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0900000005

第5章 前言(5)

80年代以后,在文化研究中把“性别”和“阶级”联系在一起的情况越来越少,而来自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却越来越大。这是因为,性别差异和性取向究竟是由生理本质决定的还是由文化建构的,始终是性别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从马林诺夫斯基对特洛布里安德岛母系社会的研究,玛格丽特·米德对萨摩亚性习俗的调查,列维-斯特劳斯对禁忌的论述,人类学家们提供了大量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了两性关系是由文化建构而非生物本质决定的,他们的研究和阿尔都塞关于主体建构的理论,为文化研究在这一领域的继续开拓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支持。

几乎与性别问题受到关注的同时,种族压迫问题也提上了伯明翰中心的日程。保罗·吉尔罗伊等人撰写的《帝国反击:七十年代英国的种族和种族中心主义》批评英国左派忽视了黑人和黑人斗争在形成和再形成工人阶级中所起的作用。该书还分析了70年代日益强化的白人中心主义与英国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内在联系。但是,应该承认,尽管伯明翰中心后来也关注性别和种族压迫问题,但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其影响远不如对工人阶级文化的研究,也不能代表文化研究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在揭露反映在文化中的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方面,一些出身于第三世界或西方国家内部少数民族的学者产生了更富于冲击力的影响。例如,在揭露西方国家对被殖民被压迫民族的文化再现时,著名反殖民主义思想家法侬所提出的“善恶对立寓言”(Manchean Allegory)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侬认为,这种“善恶对立寓言”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制造的殖民话语的一个基本模式,尽管它在西方对殖民地民族的文化再现中以各种变化的形式出现,如文明与野蛮、高尚与低贱、强大与弱小、理性与感性、中心与边缘、普遍与个别等,但不变的是,在对峙的双方中,西方永远代表着前者,代表着善,而东方或被殖民地民族则永远代表着后者,代表着恶。从表面上看,这种“善恶对立寓言”是一种话语关系,但在话语背后,它体现出来时“西方与东方的关系是一种权力关系,一种支配关系,一种不断变化的复杂的霸权关系”[26]。同样出身于第三世界的美国学者赛义德,在他著名的《东方主义》(1978)一书中,借助福柯和葛兰西的理论,对西方在其对东方的文化再现中呈现出来的这种霸权关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揭露。他深刻地指出,从古希腊开始,在欧洲各种历史、哲学、文学和其他著作中呈现出来的东方,就不是作为一种历史存在的真实的东方,而是欧洲人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欧洲人用这种虚构的文化上的“他者”来陪衬和确证自身的优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侵略扩张服务。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如一石惊天,直接推动了八九十年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迅速崛起。正如文化研究中的“性别研究”(gender study)与女性主义有密切联系一样,文化研究中的“种族研究”(race study)与后殖民主义理论也有相当程度的重合与交叉,但如同阿什克罗夫特所指出的,后殖民主义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锚地,它“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各种后果”[27]。相较之下,文化研究的视野要更加宽广。

