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6100000004

第4章 少年才子——曾国藩(2)

在京城学习期间,曾国藩曾经写信给弟弟们,很是自豪地向他们介绍自己结交的一些朋友。

曾国藩信中所提之人都非平庸之辈,他们都是北京的名流学士。这些人都是曾国藩在翰林学习时结交的,这些人是曾国藩在北京的主要交际对象,他们对曾国藩的影响可谓至深,有的是曾国藩一生的好友;有的是曾国藩事业上的指路人;有的对曾国藩的文学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曾国藩一生的成就与他们的影响密不可分。以至于后来,曾国藩在教导子孙后代时也着重强调交友要慎重,不可大意,因为一位好友能给你带来无穷的益处,而不良的朋友带给你的一定是负面影响。

邵懿辰,字位西,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久官于京师,熟悉朝章国政,朝廷不少大典、礼制、诰文均出其手,且博览典章,撰有《礼经通论》、《尚书传授同异考》、《杭谚诗》、《孝经通论》等。处理完繁忙的军机之事,他经常和唐鉴、梅柏言等人“以文章道义相往来”。曾国藩到京时,他任军机章京,曾国藩对这位老前辈格外尊敬。

刘传莹,字椒云,湖北汉阳人,官至国子监学政,专于古文经学。他是曾国藩在城南报国寺养病期间结识的一位挚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曾国藩因病休养,趁此机会他阅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有不明之处他便请教刘传莹,刘传莹也向曾国藩请教理学,二人互相学习,一来二去便成为挚友。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书法家,此人精通书法,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曾国藩结识何绍基之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正是何绍基的长处,于是在写作方面他以何绍基为榜样。

吴廷栋,字彦甫,号竹如,安徽霍山人。吴廷栋爱好宋儒之学,入官极重视为官的品行,蹇蹇自靖。他与曾国藩无话不谈,一谈就是一天。谈论的话题都是修身治国的道理。从吴廷栋那里,曾国藩知道了窦兰泉,此人见识独特,非常不一般。

此外,曾国藩还认同子思与朱子的学习之道:学习就像是炖肉,先用猛火攻之,然后再用细火慢慢煨,这样,炖出的肉才会又香又嫩。曾国藩认为自己以前读书方法不对。所以他想搬进城去,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摒除一切。但同时他也有所顾忌,城里有良师益友,唐鉴、倭仁、吴竹如、窦兰泉;城外也有一些像邵蕙西、吴子序、何子贞、陈岱云等曾国藩天天想见的人。

曾国藩一生交友无数,城内城外均有,他舍不得放弃任何一方,经常恨自己不能有分身之术。可以说,曾国藩是幸运的,因为他身边有那么多的挚友为他指引方向,给他带来光明。曾国藩曾言之:“与周瑜周公瑾交往,好像喝很甘醇甜美的酒一样舒服。”他在和邵蕙西的交往中就包含着这种感觉,两人自从见面就长谈不休,直到很晚也不愿分手,每次都是如此。对于子序,曾国藩也是十分佩服,此人见识远大,理论精辟,让曾国藩心生敬仰。特别是他对曾国藩所说的这番话:“用功好比掘井一样,与其掘了好几井而没有一口掘到地下的泉水,倒不如老是守着一口井掘,一定要掘到泉水为止。”曾国藩认为,此话正说出了自己的弱点,以后一定牢牢记住此话,专心掘一口井。

曾国藩曾写信告诉家人:“我等来到京城后,才开始有志学习写诗,写古文,并习字之法。但最初也没有良友,近年来得到一两位良友,才知道有所谓治学者,有所谓躬行实践者;才知道范仲淹、韩琦等贤臣可以通过学习做到;才知道司马迁、韩愈的文章水平通过学习也可以达到;程颐、朱熹也可以通过学习达到。”

