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2600000066

第66章 迁安风物(3)

愈渐秋深的时候,场院里沉淀的色彩就愈渐浓郁了。金黄的谷子、殷红的高粱、乳白的花生、橙黄的玉米、紫赫的小豆、墨绿的绿豆、雪白的棉花。一堆堆、一垛垛,将原本宽敞的场院,占得满满当当。终于有一天,队长唐贵放话分粮了,场院里的婶子大娘们这才意识到,这一年总算又熬过去了。

在秋收所有的农活当中,刨高粱当属最辛苦的一件农事。在杂交高粱还没推广之前,冀东一带的高粱品种大多只有“将军锤”一种。那庄稼足有一房高,殷红的高粱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随风摇曳,远远望去,像坡谷间燎起的野火。

刨高粱大都在寒露季节过后。考虑籽粒不至失损,刨高粱大都选在冷露沉重的清晨。刨高粱既不用镰也不用镐,而是用唯冀东乡下独有的一种手镐,那镐头长不过八寸,淬火后锋薄如刃,镐柄长不及二尺,握在手中,常有握一把左轮手枪的感觉。

刨高粱时,人需背垄倒行,用左手揽过高粱进而夹在腋下,右手则挥镐斩断根须,并就势连根从土中拽出。如此下来,左腋下夹持的高粱愈多,悬在头顶饱蘸寒露的高粱穗就愈显沉重,一镐下去更是一阵冷雨淋漓,待左掖晃晃地夹够一捆时,全身早已淋漓尽致了。

当第一场冬雪落在冀东大地的时候,灰鹤回来了。那一天,在去夏官营交公粮的路上,阴暗的天空中传来了一片鹤鸣,那声音像纯净的银号在吹奏,嘹亮而悠远。抬头望去,上百只灰鹤,舒展着宽大的翅膀,正在台地上空缓缓地盘旋着。不久,一只头鹤开始落在地上,随后,疲惫的鹤群便依次降落在刚刚收获过的一片雪野里。

送粮的马车静静地在公路上走着,人们看见鹤群当中的那最先落地的头鹤抬起细长的双腿,庄严地踏着跳跃的节拍,颤颤地亮开宽阔的双翅,翼下雪白的绒羽与翼尖漆黑的翎羽扑闪辉映着,在雪光下簌簌地抖动,它的整个身体里仿佛孕育着一股神奇的力量,那力量使它笔直的颈向身后舒缓着弯去,它终于仰起张开的长喙,冲着苍穹尽情地欢鸣起来。

刹那间,随着一片豪放的羽响,上百只灰鹤几乎同时合着头鹤的节拍,抬起细长的双腿,无数扇开的鹤翅扑打飞舞着,所有的长颈一齐弯曲着仰起来,冲着落雪的天空,发出一阵阵的争鸣。又一大群灰鹤出现在低矮的云层里,台地上羽光迷乱,情景十分壮观。

为了节省口粮,入冬之后,冀东的庄稼人就改吃两顿饭了,作息时间也随着变化了。冬天的农活,主要是围绕积肥展开的,社员们将壕坑里的淤泥挖出来,送到地里,将猪圈里的粪肥起出来,并用心筛成细肥。那时生产队很少用化肥,全靠辛勤的劳作,迎接每年的收获季节。

在冬天的长夜里,唐庄一队的许多男人们,经常愿意挤在生产队饲养员的土炕上熬夜,其情景现在回想起来,还感到温暖。那时没有电视,父老乡亲们又很少有赌博打牌酗酒的恶习,所以多少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遵循传统的孔孟之道,以仁义礼智信自勉,以忠孝廉耻为道德基准,所以亲睦和谐的唐庄一队的父老乡亲始终相处得情同一家。

挤在温热的土炕上,人们听立春讲诸葛亮七擒孟获,听我讲盟军的诺曼底登陆,听唐明顺讲牲口市上经纪人的“袖吞金”,听唐子诚讲塔山阻击战时,他是怎么抱着一挺机关枪最后撤出阵地的。窗外云暗风轻,从院子一侧的牲口棚里传来牲畜咀嚼干草的声音,像一部古老的铡草机,沉闷却永不停歇。

故乡的降雪,多集中在腊月和正月里,雪往往是在一夜之间悄然而至的。黎明时分,还躺在被窝里的人们,会发现纸窗上辉映着异样的光亮,推开屋门,随着沁人肺腑的清冽,但能看见整个村庄已被厚厚的白雪覆盖了。放眼向北望去,邻村古松庄的那棵挺立着的千年古松,竟于黑白之间分外昭然。

