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6500000007

第7章 镇压起义——心狠手辣,果断决绝(1)

1.重回老家拾旧部,受师命组建淮军

安徽合肥是李鸿章的老家,他的亲朋好友都在那里,李鸿章在曾国藩府上待了几年之后,为人更加成熟,名声自然在外,很多人都知道有李鸿章这号人物。李鸿章回家招募部队,没有费多大心力便卓有成效。那些兵勇也是一呼百应,纷纷聚集到李鸿章手下。

李鸿章将合肥西乡里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团练都聚集在一起,这些比较有名的民办团练负责人有周公山下的张树生、张树珊兄弟,大潜山北的刘铭传,大潜山西南的唐氏兄弟,紫蓬山的周氏兄弟等。除此之外,还有解先亮、叶志超等人领导的官办团练。而在这些团练中,最善于打仗的是张氏兄弟、刘铭传和周氏兄弟的三支。

当时,张树生听说李鸿章辅佐曾国藩,曾写信给曾国藩表达过自己的豪情壮志,他有意和周氏兄弟、刘铭传一起做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曾国藩看了张树生写的信后,对李鸿章说:“张树生就好比渡江北伐匈奴的东晋名将祖逖。”由于张树生的年龄在这三支团练的领导人中最长,因此他是其他两人的大哥。所以张树生对李鸿章表示了投效之意后,大家也都纷纷表示赞成。

此时的李鸿章并未返归故里而是坐镇安庆,通过写信或派人联络等办法,征召庐州一带旧有的团练。李鸿章在安庆召集的团练中,最早编练的就是张树生统率的树字营和刘铭传统率的铭字营。不久之后,周氏兄弟的盛字营和李鹤章招募的人也纷纷聚集在李鸿章手下。至于李鸿章的学生潘鼎新、吴长庆,他们的队伍则分别被编为鼎字营、庆字营。由于多方的配合,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李鸿章就成军数营。

同治元年(1862年)2月,李鸿章所募淮勇陆陆续续抵达安庆,其中有张树生的树字营,刘铭传的铭字营,潘鼎新的鼎字营,吴长庆的庆字营等。其中,除了树、铭、鼎、庆等四营外,还有张遇春统领的春字营,它属于李鸿章在皖北办理团练的旧部,现在重新归于李鸿章指挥。

树、铭、鼎、庆等各支队伍在安庆聚集之后,曾国藩提出要接见这些团练的头目。1862年2月22日,李鸿章率领部属驻扎在安庆北门城外,亲自来向曾国藩道贺。当张树生和刘铭传等十几个主要团练负责人来到曾国藩的大厅之后,曾国藩躲在屏风后面一直不出来,却暗中观察各人的反应。其中张树生反应最平淡,而刘铭传则早已丧失耐心,一直破口大骂。经过分析,曾国藩认为张树生和刘铭传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出来与他们见面后,吹捧说:“诸君皆人杰也,今日之会,天其有意致中兴乎?”于是他们在餐桌上畅谈用兵的方法以及怎样镇压太平军的计划。

由于李鸿章招来的人马大部分是新勇,缺乏实际的作战经验,而且人数也不多,保护上海是备显艰难。李鸿章心里十分明白这些困难,因此他向老师曾国藩诉说了这些困难,并且恳请曾国藩调拨数营湘勇,以增强战斗力。曾国藩考虑一段时间之后,答应了李鸿章的请求,陆续地给他调拨了湘勇八营,并由他亲自指挥。这八营湘勇,包括曾国藩的两营亲兵,由韩正国统领,充当李鸿章的亲兵;还有借自曾国荃的两营湘勇,为程学启统带;由滕嗣林、滕嗣武统带的林字两营,原为江苏巡抚薛焕在湖南招募,经曾国藩筛选千人,编入淮军;还有陈飞熊统带的熊字营、马先槐统带的垣字营,这两营湘勇原本是曾国藩在湖南召集而来,归陈士杰统领,但是由于陈士杰不愿前往上海,因此这两营兵勇拨归淮军。就这样,淮军粗具规模,一共13个营,共有6500人。1862年3月4日,李鸿章陪同曾国藩检阅铭、鼎、树、庆和程学启、腾嗣林等营,它标志着淮军正式建成。

