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35500000002

第2章 等待(1)

1

村子在潮湿的6月清晨里非常安静。村子的名字叫拉罗什吉荣,它躺在从巴黎到诺曼底几乎一半路程上的塞纳河宽阔、懒洋洋的弧弯里,不受打扰,几乎有12个世纪了。多年来它仅仅是人们到某处去半途要经过的一个地点。这儿唯一的特色是有一个城堡,那是拉罗什富科公爵们[3]的府邸。正是这座突出在村后屏障般山丘旁的城堡,使拉罗什吉荣的太平日子走向终结。

在这个灰暗的早上,城堡阴气逼人,它的巨大石块因为潮湿而闪着光。快6点钟了,可是两个铺着圆卵石的大院子仍然毫无动静。大门外面,大路延伸开去,很宽阔,空荡荡的,村子里那些红瓦顶房舍的百叶窗仍然紧闭。拉罗什吉荣非常安静——安静得像是个荒芜的野村。可是这种寂静是不真实的。在窗板后面人们在等待钟的鸣响。

6点钟一到,城堡旁边那座15世纪的圣萨姆森教堂里的钟就会敲响“奉告祈祷”的钟声。要是在太平年月,它的意义很简单——拉罗什吉荣村民会在胸前画个十字,停下来做一次祈祷,可是现在“奉告祈祷钟”有着比静思片刻更为丰富的意义。今天早上钟的敲响,意味着一夜宵禁的结束和德军占领第1451天的开始。

拉罗什吉荣村每个角落里都安有岗哨。哨兵们在有保护色的斗篷里蜷成一团,他们站在城堡两座大门的门洞里、村子两头的路障旁、小山丘白垩矿脉露头凹处的岗亭里,以及城堡上方最高的小山上古塔残址旁的哨所里。在那里,机枪手居高临下,能把整个被占领的法国中占领得最为彻底的村子里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

拉罗什吉荣虽然有田园诗般的表面,骨子里却是一座监狱;村子里里外外一共有543个村民,而德国军人的数目却是村民的三倍多。他们当中的一个就是陆军元帅欧文·隆美尔,德军西线最强大的B集团军群的司令。他的总部就设在拉罗什吉荣的城堡里。

从此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关键性的第五个年头,全神贯注、意志坚定的隆美尔,准备为他一生中最最凶狠的一次战役而战斗。他指挥着50余万军队,其任务就是防守一条极长的海岸线——延伸几达800英里,从荷兰的海堤,一直到布列塔尼半岛大西洋海浪冲击着的岸滩。他的主力第十五集团军集中在加来海峡省一带,亦即英法海峡最狭窄的地段。

夜复一夜,盟军的轰炸机轰炸这个地区,第15集团军中对轰炸厌烦不已的老兵苦涩地打趣说,最好的休息疗养处所莫若是第7集团军的诺曼底驻地了。那里几乎没有落下过一颗炸弹。

好几个月了,在一片密林般的滩头障碍物和雷场的后面,隆美尔的部队在海边的水泥工事里等待着。可是蓝灰色的英吉利海峡一直空无舰船。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在这个宁静的星期天早晨,从拉罗什吉荣村,仍然看不出一丝盟军入侵的迹象。这一天是1944年的6月4日。

2

隆美尔独自一人待在底层那个他用来办公的房间里。他坐在一张巨大的文艺复兴式办公桌的后面,就用一盏台灯照亮工作。房间很大,天花板很高。一面墙上挂着一幅褪色的戈布兰[4]挂毯。另一面墙上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公爵那副高傲的尊容——此公是17世纪的格言作家,也是当今公爵的祖先——从沉甸甸的金边画框里往下俯视。溜光的拼花地板上散放着几把椅子,窗前挂着厚厚的帷幔,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房间里除了隆美尔本人之外,再没有别的与他个人有关的东西。这里没有他的妻子露西-玛丽亚或他的15岁的儿子曼弗雷德的照片。没有战争初期他在北非沙漠大捷的纪念品——甚至也没有1942年希特勒兴致勃勃赏给他的那根华丽耀眼的陆军元帅节杖。(这根18英寸长、3磅重、带有金鹰与黑卐符号的红丝绒套子的金杖,隆美尔只携带过一次,就在他获得的当天。)甚至连说明他部队布防状况的地图也没有一幅。富于传奇色彩的“沙漠之狐”还跟以前一样,躲躲闪闪,捉摸不定;他可以一下子走出这个房间,连一丝痕迹都不留下。

