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0800000028

第28章 棋逢对手(3)

这其实就是粟裕在苏中战役时曾使用过“转用兵力”。

但是粟裕达到过的效果,张灵甫却达不到。

以华野的实力,第一九二旅在它面前并无多少用武之地,攻了一上午,都难见进展。

张灵甫对一九二旅的实力心中有数,兵进涟水之前就曾说过:“打涟水,我们去打,拿下来,他们(指一九二旅)进城守就行了。”

投入一九二旅只是一个铺垫,拿来一锤定音的,还是他自己的七十四师。

黄昏时分,张灵甫把一七○团中的老兵和士官集中起来,组成突击队,队员全部手持冲锋枪,大喊着向大堤发起强攻。

这次突击非常迅猛,七十四师得以重新占据第一、第二两道河堤。

既然是对手戏,便要一着不让,粟裕不会容许张灵甫到他手上来占便宜。

晚上,华野不顾伤亡,冒着炽烈的火力网发起大举反击,又将七十四师逐回河滩阵地。

此时成钧纵队等部已从茭菱镇方向切入七十四师侧后,逼近张灵甫的指挥所,时间差用完了,张灵甫连夜将一九二旅移向茭菱镇,以加强其侧翼防守。

从10月21日七十四师向涟水发起进攻算起,已历5个昼夜,国共两支大军都黏在城南狭窄的河堤上,双方每天都有新的部队增添上来,每天都有大批伤员被运送到后方。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被炸得稀烂,到处都是未干的血渍、子弹铅头和炮弹碎片。涟水城里原先有大片黑压压的瓦房,如今不是坍塌就是烧毁,剩下的只有满目疮痍。

华野也好,七十四师也罢,都无一例外地进入了极度消耗自身实力的苦战。

自从在涟水与七十四师交火之后,华野司令部内一直弥漫着一股忧郁和焦躁的情绪。

大家都感觉到七十四师确是难以对付的强敌:以为老黄河会形成天然障碍,但七十四师轻易渡过,一直打到涟水城下;七十四师背水作战,而且稳定使用的兵力一直没有超过两个团,华野有多达28个团,主力全在其中,竟然还是不能予以歼灭,连把对方赶出北岸都很困难。

谁都想在涟水打一场痛痛快快的歼灭战,可是看此情形,已经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消耗战,杀敌一千,亦自损八百,实际还远远不止。

即便是粟裕本人,也知道战事继续发展下去,极大的可能还只会是消耗战,而不会是他所期望的歼灭战。

这仗似乎变成了深不见底的泥坑,为什么不赶快把双脚从泥坑里面拔出来呢?

一位高级指挥员由此提出建议,既然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阵势处于僵持,不如放弃涟水,以摆脱这场恶战。

粟裕作战,喜赚不喜赔。除了必不可失的战略点外,他并不爱争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会“死要面子活受罪”,天目山反击战时,他曾退出天目山,苏中战役时,又退出海安,如今似乎也完全可以从涟水退出。

然而他最终做出的决定,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坚决守到底!”

在做出这个决定前,粟裕进行了通盘考虑。

撤与不撤,其实很有讲究,假如前面一直是胜仗,再做必要的战略撤退,大家都能理解,但在两淮失守,军心民气已受到严重挫伤的情况下,这时候的撤退往往会被解读为打了败仗,如此,形势可能会变得更加恶化。

山野、华野合并后,中央一再给粟裕发电报,提出要打胜仗,不许再打败仗,也正是此意。

除此之外,促使粟裕一反常态,坚决打到底的原因,还有高手决斗心态。

从有关的敌情资料中,粟裕已经了解到张灵甫及其七十四师的历史,知道了它在国民党全部军队中占有的特殊地位,而前面的两淮战役、现在的涟水战役,更让他透彻地看清楚了这支部队的面目。