从此以后,李鸿章有了一支属于自己领导的武装,这支军队是李鸿章能够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政治军事舞台上立足30多年而不倒的实力保障。

李鸿章组建淮军,虽然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比较顺利,但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军心不稳;二是粮饷不够;三是缺乏统帅。这三项因素导致退伍的人很多,但是,总的说来,淮军的建立对于曾国藩、李鸿章来说是利大于弊,它不仅壮大了湘军的力量,还让李鸿章拥有了兵权,并且对镇压太平军、捻军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湘淮“本系一家,淮由湘出,尤育水源木本之谊”。因此说湘军和淮军有着基本的一致性,特别是营制饷章、编制训练以及武器装备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湘军和淮军只听从曾国藩或者李鸿章的指挥,完全成为了“曾家军”或者“李家军”,所以其他省区的将帅根本无法指挥调动,即使是清政府也不能直接调遣。虽说如此,但是由于淮军是仓促集合而成的,与湘军比较,仍旧有着不同的特点。

湘军初创之时,兵将都来自湖南,它的组建原则是“选士人,领山农”。并且将领是那些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地主知识分子,他们利欲熏心而政治地位又不高,但是他们“忠君”的思想极为浓厚,因此曾国藩就以忠君报国的思想为精神支柱来统率湘军。而淮军的成分则比较复杂。李鸿章虽然出身翰林,但是他却厌恶那些以科名相标榜的人,他重视人的才华和韬略,对于别人是否出身贫寒、是否有文化都是很淡然,因此盐贩子出身的人和太平军的降将他都敢于任用。所以,淮军在13营的11位统领中,举人、禀生只各一人。程学启品德低下,是太平军的降将;刘铭传唯利是图,是贩卖私盐的头子。这些都说明淮军将领的知识结构要比湘军将领差得多。至于兵勇方面,湘军士兵大多是山村朴实无华的农人,比较单一;而淮军则既有太平军的降将,也有飞扬跋扈的团勇,成员冗杂。因此,淮军在军纪和精神上要远远差于湘军。

总而言之,淮军既是湘军的继承和发展,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与淮军本身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有关,并且它还与李鸿章的建军、治军思想密切相关。

尽管淮军与湘军有着相同或不同之处,但是它最终还是在李鸿章的统一领导下登上了历史舞台。淮军不讲究什么门第、出身、师生纽带等关系,只要你拥有一腔热血,足够忠诚,都能成为李鸿章旗下的淮军将士。这样一来,不仅曾国藩对淮军刮目相看,而实际上淮军也已经成功地“金蝉脱壳”,走上了与湘军完全不同的道路。

淮军已经成立,如何从安庆进军上海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安庆与上海不仅相距甚远,并且又是太平军控制的地区,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曾国藩本来计划由水、陆两种方式进军上海,但是陆路的困难又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曾国藩写信给上海的吴煦,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终由上海的绅商出资白银18万两,才雇得7艘轮船开到安庆,从而解决了淮军的运输问题。

在离开安庆之前,曾国藩告诫李鸿章要摆正“练兵学战”与“吏治洋务”的位置,并且要李鸿章把军事放在首位。针对李鸿章心高气傲的致命弱点,曾国藩煞费苦心,特以“深沉”二字相劝。还有其他朋友的忠告也都被李鸿章一一记在心头,并喻为“枕中之秘”。李鸿章和曾国藩感觉相当沉重,但是这也标志着李鸿章将正式地进入政治舞台。