51岁[5]的隆美尔虽然看上去显老,却和以往一样精力旺盛。B集团军群无人记得哪个晚上他睡眠超过五小时。这天早晨,和往常一样,他不到4时就起床了,此刻也在不耐烦地等待6点钟的到来。那时他将和幕僚们一起用早餐,然后就可动身去德国了。

这将是隆美尔几个月来的第一次休假。他打算坐汽车回去。希特勒坚持他的高级军官必须用“三个引擎的飞机……而且每次必须有一架战斗机护航”,这就使得他们几乎不可能乘坐飞机。好在隆美尔也不喜欢坐飞机。他将乘坐他那辆有活动车篷的黑色大霍奇,走8个小时,回到他在乌尔姆市黑尔林根的家。

他一直在期待着这次旅行,可是做出走开的决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隆美尔的肩膀上负有巨大的责任,那就是盟军一开始登陆便立刻将其击退。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遭受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已有点步履不稳:成千架盟军轰炸机日日夜夜连续猛炸德国,苏联强大的兵力进入波兰,盟军兵临罗马城下——不可一世的国防军到处在被击退、被歼灭。德国虽然离打输还很远,可是盟军的登陆将会是决定性的一役。处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正是德国的未来,而这一点隆美尔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

然而这天早晨隆美尔却准备回家。几个月以来他都希望6月初能回德国去待上几天。有许多理由使他现在相信他可以离开,虽然他绝对不会承认实际上是自己非常需要休息。就在几天之前他打电话给他的上级,年迈的西线总司令、陆军元帅葛尔德·冯·伦德施泰特,请求暂时离开。请假立刻就获准了。接下去他有礼貌地拜访在巴黎附近圣热尔曼-恩-赖尔的冯·伦德施泰特总部,去办正式请假手续。冯·伦德施泰特以及他的参谋长君特·布鲁门特里特少将见到隆美尔憔悴的面容,都不免感到震惊。布鲁门特里特永远忘不了,隆美尔看上去“又疲劳又紧张……显然很有必要回家和家人团聚几天”。

隆美尔确实是既紧张又急躁。从1943年将近年底他来到法国的那一天起,何时何地与盟军交战就成为一个几乎难以承受的负担压在他的身上。和海岸前线所有人一样,他一直生活在焦虑的梦魇里。他老得去揣摩盟军的意图——他们将怎样进攻,打算在哪里登陆,特别是:什么时候。

只有一个人真正了解隆美尔的紧张心情。对他的妻子露西-玛丽亚,他毫无保留地倾诉一切。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他给她写了40多封信,几乎每两封信的一封里,他都对盟军的攻击作了新的预测。

3月30日,他写道:“现在3月快结束了,而英美仍然没有开始进攻……我开始相信他们已对自己的打算失去信心了。”

在4月6日的信里,他写道:“此间紧张情绪日益加剧……很可能离决定性的事件只有数星期了……”

4月26日的信里他说:“在英国,斗志很低……罢工接二连三地发生,‘打倒丘吉尔和犹太人’与要求和平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一次冒险的进攻来说,这些都是凶兆。”

4月27日的信:“现在看来,英国人和美国人不会那么密切合作,愿意在最近的将来进攻。”

5月6日:“仍然没有英国人和美国人要来的迹象……随着每一天、每个星期的过去……我们都变得更加强大……我期待着这次战斗,信心十足……也许它会在5月15日到来,也许是月底。”

5月15日:“我不能进行更多远距离的[视察]巡游……因为谁也不知道进攻何时开始。我相信再过几个星期西线这里就会有动静了。”

5月19日:“我希望能比过去更快地推行我的计划……[不过]我怀疑6月里能不能挤出几天离开此地。从目前的情况看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然而,机会毕竟来了。隆美尔决定这个时候请假的原因之一,是他对盟军意图的估计。现在,放在他面前办公桌上的是B集团军群的每周报告。这份编写得很精细的预测,第二天中午将送交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特总部,用通用的军队行话来说,是西总(西线总司令部)。到了这里,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润饰,它将用作整个战区报告的一部分呈交希特勒的总部,亦即国防军最高统帅部。

