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1000000010

第10章 出生地卡里诺夫卡:1894-1908(2)

在尤索夫卡期间,尼基塔·赫鲁晓夫的父亲挣到了足够的钱,可以养家口,很显然也重新赢得了他祖父的尊重。谢尔盖和他的家庭肯定又在尼卡诺·赫鲁晓夫的屋檐下重新生活过一段时间,因为根据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回忆,最后“我父亲的钱花完了,祖父再一次将我们赶出了家门。我们只好住进了一间泥草屋里,地面很脏,窗户很少。我的祖父对我颇有好感。晚上他会让我睡在他小木屋的灶台上面。我的父亲到邻村为一个地主当雇农。我的母亲也去了。她那时是做洗衣工,并为其他的农村妇女缝补衣服”。

由于第二次失去了相对舒适的生活,西尼娅·赫鲁晓娃从没有让她的丈夫忘记这一切。尼基塔·赫鲁晓夫能回忆起他的父母是如何建起他们自己的房屋,以及他的母亲是如何“因在盖房子期间劳累过度而落下终生疝病的”[7]。对此,西尼娅·赫鲁晓娃自己的说法是,丈夫在尤索夫卡期间,她自己盖好了房子。“矿工的生活吞噬了我的丈夫,”她抱怨说:“他(最终)将我们带离了村子,来到了乌斯彭斯基煤矿。”

好像没有土地还不是最糟的,谢尔盖与西尼娅·赫鲁晓娃连马也没有一匹。在维里蒂亚奥,拥有一匹马是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村里总共252户农民几乎有一半人家拥有两到三匹马,还有71户人家每户有一匹马,只有28户最穷的人家一匹马也没有。“有马你就是个人,”村里流行的说法是:“没有马,你就得自己戴上马具。”赫鲁晓夫回忆说:“我父亲……冬天在矿上干活,就希望有一天能攒到足够的钱,买一匹马,这样他就可以种植足够的土豆与卷心菜养家口了。但是他从来也没有攒到足够的钱,能买得起一匹马。”

根据赫鲁晓夫的说法,他的父母甚至在全家于1908年搬到尤索夫卡后还有着这样的梦想。他的父亲在煤矿里工作,他的母亲帮人家洗衣服,而他自己则爬到巨大高耸的烟囱里帮人家扫烟囱。但是“我的父母亲,特别是我的母亲,都梦想着有一天他们能回到村子里,有一间小小的房子,一匹马,一块地”。

随着梦想的拖延,西尼娅·赫鲁晓娃就开始埋怨她的丈夫。根据赫鲁晓夫的儿媳柳芭·锡日赫(Liuba Sizykh)的说法,她第一次见到西尼娅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西尼娅几乎从不提起她刚刚故去的丈夫,即使提起时,她也是“一脸不屑的样子”,好像“她认为他是个傻瓜”。赫鲁晓夫的母亲大脸庞,表情严肃,后面梳着长长的头发,很“好强”,而她的丈夫则显得“较懦弱”。锡日赫说:“西尼娅不仅精明,而且也很聪慧。如果接受过一定的教育的话,她也许真的能成就什么大事!”尼娜·伊凡诺夫娜·库赫丘克(Nina Ivanovna Kukharchuk)是辛尼娅的侄女,从1939-1949年一直与赫鲁晓夫家人生活在一起,她回忆说,辛尼娅“是个很有主意的人。她甚至对尼娜·彼得罗夫娜(Nina Petrovna)(赫鲁晓夫的妻子)的要求也很苛刻”。赫鲁晓夫的父亲因在尼娜·彼得罗夫娜进入赫鲁晓夫的家门前就已经去世,而“没有人提及”。

1991年,我们在卡里诺夫卡遇到的一位老妇人这样回忆起尼基塔·赫鲁晓夫的父母:“他的母亲是个倔强的女人,一个真正的悍妇。她很粗俗,这是说她与人交往的方式。他的父亲则要和善得多,心地善良,但是她很难缠,难以相处。”听着这位老妇人的话,尼基塔·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点头表示认同。“这就是我们听到的议论,”他说:“他待人和气,而她则事事压着他一头。”

当父亲将他带出学校,到地里干活时,尼基塔很不满。“在上了一两年学后,我已经学会数到30了,我父亲觉得念这么多书已经足够了。他说我需要学的就是能够数钱,不过我从来也没有数过超过30卢布的钱。”后来在尤索夫卡,谢尔盖·赫鲁晓夫安排他的儿子跟着一个鞋匠当学徒。“我父亲说做个鞋匠很不错:‘你到什么时候都可以住好房子,口袋里有钱花,因为每个人都要穿靴子,每个人都想穿好靴子。’”当尼基塔拒绝学制鞋时,他的父亲又想出另外一个计划:“去做个商店售货员。”谢尔盖“喜欢当地百货商店里售货员对工人们的礼貌态度,总是设法取悦于他们,为他们提供最好的商品。”但是他的儿子却一点也没有这样的想法。“我明确地表示拒绝。我甚至告诉我的父亲,如果他想逼我去当售货员,我就离家出走。”