1862年4月5日到6月上旬,李鸿章所统领的淮军13营士兵分为三批由安庆顺江而东,最终到达上海。

2.不要钱,不怕死,升任江苏巡抚

李鸿章初到上海,就对这里的浮华之风和官僚作风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当时苏沪绅商急忙赶往安庆求援,而上海当地的官员根本就没有商量如何出兵攻打太平军的计划。李鸿章思考许久,终于明白曾国荃为什么不来上海的原因,因为江苏巡抚薛焕也想把淮军置于他的管辖之下。正因为这样,李鸿章决定静观其变,等了解了上海的具体情况之后,再作打算。

正在这个时候,英军提督河伯和法国领事要会见李鸿章。李鸿章想起老师曾国藩告诫自己的话语:“千万不要借洋兵来‘会剿’太平军,因为洋人都很傲慢,不仅会使自己受辱还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李鸿章在和洋人谈判时,无论是语气还是姿态上都是不卑不亢,虽然淮军的衣衫破旧而受到了洋人的耻笑,但是李鸿章不慌不忙、理智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任职江苏巡抚的薛焕是李鸿章的顶头上司,虽然李鸿章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背后却怀着深深的敌意,并且他在与薛焕交谈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抵制薛焕节制淮军的情绪。为了让李鸿章对自己刮目相看,薛焕和知府李庆深商量对付之计,最终决定要与太平军交战,打几个胜仗给李鸿章看看,顺便打压一下他嚣张的气焰。但是,与太平军交手后,薛焕的军队全军覆没,而李庆深本人也落荒而逃。太平军步步紧逼,并一直追至上海附近,薛焕只能厚着脸皮向李鸿章求救。

1862年4月25日,正当李鸿章准备带领淮军帮助薛焕的时候,朝廷突然下了一道命令,任命李鸿章为江苏巡抚。这在无形之中更加坚定了李鸿章的信心。此时,李鸿章也正面临太平军第二次攻打上海的危险处境,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守住上海,否则会一无所有,同时,他也知道有太多的眼光正在注视着自己,因此他丝毫也不敢松懈。为此李鸿章给自己提出“不要钱、不怕死”的六字方针,不时地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由于淮军大部分由穷苦的农民组成,他们不仅穿着破旧,并且行为举止不是很雅观,因此总是遭到上海官绅和洋人的取笑。他们怀疑这支队伍能否担任其保卫上海的艰巨任务。李鸿章对淮军自始至终都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制度,加大训练的强度,整顿军中的歪风邪气。在军事训练方面,其内容主要包括阵法操练和扎筑营盘;在纪律整顿方面,李鸿章实行点名制度,每天中午、晚上各点名一次,绝不允许士兵擅自出营,如果有谁吸食鸦片一定会受到严格的处理。正是李鸿章的精心管制和训练,淮军的士气非常高昂,并且他们在李鸿章的鼓舞下,都蠢蠢欲动,准备和太平军交战,一试身手。

当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领十万大军对上海进行第二次围攻之时,上海的英法联军一再要求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协同作战,但是李鸿章对他们的要求不予理会,并自己带领淮军进行独立的战斗。1862年6月,由于上海流行瘟疫,因此太平军中有很多人染上了疾病,无奈之下,李秀成决定撤离上海。然而在撤离之前,李秀成率领部队先围攻虹桥的程学启部,李鸿章得知情报后迅速带领队伍前去支援。