那的的确确是一支骨干兵团,身上具有精锐之师所必备的各种特点:行动大胆、企图心强、战术灵活、战斗力凶悍。

这些指标,拣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能让人刮目相看,偏偏合成在一支部队身上,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

一支如此出众的骨干兵团,在战役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兵团作战经验已经相当丰富的粟裕,比谁都明白。

淮阴失守后,陈毅曾当着粟裕的面说过,如果不设法寻找有利战机,将七十四师加以歼灭的话,不知道它还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给己方造成多少祸害。

粟裕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为此哪怕付出更多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一蹶不振

那句“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确实是大实话。

张灵甫还想待机再战,但在连续受挫之后,官兵们已像卷了刃的刀锋一样,普遍丧失再次冲杀的勇气和锐气。

战后打扫战场,几乎每隔三五米的地方,就有一具七十四师官兵的尸体,真可谓是尸横遍野。

华野方面同样伤痕累累。在现有华野部队中,成钧纵队以战斗力强著称,六师在老华野里面声名赫赫,这两支劲旅均无法再战,不得不暂时撤后整理。

刚刚参战的部队也多有伤亡。第十纵队连纵队司令员谢祥军在战斗阵亡了,谢祥军也由此成为解放战争时期,华野战死的最高级别指挥员。

皮定均旅(皮旅)原属八路军系统,是中原突围的功臣,素来骁勇,且上阵时间不长,可是按照旅长皮定均的统计,第一天晚上伤亡了300多。第二天晚上又伤亡了300多。也就是说,仅仅两个晚上,该旅就死伤了600多人。皮定均在日记中说:“敌人的确很骄傲,我们也吃了他们不少的亏。”

粟裕比张灵甫强的地方,是他拥有优势兵力。七十四师明显低落的士气,终于让他等到了那个比金子更宝贵的东西——战机。

1946年10月26日,粟裕转守为攻,发起第二次全线大反击,第一师、张震纵队、皮旅等新参战部队均参与了此次反击作战。

在华野的猛烈攻势下,七十四师丢掉了北岸仅有的桥头堡阵地,两个营遭歼灭,七十四师在北岸的部队被杀得片甲不存。

花了这么大的力气和代价,粟裕的目标当然不会仅仅止步于两个营,他要围歼七十四师。

可是对手已经提前猜到了这一意图。

第十纵队迫近茭菱镇,已让张灵甫感受到了可能被包围的威胁,粟裕发动的第二次大反击,则使他确证了自己的判断:粟裕在涟水投入的兵力,是之前预料的许多倍。

攻城围城,兵力都要大大超过对方才行,兵法有云“十则围之”,现在反过来了,粟裕的兵力比他多得多,别说围了,战都战不了。

“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快跑吧。

张灵甫果断决定收兵,他下令第一九二旅在茭菱镇顶住侧翼,掩护七十四师从涟南正面逐次后撤。

1946年10月30日,粟裕下达了向涟南出击的命令,华野主力先后渡过老黄河,但七十四师已经往淮阴一线收缩。

11月2日,粟裕召集指挥员们开会,征求众人的意见:还要不要继续与七十四师打下去?

涟水战役打了将近半个月,华野各部已是人困马乏,处于强弩之末。指挥官们都表态说,想停下来休息,不愿意再打下去了。

于是粟裕决定停止追击,进行全军休整。

华中当时确需一场大胜仗来鼓舞人心,因此涟水战役曾被宣传为“涟水大捷”,可与苏中战役的“七战七捷”相提并论,但粟裕本人并不满意。

战役结束的当天,他就向中央做出检讨,承认自己在前期“部署欠妥”,无论战役还是战斗,都显得很被动,到后期,也未能达到大量歼敌的目的。

这场战役确实打成了一场消耗战,华野损失包括1名纵队司令员在内的6000多精兵,又未能歼灭七十四师,粟裕素以算账精细著称,你要说这样他还不懊恼、不沮丧,或许也太过神化了。

