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1900000013

第13章 一代明君唐太宗(13)

文成公主是唐朝皇族的女儿。唐朝采取中国历代中央政府的政策,用和亲笼络周边的部族或政权,尽可能地避免武装冲突。一般选取宗室的女儿外嫁,她们的正式身份是公主。文成公主聪明、美丽,读书很多,她为了大唐的社稷江山甘愿远嫁吐蕃。唐太宗为她准备了豪华的嫁妆,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日用器具、珠宝、绫罗、衣服,还有历史、文学书籍以及谷物种子等。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带着宫女、乐队、工匠、官吏和江夏王的卫队,浩浩荡荡地向吐蕃行进。松赞干布亲自带领大队人马到柏海(今青海省境内)迎接。在逻些,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服装,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赞蒙(王后)。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的先辈从没有和上国通婚的,今天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一座城,作为永久的纪念,让子孙万代都知道。”他按照唐朝建筑的风格,在逻些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城郭和宫室。

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去了许多经书、诗书、佛经、佛像和有关医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大量的粮食、蔬菜种子和生产工具。那时候,吐蕃没有历法,以麦熟为一年,文成公主帮助吐蕃人推行历法。她还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她带去的水磨,深受吐蕃人民的欢迎,使他们学会了利用水力资源。

文成公主信奉佛教,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提倡佛教,修建了大昭寺,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供奉在寺里。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大大丰富了藏族的音乐。当时,松赞干布不断派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唐朝许多有学问的人也被聘请到吐蕃掌管文书。唐朝还给吐蕃送去蚕种,派去养蚕、酿酒、制碾磨和造纸墨的工匠。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太宗去世以后,唐朝和吐蕃继续保持着频繁的来往和密切的关系。唐高宗永徽元年(650),文成公主去世。她在吐蕃总共生活了四十年。吐蕃人民为了纪念她,特地规定了两个纪念日。一个是十月十五日,文成公主的生日。这一天,吐蕃境内男女老少都到寺庙里祈福。另一个是五月七日,这是文成公主的忌日。女孩子们化妆跳舞,歌唱文成公主的事迹。以后,中央朝廷与吐蕃的关系虽然经常出现反复,吐蕃也多次入寇中原,但是文成公主入藏确立的亲密关系,始终是汉藏关系的主流。

十七、收服突厥走马来京

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为了全力南征,要解除后顾之忧,曾经向东突厥称臣。唐朝建立以后,东突厥颉利可汗(启民可汗的儿子)和突利可汗(颉利可汗的侄子)认为他们对唐朝的建立有功劳,屡次派人到长安索取金帛,还不断出兵骚扰唐的北部地区,突厥成为中国北方的重大威胁。唐高祖知道朝廷暂时无力与突厥决战,只能采取怀柔的对策,尽量满足突厥的各项索取。

唐太宗刚即位不久,颉利可汗亲自领兵进犯唐朝,目的是给新建立的中央帝国一个下马威,使它不敢轻视突厥。颉利可汗的先头部队来到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水便桥北岸,长安城震动。唐太宗扣留了进城刺探情报的突厥使者,布置好军马,准备抗敌。

唐太宗亲自率领六名骑兵,飞奔渭水岸边。颉利可汗见对岸只有几名骑兵,跃马横枪,奔驰而来。他隔水遥望,见为首的正是大唐皇帝,不觉大吃一惊,不知如何是好。唐太宗高声喊道:“颉利可汗,朕与你订立盟约,互不侵犯,你为什么背弃盟约,侵扰我国土?”问得颉利哑口无言。唐太宗又指着天说:“朕是天子,对不起朕,就是对不起天。你知道对不起天的后果吗?”颉利不敢回答。他手下的士兵,本来就信鬼信神,见唐朝皇帝威风凛凛,自称天子,一个个急忙下马,向唐太宗跪拜。忽然,鼓声震天,旌旗招展,刀枪耀眼,原来是唐太宗紧急调来的军队已经到达,摆开战阵,耀武扬威。颉利可汗以为唐军已经有了充分准备,怕打起来自己吃亏,就和唐太宗在便桥议和,带着唐太宗给他的金帛,引兵回去了。

