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3200000010

第10章 街景(3)

1948年,王燕华和马长民的女儿出生。他们给女儿取名马晓华,正好是爸爸妈妈名字的组合。共和国成立后,马长民到天津人民银行工作,民园西里也陆续搬来新住户。王燕华去街道参加了半年的就业学习,之后被分到位于河东区的被服厂。她每天早上要从民园西里出发,步行到大光明桥乘摆渡船过海河,再坐四站公交车才能到单位。这样折腾了一年,王燕华跟组织提出申请想调动工作。组织上同意了,把她调到仁立毛纺厂托儿所,上下班的路程大大缩短,步行只要十分钟就能到单位。

从出生到现在,马晓华一直住在民园西里,结婚后,丈夫张国顺也跟着搬了进来。

马晓华可以随口说出五大道上几十年来的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那些记忆里的细枝末节,已经在她的脑海里生根。“外国人的房子都喜欢追求差异,黄、蓝、白、红,吗颜色的都有,造型也不一样。以前民园西里对面是座白楼,小花园里有凉亭,楼上的阳台正冲着花园,特别洋气。旁边有条胡同,我们都叫它‘外国人胡同’。现在对面的滚石俱乐部原来是公安礼堂,以前民园街每次开大会都去那儿。”

马晓华说,在民园西里住了大半辈子,她闭上眼会回忆起五大道上每一幢小洋楼当年的样子,睁开眼走在街上,那些洋楼和街道也并没有太多变化。

她家紧邻民园体育场,以前天津足球队在这里比赛,她坐在家里能清清楚楚地听见球迷的呐喊声。她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任贤齐在民园体育场开演唱会,那个晚上,天津下了一场多少年都没下过的大暴雨,可苦了来听演唱会的人。现在民园体育场改造成了民园广场,看台改成了室内空间,塑胶跑道和草坪还在,体育场的影子一直也没有消失。

因为一直没换过房主,所以民园西里6号的房子内部仍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当年的细节。王燕华老人和女儿女婿分别住在二楼的两个大房间里,每个房间都有二十几平方米,木地板踩上去很舒服,也仍平整光滑,擦得一尘不染。南侧的墙上有通透的三组六扇窗户,窗扇从未更换过,厚重结实的铜把手磨得锃亮,转动自如。用了七八十年的老式铁床、方凳和20世纪80年代的大衣柜、酒柜摆放在一起,仿若在不同的时代之间穿越往来。紧里面的房间有一个小门通向卫生间,这个门已经封存不用,宽大的卫生间里仍放着老式的大浴缸,堆了一些杂物。楼道改成了小厨房。

发生在民园西里的若即若离的故事,构成了五大道的民间生活史。

徐悲鸿的侄女曾住在1号,徐悲鸿去世后,他的夫人廖静文也常到这里来看侄女。住在7号的刘三爷的故事更多,他是京剧名票,家里兄弟几人都是闻名天津的琴师。住在2号的言穆名老人的母亲是梅兰芳的亲戚,梅先生到天津演出,常顺路来亲戚家串门。梅先生和其子梅葆玖都与刘三爷相识,也都登门拜访过他。梅先生的另一位女弟子,京剧旦角丁至云也常来民园西里请刘三爷给她拉京胡吊嗓儿。

腾迁的消息时不时通过各种途径传来,很有可能的是,这爿街区的私人家庭生活历史将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城区的公共创意空间。

新的民园西里日渐成熟,历史、美学、文艺、老建筑在这个时代相遇,清水红砖、木制地板、老式门窗……这些旧时光的元素,像密码一样刻在此处碰撞、融合。那些文艺的咖啡馆、日料店和藏品丰厚的酒窖,像私家客厅一样敞开了大门,朴实、温暖,又不失岁月的深邃。