起初曾国藩认为,京城里的那些成功人士、名流之辈都是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年之后,通过与一些朋友交流,他了解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错误的,“圣贤豪杰皆可为也”,不存在什么高不可攀。在曾国藩二十年后重回南京时,他还专程看望吴廷栋。当时的吴廷栋年事已高,腿上有病,但每天仍然校勘书籍,日理万机的曾国藩忙于国事之余,都会抽空看望这位老者,他们一起谈论时事,不亦乐乎。

实际上,曾国藩在不断结交新朋友的同时,也不忘联系旧朋友。他深知,人生路途离不开朋友,正是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才使自己有了一番成就。

5.若修其志,必先修其身

人若实现大志,必先修身养性,在这一点上,曾国藩是很好的榜样。他曾被人们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理学大师”,是晚清一代“儒学藩镇”。无论这些称谓是否合适,曾国藩都是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曾国藩还在长沙岳麓书院学习期间,就接触了儒学。后来点翰林入院读庶吉士,满腔热情的他给家人写信,信中说自己要成为诸葛亮、陈平等人那样的“布衣之相”,学问方面要不断向孔、孟等人学习,争取做孔、孟那样的大儒。他写给弟弟的信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他还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作为他人生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又言:“自己以不为尧舜周公为忧,以学不讲德不修为忧。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这无疑是曾国藩为自己立下的一个大目标——他想成为一个大儒,圣贤之人。有了这个目标之后,曾国藩就开始博览群书。什么样的书他都学,经、史、诗、文一样都不少,什么名家的著作他都读,司马迁、班固、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方苞、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著作他都读过。直到后来,受到唐鉴、倭仁等一些理学家的影响,曾国藩读书就不再广泛了,而是有了一定的选择性,他开始专攻程朱理学,尤其专于朱熹。

对曾国藩思想与治学影响较大的有唐鉴和倭仁,这两人本是师生关系,曾国藩也是经唐鉴介绍结识了倭仁。曾国藩也是因为唐鉴才学习程朱的。

唐鉴,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人,自幼就勤奋上进。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内召为太常寺卿。唐鉴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其实,曾国藩和唐鉴的相识也是出于偶然。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唐鉴调往京城,任太常寺卿,道光皇帝在乾清门迎接他,当时的曾国藩作为翰林院检讨,在一边侍驾。道光皇帝见到唐鉴之后,称赞他:“治朱子学有成就,并能按‘圣学’之教亲自去做,可谓朝廷的好官,读书人的榜样。”对于道光帝的这一番称赞,久经官场的唐鉴并未觉得有什么,可是曾国藩却非常羡慕,对唐鉴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曾国藩便打听到唐鉴的住址,以弟子之礼对这位功成名就的老乡进行拜访。

唐鉴一生爱惜人才,特别喜欢勤奋好学、聪明机智的人,而曾国藩正具备这些优点,他也知道曾国藩是自己同乡,所以对于曾国藩谦虚的态度很是满意。于是二人一见如故。

可以说,唐鉴跟曾国藩的第一次谈话,对曾国藩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次谈话让曾国藩在做事、修身、做学问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

曾国藩向唐鉴请教了关于读书、修身方面的一些妙诀。唐鉴说:“读书要以《朱子全集》为根本。读该书时不能把它当做八股进阶之书,应该躬自实行,这是修身的典籍。修身的妙诀在于‘整齐严肃’、‘主一无适’,整齐表于外而主一持于内。读书要讲求方法,要‘在专一经’,只有一经通后,才能旁及诸经。所谓学问,只有义理、考核、文章三门,三者之要在义理统之。”唐鉴还说:“经济之学,即在义理之内,不必他求。至于用功着力,应该从读史下手。因为历代治迹,典章昭然俱在;取法前贤以治当世,已经足够了。”

唐鉴告诉曾国藩,他一生读《朱子》,以其修身。修身检讨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记日记,一定要认真记录。不存在欺骗、隐瞒、作假之事,最丑的事要记下来,最丑的心也要记下来,对着圣贤天天检讨,时间久了自然就达到圣贤的境界了。圣贤就是不自欺,不欺人。在这方面,唐鉴向曾国藩介绍了倭仁,倭仁这方面做得不错,非圣贤莫属。