那年腊月,听说河东供销社来了新棉花,我便去了趟卢龙。临出门前,就已经天低云暗东风趋紧,母亲劝我别去了,可我喜欢在雪中漫步,我期盼在大雪之中体味孤独。

果然,当我步行十五里山路来到青龙河滩的时候,风停了,继而鹅毛大雪静静地飘下来,我感到异常兴奋。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那该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大的一场骤雪。站在冰封的青龙河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差错。我分明看见这漫天的雪花,于瞬间静止不动了。而脚下苍茫的大地,河对岸永平府的古城,远处通往冷口的峡谷,燕山群峦之上的长城,竟在雪花静停的背景下,无声地升腾着。当然,这一切只存在于瞬息之间,待你定睛再看时,才发现好大的一场雪啊!

年关近了,在迁安的腊月大集上,一种特殊的民间手工艺品,常把那色调灰黄的集市点缀得姹紫嫣红,这就是被当地人称之为“花盆儿”的迁安剪纸。

这是一种用很薄的迁安细粉莲纸剪成的地方剪纸。一套大多为四张,内容无非以祈福为传统主题,像“连年有余”、“桃榴佛柿”、“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等。

迁安剪纸需经制板、制样、闷纸、撒粉、刻花、染色等六道工序,过程复杂。迁安剪纸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艳丽的色彩,据说那颜料均为矿物质的品色,鲜艳无比,卖“花盆儿”的妇人和孩子们常将剪纸样子贴在一块块墨染的纸板上。其浮华在庄重的映衬下,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年的氛围。卖“花盆儿”的人,大都集中在城东那条正街上,许多红袄绿裤的大姑娘小媳妇挤在那里,流连忘返。远远看去,半条小街春色盎然。

一九七三年的腊月大集上,县城东的那条正街上,临时搭建的一趟席棚,将昔日的“花盆儿”集市挤兑到南关猪市去了,谁也不知道那席棚是谁搭的,但全县的庄稼人都在口口相传:“省里有人在县城收胆瓶,平均十块钱一对儿,去晚了就没戏了。”一时间,许多家里有胆瓶的庄稼人,不禁都动了心。

大家说的胆瓶,大都是乡下女子的嫁妆。多少年来,即便再清贫的农家,板柜上摆一对儿祖传的胆瓶,看上去也显得殷实多了。庄稼院里的胆瓶,虽不及紫禁城里那些内务府造办处的精美,但也不乏让人叹为观止的传世宝贝。唐桂恒大哥家的那一对儿珊瑚红珐琅彩花鸟胆瓶,如果留到今天进嘉士德拍卖,说不定也能卖出个天价来。

站在长长的堆满各色古瓶的席棚前,看着那一个个面容憔悴的庄稼汉子,将一对对家传的宝贝,神情迟疑地放在账房桌子上,看着收购者挑剔而贪婪的眼神,看着递过来那十几张一元钱的人民币,我的心在一阵阵的悸痛。

唐桂恒的那一对儿胆瓶卖了十八块,那些日子他母亲的心脏病犯了,他急需这笔钱救命,多少年后,听业内人士说,那次收购乃天津某文物机构所为,他们打算把收来的大部分胆瓶出口到国外换外汇,而了解市场的外国商人正准备将这些古瓶加工成台灯,为那些附庸风雅的洋人的卧室添些东方情调。

就民间风物而言,故乡迁安有别于圣贤辈出的齐鲁大地。也不同于吴侬软语的江浙水乡。沧海桑田,这昔日黄帝的故都,不知何时,竟成了老马识途的迷谷,成了打死苍龙不偿命的一道风景。一九七五年我亲手处理的那个巨大的龙骨,更为迁安风物,平添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那年早春,唐子忠三叔在村西台地边缘刨猪圈土时,竟意外挖到了一个簸箕大小的“龙骨”。虽然在前几年挖地道时,也常有人从这儿的地层深处挖到过一些古脊椎动物的化石,但相比之下,唐子忠今天却挖到一个令人惊叹的庞然大物。

