最低限度武器的“防谍巡逻队”,并立即将它部署到载运日本南遣兵团舰队所经过的航线上。从当时情况来看,美国完全可以通过空中侦察得到所需情报,根本没有必要去组织一支装备低劣的“防谍巡逻队”。显然,美国人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这支船队是负有触发战争这样一种特殊使命的。

由此可见,罗斯福总统确实在等待战争,但绝不是珍珠港事件;罗斯福总统也愿意付出代价,但绝不是太平洋舰队。因为一支微不足道的巡逻船队,就足以能代替它挑起战争。

珍珠港事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在没有发现新的史料之前,它还只能是个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

卡廷:惨案之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突然宣布,在他占领的苏联斯摩棱斯克市以西15公里的卡廷森林里,发现了大量被枪杀的波兰军官的尸骨,他们认为,此事系苏联人所为。苏联当局也立即发表声明,说这是纳粹德国“贼喊捉贼”,嫁祸于人。

这段公案被称为“卡廷事件”,或称“卡廷惨案”。究竟谁是杀害波兰军官的凶手?到底有多少波兰人在卡廷遇害?这个谜一直困扰着波兰人民。经过他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这个谜也渐次展开。

惨剧的开端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袭波兰。英法是波兰的盟国,被迫向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17日,正当波军奋力抵抗德国而濒于绝境之际,苏军却根据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以“解救”波兰人民为借口,迅雷不及掩耳地向波兰东部发起进攻,推进250~350公里,占领了大片波兰领土。

苦难的波兰两面受敌,爱国官兵纷纷奋起反抗。但是,波兰军队总司令西米格里·雷兹元帅命令波军放下武器,苏联不是交战国,不要抵抗。苏、波军方经十余小时谈判,苏军答应,如波军放下武器,可保证波军官兵人身自由。

为了保存实力,波兰东部总数约30万的波军执行了放下武器的命令。一部分自动解散回家,一部分人去了立陶宛和罗马尼亚,另有130242名官兵流亡到了苏联。

可叹的是,这批进入苏联的波兰人立刻变成了战俘,失去了苏波协议规定的人身自由,统统被关押进了由苏联内务部战俘局管理的战俘营。

为了把祸水引向东方,英、法两国奉行绥靖政策,对德宣而不战,在西线的壁垒里无所事事地等待着德军的进攻。9月28日,悲惨的华沙军民战斗到弹尽粮绝,被迫停止抵抗。

德、苏配合默契,把波兰人民沉入苦海。完成占领之后,他们又重新签订了边界条约,另附三个秘密议定书,调整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定的势力范围,近半个波兰的领土划归了苏联。

这一年的圣诞节,希特勒发给斯大林的贺电是:祝您个人幸福,祝友好的苏联各族人民繁荣富强。

斯大林的复电是:德苏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有一切理由万古长青。

尽管苏联认敌为友,但纳粹德国并没有停止侵略和扩张的步伐。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大举进攻苏联。苏军由于麻痹大意,措手不及,再加上指挥失当,在战争初期遭到重大损失。西部大片国土沦陷于敌手。

德国对苏联的进攻推动了所有反法西斯势力的联合。1941年7月30日,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签订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致行动的协定。根据这个协定,苏联应对境内因被俘等原因而失去自由的波兰公民予以特赦,并组建一支波兰军队,在苏联境内与苏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德国法西斯。波兰方面由安德尔斯将军负责组织工作。

然而,苏联只交给了他448名被俘军官,另外有1.5万多名被拘禁的波兰军官,却是杳无音信。

惊人的发现

为了寻找这大批失踪的被俘军官,流亡的波兰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

安德尔斯将军责令恰普斯基搜集失踪军官的资料,同时,他还和波兰政府一起同苏联政府的高级领导层进行多次交涉,督促他们认真寻找,但得到的却往往是模棱两可、强调困难的答复。直至1941年11月8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来正式照会,声称苏联过去所拘禁的所有波兰公民均已释放。

针对苏联政府的回答,波兰地下组织对这些波兰军官的下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结果是,无论是这些波兰军官的家属中,或是德国战俘营中,都没有这些军官的踪迹。这些人从1940年4、5月起,就同家庭失去了联系。

那么,这些被“释放”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1941年12月3日,波兰流亡政府负责人西科尔斯基和安德尔斯在克里姆林宫受到斯大林接见时,当面向斯大林询问这一万多名被俘波兰军官的下落,斯大林的回答是:“他们被释放了,跑掉了,可能到了满洲里。”1942年3月18日,安德尔斯和奥库里茨基再次向斯大林提出波兰战俘问题,斯大林则说:“他们可能在德国占领区。”