这是一种永恒的感觉。从老式公寓到创意街区,从昔日中产阶层生活到市井百态的趣味再到文艺腔的风花雪月,民园西里聚拢了古典、现代、多样、自由、柔软、物质、同质化的城市生态气息,这种气息来自城市的文脉,来自老房子里曾经发生过的生活故事。由民园西里开始,静态的五大道变成动态的、可参与的创意街区,成为年轻人同城活动的新据点。

民园大楼│公寓楼里的私家档案

◎记忆地标:民园大楼/民园体育场

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建筑师洛里夫·盖苓在天津开设美术绘图建筑事务所,为五大道设计建造了上百幢楼房。其中的香港大楼、剑桥大楼、民园大楼等高档公寓楼,与周边大多数独栋小洋楼相比,显得别具一格。

民园大楼建成于1937年,原为三层,后增建至四层,由甲、乙、丙、丁四组独立而又紧凑的单元楼组成。大楼共有295个房间,内部装修考究,起居室和卧室都是硬木拼花地板,居室门上的磨花玻璃和铜把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很时尚。后任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的民族实业家王光英曾在此居住。

香港大楼位于睦南道,同样也是建成于1937年,因当时睦南道叫作香港道而得名,香港道改成了睦南道,香港大楼这个名字却得以“幸存”。这幢大楼的建筑平面呈现L形,砖混结构,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有183个房间。每间居室20平方米,水磨石地面,客厅里装着壁炉,门窗均用上等木料制成。银行家资耀华及其后人——人文学者资中筠、舞蹈家资华筠,作家方纪、钢琴家刘诗昆等都曾在香港大楼居住过很长时间。

剑桥大楼1936年建成,位于重庆道24号,因重庆道原名剑桥道而得名。大楼共有17个单元,117个房间。楼下院落宽阔,有花坛绿地,也有观赏树木,景色别致。这是洛里夫·盖苓最喜欢的一幢大楼,建成后,他自己也索性住到了这里。

民园大楼甲、乙、丙、丁四幢灰白色的建筑中,临近马路的甲楼最显眼。“重点保护”的牌子就挂在甲楼门口,与甲楼相对的丁楼更像五大道上的独栋洋房,有着半圆形的外沿。

20世纪50年代初,王光英一家住进了民园大楼丙楼20号。那时候民园大楼建成不过十几年,还算是很新的房子。

或许王光英是中国第一个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人。1957年,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作为苏联国家元首率代表团出访中国,王光英和几位工商界人士陪同周恩来在天津接待贵宾。欢迎晚宴开始,王光英向伏罗希洛夫敬酒,伏罗希洛夫举杯一饮而尽,紧接着对在场的人说:“中国经过长期流血革命,闯出了一条不用流血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道路,这是有世界意义的!”说完这句话,他放下酒杯,用力拥抱王光英。

周恩来在一旁风趣地说:“您拥抱的是一位红色资本家。在中国,没有红色资产阶级,但有红色资本家!”

1960年***来天津,还曾到大舅哥王光英家做客。若干年后,上级想给王光英分配新房子,但被他婉拒,因为他和家人都喜欢这幢大楼的氛围,住惯了,不想搬家。直到1982年调到北京工作,王光英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民园大楼。

大楼里原汁原味的风貌,在今天又成了时尚的标志。苏炳章先生一家住在民园大楼乙楼的一套近200平方米的单元里。顺着圆形楼梯走上二楼,进了单元门便是一个很大的门厅,约有20平方米。右侧是一间更大的客厅,两扇厅门镶嵌着磨花玻璃,大厅里有一个壁炉,不过从几十年前就已被弃用。房间里光线通透,有门窗通向阳台。客厅里使用了几十年的菲律宾木地板依然光亮平整,颇有质感。

1961年,苏炳章一家搬到民园大楼,民园大楼当时是高档民宅,有暖气、有热水,每个楼栋的地下室有一个锅炉房。住在这儿的居民,很多都是前清遗老遗少、军阀买办和资本家的后代。“文革”开始后,“出身不好的人”都给赶出了大楼,房子空了两三年。70年代初,一批干部才陆续搬了进来。苏家刚搬来时,他家住的是伙单——几户人家合住一个单元。几年前,他把邻居家的房子买了过来,单元里只剩下他们一家人。