然而,对于这个意外的收获,唐子忠却为难了。原因由来已久,在乡下,大凡从地里挖出的这些难以表述的怪物,庄稼人都称其为龙骨。而既然沾了龙的边儿,这物件就庄严了,庄严得成了犯忌之物,成了人们敬而远之的神明。三叔当年参过军。目睹过血流成河,因此顾忌已经不多了,但三婶却不然,作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乡下女人,天下所有的忌讳无不了然在心。所以虽说意外得到了,但三叔却绝不敢将这龙骨带回家去。万难之时,我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了三叔的龙骨,而且凭借多年来博览群书的经验,我断定这是一个大型脊椎动物的下颌骨。

没有处理化石所用的石膏,我就拉了一车黄土,在自家房前的月台上,做了一个很大的泥墩,将那化石稳稳地放在上面。一时间,村中老少,甚至邻村过往的人们,都闻讯前来瞻仰这龙骨的风采。大家惊叹之余都会评估一下它的价值,一句话,值大钱了。

三叔成了我家的常客,每每进门前,他都要站在月台上仔细端量着这得而复失的珍宝,目光里饱含着一丝幽怨。

“你说,这物件是啥?”三叔问我。

“我琢磨着,这是一个古生物的下颌骨。”我说着,用手轻轻抠着化石上的沙砾:“您看,这是一对儿臼齿。”

“旧尺?”三叔困惑地问我。

“就是大牙。”我张开嘴巴,用沾着沙子的手指,在自个儿的下牙床上戳了戳。

唐子忠瞪圆了眼睛,呆了:“这是真骨头变的?”

“当然。”

“啥牲口这蠢大?”

“很难说。”

三叔瞥了我一眼,我知道,三叔在怀疑我隐瞒了什么。

“唐浩,你是城里人,知道得多,你说,这龙骨可值钱?”三叔终于憋不住了。

“当然!”我毫不犹豫地说:“咱住家过日子留着没用,可对国家来说,就很难估计它的科学价值了。”

“你想咋办?”三叔问我。

“怎么办。”我故意拿捏着:“先给科学院写封信吧。”

寄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信,几天之后就发出去了,由于从初中开始,我就对考古发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那封信写得很专业。我详细描述了化石出土的位置,土层的地质结构,距地表的深度及与河流的关系。同时,随信寄了一张我手绘的化石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并标明了尺寸。

一个多月之后的一天下午,家住邻村野河峪的一位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年轻人,回家路过唐庄时,找到我家。在欣赏过那“龙骨”的尊容之后,他掏出了中国科学院的回信。回信中,专家肯定了我的判断,那龙骨原来是一个古象的下颌骨。信中说,这对于研究冀东地区古地理及古气象的变迁,提供了一项十分重要的考古依据。信中还说,由于他们目前人手不够,故责成迁安县文化馆将其收回并妥善保管。

“我还有别的事儿。”那文化馆的小伙子,推着自行车朝闻风赶来的人群外挤去:“明儿个劳你把这化石送到县里去。就找我,具体报酬,到时候再说。”说完,便蹬车走了。

一九八五年,我写的短篇小说《龙骨》,发表在八月份出版的《杜鹃》文学月刊上,小说的尾声,就是依照当年三叔的真实故事而写的,只是多了些黑色幽默的联想,多了些演义出来的情节。

……

寅时,老胥穿衣下炕了,他已想好了。今儿个头宗要事,就是从县里捎一捆烧纸回来,眼瞅着清明快到了,今年他一定陪媳妇回一趟戏台吴庄,在老丈人孙瞎子的坟前烧回纸。孙瞎子活着的时候曾给老胥算过命,说姑爷五十岁之后,会因一笔意外之财而富甲一方。

卯时,剃头的麻五,看见老胥赶着辆小驴车奔县了,那龙骨拿棉被裹着,牢牢地揽在车匣子里。

辰时,队长央告大伙儿,谁也别再去庄西挖龙骨了,该种春麦了。庄稼人还得指着地活着。

巳时,周老旗抄着手,蹲在梯田坎下的日头窝里:“咱凡人不能和老胥比,孙瞎子眼不瞎,这是人家老胥本身的造化。”

午时,狗留妈端过来一小瓢挑好的豌豆种:“他胥婶,该种豌豆了。”

未时,唐老师把一封信交给乡邮员,他建议县文化馆,在农村对集的时候,是否搞个“古生物化石特展”?他毛遂自荐,愿为此提供点儿文字说明。

申时,老胥媳妇把当院规整得干净利落,晚饭早焖在锅里了,上趟街,现赊了半斤猪肉。

酉时,龙爪村的人们开始惶恐了,来回六十里地,早该回来了,莫不是……大伙儿都唠叨说,老胥临走时,应带俩民兵去。

戌时,七八个民兵,打着手电,跟队长顺着官道朝县里迎去,在离龙爪村六里地的那片洼地边上,终于看见了那辆小驴车。那驴的套夹板和肚带全开了,胡乱地挂在驴脖子上,缠在蹄腿上,老胥蜷在车匣子里睡了。随着如雷的鼾声,半张的嘴里,喷出一股股熏人的酒气。

“胥叔!胥叔!”

