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2900000034

第34章 知与不知

人生,就是一个知与不知的过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孔子的观点。

不懂得的事情,经过学习便会懂得;懂得了以后时常加以实践,丰富原来学习的知识,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也是孔子的观点。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里的“知道”,就是“懂得”的意思。知识,或者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为人处世也一样,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做人不能吞吞吐吐,不明不白。

温故知新,这也还是孑孔子的观点。

《论语·为政》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便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当代社会,日新月异,过去的知识也许是今天的谬误,不温故,不但没有旧知,而且可能会不知新了。

与时俱进,是知识之树、生命之树长青不衰的秘诀。

知,就是壶里有水。不知就是壶里没水。

有了,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没有,也不等于糟糕透顶。

壶里有了水,就看你怎么斟出来。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懂得福建人的功夫茶,那斟功,让你啧嘴称道。高低匀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四川人的铜壶茶,长嘴远斟,像瀑布从天而降,不多不少在人不可思议间便斟到茶杯里。那技艺真可谓惊人!

如果壶里有水,老斟不出来,碰上脾气不好的人,可能就将茶壶扔到地上去了。有茶的壶变成了碎片,而没有茶的壶可能安然无恙。

世间的事情,也是无常的多啊!

证严法师说:“人都有求知欲,希望能博闻,让知识和眼界都很开阔。但事实上,能真正透彻了解天下万物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我们要谦虚。

证严法师说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叫王倪。有一天,朋友问他:“你可知万物的道理,它们共同的标准是什么?”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

朋友又问:“什么是你不清楚的事物呢?”

王倪同样说:“我怎么会知道!”

朋友再问他:“如此,天下的知识,并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了?”

王倪还是回答:“我怎么会知道!”

这位朋友感到很失望。因为大家都认为王倪很有才学,没想到竞一问三不知。

王倪看到朋友很失望,就说:“你不必失望。我如果告诉你‘我知道’,‘可知’其实就是真的知道吗?如果我告诉你‘我不知道’,你就能确定我真的不知道吗?世间的事情,往往没有共同的标准。譬如人若是长期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得关节炎。但是,泥鳅住在泥沼里,就很逍遥自在。”

王倪还说:“人喜欢吃肉,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咬蛇,乌鸦喜欢吃老鼠……各种动物都没有一致的兴致与爱好,天下万物怎么能有共同的道理呢?我又怎么能断言什么是对的呢?”

知与不知,都是相对的。你说你知,可能你说的时候就是不知了;你说你不知,说的时候你可能是知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对我们这个世界,你说你知,还是不知呢?

中国有句古话:“处处皆学问。”

又说:“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一为君子,一为小人,自取如何耳。”

证严法师说,平等尊重,用心体悟,都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她说了一个“勿轻他人”的故事。

深山里有一个道场。道场内有一名弟子,他想到外面参访,便向师傅告假。师傅问他:“我们的道场四周环山,你要往哪里去?”弟子一时答不上来。师傅说:“你回去想想,等到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再出门吧!”

这位弟子很努力,天天想,但始终没有想出办法来,心中不禁生起烦恼,但又不敢擅自离开道场。

百无聊赖,弟子逛到菜同去。种菜的圆头僧见他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问他:“看你这样子,为什么不高兴呢?”

弟子说:“我想到外边参访,去向师傅请假。师傅问我‘四周是山,你怎么走出去呀’?我答不上来,师傅要我想好了再出去,可我老想不出办法。”

圆头僧说:“这并不难啊!”

弟子听了就很高兴,说:“你能教我如何回答师傅的问题吗?”

圆头僧笑了,说:“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这位弟子听了,若有所悟,击掌说:“有道理!”弟子高兴地跑到师傅面前,如是一般地回答了师傅。

师傅说:“这个答案不是你想出来的吧!是谁教你的?”

弟子不敢隐瞒,如实禀报:“是种菜的圆头僧教我的。”

当晚,师傅把所有的弟子召集到大殿,然后升座向大家宣讲:“种菜的圆头僧虽然每天忙于种菜、耕种田地,但他用心体会大自然的变化,并且能从亲手开垦、种竹的过程中,体悟到真理。这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那就是只要用心,便处处皆道场。”

佛教里的处处皆道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处处皆学问了。

在学习《易经》中,也有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两位易经的预测大师,他们是父子俩。

有一天傍晚,北风刮得紧,有人敲门。父亲对儿子说,我们先占一个卦,然后开门,断一下敲门的人前来是为何事。

父子俩根据敲门的时间起了一个卦,上巽下金。

儿子说:“来人是来咱家借锄头的。”

父亲说:“根据卦象,上边是木,下面是金,你断为借锄头的,也有道理。但我认为来人是借斧头的。为什么借斧头呢?因为现在正冷,要劈柴生火。”

门开了,来人果然说:“你家的斧头呢?借咱家用一下。

天太冷了。”

这就是“知”与“不知”。

证严法师说:“人若不用心,如何学有所成?在生活中若能用心学习,工作就能进行得顺畅、简单和利索;如果欠缺用心,即便用尽力气,也只能徒增疲劳,得不到好效果。”

证严法师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国王的后花园死了一头鹿,国王把死鹿赠送给料理后花园的佣人。佣人很高兴,因为鹿皮可以缝皮衣,鹿肉又可以美餐一顿。但刀钝鹿皮韧,磨刀石在楼上,死鹿在后花园,害得佣人楼上楼下来回跑。别人看见了觉得奇怪,问他:“你老跑什么呀?上气不接下气。”佣人说:“刀用几下就钝,就得往楼上跑,要磨刀啊!”