听了唐鉴的一席话,曾国藩可谓“胜读十年书”。三十年读书,却不知学问门径。多亏唐鉴指点,他才拨开迷雾,看到光明。于是曾国藩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这句话:“听之,昭然若发蒙也。”

随后,曾国藩写信给家人。其中他写道:“我最初治学,不知根本,寻声逐响而已。自从认识了唐镜海先生,才从他那里窥见一点学问的门径。”

此后,曾国藩经常来到唐鉴住处,向他请教学问,与他讨论国事,同时向唐鉴学习朱子理义。唐鉴教导曾国藩立下“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写日记、偶谈、做诗文、临帖、专读一经、谨言、保身、夜不出门等十二条规矩。除此之外,曾国藩自己还立下了《立志箴》、《居敬箴》、《主静箴》、《谨言箴》、《有恒箴》,挂在书房内,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为了督促曾国藩的进步,使其进步,唐鉴经常检查曾国藩的日记,有不妥之处马上指出,让曾国藩改正。对于曾国藩敢于揭发自己的隐患之处,唐鉴给予鼓励。另外,唐鉴还把自己编写的《畿辅水利备览》一书交给曾国藩,让他细细阅读。使他知道作为一个儒学家不仅要精通圣典,更要关心民事和经济,绝不可只会背圣贤书,不会治理国事,如果这样的话,就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从修身到治国,样样精通,这就是儒家“内圣外王”的真谛。

唐鉴向曾国藩介绍了倭仁,倭仁也是著名的理学家,他的读书修身也受教于唐鉴。倭仁对曾国藩颇有影响。倭仁,晚清大臣,乌齐格里氏,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道光九年(183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考中进士后进入京师,历中允、侍讲、侍读、庶子、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同治帝之师。任副都统、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与李棠阶、王庆云、罗绕典等人进行“会课”,坚持长达十年之久,此“会课”有三步,第一步是写日课,每天都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过改之,无过继续,属于修身养性;第二步,互相批改日课,有批评,有鼓励,有建议,以此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人进步;第三步,当面指陈得失。这些人中只有倭仁能坚持下来,自始至终都“精进严密”,这一点让人佩服。

曾国藩认识了倭仁之后,就一心跟着倭仁学习,发现倭仁在实践中对自己的要求比唐鉴还严格。曾国藩稍一有念头,倭仁就会记下来,然后和自己辩解,哪怕是有一点点不合圣贤的想法倭仁都会将之消除在萌芽之中,让曾国藩的心术、学术、治术归之于一,这种克己的做法,近似于苛刻。在倭仁的要求下,曾国藩也开始一边读《朱子全集》,一边写日课,以便反省自己。

曾国藩在文、史、书法、考据方面皆有很深的造诣,但是思想宗旨一直没脱离儒学,在儒学方面,曾国藩又认宗朱熹的新儒学。在与太平天国的对抗中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曾国藩和太平天国之间进行的是一场“宗教战争”,曾国藩打的是儒教的旗号,而洪秀全崇信的是拜上帝教,此说法是否准确姑且不谈,但说明曾国藩的确是一个儒家道统的继承与捍卫者。

同类推荐
  • 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悲歌

    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悲歌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对伊梅尔达而言,是个最为悲惨、最为狼狈的日子。清晨,她和丈夫马科斯以及八十多个亲信随从,乘几架美军直升飞机逃离总统府马拉卡南宫,来到了美军驻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在成千上万群众的咒骂声中,灰溜溜登上去美国的飞机。马科斯统治菲律宾的历史从此结束,伊梅尔达的“第一夫人”桂冠化为乌有。最不堪忍受的,是她和马科斯不仅不能长驻马拉卡南宫,而且无法在菲律宾呆下去。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开始茫茫无期的政治流亡生涯。飞机按照他们的要求,在马尼拉上空转了两圈。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 南怀瑾的故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南怀瑾的故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今日中国,有几人堪称“国学大师”?又有哪位国学大师能促成汪辜会谈,牵头修建金温铁路,让世界级管理大师年年前来听课学习?本书反映了南怀瑾传奇的人生及其重大贡献。
  • 情系雪域献身高原的孔繁森