这次事件之后,唐太宗就加紧训练士兵。每天在大殿前面带着将士习枪练箭。他对将士们说:“突厥入侵,本是常事,可怕的是在安逸的生活中忘了战争,敌人来了就束手无策。现在朕不让你们修筑花园,专教你们学弓箭,平时朕是你们的教官,突厥入侵时,朕是你们的将帅,这样,中国的百姓就可以得到安宁了。”一位大臣向唐太宗进谏说:“法律规定,凡是带兵器到皇宫者,一律处以死刑。如今这些普通将士竟然在大殿上张弓挟箭,万一出点差错,陛下不是很危险吗?”唐太宗笑着说:“一个好的皇帝,应该把四海之内的百姓都看做是一家人,开诚相见,推心置腹。为什么要平白无故地猜忌自己身边的将士呢?”唐太宗很快就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部队。

这时候,东突厥内部发生矛盾。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互相猜忌,颉利可汗随便增加税收,引起贵族内部不满,再加上天灾,牲畜大批死亡,百姓挨饿受冻,反对颉利可汗的人越来越多。原来隶属于东突厥的范君璋投降了唐朝。他占据的山西北部,正是进攻东突厥必经的要道。范君璋降唐,等于断绝了突厥南侵的通道。唐太宗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在贞观三年(629),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大将、李等人为副将,率领十几万大军,由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分六路出兵讨伐东突厥。

李靖是唐朝著名的将领。他在唐朝的统一战争中,打过许多胜仗。他带领大军刚刚出发,突利可汗就带兵前来投降。唐太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太原起兵的时候,太上皇曾向突厥称臣,我一想起来就很痛心。今天突厥的可汗前来投降,可以一雪前耻了!”李靖大军继续北进,寻找颉利可汗的主力决战。

第二年春天,李靖率领三千骑兵,一举攻下定襄(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东北),俘虏在突厥避难的隋朝的萧后和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颉利可汗已经无力抵抗,他为了取得喘息的机会,派人向唐太宗求和。唐太宗知道突厥一向反复无常,便将计就计假意答应下来,并且派鸿胪卿唐俭出使突厥,让李靖带兵跟在唐俭的后面,相机行事。李靖传令整队,趁天黑出发。李靖在前面带队,李在后面接应,沿途发现突厥的哨兵,一律抓起来,押着他们跟着队伍前进,不使消息走漏。

颉利可汗接到唐俭带来的诏书,以为唐太宗中了他的缓兵计,十分得意。他正设宴招待唐俭,突然哨兵进来报告说:“唐朝大将李靖、李离此只有七里远了!”颉利可汗见唐朝派使臣前来议和,便放松了戒备,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忙问唐俭:“唐天子既然同意讲和,为何又派兵来偷袭?”唐俭说:“可汗不必惊慌,李将军想必不知道皇上下了休战诏书,待我去告诉他。他知道我已经来到可汗的大帐议和,一定会撤兵,请可汗放心!”唐俭走出帐篷,骑马飞奔而去。颉利信以为真,仍然不做战备,只等着唐俭返回。

唐军逼近的警报一个接一个传来。颉利走出帐篷,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唐军,知道已经被唐俭所骗,便慌忙骑上快马逃跑,手下的士兵也各自逃命。唐军闯入突厥营地,突厥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纷纷投降。这一仗,唐军俘虏了突厥士兵十多万人,缴获牲畜几十万头,并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就此灭亡。

捷报传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唐太宗在顺天楼接见李靖、李等将领,给他们很多奖赏。颉利可汗跪在地上请罪。唐太宗斥责颉利说:“虐待百姓,是你的第一条大罪;与大唐屡次立盟而又负约,言而无信,是你的第二条大罪;恃强好战,屠杀生灵,是你的第三条大罪;多次入侵大唐境内,肆意烧杀抢掠,是你的第四条大罪;朕一再给你机会,好言招降,你拒不悔改,这是你的第五条大罪!”颉利可汗汗如雨下。唐太宗说:“不过,自从便桥立盟以来,你没有大举入侵,还算有所顾忌,朕今天赦你不死,从今以后,你要接受我大唐的王化,改邪归正!”