隆美尔的军情估计里说,盟军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传送给法国抵抗力量的密讯亦大量增加”。不过,报告继续说,“根据以往经验,尚不能得出结论说入侵即将发生……”

这一回,隆美尔判断错了。

3

通往陆军元帅书房走廊的另一端是参谋长的办公室,在这里,隆美尔的36岁的副官赫尔墨斯·兰上尉正在拿起早晨的报告。这是他每天为司令官做的头一桩杂事。隆美尔喜欢尽早拿到报告,这样,他就可以在吃早餐时和他的幕僚讨论了。不过这天早晨没有多少内容:海边前线仍然很沉寂,除了夜晚加来海峡省遭到持续轰炸。看来这是没有疑问的了:抛开种种别的迹象不说,光是针对加来海峡省这样马拉松式的轰炸就足以说明,它已被选中作为进攻的地点。如果他们真的打算登陆,那么地点准就在那儿。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设想的。

兰看了看他的表:到6点还差几分钟。他们准备7时整动身,得抓紧时间了。不派护送队,光是两辆小汽车,隆美尔的那辆,以及属于汉斯·格奥尔格·冯·坦普尔霍夫上校的那辆,他是B集团军群的作战参谋,也和他们一起走。和往常一样,陆军元帅的行动计划不通知他们将要经过的地区的军事首领。隆美尔喜欢这样,他讨厌每个城市入口处有脚后跟对碰的司令官和摩托车护送队这一套繁文缛节。这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将在下午3时抵达乌尔姆。

他们又面临那个老问题了:带什么给陆军元帅当午餐呢。隆美尔不抽烟,很少饮酒,吃好吃坏也全不在乎,有时候甚至把吃饭都忘了。过去,在与兰商量长途旅行吃什么时,隆美尔往往会把设想好的午餐菜单一笔划掉,用粗大浓黑的字体写道:“普通野战伙食即可。”有时候,他加上一句:“当然,倘若你想加上一两块牛排我也不反对。”这一来倒把兰搞得更糊涂了。细心的兰永远也弄不清到底该让厨房准备什么。这天早晨,除了一暖瓶清炖肉汤之外,他还要了几种三明治。他猜想隆美尔和往常一样,反正是会把午饭忘得一干二净的。

兰离开办公室,沿着有橡木镶板的走廊往前走。从两旁的房间里传出谈话的嗡嗡声与打字的嗒嗒声;B集团军群司令部如今是一个忙碌不堪的处所。兰老是纳闷,住在二楼的公爵与公爵夫人在这一片吵闹声中怎能睡得着。

在走廊的尽头,兰在一扇巨门的前面停下。他轻轻叩门,扭动把手走了进去。隆美尔没有抬头。他在全神贯注地看面前的文件,似乎根本未发现他的副官进入房间,兰知道不应打扰。他站在那里等候。

隆美尔从办公桌上抬起了眼。“早上好,兰。”他说。

“早上好,陆军元帅。这是报告。”兰把它递了过去。接着他离开房间等在门外好陪隆美尔去吃早饭。看来陆军元帅今天早上事情特别多。兰知道隆美尔是个心血来潮便要改变计划的人,他不敢肯定他们真的能动身。

隆美尔倒无意取消这次旅行。他希望晋见希特勒,虽然事先并未做好具体的安排。所有的陆军元帅都有权会见元首,隆美尔给他的老友鲁道夫·施蒙特少将、希特勒的副官打过电话,要求会见。施蒙特认为可以安排在6日至9日之间。除了自己贴身的幕僚外,没有人知道他打算去见希特勒,这是隆美尔的典型做法。在伦德施泰特总部的工作日志里仅仅是简单地写道:隆美尔要请假回家过几天。