同类推荐
  • 人体怪象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体怪象百科(科学探索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节能:从小事做起(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节能:从小事做起(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节能从小事做起》介绍了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各种小常识。生态文化为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社会打造了无限的“时空隧道”。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社会的“登堂入室”之门。环保与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社会从传统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向生态方式转移的重要节点,也是构建生态社会的奠基工程。由于环保与节能减排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公众的环境行为取向、道德取向显得越来越重要。
  •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奇妙的医学知识(彩图版)》由江文编著,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比如这个问题,就曾经引起过许多大科学家的讨论……本书得出的结论是:夜空的黑暗和宇宙有关,即宇宙时空的有限性和宇宙组成成分分布的无限性密切相关。
  • 发射吧!罐头宝贝(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发射吧!罐头宝贝(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卫星其实是分为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所谓的人造卫星便是我们人类经过科学研究发明的航天用器。本书是韩国知名青少年科普文本,科普你不知道的人造卫星小知识。
热门推荐
  • 吽迦陀野仪轨

    吽迦陀野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思议之创世之门

    不思议之创世之门

    少女即将死于战争古树的炮火之下一直自称是个“废柴”的男人站在了她的面前。邋遢的形象此时格外挺拔。“我叫库拉斯特,库拉斯特?希拉姆斯。”“一个没什么用的废柴男人。”“我的职介是……”“国王。”
  • 姜家有娇女

    姜家有娇女

    姜姝雅是现代的知名服装设计师,更是双面秀技艺的嫡传弟子,却因体质十分孱弱,早早的便去世了。可是没想到胎穿到了一个不知名的玄幻世界,依然生在姜家,只是这个姜家不太一样……母亲性格温柔体贴,护短的时候却战斗力爆表。权势滔天的父亲对任何人都没个好脸色,在家却是个女儿奴。姜姝雅表示:这辈子不嫁人,也可以安心做个身体健康的米虫啦!可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此生注定会因一人改变……
  • 灵迹行

    灵迹行

    出生便被天劫击,连累父母双亡,导致身体极不稳定,不输于命运,想要证明自己,可他自己的真实身份却是...
  • 不可违抗的她

    不可违抗的她

    《不可违抗的她》,是哈葛德创作的最令人心颤的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奇特玄妙的故事:剑桥大学教授路赫理的同事,临死前将幼子李维希和记载着祖先爱情故事的一枚陶片托付给路赫理。陶片文字记载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是李维希祖先的故事。祖先李磊德违反祭师不能结婚的誓约,和埃及公主私奔,途中恰逢了统治土著的浴火永生的白人女王艾维纱。厄运就此注定,艾维纱爱上了祭师,示爱遭拒后竟出于嫉妒和占有欲将他杀害,所幸公主受魔法保护得以逃脱,并将此事记载于陶片上代代相传,希望后人为其祖先报仇。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古巴老人桑又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而被人嘲笑,就在出海的第85天,终于出乎意料地捕到一条大枪鱼,老人在与它周旋了两天后终于将其杀死。但是在归途中,大鱼在海上留下的血腥踪迹引来了无数的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后回港时,捕到的枪鱼只剩一副骨架。
  • 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

    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

    本书共8章,约57千字。书中主要节选星云大师的生平著作与在各地弘法讲演中的精彩言论和开示,包括对禅的解释、学禅的目的,如何修禅、禅对生活的帮助,活在当下,利益社会。以平实、浅白的文字叙述禅对人生,对生活的意义,给人智慧和启迪,给人信心。
  • 不夜天之屠神

    不夜天之屠神

    世有三十三重天又名不夜天,执掌乾坤。欲求天道,天道何为?道不可恒?燃之何罪?善恶难辨?斩之何惜?仙帝之子少有战神之名,流落人间遗弃之地求生问道……燃道不夜天。
  • 职场最重要的小事

    职场最重要的小事

    职业生涯本是一连串重复工作的组合,不会选择、不断选择、不坚持选择,是职场工作者的三大遗憾,能够全力以赴、坚持到底,兼顾工作与热情,才是职场竞争的赢家。身为初入职场者,如何克服职场对新人的刻板印象?如何打理好主管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如何让工作与志趣相结合?一切,都要从职场最重要的小事做起。五大精彩内容:一、给职场新人:从小处发亮,从大处闪耀。二、与同事主管相处,是一辈子的功课。三、小不公平要不要计较?四、工作不到一年就想离职?工作哪那么简单?五、从厌倦到期待,宪哥想告诉你的几件小事。
  •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汉时关之龙腾万里

    秦时明月汉时关,龙腾万里绣江山。虎步鹰扬竞苍穹,华胡共沐大汉风。雄霸东方气势虹,从此中华号长雄!樱花灼灼,枝叶蓁蓁,娇娃美人,妖娆伤眼。北斗玉麒麟刘禅,拜尽名师,汇合天下英雄,总揽诸子百家。处江湖之远,持三尺青锋,行侠万里樱花,恩爱情仇,赏尽人间春色!据庙堂之高,仗方天画戟,复兴锦绣江山,虽远必诛,明犯我强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