    情系雪域献身高原的孔繁森

    本书介绍了孔繁森的生平,内容包括:齐鲁之子——孔繁森的家乡山东聊城、第一次进藏——青藏高原、第一次西藏情缘——西藏岗巴县、“高原红色边防队”——查果拉哨所、回乡第一岗——山东莘县等。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热门推荐
  • 神医九小姐

    神医九小姐

    “夫人,为夫病了,相思病,病入膏肓,药石无医,求治!”“来人,你们帝尊犯病了,上银针!”“银针无用,唯有夫人可治,为夫躺好了。”“……”她是辣手神医,一朝穿越成超级废材,咬牙发下宏愿:“命里千缺万缺,唯独不能缺男色!”他是腹黑魔帝,面上淡然一笑置之,背地里心狠手辣,掐灭她桃花一朵又一朵。
  • 那些无关风花雪月的小事

    那些无关风花雪月的小事

    男主略逗比,生性活泼女主,轻微社交恐惧症,智商高,话少;男主表面逗比,实则内心细腻,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追妻之路遥遥无期之乔圆的花样表白100式。清水
  • 聊斋小曲

    聊斋小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空大海之王座

    星空大海之王座

    一个契机,引来了希望,组成了联盟,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造成了一个物是人非的结局;一个契机,一场奇妙的旅行,沿途的美景,只想成为观景人,不曾想自己也是那道亮丽的风景。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神经病系统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神经病系统

    古诺妍在被自己蠢死后,十分幸运的重生了。她满怀斗志,以为自己肯定会脚踹天下第一,拳打天下第二,左拥高富帅,右抱白富美,成为人生赢家。却没想到……
  • 愿为你揽月摘星

    愿为你揽月摘星

    【甜宠+商战+探案】星月购物商场,景画的新上司明阳,是密室离奇身亡的、董事长的独子。竟然,也是她,苦苦寻找的救命恩人!而他,居然压根儿,就不认识她!一场烽烟弥漫的商战探案,一段天下无双的甜宠爱恋。并肩战风起云涌,愿为你揽月摘星。
  • 我绝不当皇帝

    我绝不当皇帝

    我,余志乾就算穷死,饿死,被贬为庶民,我也绝不当皇帝!艾玛,真香啊!
  • 宠你一世又何妨

    宠你一世又何妨

    “不要叫我后妈,我没你那么大的儿子!”艾天晴一直以为自己要嫁的人是一个快六十的老头,直到某天晚上那个邪魅冷血的男人将她抵在了门上,从此她的日子就……
  • 仙城之王

    仙城之王

    他从一座最弱小的仙村起步,手握神秘上古秘宝——古画卷轴。可在古画仙村里面种仙草、养仙兽,拥有百倍加速生长之效。他带领仙民,将众界亿万人妖灵鬼都踩在脚下,成为万众臣服的仙城之王。---本书对原仙侠题材进行一次深度创新,打造一个全新的“仙城流”,最经典的仙侠题材,最潮流的仙城流派!---
  • 折尘记

    折尘记

    乞丐一姐日常上班打卡,看着街头那个一身锦衣绸缎宝衣华冠的白衣少年眼睛都直了,我的乖乖,今日份的小肥羊终于是到点投放了,谁知这小肥羊还挺识相,算了,看你是个瞎子的份上姑奶奶就勉为其难的顺道罩罩你这孤苦无依的小肥羊吧!一个出生钟鸣鼎食,一个师从玄门名家;一个敢护,一个敢惯。“沈仙师,沈仙师!折折那丫头又把我儿子打了一顿,现在还躺在床上爬都爬不起来,您可得好好管教这丫头啊!”“不好意思啊,阿婆。她?我惯的,您请回吧。”这是一个原以为是你渡我,结果实际是我渡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