老胥勉强睁开了挂满血丝的眼睛。

“胥叔你……你的钱呐?”

“钱?”老胥欠起身来。苦笑着摇了摇头。

“统共就给了一块钱的误工补贴,喏——”他抹了抹嘴:“全让我喝了。”

四周一片沉寂,从洼地深处,传来几声夜鸟的鸣啼。

今天,当你走进二〇〇九年落成的迁安市地志博物馆的大厅时,迎面就会被一头完整的古象化石所吸引,这个距今一万二千年的古象化石,一九九七年出土自彭店子乡杨家坡村。而唐子忠三叔无偿赠给县文化馆的那个古象下颌骨的化石,早已在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时,被埋在了县文化馆倒塌的废墟里……

同类推荐
  •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了《楼居》《芸庐纪事》《乡村琐事》《虹桥集》《雪晴》五个子集。文字美如雪晴风景,无处不闪烁着大自然的神性光泽。作者对自然生命跃动的描画可谓不吝笔墨,对画境的描摹和营造给读者带来了最直接的美感。
  • 扬起你的鞭子

    扬起你的鞭子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六日这天夜里,秀桥镇派出所所长张仁贵被人弄到秀桥镇东头的乱尸岗子里给打了。打得皮开肉绽,血糊流啦。打他的人是用皮鞭抽的。秀桥镇打人的事情过去几十年里也断断续续的时有发生,用巴掌扇的用拳头揍的用脚踢的用头顶的用嘴咬的什么都有,就是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用皮鞭抽的。用皮鞭抽人应该是旧社会的事,电影里的事,应该与一九五六年前后的秀桥镇的社会生活不怎么搭界。张仁贵歪在镇医院的病床上,想着自己挨抽的经过。他只能用右半个身子歪在病床上。因为他只有脸和脚心、手心以及右半个身子没有被抽破。他想不出来抽他的人为什么这样抽他。
  •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这里的许多人即将死去。她竭尽全力地沿着从峡谷中央蜿蜒流过的小溪奔跑着,肺叶和气管因为持续的急促呼吸而火烧火燎地疼痛。装有行李的背包已经在早些时候的慌乱中被丢弃了,右脚的登山靴也不知去向,溪边尖锐的砾石割破了她的袜子,将她的脚底划得鲜血淋漓。谷底的荆棘在她裸露的面部和手臂上留下了一道道红肿的伤痕,疼痛随着她的每一个动作持续不断地涌来,像冲击堤坝的汹涌潮水般冲击着她的理智与耐力的底线,但这一切都没有让她停下狂奔的脚步。——因为死神就紧随在身后!
  • 警花迷情

    警花迷情

    她,国际刑警,卧底警花;他,国际拳王,花花公子。拳击比赛裁判漂尸河上,百万美金赌注压在他的下一场比赛上。她奉命调查赌博集团黑幕,却不可自拔地陷入情欲漩涡。在这场禁忌之恋中,到底谁在欺骗谁?她能否在卧底身份暴露前证明她爱人的清白,带着他全身而退?一场惊心动魄、充满悬念的冒险,带你领略浪漫爱情、尔虞我诈,体验过山车一般的刺激旅程。
  • 隔墙有眼

    隔墙有眼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九月下旬的一天,北江市运动场从清晨起就被荷枪实弹的警察把守,来晨练的人都被劝离。防暴警察牵着警犬,在每个犄角旮旯搜查可能隐藏的爆炸物。几个来晨练的老头悄悄议论:“这么神秘,难道是要枪毙人,开公判大会?”上午八时,运动场红旗招展,扩音器播放着欢快的乐曲。主席台上坐满了人,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武警在维持秩序。那几个老头还是迷惑不解:“这也不像开公判大会枪毙人啊?”“得,得。认识字不?主席台横幅上不是写着嘛‘北江市警威大展示暨首届警察文化节’。”一个小青年好笑地讥讽他们,后面几个字一字一顿还拉着长声。
热门推荐
  • 一千零一个国王