感觉到祖父和母亲对他父亲的轻视,尼基塔对谢尔盖的建议更加表示反对。由于自己的贫困,谢尔盖·赫鲁晓夫对儿子抱着雄心勃勃的期望,但还是没有像尼基塔对自己的希望那样富于挑战性。尼基塔·赫鲁晓夫雄心的一个来源肯定是他从祖父那儿得到的优待。然后也有西尼娅·赫鲁晓娃在他儿子身上寄予的希望。尼基塔有一个姐姐,比他大两岁,但他是母亲的掌上明珠。柳芭·锡日赫回忆说,西尼娅好像对他“很崇拜”,经常称他是“我的沙皇儿子”,并吹嘘说:“我早就知道他有朝一日会成为大人物的。”

当尼基塔·赫鲁晓夫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成为莫斯科党的要人时,他将他的父母接来,与他一起生活在一个大的公寓里。根据拉达·阿朱别依的回忆,她的祖父母对城市生活并不是很喜欢。阿历克赛·阿朱别依说,他们搬到了莫斯科,因为“他们的儿子有着俄国传统的对父母的尊重,而他们也知道尼基塔是个好儿子,邀请他们是出于真心。”

但是阿朱别依自己也承认,他对赫鲁晓夫对他父亲的真正态度表示怀疑。谢尔盖经常生病,并于1938年在一家结核病专科医院去世。他被安葬于附近的公墓里,但是在拉达的印象里,同年她家搬到了基辅,在此之前赫鲁晓夫一次也没有到他父亲的坟墓祭拜过。他们于1949年回到了莫斯科,但赫鲁晓夫也没有提到过他的父亲。赫鲁晓夫对他父亲的事总是缄口不提,所以直到现在拉达也不知道她祖父的坟墓在什么地方。

赫鲁晓夫的家人否认这种忽略就说明他们不孝顺。共产党人都像战士那样不受个人情感所左右,他们说,他们有很多具体的事情要做,因此没有时间去其父亲的坟墓祭拜。但是这并没有妨碍赫鲁晓夫经常去祭拜他母亲在基辅的坟墓。

“一个在他母亲心中一直是无可争议的最心爱的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写道:“会在其一生中始终保持征服者的感觉,对成功的自信通常会帮助他获得真正的成功。”哈罗德·拉斯维尔也认为,对政治权力的追求欲望通常是由那些对婚姻感到不如意的母亲激发出来的,她们认为婚姻“抑制”了她们潜能的发挥,因此决心通过“自己孩子替代性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一个其父亲碌碌无为的人对失败意味着什么以及被妻子看不起会有深切的了解。这使得赫鲁晓夫要超过他的父亲的信念变得更为重要,然而这种成功也会因没有继承父亲其他方面的品质而可能带来负罪感。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赫鲁晓夫对权力与荣誉的梦想以及他对两者的矛盾心理都是他儿童时代的遗产。[8]

除了他的母亲外,尼基塔还得到了卡里诺夫卡公立学校里一位老师的鼓励。与他在教会学校里的老师不一样,丽迪娅·米哈伊洛夫娜·谢甫琴科(Lydia Mikhailovna Shevchenko)是位无神论者与村庄的反叛者,而教会学校里的老师则“会用尺子使劲打孩子们的脑袋与手心”,“让我们死记硬背来学习”。赫鲁晓夫回忆谢甫琴科时说:“她从来不去教堂,因为此事,村子里的农民也从没有原谅过她。虽然他们对她很尊敬,但是她不去教堂的事还是让他们觉得她做错了什么。”

“我第一次看到违禁(政治)书籍就是在丽迪娅的家里。”赫鲁晓夫说:“有一次我去拜访她,她把我介绍给了她从城里来访的兄弟,当时他正躺在床上。‘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那个男孩。他来找我是想看一些违禁的小册子。’她说。她兄弟笑了起来,回答说:‘把这些书给他吧。也许他会悟出点什么来,要是那样的话,那他长大后就会记得这些事的。’”

第一次接触的违禁书籍的主题是关于俄国革命传记的经典解释。很显然,丽迪娅·谢甫琴科的兄弟(如果他真是她的兄弟,而不是其他什么人,他躺在她床上,这难以作出其他的合理解释)是有先见之明的。但是赫鲁晓夫更为得意的是他当时很聪明:“我算得很快。我能很快弄清楚他们提出的问题,然后通过心算得出结果。当丽迪娅·米哈伊洛夫娜必须进城或有事需要处理时,通常都是由我来代替她。……当我结束一共只有四年的学业时,丽迪娅说:‘尼基塔,你应该继续学习。不要呆在这儿的村子里,到城市里去。像你这样的人必须学习。你应该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她的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但是我父亲的钱用完了,我祖父再次将我们赶出了家门。”

同类推荐
  • 奔跑吧,奥沙利文(传记译林)

    奔跑吧,奥沙利文(传记译林)