民园大楼的另一位老住户,自1951年出生后一直住在民园大楼丁楼。从未搬过家的任汝强先生是满族人,他的曾外祖父是清末大臣爱新觉罗·毓朗。毓朗是乾隆皇帝长子永璜的五世孙,曾任军机大臣、军谘府大臣等职,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警务总监。毓朗从家族辈分上来说,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外祖父。

民园大楼这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全都像电影画面一样定格在任汝强的记忆中。

他记得自己小的时候,民园大楼一进院儿,每个门栋里都挂着一个牌子,就跟现在的写字楼一样,上面写着“×宅×寓”,要找谁就看牌子,写得清清楚楚。

他记得早年间住在民园大楼里的邻居之间是老死不相往来,见面能点个头儿就不错,谁都不知道别人是干什么的。后来各家保姆常常串门儿,必然要带着主人家的孩子,孩子们都认识了,在一起玩儿,才算互相有了了解。

他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1959年9月1日,街道居委会在民园大楼丁楼右侧的车库举行盛大的“民园大楼人民公社成立大会”,向全楼居民提供免费午餐——打卤面,民园大楼群情沸腾,成了“欢乐的海洋”。

他记得那些年,对外人来讲民园大楼充满神秘感,甚至住在马路对面的孩子都不敢进来乱跑。“文革”时民园大楼的居民大多数都受了冲击,那时抄完家就插国旗,民园大楼成了国旗的海洋。现在的天隆里那块儿,那时候是劳动人民聚集地,住在那儿的孩子们都成群结队来大楼参观。

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去大楼的地下室玩儿,还捡到过一个钢盔,家中长辈告诉他,天津解放那年,国民党军和解放军在民园大楼附近展开过遭遇战。他常爬到楼顶上,在房檐上从这头儿走到那头儿。有一次,有个楼里的小孩儿爬到楼顶上放风筝,一脚踩空,顺着天井掉下去了。小伙伴们赶紧蹬三轮车拉着他去医院,结果那孩子居然一点事儿也没有。

20世纪80年代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天津球市火爆,买不到票的球迷就爬到民园大楼的楼顶上,能把整个民园体育场看得清清楚楚。有一年天津队和辽宁队比赛,派出所怕出乱子,派人用大钉子把通往楼顶的门钉上了。结果球迷一下子就撞开了门,那场比赛整个楼顶都站满了人。

现在民园大楼的地下室都被占用了,楼顶上也没什么意思了。民园大楼大不如前,盖苓肯定想不到。任汝强说:“民园大楼就像巴顿将军的故乡,完蛋了!”

但是记忆还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民园大楼度过童年的一群小伙伴们,在网上开通了“民园大楼”的博客。他们用口述记忆的方式,还原了当年大楼里的生活趣事,由此生成了一幢大楼的私家档案。

滨江道│繁华的另一面是传奇

◎记忆地标:基泰大楼/中国旅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租界石教士路(今黑龙江路)与葛公使路(今滨江道北段)交口附近建起了一座“津法界中国旅馆”。这是响当当的品牌,档次不低、价格不贵,鲁迅、齐白石等很多名人来天津,都曾在此下榻。1926年鲁迅离京去厦门大学执教,和许广平一起于8月26日下午7时半抵津,便在中国旅馆住了一夜,翌日下午1时乘津浦路火车南下。当时的中国旅馆还是一幢刚刚建成的洋楼,房间内陈设精良,床幛被褥也特别洁净。中国旅馆的房间标准分为六等,最贵的房间四元五角,最便宜的一元钱。而鲁迅当时住在哪个房间,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前些年,在那一带大范围的拆迁中,这家旅馆也未能幸免。走进中国旅馆的大门,由于年久失修,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儿。迎面是方方正正的大厅,二层是三面环绕的回廊。那时,旅馆内部仍基本保持着最初的格局,只是斑驳的墙壁、污迹斑斑的地板、残损的吊灯,无不流露出末世的萎靡。它的关键词是潮湿、逼仄和暗淡,相对于这个过于现代化的时代,这里呈现的,是上一个世纪的倒影。