太上皇听说李靖征服了突厥,抓住了颉利可汗,感慨万千:“当年汉高祖被匈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北,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亲征匈奴,被困于此),没能报仇雪耻。我当年也曾无奈向突厥称臣。如今,我们灭掉突厥,活捉颉利,不但为大唐,也替古人扬眉吐气!”太上皇请唐太宗和公卿大臣以及贵妃等到凌烟阁举行庆功宴会。宴会上太上皇亲自弹琵琶,唐太宗起舞。秦汉以来,中国与周边部族政权或和或战,互有胜负,现在彻底剿灭了北方的第一号强敌,开创了历史新纪元。

唐太宗把颉利可汗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但是颉利可汗一直郁郁不乐。他住不惯房屋,在院子里搭了穹庐顶的帐篷。唐太宗改任他为虢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并对颉利说:“虢州地近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颉利不愿前去,唐太宗就又任他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可汗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可汗的儿子承袭父职。

大破东突厥以后,唐朝在东突厥的故地设置了许多羁縻州府,任用东突厥贵族做都督,并按照他们的习惯,规定职务可以世袭。这些州府名义上要接受唐帝国的册封,定期向中央朝贡;但不向唐缴纳赋税,而且仍然保持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这些州府之上,设都护府,都护府的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代表中央行使主权,管理边防和安置民族之间的事务。这样,北部边疆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太宗也采取设置羁縻州府的办法予以松散的管理。

东突厥灭亡之后,一部分突厥部众内迁归附唐朝。对他们如何安置,唐太宗认为这是个大问题,就召集群臣商议。一些大臣主张把他们分到内地各州县,改变他们的生活和风俗;一些大臣如魏徵等认为突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迁到内地,会成后患,主张让他们回到原来的住地。唐太宗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对魏徵言听计从,可是这次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同意了温彦博的主张。温彦博建议把内迁突厥安置在黄河南岸朔方之地(今内蒙古南部乌审旗一带),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长治理,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仍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突厥的首领也分别得到任用和安置。这就安抚了内迁的突厥部众。有近万户内迁的突厥人住进了长安城。京城内番汉杂居,番人有的戴汉帽,汉人也有戴番帽的,语言交流,习俗杂糅,番汉和睦相处。

唐太宗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突厥各部首领凡来到长安的,都拜为将军、中郎将等官。朝班中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达到一百多人,几乎占了朝廷武官的一半。唐王朝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统治政权。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大臣十分爱惜。如以智勇闻名的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部众内属后,被唐太宗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后来在平定高昌的战役中立功,唐太宗还赐予宝刀和丝织品,封毕国公。铁勒部酋长契苾何力率部内属,唐太宗任他为左领军将军。他屡建战功,一次随唐太宗出兵,被敌军刺伤,唐太宗亲自为他敷药。他的母亲和弟弟都在凉州,唐太宗让他回去探望,并安抚部众。那时突厥的薛延陀部很强盛,契苾何力的母亲、弟弟都去投奔薛延陀,部众也有准备去的。契苾何力回去后见到这种情况大惊,表示要忠于唐朝,不愿跟随他们去。他的部众就把他抓去见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契苾何力在真珠可汗面前,拔刀割去自己的左耳起誓说:“大唐朝的壮士,决不会屈服于你们,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当时唐朝朝廷上误传契苾何力投靠了薛延陀。大臣们都对唐太宗说:“契苾何力入薛延陀,如鱼得水。”唐太宗说:“契苾何力心如铁石,必不叛我。”后来薛延陀的使者来到长安,讲了契苾何力的情况,唐太宗极为感动,忙派人去与薛延陀谈判,答应把新兴公主嫁给真珠可汗,作为换回契苾何力的条件。契苾何力因而得还。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将领能与汉族将领一视同仁,赢得了少数民族将领的尊敬。在唐太宗巩固边疆的各次战争中,少数民族将领和部族首领都起了很大作用。坚固的统一的中国,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建设成功的。唐太宗以勇武的战斗精神和开明的民族政策征服了周边的部族或政权,他们钦佩唐太宗的丰功伟绩,服膺他的人格魅力,尊称他为“天可汗”,即各族人民的共同领袖。