比他更懊恼、更沮丧的是张灵甫。

这倒不全是指伤亡数字,七十四师在此役中伤亡2000多人,加上一九二旅,一共4000多人,还少于华野,虽说没能攻下涟水,怎么样也算打个平手吧。

关键还是七十四师的元气和自信心被打伤了。一年后,爆发孟良崮战役,七十四师的老兵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涟水战役:“涟水一仗,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

涟水战役,要论自认的绝对赢家,大概只有一位:薛岳。

南京国防部要他占领山东,于是徐州绥署的关注焦点全部都集中在鲁南,张灵甫进攻涟水,吸引华野和山野主力南下,正好策应了他在鲁南乘虚而入,从而控制了陇海铁路东段的大部分地区。

可是他也把张灵甫和七十四师给害苦了,涟水战役自始至终,都是张灵甫在单打独斗,几乎是以一师之力与整个华野相抗,薛岳和李延年从来没想到过要派兵配合或增援一下。

七十四师能打,反而使这把刀无形之中成了最容易磨损的一把,致使七十四师“北调援鲁,南调援两淮,伤亡过半,决战不能”。

李延年说过,国民党军队要是有10个七十四师就好了,可七十四师真有10个吗,不过一个而已,如此超负荷使用,也就只有打掉的算数了。

从这时候起,张灵甫对自己和七十四师的结局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预感,在给其他将领的电报中,他说:“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吾公以为如何?”

古塔神话

解放战争进行了将近一年,国民党部队始终处于攻势,占领了解放区150多座城市,但这也给它们带来了沉重的包袱,因为每一座城市都得分兵把守,相应能用以作战的机动兵力也就越来越少。

兵力再不够用,华东战场都得管饱给足。华东解放区的战略地位太特殊了,这里直接威胁宁、沪、杭,等于是在南京政府的卧榻边上放了把枪,蒋介石如何能够睡得着觉。

国民党军队在华东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最多,光整编师就有25个,居全国各战场之冠。

1946年11月底,南京国防部制订了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计划,薛岳、李默庵一北一南,分四路进兵,对山野和华野形成半包围进攻态势。

张灵甫再次向涟水进发。旧地重游,张灵甫对涟水志在必取,他已经意识到,一战涟水对他的部队造成了怎样的挫伤:除了实力损耗,还有巨大的心理阴影。

一个微小的细节,足以反映七十四师上下心态的变化。

在涟水城内的西南角,有一座石砌的七层舍利塔,叫妙通塔。塔既小,又没百姓信奉的“神灵”,所以缺乏香火,远近都不知名。不过这座石塔却是全城的制高点,居高临下,视界开阔,可俯瞰老黄河大堤。

守军在部署城防时,觉得妙通塔可以利用,就在塔上架设了重机枪。战斗过程中,塔上的机枪手以重机枪进行扫射,阻断了攻击部队的前进之路,成为克制整七十四师的一颗锐利钉子。

发现这个火力点之后,七十四师立即用密集炮火进行封锁。守军见状,便把重机枪撤下来,换上了两挺轻机枪,轻机枪移动起来比重机枪更加方便,当炮火指向古塔时,机枪手就抱着机枪到塔下隐蔽,炮火一停歇,再爬上来猛射一通,由此形成了具有一定战术价值的机动火力点。

战后妙通塔突然一夜成名,成为七十四师内部议论的焦点。在三三两两的闲谈议论中,涟水城里的塔经常被提及:“我们每次从老黄河大堤发起冲锋,都满以为能成功,可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可恶的火力点,以致所有冲锋部队都被它压倒在地,冲不进城去。”

除了亲身经历外,说的人免不了还要再予以添油加醋,弄到活灵活现、耸人听闻的地步:“炮兵曾对着妙通塔发射了上百发炮弹,整座塔身都被打得千疮百孔,可它愣是不倒……”