从租界时代至今,滨江道一直是天津最繁华的商业街。

最初的一段滨江道建于1886年,在张自忠路到大沽路之间,当时是法租界4号路,又叫葛公使路。到1900年,法租界扩充面积,这条路延伸到现在的南京路,成为法租界26号路,又叫福煦将军路。一百多年后,今天的滨江道仍旧北起津湾广场与解放北路交口,西南至南京路,完整地保留了当年的肌理。作为商业街的滨江道逐步升级,而它的另一半,却在几度拆迁改造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是另一条“看不见的滨江道”。

杨福荫路是滨江道与兴安路交口附近的一条很短的路。路宽只有五六米,两侧是三层楼房,路两端都建有过街房屋,所以整体看上去不像一条路,倒像是一座城。街道两侧的住宅小楼仍住着很多居民,路口也有水果摊儿、书摊儿、报摊儿,充满生活气息。

1918年,在天津经营福荫公司的广东商人杨仲绰在这里建了一片楼房,杨福荫路的路名,就是由他和他的公司的名字组合而成。房子盖好后,杨仲绰把临街的房屋租给了钱庄和银号。在1937年的天津法租界电话簿上可以看到:杨福荫路7号是德华昌银号,21号是聚元银号,23号是广瑞银号,24号是春和银号,29号是利和银号,32号是广业银号。所以直到今天,当地的老住户还都习惯把这里叫作“钱庄街”。

同类推荐
  • 历史不外如是

    历史不外如是

    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人看出兴衰,也有人看出人性,有人研究哲学,也有人明白规律,但对历史的研究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何况书写历史的人,总会要避免掉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历朝历代被篡改的、可以忽略的史实总使后人认不清楚真相,更何况,从上古至今,许多事情已经难以考证,甚至许多文字和语言都已经失传,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历史知识也仅仅局限于教材的了解,或者更有兴趣的人,通过搜索查询考证去了解某一个时期的事件或某一个人物的历史而已。
  • 唐朝大人物

    唐朝大人物

    我急于接近那个他、她,她们。去他的历史课本,坊间传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缘深缘浅,缘起缘灭。强者,还看贾大唐。
  • 枭隐杏林

    枭隐杏林

    21世纪的一个老中医与世长辞后穿越到一个与宋朝相似的时代,与文人墨客谈笑,用精湛医术救人,学神奇的内功,看神州风景,又参加方腊剿匪,扛金大战,目睹灭国。这里有武功,有江湖,有安逸的咸鱼生活,有冷血无情的金国侵略者,有腐朽的朝廷,有爱国爱民的老臣,征战沙场的大将。书是比较慢热型的,一开始看起来会有的咸鱼,不过后面会慢慢把这个时代呈现给大家,国家也好,江湖也好,战争也好,都会慢慢为大家铺开帷幕。
  • 踏尽公卿骨

    踏尽公卿骨

    “我回不去了。”周文身体再也撑不住,瘫倒在地。周围的流民依旧机械地往前走着,佝偻脊背,蹒跚步伐,对于将死的周文没有多看一眼。有流民停了下来,看过来,目光幽幽。周文认识那种目光,那是看向食物的眼神。我要死了,成为别人的腹中餐。大汉光和七年一月,穿越者周文侥幸未被饿死,并且暗暗留下自己终生的誓言:“终有一日,铁骑踏尽公卿骨!“
  • 远去的紫禁城