    《奔跑吧,奥沙利文》讲述了斯诺克奇才罗尼·奥沙利文的成长过程,特别是他怎样克服生活的巨大困扰——酒瘾、毒瘾、父亲的入狱、与妻儿的分离,以及怎样从跑步、斯诺克,甚至生活本身获得乐趣与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极具励志精神。
  •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本书记叙朱德寻求救国救民、报国为民的心路历程,重点展示了南昌起义中真实的朱德、朱毛会师的前前后后、动乱岁月的朱德隐情、情感漩涡中的真情朱德、生活中的魅力朱德等等。告诉读者一个已知道但并不完全知道的真实而又传奇朱德。
  • 中南海里的家世渊源

    中南海里的家世渊源

    本系列是反映我国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人的工作和生活故事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共分为家世渊源、乡情悠悠、衣食住行、情趣爱好、博览群书、战友情深、博大胸怀、肝胆相照八部。通过对老一代革命家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小细节和有趣的故事的描述,揭示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生活作风和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尚革命品格。 本书介绍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家世背景及他们走向革命道路光辉历程的生动故事。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毛泽东最后十年

    毛泽东最后十年

    《毛泽东最后十年》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毛泽东同志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地反映了“文革”十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尼克松到达中国仅4个小时就受到了毛主席的会见,会见地点、礼节如何安排;如何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化解田中角荣一行心中的忐忑,并在中日建交谈判中争取主动,在《毛泽东最后十年》中,作者都加以详细描述。
热门推荐
  • 快穿原来男配是病娇

    快穿原来男配是病娇

    “你的意思是说,我是每个世界的男配?”“是哒,宿主大人!是不是很兴奋很高兴?”并没有“我需要做什么?”“关主角小黑屋!”“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叶浔“不懂吗?就是主角什么的敢跑就打断他的腿!虐待主角,然后巴拉巴拉......”“我拒绝!”“宿主大人没有拒绝的余地哦!宿主大人只要敢拒绝,就会被处决哦!”“……”“你要是敢往前走一步,我就把你关起来!”叶浔凶巴巴的对女主说。女主停下脚步,转过头,看了叶浔一眼,眼里含着千言万语,然后转过头迅速的跑出了两百米。“你现在可以把我关起来了!多久都行,我没意见!”叶浔:“……”系统,你给的剧本是不是不太对?系统:“……”我也不知道?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叶浔(凶巴巴);“你敢往前走一步,我就把你关起来!”女主;“就算你把我关起来,我也不会屈服的,我的心里只有他一个人!”为什么不一样?叶浔觉得自己的男配(反派)生涯岌岌可危。
  • 还欠你五十二

    还欠你五十二

    江初大概是欠债欠的时间太长,以至于现世报来的太早又太巧。她不过是一时脑抽多管了个闲事,谁能想竟又被灾星缠上?不就是欠了他五十二块钱吗?至于那么小气吗?“陆珩衍,五十二块还你,以后什么都不欠你了。”男人用幽深的目光看着她:“小初难道不知道欠我的钱是要收利息的吗?连本带利,我要你。”此后,帝都上至八十岁老太下至八岁孩童都过起了被陆家二少花样喂狗粮的生活。“陆珩衍,我这些被子抱不动。”男人不语,几秒后,江初裹在被子里被一起抱了起来。“陆珩衍,我想学滑板。”男人不语,几秒后,江初满意地成为了某男手把手教的学生。“陆陆,我想喝奶茶。”“好,给你做。”
  • 浮生若梦葬无疆

    浮生若梦葬无疆

    奉为司法的萧璃从来没想过此生的结局,若问爱,她不曾爱,若问天凌,她不曾愧。倔强果敢的公孙文算计了一辈子,也猜不透上苍的心思,他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唯独对一人,他终生遗憾。爱过恨过的凝涵公主反抗不公的命运一次又一次,爱过大海,恨过星辰,到最后甚至已分不清她爱的初衷了。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由王玉德、郑清、付玉著。
  • 中华诚信故事

    中华诚信故事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本书收录的正是中华历史上的诸多彰显诚信的故事。
  • 原来爱情会说谎

    原来爱情会说谎

    结婚七年,突然丈夫对我说:“贱女人,离婚吧。”他狠心连同恶毒的婆婆将我和孩子撵出家门。那一刻,我彻底醒悟,原来爱情会说谎……
  • 终末传说

    终末传说

    EndLessTale-终末传说灾厄与X-G的阴谋(注:书中的boss大部分源于泰拉瑞亚的灾厄MOD)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如沐晨光

    如沐晨光

    辉玉记得这世间最红的颜色,是她的嫁衣,是她小园中燃烧的玫瑰,也是她孟家一百零二口人所留出的血。自此后她没了亲人,没了爱人,从天下无不知其姣也得华阳郡主,成了叛臣罪女。她不会骑马,不会武功,逃不了命,也无人再护,所以她死了,那般简单……蛊宗有一蛊,唤为蚀骨,虫入体,食宿者之骨髓,复长其经脉,成蛊者拥奇绝之躯体,后,虫入其心脉,宿者每月需食花毒镇虫眠之。虫入体,再不可取,寿命十年,虫亡人亡……
  • The Crisis Papers

    The Crisis Pap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