这是淮军和太平军的第一次交锋,这也关系到李鸿章的声威和淮军的名誉。当时李鸿章带领的是树字营和春字营等,春字营抵挡不住太平军的进攻就撤退逃跑,而此时李鸿章正坐在虹桥桥头督战。他看到张遇春也在往后撤退,于是就一把抓住张遇春对士兵下令说:“拿刀来,把他的头砍了!”张遇春只好硬着头皮带队继续往前冲。原来,张遇春是李鸿章十分信任的人,也是他的旧部,但是大敌当前,李鸿章却毫不客气了。同年的八月和十月,李鸿章的淮军又和太平军打了两场恶战:由程学启部和刘铭传部分别在北新泾、四江口和太平军对抗。并且获得了完全的胜利。经过虹桥、北新泾、四江口三场战役,李鸿章所管辖的淮军最终守住了上海,这让那些曾经取笑淮军是“乞丐兵”的官绅和洋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在上海立足之后,李鸿章主要考虑到淮军今后的发展。曾国藩想要将上海置于湘军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在淮军的控制之下,恩师的这种想法李鸿章却不能苟同,他认为上海乃是重要的枢纽城市,只要控制了上海,就可以控制饷源又便于与外国势力联合,并且淮军是上海官绅请来的,不可背弃。这样说来,上海官绅的人心向背关系着淮军的命运,另一个方面,它也与李鸿章的宦海生涯息息相关。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李鸿章给恩师曾国藩写信,给皇上写奏折,真真假假地陈述自己的理由,最终,清政府同意了李鸿章的请求:用沪平吴。李鸿章为自己确定了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他既定的关于军事、学战、吏治、筹饷和洋务等的战略方针。李鸿章下定决心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闯出属于自己的新局面,并且要使出浑身解数,尽早地将农民起义扼杀。

李鸿章在上海立足之后,就开始整顿江苏省的吏治,在人才招募方面也是煞费苦心。李鸿章认为,江苏和其他各省一样,官场腐败到了极点,其中最突出的则是上海。为了捞取钱财,这些官吏相互勾结、巧取豪夺,根本不将国法放在眼里。李鸿章很想将江苏一省尤其是上海官场上的歪风邪气扭转过来,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腐败集团的势力太大,强龙拗不过地头蛇,他必须耐心地等待。

为了求得淮军的生存,李鸿章采取了“有选择地加以惩治”的办法,力所能及地对吏治进行整顿。对于那些务实肯干、能力出众的人才,李鸿章都加以网罗,比如郭嵩焘、丁日昌等人。除此之外,李鸿章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并且很快就召集了一批具有各种各样才能的人。这些人里面有精通数学、天文的科学家,有懂得会计的经济学人才,也有懂得兵法的军事家等等。李鸿章从实际出发,尽力做到人尽其才,其中包括曾经去安庆求助的钱鼎铭也被李鸿章收归旗下,为淮军办理营务。这些人为江苏、为淮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类推荐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杨贵妃,天生尤物,也是盛唐衰败的见证人。她丰腴诱人,堪比云雨,仿佛枝头摇摇欲坠的葡萄,既甜美又香醇;她醉酒迷花,娇羞动人,集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这,就是有着羞花之容的千古美女杨玉环。本为王子之妃,之后,一朝选在君王侧,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绵绵遗恨情未了,萧墙之祸已蔓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宛转娥眉杨玉环》从杨贵妃的出生谈起,对她的一生做了详尽的描述。全文语言生动活泼,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形象丰满体态丰盈的杨贵妃。
  • 走下神坛的关羽

    走下神坛的关羽

    马蹄扬尘狼烟处,血泪英雄,戍装上阵,仗剑划开万里开幕,惊天动地壮烈事,问鼎华夏,折戟沉沙,洒血凝注千秋史书。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

    名人传记丛书——利文斯敦——沟通非洲与世界的桥梁:“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

    《寂寞大佬任正非》是一本关于通信大佬任正非的传记,也是华为帝国的成长史。他从寒门学子转变为大佬,从军人转变为商人,将“山寨公司”转变为了“华为帝国”。他是一只“土狼”,没有可以大肆挥霍的资本,没有显赫的背景,便带领着华为队伍,亮相中国民营企业族群,挑战跨国巨头,仅用时23年闯入世界500强。他创造了华为“床垫文化”,发布了《华为基本法》,他的“冬天论”成为了中国企业危机最为公认的代名词。有人说,中国百年企业有几个?但如果是任正非及团队生存100年,那么华为就能生存超过100年。本书介绍的就是如此神秘的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帝国。
  • 中华药圣李时珍

    中华药圣李时珍

    本书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内容包括:杏林世家、苦读不为考、求真方敢疑《本草》、不取亦取医病患、楚王亲求贤、格物致知游神州等。
热门推荐
  • 假面(下)