    远去的紫禁城

    心心念念当皇帝的溥伟为何会败给了三岁的溥仪,与皇位失之交臂?大汉奸川岛芳子的父亲善耆为什么要把子女送给日本人川岛速浪,即使家道败落也一心想要复辟?“珍妃墓”被盗案中下葬了二三十年的珍妃尸体为何完好如生?被孙殿英盗出的乾隆帝九龙宝剑的几位拥有者为何皆死于非命?末代皇叔载涛、摄政王载沣、溥仪弟弟溥杰等在清朝灭亡后命运迎来了怎么的转折?重磅历史人文栏目《家事》为你解开历史之谜,还原末代皇族家事。
热门推荐
  • 第一神医,腹黑小狐狸的成人记

    第一神医,腹黑小狐狸的成人记

    22世纪的一代天才神医,一朝穿越,成了一只火红火红的……狐狸。哇擦!穿越就算了,还特么的穿越成了非人类!!这果断不能忍啊,于是苏陌阡开启了漫长的“成人之路”。等她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变成了一个人,但老天不开眼,还没让她感叹一下重新为人的快乐就被人打包扔在了床上。“干什么?”她无语地看着对面正在脱衣的某只禽兽,想着要不要一脚把他踹开。没想到那人却是邪魅一笑,俯身低语道:“夫人已长成,为夫要开荤……”来自耿直作者的温馨提示:此文bug甚多,慎入!
  • 系统精灵才是真主角

    系统精灵才是真主角

    一个接着一个伪主角借助系统的力量上演自己的舞台剧,系统精灵妹子一边在幕后充当后勤工作者,一边坐到观众席上欣赏这些或精彩或丑陋或新奇或狗血的表演。然后决定,什么时候结束台上的舞台剧。作者完本作品《这只是个角色扮演游戏》、《自由轨迹》、《我们不收好人卡》、《我只是台路过的超级机器人》,虽说是个中老年作者,码字速度日益下滑,但完本还是有点自信的。
  • 虚拟唐朝大冒险

    虚拟唐朝大冒险

    在一个虚拟的唐朝世界里,据说佛珠舍利子是个十分神奇的宝贝……日本遣唐使来访,觊觎宝物的他们是如伺使用手段夺得舍利子的聪明伶俐的张小雨,武艺超群的谢宇飞以及天真可爱的曲小兰,他们在面对风、林、火、山这忍者的时候,是如何化险为夷,终拿回宝物的八哥又是谁佐佐木的下场是怎样的,龙门镖局终是否获救……
  •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和神魔小说

    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倾城花痴:大叔求扑倒

    倾城花痴:大叔求扑倒

    花家姑娘怪癖多、难养活……花家的血脉跟她一起GAVMOVER了。可为么要穿越?为么要把花家的各种苦逼属性全都带来?她不要行不行?她想长大,想试试大姨妈的痛,想要36D……要扑到一个酷美男!为么就这么难?大叔,萝莉很好推咩,求扑倒!另外,不许叫花姑娘,不许叫花痴,她叫……(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豪门冷少别太渣

    豪门冷少别太渣

    一份契约令他们纠缠在一起,他冷血霸道,她善良纯真……可是他却伤害她伤到骨子里……她与他的契约已备受别人的白眼,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哥哥……
  • 那个校花有点坏

    那个校花有点坏

    本文停更!(宠文,男女主双洁)无良后妈要把她许给满脸麻子的蹶子,她果断逃婚,意外捕获某个大粗腿小鲜肉。为躲避丑八怪结婚对象,她牢牢抱紧大粗腿。某女:“这位兄台,能不能结个婚?”大粗腿:“当真?”某女:“绝对真,比珍珠还真!”大粗腿:“我听说你家里还有个满脸麻子的未婚夫?”某女:“往事不堪回首,不过你放心,只要我们结了婚,他绝对不敢找上门!走走走,咱们快去领证吧!”大粗腿冷漠脸:“你不是说我满脸麻子又瘸?”(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书友裙:207654339,有完本文《傲娇萌妻太腹黑》,欢迎大家阅读!
  • 爱的小蛮腰

    爱的小蛮腰

    如果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也要活下去!如果遇见爱,请不要错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