如果说威利斯的《学习劳动》代表了70年代文化研究的一些重要特点,那么年轻的美国黑人女学者安·杜西尔的论文《染料和玩具娃娃:跨文化的芭比和差异销售规则》则集中显示了90年代文化研究的新的特征。芭比娃娃即中国人通常所说的“洋娃娃”,金发碧眼,身段窈窕,是小女孩的爱物,也是欧美最为风行的一件大众文化商品。“据曼托尔公司估算,三到十岁的女孩子百分之百地认识芭比这个品牌,其中96%的女孩至少有一个自己的芭比娃娃,大部分平均有八个,五年前芭比将届三十岁时,《新闻周刊》说已经卖出5亿个芭比……全世界几乎每秒钟就卖出两个芭比娃娃。”[28]面对这一个人们司空见惯的玩具娃娃,杜西尔能说出些什么呢?首先,杜西尔告诉我们,即令是一个简单的玩偶,也仍然负载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因为“玩具和游戏不是简单的娱乐开心的工具,它的关键作用是帮助儿童决定自身和周围事物的价值,玩具娃娃尤其诱导儿童仿照它们,按照玩具娃娃的形象来想象自我”[29]。从这种观点出发,杜西尔把芭比娃娃作为“当代商品文化的性别化和种族化的偶像”来加以分析。从性别这一角度来观察,她发现与其他激发和渲染母性的玩具娃娃不同,“芭比以其曲线分明,胸脯凸显,几乎完全成熟的身体召唤着性而非母性”。但与此同时,芭比的性器官又十分模糊,杜西尔认为正是在芭比这种矛盾的身体上刻写着男性所理想所渴慕的女性品质,“上部的肉感一目了然,下部却绝无性感,芭比的塑料身体里的确刻写着非常矛盾的荡妇/小姐合一的信息,父权制特别通过这种方式奚落,甚至摧残年轻女子”[30]。如果说在芭比曲线玲珑的身体上刻写着擦抹不去的男性中心主义的痕迹,在她的身体上也同样留下了擦抹不去的种族歧视的痕迹。为了在世界各地成功地推销其产品,生产芭比的曼托尔公司除了提供酷似白种美女的芭比,也提供其他肤色,身着其他民族服装的芭比,即所谓跨文化的芭比。但杜西尔对后者尤为反感,把它称做“假冒跨文化的‘世界的芭比’”,因为“它们大部分看上去都与其白色芭比原型非常相像,只是加了些颜色的调整和服装变化而已”。其他民族在芭比的世界里仍然找不到自己真实的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他者不是按照自身的形象,而是按照白人的形象来塑造的,正如杜西尔所说,“曼托尔将要卖出的世界异族娃娃就像它们‘传统金发碧眼’的地道美国女孩原型一样,没有牙缝,没有大耳朵,没有丰满的大腿或其他‘瑕疵’。出一个不大的价钱,就可以梦想自己进入芭比的完美世界,当然我必须以它的形象去梦想,那也许是一个小小的世界,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里面仍然没有我所以为我的位置”[31]。假如把芭比看作一种文化再现,那么无论从女性的角度,还是从有色人种的角度来看,它都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再现。所以杜西尔在文章最后说:“芭比坏吗?芭比只是一块塑料,但是它就我们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说的话——它就我们这个世界的性别和种族表明的意思——并不好。”

四、快感、大众文化、观众研究

我们不能把文化研究简单地归结为大众文化研究,但大众文化显然是文化研究关注的中心,如果谈文化研究而不谈大众文化,就如同出演《哈姆雷特》却缺少了王子。

在文化研究之前,关于大众文化最集中,同时也是最有影响的论述来自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阿多诺、霍克海默等人对大众文化采取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集中反映在他们两人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40年代,社会研究所转移到美国以后,发现在美国这样一个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存在着一种既非法西斯,却又对社会具有极大操纵力的大众文化网络,它是由资本主义大众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这种大众文化工业是一个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它以大众传播和宣传媒体,如电影、电视、广告、无线电、报纸、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性的、虚假的、物化的文化,成为通过娱乐方式欺骗大众,束缚意识的工具。阿多诺等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的趋向和商品拜物教的特征。在资本主义商品制度之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接受也纳入了根据市场价值规律进行交换的商品运行轨道,文化艺术沦为商品。二、大众文化生产具有标准化、统一化和同质化的特征,扼杀了艺术个性和人的精神创造力,并生产出一种同质的社会主体。三、大众文化具有强制性的支配力量,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控制和规范着文化消费者的需要。阿多诺等认为,大众文化这种商品化、标准化、单面性、操纵性、控制性的特征,压抑了人的主体意识,压抑了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发挥,助长了工具理性,进一步削弱了在西方业已式微的“个体意识”和批判精神。

从一开始,英国文化研究在对待大众文化问题上就采取了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立的立场。霍加特对30年代工人阶级通俗文化的描述,威廉斯早期对大众传媒的研究,都表现出对大众文化的积极的关注。这种传统为以费斯克为代表的新一代学者所继承,他们针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提出了一种新的大众文化理论。

费斯克的理论直接利用了两种当代思想资源。其一是法国文化理论家德赛都的学说。德赛都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一书中强调,被支配的社会集团可以通过采用某些策略,从占支配地位的文化体系中夺取某些局部的胜利。他指出,尽管大众文化的消费者不能控制它的生产,但却能控制它的消费。在这种意义上,文化商品不仅是消极接受的对象,也是接受者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材料。接受者可以在使用过程中颠倒其功能,使之部分地符合自身的利益。德赛都指出,这种颠倒普遍地存在于阅读、购物、烹调,乃至租赁房屋等各种文化实践中。以租赁房屋为例,尽管租赁者并不是房屋的主人,但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消极无为的。“租赁使一个人的财产在一段时间成为另一个暂住者借用的空间,租赁者用自己的行动和记忆装饰了房间,就仿佛是说话者用自己的方言、语调在语言中加入了自己的历史。”[32]德赛都指出,一方面,房东对租赁者拥有经济上的权利,租赁者必须按期交纳房租,服务于房东的经济利益。但另一方面租赁者也会对房屋的空间进行改造,即使简单地生活在一所公寓里,租赁者也可以通过重新装饰房间,更换家具,修剪花园,甚至通过以播放音乐或大声喧哗来惊扰四邻等方式,服务于自己的目的,挑战房东的权威。