人家说:“你可以把磨刀石从楼上拿到死鹿的旁边,割几下就磨一磨,这多方便啊!”

证严法师告诫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若想达成诸多理想,做成无数的工作,‘用心’的确非常重要。”

知与不知——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去“知”。

然后,我们应该知道怎么去表述我们的“知”。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知?

证严法师说:“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

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表述我们的知?

证严法师说:“一言为重,千言无用。言重则信重,信重则有大用。”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罗浮剑宗

    罗浮剑宗

    素来草莽,偶尔温和。匹夫拔剑,山河变色。
  •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

    五百年前,在中国的明朝,出现了一位传奇人物王阳明。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降生,五岁还不会说话,十二岁就口吐狂言欲做圣人,十五岁离家出走考察三关,新婚之夜与老道士彻夜长谈……步入仕途后,他的人生更是起伏跌宕,因仗义执言遭廷杖入狱,贬谪赴任的路上死里逃生,在龙场这个蛮荒之地,他经历了一系列的生活困境和生死考验,最终悟出了一直苦苦寻求的圣人之道。龙场悟道,不仅让王阳明获得了内心的丰富与安静,还获得了一种觉醒的力量——知行合一。临终时只遗“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八字,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意?本书作者查阅大量史料,补充了一些极为罕见的细节,完整而深入地讲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带您领悟知行合一的心学精髓。
  • 以爱为罪的你

    以爱为罪的你

    他已经穿越时间一百次,无数次按下命运的重启键。却始终无法阻止她的死亡。终于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这一次,他骗过了神。……她再次醒来时命运已发生偏离
  • 请玩家珍惜自己的角色

    请玩家珍惜自己的角色

    《论如何变强》①开挂②充钱③变秃④利用bug⑤成为欧狗⑥成为赌狗⑦成为舔狗⑧成为独狗⑨成为渣狗。神夜看了看,好像除了1和2,自己好像都做到了...
  • 催眠二十八讲

    催眠二十八讲

    《催眠二十八讲》详尽地介绍了催眠术的发展及其具体的应用情况。在医学及心理学领域,催眠是比较神秘的一个学科。在近现代医学及心理学发展起来之前,催眠一直被蒙上巫术的阴影,为世人所不理解。随着医学及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慢慢了解到潜意识的存在,以及它在人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等方面起的巨大能动作用,从而使催眠术慢慢成为心理诱导、心理治疗等方面的一种临床技术。《催眠二十八讲》详细阐述了催眠术及催眠状态的特点、如何进行催眠、如何成为一名实施催眠的心理治疗师,以及催眠的作用及风险,使读者能够对这一心理治疗技术有所了解。
  • 大脑的颠狂梦境记录

    大脑的颠狂梦境记录

    记录梦中发生的故事,可能有逻辑,也可能没逻辑。
  • 总裁的妻子

    总裁的妻子

    十二岁那年,她从一个骄傲的公主一夜之间变成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庆幸的是,父亲的好友收留了她。家庭的变故让她变的更加坚强。原以为自己的勤劳和懂事可以换来一点点自尊,可是在他眼里,她永远都只是一条‘寄生虫’。那年他十五岁。她读初一,他上高一。他说,如果你敢不认真学习丢叶家的脸,就不要怪我无情将你扫地出门!于是,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收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在她的心里,没有任何一件事能比得了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远远地,离开这个不属于她的家,还有——他!。。。。。。有一生一世的誓言吗?她笑。她从没见过。喜欢的亲们注意收藏+推荐+留言,一步到位。再此向亲们承诺,如无例外每天至少一更,谢谢亲们的支持~~~~
  • 穿越直播喜落田园

    穿越直播喜落田园

    为筹备资金,参加直播游戏,谁成想却成了路人小透明!无意间救了某个莫名其妙的男人, 没想到…… 自此竟被缠住了! 某男:你是我恩人,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不如以身相许吧! 某喜:摆摆手,真不用了!要是以身相许,我早就是小民该做的! 某男:不如,我以身相许吧! 某喜:傻眼!
  • 豪门溺爱,老婆别闹了!

    豪门溺爱,老婆别闹了!

    新婚丈夫是个花心大萝卜,她要离婚!某人呵呵。小羊羔想逃出他大灰狼的五指山,不可能!画个温柔陷阱困住她。种个娃娃拖住她。最后死心塌地爱上她!然而,她冷眸如霜,“唐奕晟,我累了,原来没有感情的婚姻,终究难以长久维继!”她的心里有一处隐晦的伤,多年未愈,而他,城府高深,多少事蒙单纯的她于鼓中。她会相信,现实如他,会真的爱上她?这是一个大灰狼圈养小羊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