    假面(下)

    在段佑斯与优异成绩的保驾护航之下,雅子逐渐接近裙带关系复杂的学生会,但随着学生会核心成员接连“落马”,她的行为越来越超乎段佑斯的掌控。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的含义。人生在世,最难把握的也就是“舍得”这两个字了。人生有舍才有得,当你懂得了“舍”时,你就会“得”到更多。在人生漫漫长路上,会面临着很多选择,有选择就有放弃。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这是一门学问。人生最重要的是机遇,而正确的放弃,则是真正把握住了机遇。因为很多时候,放弃就是获得。人们常将“舍”与“得”合说成“舍得”,就是因为有“舍”才有“得”嘛!一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酷暑难熬,饥渴难忍。正当快撑不住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屋子里居然还有一台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怎么也抽不出半滴水来。这时,他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装满了水的瓶子,瓶子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饮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怎么办?能抽出水来当然好,要是水浪费掉了而抽不出水呢?自己不是有可能死在这里吗?如果将瓶中的水喝了,还能暂时远离饥渴。这个人犹豫不决。想来想去,他还是将水倒进抽水机。不一会儿,就抽出了清冽的泉水,他不仅喝了个够,还带足了水,最终走出了沙漠。临走前,他把瓶子装满水,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弃瓶中的水,才能得到更多的水!有一得必有一失,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有更多的收获。人生好比一个房间,想要搬进新的家具、电器,就得先扔掉一些东西。放弃不是失去,正确的放弃往往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再生过程。
  •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大唐末年,官吏普遍腐败。他们不思朝政,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司,得到提拔重用后再变本加厉欺压百姓,从而导致了公元877年的黄巢起义。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战火迅速燃烧了全国十几个省,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
  • 超级私教

    超级私教

    肖俊下载到一款超级职业培训教程。指导别人跑步,可以减自己身上脂肪;学员上力量,他的力气也跟着增长。凡是被他指导的学员,减脂增肌速度加倍。达成某些条件,还能触发神奇特效。“叮咚,您指导的学员动作完成度较高,触发特效:枯木逢春。”“恭喜您超额完成助学任务,奖励硬度+1。”
  • 深情不负相许时

    深情不负相许时

    亲妹妹爬上自己未婚夫的床,亲生父母也会参与进来一起要了她的命。幸好上天垂怜,让她重活一世!只是她已不再是她,而是……既然所有人都对她狠心绝情如此,那么,她便要用更加狠毒的手段报复回去!只是她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的是,她的“盟友”、那个如神祇一般无所不能的男人,居然也是自己的“仇人”……
  • 巡夜人之路

    巡夜人之路

    现代都市,以前的牛鬼蛇神要么学会化作人形,要么远遁,天朝本地的神仙妖怪早已熟知如何与人类相处,而近代以来为了逃离西方教会的屠杀而跑到天朝的西方怪物越来越多,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自此一个松散的管理组织出现了,巡夜人,由命运选择出来并担任管束职责,由此产生的各种血与泪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配也有光环

    女配也有光环

    每一个光鲜亮丽的主角背后都有一个落寞的配角。她们也很努力,可因为没有主角光环,往往成为炮灰。妖孽美男许景行找到了倒霉水逆的虞栀子。为了活命,虞栀子与许妖怪达成契约,成了改变配角命运的使者。她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完成各种稀奇古怪的任务。攻略校草,成为影后,冷妃逆袭……任务完成的同时她才发现这一切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许景行与她的纠缠亦早已注定……
  • 吕日周在朔州

    吕日周在朔州

    作者用质朴又平实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那样一种纯粹的生活、追求及风土人情,让我们的心不禁为之一震。
  • 乱世界战场

    乱世界战场

    一个灿烂的世界,一个不屈的少年,一段不朽的传说。漆黑的魔土上曾巨爪横空!星界战场上群星璀璨!【模块】组成了我的强大,【模块】来自你们!所以,我肩扛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