真正经历过南门攻守战的军官和前线老兵,大多只会一笑置之。要说妙通塔火力点对七十四师的威胁确实存在,但绝对没有传说得那么神,到后来,华野能够守住涟水,也不是单纯因为这座塔,而是有了大批兵力增援。

可对于那些没亲眼见到过的人来说,“古塔神话”简直比真的还要真——原来妙通塔是座神塔,我们攻不下涟水,不是进攻不力,是得罪了神仙。

起初,只是下层官兵这样议论,很快,中上层也开始传播开来,连那些没有幕僚都认为言之有理,开始引经据典,加以发挥和论证。

张灵甫听到之后急了。

任何一种迷信都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于人们心底深处的恐惧和无所适从,说明你怕了,顾忌多了。这还是过去那支“天下无敌,见谁都想灭”的王牌精锐吗?

这颗内心的毒瘤一定得铲去,哪里生的,就从哪里铲。

在一次军官集会上,张灵甫发了个誓:“下次进攻涟水,一定要用1000发炮弹来打碎这个可恶的石塔。”

你们不是说上百发炮弹奈何不了它吗,我就用上千发!

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和补给虽说比新四军要强上许多,可实际上也很紧张,有那1000发炮弹,完全可以对涟水进行全覆盖式轰击了,怎么会用在一座战术价值有限的火力点上?

张灵甫这么说,不过是借此宽解和释放众人内心的恐惧而已。

嘴上虽然气势汹汹,实际用兵时却格外慎重小心。涟水战役之后,张灵甫总结教训,“上下轻视匪军(指新四军),对可能增援之匪军,未加计算在内”被列为第一条败因。

二攻涟水,他不再像以往那样横冲直撞,而是稳扎稳打,谨慎稳重了许多。

1946年12月3日,五十七旅和一九二旅奉命从淮阴出发,向涟南发起正面进攻。

在涟水地区组织防御的,是华野政委、第六师师长谭震林,辖有第六师、淮南第六旅等部共10个团的兵力。

谭震林按照涟水战役时的经验,判断张灵甫仍旧会主攻城南方向,因此也把第六师配置于南线。

第六师由副师长王必成直接指挥,涟南缺乏老黄河河堤这样的有利地形,经过两日激战,第六师未能守住涟南,阵地全部为五十七旅所占。

退至老黄河南岸后,王必成依托河堤阵地,对第六师实行梯次配合,一共5个团,他每次都只用一个团与敌作战,打到一定程度再换一个团上去,运用这种车轮战法,成功地阻止了七十四师的继续进攻。

同类推荐
  • 马云说:我为什么能看得更远

    马云说:我为什么能看得更远

    马云说:“我能有今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是学英文的,我的机会很好,这几年见了很多优秀的人,有高科技领域的比尔盖茨,有做投资的巴菲特,还有克林顿。我跟他们成了朋友,跟他们沟通交流。第一次见到克林顿的时候,我就想,这哥们儿怎么这么想问题。这么厉害的总统,跟你讲话的时候,眼睛会一直看着你。他看着你的时候,你会觉得,伟大的人作为平凡人存在的时候才是伟大的。我再能干,在克林顿面前,在领导和治理国家上,我能算什么?所以,我要向他学习。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江青传

    江青传

    “苦孩子”出身的山东李云鹤,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闯荡上海滩而成为风流浪漫的蓝苹,“进军”延安而成为“第一夫人”江青;一身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欲,使那原本活泼率直的天性变成阴险歹毒,“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使多少无辜蒙难!最终她变为人民公敌而沦为阶下囚。本书是作者一部力作,经过多次修改补充,以更加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示了江青不寻常的一生,成为有关江青的一部权威之作。
  • 情系雪域献身高原的孔繁森

    情系雪域献身高原的孔繁森

    本书介绍了孔繁森的生平,内容包括:齐鲁之子——孔繁森的家乡山东聊城、第一次进藏——青藏高原、第一次西藏情缘——西藏岗巴县、“高原红色边防队”——查果拉哨所、回乡第一岗——山东莘县等。
热门推荐
  • 星空下跳舞的女人