十八、亲征辽东捷报频传

唐朝新立,高句丽国王高建武派使者来修好,表示要恢复称臣纳贡,并愿意放还因为战争而流亡过去的中国人。

高句丽王向唐求和,目的是腾出手来对付邻近的新罗国、百济国,两国招架不住,也来朝廷求助。刚即位的唐太宗还在和北方的突厥作战,只得安抚这三国,使他们暂时相安无事。唐朝打败了突厥,高句丽王赶忙献上封域图,表示绝对臣服。唐太宗先派使者长孙师到高句丽,毁掉了“京观”,那是高句丽人为夸耀胜利而用战死在高句丽的隋朝军人的尸骨建立的。建武王担心唐朝来攻,悄悄沿着东北方扶余到西南边的大海,修起千里长城;又派太子桓权前往长安朝拜,侦察虚实。

同类推荐
  • 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

    一位知识分子的完美人生:陈从周研究

    陈从周先生是中国近代以来有一无二的园林艺术大师,他在20世纪学术思想的谱系中,以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艺术造诣,在鲜有人间津的学科领域独树一帜。作者以《说园》作为全书的论述中心,方法则是“以陈解陈”,即用陈从周自己的论述,来介绍和阐释陈从周的园林理念和园林思想。九、十两章关于造园美学的申论,是对陈氏园林艺术学的总而括之和提而炼之,并且补入了实践的内容,让我们看到了陈氏学说的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课题作者通过十一至十七章的系列讨论,昭示出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陈从周先生所以成为世无异词的世界级的园林艺术大师,其所必具的诸种理由和诸种条件,课题作者都一一作了回答。
  •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

    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

    本书介绍了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洪秀全的生平,内容包括:农家子弟、放弃科举考试、创建拜上帝会、向传统势力挑战、走上革命道路等。
  • 褚时健传

    褚时健传

    本书讲述了昔日红塔集团掌门人、“褚橙”创始人、著名企业家褚时健精彩非凡、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作者是云南日报资深记者,跟随采访褚时健多年,尤其深度追踪调查“褚橙”从无到有,直至一“橙”难求、风靡全国的创业发展过程,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图片。褚时健的故事和创业精神,深深影响了当代心怀创业梦想或已在路上的年轻人,以及有所成就的企业家们。
  • 胡适自传

    胡适自传

    本书包括胡适所撰《我的信仰》《四十自述》《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三文。附录有胡适之父胡传的年谱、日记、传记和年表。《我的信仰》主要自述胡适的出身和早期经历对其思想观念的影响。其中有幼年时对宿命论的反叛,少年时阅读进化论著作,留学美国时接受杜威的哲学影响。后形成了他在信仰层面的新人生观——“科学的人生观”。《四十自述》则是更为完整详细的前半生的自传。从出生到1932年,四十年间的人生经历。尤其是胡适在分析自身在思想上的发展和转变轨迹脉络上,深入到每一个小事件和具体书籍。这些是光靠外在的史料记载,是无法完成的。对了解胡适的思想观念形成缘由来说,是为准确详尽的手资料。
  •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本书甄选24 位知名的民国才女,用细腻的心思和唯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段段充满传奇的人生故事中。她们有的是出身豪门的名媛,尊贵、高雅;有的是书香才女,出语惊人、绚烂如花;有的是风月场里的明星,烫着时髦的头发,穿着香艳的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流淌着忧伤……她们姿态万千,在那段岁月里演绎了不同的人生传奇。那些泛黄的老故事,经尽岁月沉淀,泛着独特的风韵与芬芳。本书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湮没在时间长河中的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和独特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民国女子。这不仅仅是一部怀旧之作,更是品爱之旅。
热门推荐
  • 绝世魔尊

    绝世魔尊

    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道?正道的人杀我全家,邪道的人屡次救我,叫我该入什么道?
  • 犹太人商业禅机

    犹太人商业禅机

    "犹太商人是商人中的智者,更是商人中的魔鬼,他们能够从零开始,从一无所有起步,最终成为亿万级的富翁。冒险是犹太商人的习惯,犹太民族特有的冒险精神令犹太商人在产品上,在经营手段上,在许许多多方面打破常规,引领变革。任何东西到了犹太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他们早已把合同、公司乃至文化、艺术甚至于他们的上帝都商品化了。犹太商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犹太生意之所以成为智慧的生意经,就是因为智慧与金钱的同在与统一。"
  • 无界聚集