隆美尔确信这段时间里他可以离开自己的总部。如今5月已过——那个月天气特别好,盟军倘若想进攻,那是最理想不过了——他得出结论,再过几个星期也还不会有什么动静。他对这一点非常肯定,甚至还为完成抗登陆障碍的全部工程定了一个最后期限。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给第七集团军与十五集团军的命令,上面写道:“必须做出一切努力完成障碍设置工程,务使敌人付出极高代价后方有可能于低潮时登陆……工程应大力推进……必须于6月20日前向本总部做出竣工报告。”

他现在推论——就和希特勒与德国最高统帅部一样——登陆不是与红军的夏季攻势同时发生,便是稍稍偏后。他们知道,苏联人的进攻总要等波兰解冻后期才能开始,因此他们认为,登陆战不到6月下旬不会发起。

在西线,近来天气一直很不好,而且按预报往后还要更糟。据驻在巴黎的空军首席气象学家沃尔特·斯托培上校教授早上5点钟的报告,云层将会增厚,还会有大风和雨。就是现在,英吉利海峡上正刮着时速20英里到30英里的风。在隆美尔看来,盟军近几天里是不大会发起攻击的。

即使在拉罗什吉荣,夜里天气也起了变化。几乎正对着隆美尔的办公桌,有两扇高高的法式窗户,窗子外面,是一片玫瑰花坛。今天早上,它已经面目全非了——玫瑰花瓣与折断的花枝狼藉一地。天亮前不久,一次短暂的夏季暴风雨从英吉利海峡袭来,扫过法国海岸一角后又迅速离去。

隆美尔打开他办公室的门跨步走出去。“早上好,兰,”他说,仿佛此刻之前他压根儿没见到过他的副官。“咱们准备好可以动身了吗?”他们一起走去用早餐。

在外面,拉罗什吉荣村里,圣萨姆森教堂敲响了“奉告祈祷”的钟声。每一下钟声都在大风中苦苦挣扎。现在是6时整。

同类推荐
  • 风临夏陵

    风临夏陵

    一个是神秘家族的后裔,一个是绝世人物之子。一个废柴,一个天才。双线交融以及众多鲜活角色之间的羁绊轮回,演绎着一次次惹人深思的故事,故事背后又是命运的无可奈何。这个诺大的世界究竟什么才最为重要,这无穷无尽的轮回究竟何时才是尽头。
  • 第一兵王

    第一兵王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大时代,张野也想低调,可他么的实力不允许啊!
  • 我不想做小兵

    我不想做小兵

    悠悠岁月,王朝更迭,往往有谶语先出现,并伴随着结果的出现而成为事实。大炎王朝末年,天灾人祸频仍,北蛮频频进关烧杀抢掠。正值风雨飘渺之际,一则谶语悄然从北蛮各个部落流出……
  • 斗帆

    斗帆

    美丽的远海上,是密布阴谋的云。坐落的海岛,浮夸着一段段人生传奇。阴谋善变,真爱永恒。波澜不惊的躯体,心内也有独特的感情。十年屈辱,到底是成了曾经沧海,还是时过境迁。一朝回眸,竟然成了绝命的相见。我想我念,我费尽心思,望断情肠,却终究,抵不过,命运。你走还留,你是倾城的绝色,可惜相见在这个岛上。当初,你走,我笑;而今,我走,你笑。别说有缘无分,一刻拥有便好。
  • 特种枪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特种枪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大开眼界的军事枪械科技)

    枪械是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单兵作战武器。随着信息化作战的发展,枪械的种类和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从第一支左轮手枪的诞生,到为了适应沟壕战斗而产生的冲锋枪,从第一款自动手枪的出现,到迷你机枪喷射出的强大火舌,等等,枪械正以越来越完美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强大的功能展示着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揭开现代枪械的神秘面纱,让你简直大开眼界!
热门推荐
  • 空间用来养小鬼

    空间用来养小鬼

    如果你有了空间,你会用它来做什么,或者,它会让你现在的生活,得到一个怎样的改变。很期待是吧,那就进来吸取经验吧,也许哪天,一不小心,你也会拥有一个空间的!
  • 六洲行记

    六洲行记

    故事的开头总是恩怨情仇,你来我去扯不断也消不了。江湖总得在朝堂面前低头,牵扯来牵扯去谁也分不清谁。熙熙攘攘的众生里有热血的,有冷血的,有多情的有痴情的。而这一切都得从公子殿下离了南阳开始说起。
  • 爱你也好