德赛都所说的情形在亚文化中最为普遍,在亚文化中常常通过“拼贴”(bricologe)来生产和制作新的文化形式,这种制作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抵抗、对立和挑战。例如青少年身着的奇装异服,它使用的材料都来自大众服装市场,但经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改造以后,它却反过来挑战和颠覆了大众服装的惯例。任何大众文化形式在它企图施加控制的同时,都会导致颠覆或抵抗。中学生的校服原本是他们所在的教育机构的标志,但英国和澳大利亚一些中学生同时把它当作了战场。他们有意识地改变服装的细节,如裙子的长度、衬衫的颜色、领带的宽窄等,以此来挑战学校当局的权威。因此,一方面占据支配地位的社会文化结构企图利用大众文化来控制接受者对意义和快感的生产,另一方面接受者又可以利用这种资源来产生颠覆和抵抗的效果。

费斯克利用的又一思想资源是80年代出现的“快感”理论。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大众文化所产生的快感不过是一种包裹意识形态的糖衣,当我们沉溺于通俗电影或摇滚音乐提供的感官快乐时,我们便不知不觉地屈从于意识形态的认知暴力。新的理论赋予“快感”一种完全不同的意义,它受惠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这种理论把快感看作是一种对等级秩序和权威控制进行抵抗的重要资源,但更重要的支持来自法国思想家罗兰·巴尔特对身体快感的论述,巴尔特认为,身体是脱离意识形态的,因为它是自然而非文化的产物,这样它就构成了抵抗文化控制的最后一个据点。如果身体是与被意识形态建构的主体相分离的,那么意识形态就不是无孔不入、无远弗届的,身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抵御意识形态的有限的自由空间,属于身体的快感也就成为了意识形态的对立物,具有了积极的意义。

同类推荐
  • 点亮巴黎的女人们

    点亮巴黎的女人们

    乔治·桑,香奈儿,柯莱特,荷坦丝,蓬巴杜夫人,拿破仑的约瑟芬……在巴黎,每一条街道都刻着女人的名字,她们活在几百年前,也活在当下。她们代表着个人可以达到的宏伟规格、生命可以如何精彩,以及辉煌、无止境的女性潜能。她们的狂野、高尚、勇敢、败德、坚强、愚蠢,已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她们对自我的忠诚,对权利的追求和对欢愉的信仰,就是这城市永恒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人生的转折点,作者来到巴黎,开启了一段随性而自我的旅程,走过那些曾在此发光发热的女人们的生命、爱与失落。从路易十四到法国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到新世纪,当她在过去的时光中追寻她们的足迹,亲自走过她们哭过、笑过、活过的每个角落时,她也从这些创造和滋养了世界最文明都市的迷人女性身上获得了生活的灵感与勇气。
  •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代社会生活中实有其人的著名人物为中心,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或遭遇等的传说。这些传说在表现历史事实的同时,也注重刻画历史人物,并且在传说中反映的是集体性的群众英雄。历史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他们的事迹和遭遇,也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愿望。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享受人生:我的人生美学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 中国庙会

    中国庙会

    《中国庙会》由齐心所著,本书将庙会归纳为:文武二圣与庙会、神灵与庙会、时令与庙会、山与庙会、海与庙会、风俗与庙会,以每一个庙会的个案为主,从中按其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细化的归纳整理,进而展现其千姿百态的庙会民情风俗。本书不以纯学术理论去原则性笼统地对庙会文化现象进行阐述与论证,而是有选择地对全国各地有一定代表性的庙会活动进行解说。由于庙会风俗是社会风俗的一个方面,其内容又极为丰富多彩,所以了解庙会文化一方面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另一方面,在庙会活动中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势利导,从而深入群众地真正实现移风易俗,为今日在各地举办繁荣发展之庙会提供借鉴。
  •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十三经开讲:孟子开讲