    无界聚集

    从来文如其人。冯大庆的剧作就像生活中的她一样,始终呼唤人类的良善、良知、良心,弘扬人性的真诚、真挚、真爱,担忧人性的异化、物化、恶化。在她的三部以真实历史和现实人物为主角的剧本《肖邦》《赵一曼》《惊蛰》中,她用细腻深入的笔墨展示了主人公人性的光辉。尤其是《惊蛰》中的朱清扬,几十年含辛茹苦地照顾植物人母亲,奉养失去劳力的父亲,得知自己本是养子的身世后依然无怨无悔。冯大庆被这个人物朴素而崇高的人格深深打动,由此生发出了一系列真实动人的戏剧场面:朱清扬用仅存的干粮饲喂倒在雪地的小鹿的形象;因为独力奉养父母无可避免的贫穷困窘使他难以成家的尴尬境遇;以及暂时失却真心相爱的恋人茫然无措的奔走;都具有拨人心弦、沁人心脾的效果。难得的是,冯大庆在刻画这样的人物时,不事夸张,不加矫饰,写来自然实在。她写赵一曼,从四川女娃子天真烂漫,不愿缠足的童年落笔,将这位抗日女英雄的家庭、爱情、婚姻、革命、就义娓娓道来。她写肖邦的爱国,从这位天才钢琴家无奈离家去国远赴巴黎起始,也写他对乔治·桑的依恋和挣脱,及至写他为国筹款不顾病体奔波演出而英年早逝。这样真实而亲切的艺术形象,无论是英雄还是普通人,其人格魅力是巨大的。
  • 首席的独家宠爱

    首席的独家宠爱

    经历过严格训练,却在执行任务之后被莫名判决了死令,只因为成为了某个阴谋的牺牲品?正当年华,又掌握着巅峰权利,这个时候死,我会甘心?意外重返学生时代,开始展开一盘巨大的棋局。和时间赛跑,总能在那个时候到来之前,凭一己之力,让他们万劫不复。可就像游戏里永远会有系统bug,那个年少时暗恋过的白衬衫少年堵住她:“既然你喜欢我,我就答应你吧。”What?而那个一言不合就牵扯他人的霸道少年也搂住她:“从今往后,她就是我的新女友了。”你确定没搞错?知道我姓甚名谁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异界国之守护

    异界国之守护

    空瞳立世,天之将变;梦幻花开,乾坤倒转;灭世一出,武战长空;苍穹再现,尽皆虚无。
  • 打好手中的坏牌

    打好手中的坏牌

    当困境来临时,我们除了坚持还应当如何应对?怎样才能利用自身优势,突破困境的重重包围?如何抓住转机,扭转牌局?如何将手中的坏牌变成一副好牌,改变自己的命运?本书告诉你如何出奇制胜、反输为赢,在逆境中成就自己理想的事业,开创出生活的另一番局面。
  •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可可西里的动物精灵

    青藏高原,动物乐园。静如秋水,暴似杀场。有乐有忧,生生死死。谁来主宰,令人思量……
  • 我家太太又不听话了

    我家太太又不听话了

    亓家祖训三则:①媳妇说什么都是对的②媳妇做什么都是对的③如果媳妇说错了做错了,参照前两条……某日,颜孑星当街碰瓷了亓家的三爷。手下们鼓足士气,火速赶往现场。等等!眼前这女生可不就是他们小少奶奶吗?而当事人却笑得有模有样——“媳妇别闹,跟我回家……”★这是一个大灰狼成功俘获小灰狼的故事★
  • 媚妃如此多娇

    媚妃如此多娇

    从权贵嫡女到中宫废后,赵淑懿这一生跌宕起伏,遇人不淑。闭上眼的那一刻,她身心俱疲,恨自己双眼被蒙蔽,害得亲人纷纷离去,最后落得凄惨下场。可没想到,她再睁眼时,她竟回到了豆蔻那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