    一千零一个国王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蹬地。天每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长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虽然盘古已经不在了,但听说他还有一个弟弟,就藏在天地间的某处。他的大名叫盘瓜,不过他更喜欢人们叫他,盘小瓜。
  • 重生二次元高校生

    重生二次元高校生

    在双胞胎姐姐千反田爱瑠“我很好奇(骑)”的注视下、蠢萌吸血鬼赤夜萌香渴望的眼眸中、班长雪之下雪乃平静的凝视里、十年前曾许下约定的青梅竹马小野寺小咲疑惑的眼神内、狮子王机关的剑巫姬柊雪菜警惕的审视间,曾经的修仙界大修士,现在的东瀛高中一年级学生千反田夜二无奈的捂了捂脸……(p.s.这是一本日常为主的二次元宅文,串烧各个日常番的萌哒哒女主。注:非动漫宅同道勿入!)
  • 夜蔓“暗恋范本”合集

    夜蔓“暗恋范本”合集

    你要相信,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在你不知道的时间里悄悄地喜欢着你。
  • 这些人都闲着没事做吗

    这些人都闲着没事做吗

    “这些人都闲着没事做吗。”蒙艺吐槽道。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幻想出来的你相信吗?这是想象物可以具现的世界。这就厉害了。主人公蒙艺因为一场意外,得百万幻币,关键他的身份还不一般!这更厉害了!当然麻烦也接着而来,各种事情等待着他去解决。在小妖和两个幻宠的帮助下,也是慢慢成为守护世界的强者。“其实我也是刚加入幻者的萌新,只是我的起点比你高了那么一点点~”摘自蒙艺语录。
  • 宠妻如命:污力老公缠上瘾

    宠妻如命:污力老公缠上瘾

    五年前,她被最亲近的哥哥背叛,莫名其妙有了身孕。五年后,她唯一的儿子得了白血病,急需匹配的骨髓救命。这时,却有三个男人主动找上门,声称是孩子的父亲。苏小绵看着三个性格迥异的大帅哥,彻底懵逼了。神啊,谁来告诉她,五年前的那天晚上,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术

    神术

    林天宝,一个炼丹道士穿越来到了紫恒大陆,这里是斗气与术法的世界。东方以斗气为尊,强大的武者可力敌神袛。西方以术法为尊,术师的强大可与诸神媲美。九大神术支配着整个紫恒大陆的平衡。人族,半兽人族,精灵族,矮人族仇恨交错。不甘只做他人棋子的林天宝利用从前世带来的炼丹之术以及强大武技,一步一步成为了受万人敬仰的武尊,为了救父不远万里前往西方大陆,以武尊的身份踏入术师之列。东方神秘的大明寺与大昭寺,西方极度偏执的光明教廷,他们到底在守护什么?武者,术师,谁强谁弱?一切静待神术为您展现。
  • 三国之神级选择

    三国之神级选择

    杨玉穿越东汉末年,成了辽东被灭族的一个少爷,除了手中的县令上任文书之外,什么都没有。面对这个乱世,他陷入了茫然和沉思。“叮...检测到宿主面临抉择。”“选项一:落草为寇,奖励李逵召唤卡一张。”“选项二:走马上任,奖励程咬金召唤卡一张。”杨玉一笑:朕的宏图霸业,就从这第一个选择开始吧!
  • 浅浅时光,细细收藏

    浅浅时光,细细收藏

    时光教给我成长,你们教会我坚强。余生很长,你不需要为了任何人去委屈自己。喜欢你的人会陪着你哭,爱你的人会想尽办法让你笑,我庆幸的是他们陪我哭过也让我笑过。
  •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

    《摸进人性之洞》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的散文集,收录于《周大新文集》散文卷。这本散文集是《周大新文集》中散文三卷之一,包括了九十多篇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散文佳作。其中,上卷主要是关于人性的思考和阐释,下卷则是“行万里路”的游记及感受,基本荟萃了他几年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我、人与文学的种种心得。其深邃的感性思绪,绵密的理性剖析,都充盈着真诚和朴实的人间烟火味。
  • 交好朋友做大生意

    交好朋友做大生意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与好朋友倾诉苦闷,苦闷就会减半;与好朋友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增倍。好朋友是人脉也是财脉。生意场上没有好朋友的协助,就像一潭死水,不会涌起波澜。本书具体阐述了如何打造黄金人脉的步骤和方法。该书内容通俗但不俗气,适合各个发展阶段的生意人、各阶层文化水平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