    本书先述孟子传略,然后分别讨论《孟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经过、《孟子》的主要内容、《孟子》经学地位、《孟子》的哲学思想等。其中对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论、修养论、天命论、处世论以及许行、杨墨批判论,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外,关于《孟子》的文学成就、《孟子》研究历史及《孟子》的研究方法亦逐次叙及,旨在引导读者从新的角度梳理并探索《孟子》的精深思想。
热门推荐
  • 昆墟

    昆墟

    妖说,炼妖地上必有其尸!佛说,十八层地狱必有其魂!神说,化神池中必有其骨!仙说,斩仙台上必染其血!……
  • 悍妻当道:嫡女逆袭败家夫

    悍妻当道:嫡女逆袭败家夫

    新郎缺席?她不气!漠视她,她无视!嫡女变悍妻,调教夫君有法子,“要是怕,或许不会的话,我理解。”激他,惹毛他。“看来,你很有法子?!”周亦昊脸色青红交接。“今晚,行了周公之礼,你不就晓得了!”她脸不红,气不喘,理直气壮反驳。斩桃花要快,对情敌要狠,拍飞不良苗头要准,嫡女当家,势不可挡!
  • 沙盒神域

    沙盒神域

    我的世界,一款发行于2009年5月13日的沙盒游戏,方哲携带沙盒系统穿越到修真界……“你有什么资格从无数生灵中超脱?”“砍树挖矿!”用爱发电,请勿剧烈催更!
  • 异动星空

    异动星空

    失去一切的少年,懦弱怯懦的心,愤怒与绝望,赌上一切的“复仇”,只是,什么是真实。孤单的少女,失去了最后的盔甲,独自步入黑暗,只为守护心中最后的柔软。星空之下,命运的相逢,幸运的轨迹,残酷的真实,或友或敌,新星们的乐章。
  • 汉后嫣然

    汉后嫣然

    她,出生即有傲人的身世背景,长大却面临着凄凉的宫廷生活,即使死后尊被花神又如何!?这一切,若是能够重来,那么结局将会怎样……经历两世的她,当再一次投胎转世,回到前两辈子,处于同一境地,信奉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若是能够改变,她会尽力,若是不能,她将应对!身为女子,无论在何种境地,就要记得,要尽力对自己好一点……
  • 飘零雁

    飘零雁

    人生,若只如初见。点点光芒悬挂在黑夜,有人说那里住着每个人心中的孤岛,也有人说凝重的天空其实不过是一片将人困住的围城,使繁星彼此仰望,不能靠近,渐渐变得视而不见,却又无法相互逃离。而两个人的世界,就像飞蛾与焰火,越过了天际,只为了靠近你,沉迷在火光的气氛中,又被热浪所包围,放肆了幻觉,陷入海天交际的尽头……或许飞蛾注定牺牲,愿望才显得更为耀眼。奋不顾身的爱情除了让人心动,也让人心痛,只是总要在生命的青春燃烧殆尽之后,空中破碎的痕迹才会让命运深刻地铭记。爱情,究竟是什么?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百转千回,在经历友谊、挚爱、欲望、背叛后,一切回归原点。发现我们要的,其实很简单……
  • 大自在星辰诀

    大自在星辰诀

    农村少年,机缘巧合下激活玉佩得修真传承,从此踏上了一条牛逼的道路。
  • 穿书之这个反派有点懵

    穿书之这个反派有点懵

    魏染作为一个书虫,太容易入戏,正因为这样,一觉醒来,她变成了自己唾弃了好多遍的愚蠢反派。有人把不期而遇当成早有预谋。魏染以为,爱情这东西,转瞬即逝,更何况只是一个不存在的书中世界里。后来,魏染看着略次站在她身前的男人,眉眼含笑,“许彦文,听说9月适合结婚。”许彦文看向她,眸子里都是温柔,“夫人说什么时候合适,我们就什么时候结婚。”离开书中世界时,魏染没有不舍,只是想听那人在说一句,“你在我心里从没离开”
  • 甜蜜圣宠:

    甜蜜圣宠:

    第一次见面,她是他摆脱前女友的‘工具’。第二次见面,她是他嘴里的‘小青菜’。第三次见面,他跟她说:‘订婚吧!’三年前,他在她的面前上演一场‘成人限制游戏’,成功的将她吓跑,消失的无影无踪;三年后,她回归,带着妩媚的笑对他说:“想做我的男人,请排队。”他没想到当年的小青菜会变成现在的带刺玫瑰,不过那也无法阻止他将她重新收回自己的羽翼之下。恨恨的看着其他男人搂着她的肩,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让她重新爱上自己。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