    爱你也好

    光明常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谁又能看到星辰划过的痕迹呢?我们来自偶然,然后狭路相逢,我们不断奔跑,为生活寻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爱我们的,伤害我们的,说起来都在感情的擂台上与我们过了招,几回合下来,有人输必然有人赢。人是要在历练中成就完整之身的,即便是曾经一度使我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它可以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为有了真实的心酸和痛楚才有了隐忍和宽容,从此更了解爱,更珍惜爱,更努力去爱。
  • 极限之梦

    极限之梦

    作为创新之梦公司开发的世上第一款意识接入类游戏《极限之梦》,拥有将每个玩家做过的梦生成剧情游戏的强大功能。青年玩家李路冉凭借着自身的极高智商,在游戏里纵横捭阖,却也渐渐解开了游戏背后的阴谋……
  • 怎么认识漂亮姑娘?

    怎么认识漂亮姑娘?

    读了《怎么认识漂亮姑娘?》你能学到克服恐惧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经多次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全世界有上百万的人不敢跟姑娘搭话,即使是那些平时自信满满,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的家伙,一想到要跟自己心仪的女孩子说话也会心有余悸。“别人会怎么看我?”诸如此类的社交压力,会让任何人踯躅不前。即使是你最终鼓起勇气走上前去,但怕被拒绝的恐惧心理也会让你在女孩子面前落荒而逃。还有些人因为这样的恐惧完全放弃了追求心仪女生的希望,而事实是,你完全可以不必这样。有了这本书,恐惧和犹豫都将成为过去,通过实践这些易行的策略,去街上、酒吧里、餐厅里、商店里挑一个女孩子搭讪,就跟点一杯咖啡一样,不费吹灰之力。
  • 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你会教孩子吗(全集)

    本书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习,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等角度,总结出100个要点,来阐述如何教孩子。
  • 本·拉登的隐秘人生

    本·拉登的隐秘人生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经被美国军方击毙。一场延续了10年的大追捕,两次耗资巨大的反恐战争,无数士兵和平民的伤亡,终于让美国人取得了对本·拉登的胜利。然而暴力能够消灭恐怖和恐怖分子吗?这个世界会比本·拉登死前更加安全吗?为什么一个本·拉登就搅得世界天翻地覆?本期我们特别推荐《本·拉登传——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该书作者是旅居沙特阿拉伯等地12年的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简·萨森,书中大部分文字都由本·拉登的第一任妻子纳伊瓦和第四个儿子奥玛亲口讲述。
  • 最佳婚配墨总轻点虐

    最佳婚配墨总轻点虐

    “墨总,咱商量呗?”她一脸讨好的说。“不行,结婚这事没得商量。”他好不犹豫,坚决的说。
  • 盛世星光:影后娇妻有点甜

    盛世星光:影后娇妻有点甜

    一场意外,曼陀星星际科研世家后代叶筱筱成了被养在山上的可怜虫遇清筱……她果断下山寻找回去的方法,可是看着眼前壁咚的男人,叶筱筱有点摸不着头脑啊!“这位……呃,大哥,我不就是在你的胁迫之下不得已救了你一次嘛,咋还赖上我了!是不是想靠近我抢走我粉丝对我的热爱?”男人邪魅一笑,俯身过去,“你说呢?”女主鬼灵精怪,时而语出惊人,男主聪慧腹黑,话少内敛。本文是甜宠文,男女主双洁,1v1
  • 心里的父亲

    心里的父亲

    父亲这二字在每个当孩子的心里,都是神圣的。父亲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的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挫折时,父亲依然陪伴着我们,可,如今的父亲,以是头发苍白,无论何时,父亲在我们的心里都是最年轻的。那是在车站时,父亲送我,我上登车时,对父亲说快回去吧,父亲说,好,我上了车,车慢慢行使,我回头望着车站,父亲依然站在原地,车慢慢走远了,父亲的身影在我面前慢慢消失。父亲为我,为家付出了太多。我愿天下的每位父亲都永远年轻。父亲为我操了很多心,默默支持我,这就是父亲,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