    星空下跳舞的女人

    《星空下跳舞的女人/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由滕肖澜著,系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中的一本,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梁鸿鹰主编。《星空下跳舞的女人/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书系》选录了当代知名女家滕肖澜在国内著名文学期刊上发表过的中篇小说5篇,其中包括全国获奖的小说。滕肖澜小说的成功之处是真正的写实,不是用“生活”去填充已被预设了的俗套化想象。她善于平视现实,以平常心和平等的视角去看待现实中的人和事。她写小市民,但又毫无小市民气,小说里自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情致。
  •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鲍忠壮公轶事

    书鲍忠壮公轶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山野诡事之善爱

    山野诡事之善爱

    经历过少年时代各种诡异事件的山村小丫头善爱,转眼已成了一名初中生,这个身世神秘的鬼眼女孩,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恐怖事件并没有随着她离开老家而消失,反而在她步入中学时代后,身边同样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毛骨悚然的可怕事情,善爱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又会面对怎样的坎坷?
  • 胡途

    胡途

    八王之乱,司马炎埋下祸根,兄弟阋于墙,自毁神器。五胡乱华,匈奴人狼子野心,家贼兴风浪,窃我中华。一个后世小年轻,魂穿八王之乱的尾巴,五胡之乱的头上,如何从浑浑噩噩变成了气吞山河。时势造英雄,英雄成就史诗,心安之处才是家,站着生活方成人。你想让我跪着,还要杀我吃肉,这是胡人的世界由你做主?那我就在这里好好走上一遭,匈奴、鲜卑、羯、羌、氐,一个都别跑,看我五杀,pentakill,教你做人!
  • 反派boss别黑化

    反派boss别黑化

    姜辞一觉醒来就发现自己被绑定了系统,需要完成每个位面世界原主的愿望,收集心愿值达到百分之百后才能重返现实世界,姜辞一心一意只想认认真真做任务,谁知道总是被位面世界的反派大boss惦记上了,她表示很头疼。男主女主1V1男主都是一个人!!!
  • 妙手村医

    妙手村医

    山村小农民,偶然获得龙王传承,从此翻身做主人!养猪养到美利坚,种地种到外太空,坐拥八百当大王。
  • 南方与北方(同名英剧原著)

    南方与北方(同名英剧原著)

    生长于英国南部的玛格丽特随牧师父亲搬到北方小镇米尔顿。与温暖舒适的南方相比,处于工业革命发端期的北方城镇米尔顿又脏又乱且阴冷无比。不仅如此,她还得整天面对粗俗的工人、棉絮飞舞的纺织工厂。玛格丽特非常不适应北方的环境,更不适应纺织厂厂主、年轻的实业家约翰·桑顿的傲慢无礼。经过一段时间的米尔顿生活后,玛格丽特体味到工人粗鲁暴躁背后的疾苦和无奈,更加厌恶纺织厂厂主,但约翰·桑顿却对玛格丽特日久生情。二人如同南方与北方,截然相反但又紧密相连……
  • 人间有匪:押个王爷当相公

    人间有匪:押个王爷当相公

    海棠为了报仇,从潇洒快意的二当家变成了善妒的恶妇,承王爷宠她疼她,独独不爱她,直到她身陷困境,命悬一线,尹泽才明白,原来良人一直都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青春我做主

    我的青春我做主

    好书是具有生命力的。一本好书,我们拿在手上,揣在兜里,或者放在枕边,会感觉到它和我们的心一起跳动。在这套“生活认知成长青春励志故事”里,编者推荐给青少年读者的是充满活力的大众文化形态的小小说佳品荟萃。这本《我的青春我做主》(作者杨晓敏)是其中一册。 《我的青春我做主》收录了《一个人的俄罗斯情结》;《听课的老头儿》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