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1500000001

第1章 洞窟(1)

水心沙

1

我在扎乌尔山的山脚下经营着一家小旅店。

店跟我的年纪一样古老,也跟这地方一样冷冷清清,平时很少有客人上门,除了偶尔有三两个山客来住店吃饭,鲜有其他生意光顾。

跟西藏的其他山脉不一样,扎乌尔山不是什么名山,也没有什么旅游景点,它就是平时光秃秃,到了冬天会冻成一大块坚冰的普通山谷。春夏季会有住在附近的山民上山打打猎,收点柴,然后到我店里歇脚,住上一两天。到了冬天便人迹全无,除了整夜盘旋在山里呜呜的风声外,什么都没有。整年生意都清淡得跟杯茶似的,不过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头子来说,这倒无所谓。

当然,偶尔也会有一些真正的旅客来我店里投宿。

那些真正的旅客,每年雨季过后,千里迢迢从远方的城市一路而来,肩上扛着大堆装备、充足的行李,手里握着自己手绘的地图,风尘仆仆地站在我的店内,像观赏一件老古董一样观赏着我的店,然后在吱嘎作响的凳子上坐下,喝一口我自己酿的青稞酒,兴致勃勃地跟我唠叨几句他们此行的目的。

通常这些来自远方的旅行者,不远千里来到这种穷山僻壤,怀的基本都是一个目的。

为了到扎乌尔山上寻找一个洞。

虽然在扎乌尔山脚下住了几十年,但我从不确定这片山脉中是否真的存在那样一个洞。

据说盘古开天年间,女娲补天用的神石掉到地上,碰巧砸中了这座山,砸出了一个洞。所以很多知道这座山的人,往往不叫它的本名,而喜欢叫它金洞子山。

但是自打有那传说以来,很少有人见过那个洞。其实真的见到了也未必知道,一来山上洞太多,二来关于那个传说里的洞到底长什么样子,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它很大,大得从远处看就好像山上长了一张嘴;也有人说它很小,小得被山上的植物层层遮盖着,如果不是非常仔细并且机缘巧合,根本没人能发现它。

不管怎么说,在1928年之前,扎乌尔山上那个洞虽然被人们所知,却并没有多大吸引力,更不会有人千里迢迢,专门跑到这里寻找它的踪迹。

直到1928年秋,有一支英国的探险队来到此地,上了山,然后集体失踪,才让这座山和山上那个不知道是否存在过的洞一下子出了名。

那支探险队为什么上山早已无从知晓了。他们上山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山,于是他们国家便派了人到山里搜寻,之后在海拔很高的一处深山地带发现了他们的尸体,他们几乎全裸,蜷缩着躺在地上,手好像在挖着什么似的,朝前伸着。

这一点很诡异。因为山里温度很低,尤其海拔高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霜冻。这样寒冷的地方无论怎样也不会令人把衣服脱光,但实在找不出原因去解释,为什么他们会以这样的方式集体死去。搜救队只能把他们的行李带下山。之后,从他们相机里,人们又找到了一样令人感到诡异的东西。

那是一个外表被照得很模糊的洞窟。

2

洞窟本身很平常,但怪就怪在那个洞的位置,它正在那支探险队被发现尸体的地方,而发现他们尸体的人则赌咒发誓,说他找到尸体的时候,压根就没见过任何疑似洞窟的东西。

再派人上去,却连发现尸体的地方都找不到了,仿佛一夕之间,那个地方就被这座山给吞了去,吞进了它苍茫而浩瀚的身体里。

在那之后,他们又先后组织了好几支队伍进山。

因为那个被探险队拍下的洞窟,里面似乎藏着储藏量十分丰富的金矿。但无论进山多少次,始终没再见过照片上那个山洞。

随着时间的变迁和时局的动荡变换,久而久之,触及真相的东西越来越模糊,那山洞以及关于它的一切渐渐成了一个怪谈,一个在后来的岁月里,总时不时会引来好奇者在秋季攀上这座山,去寻觅那个洞窟踪迹的诱惑。

我的旅店也因此每到那个季节,便会迎来一些出手阔绰的客人。他们花钱购买我店里的东西以换取关于那个洞的故事,花钱买常年积压的劣质烧酒,花钱把跟我、小店的合影照片买下来,好带回城里跟人炫耀……

秋季是个收获的季节,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

直到有一天,又有一批背包客进了我的店,我闻到了一股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清爽味道。

那是几个大学刚毕业的孩子。同以前那些人一样,他们满是好奇地打量我的店后,坐了下来,花着比别处多两三倍的钱买了我的酒和干肉,然后一边嘻嘻哈哈地吃喝着,一边跟我唠嗑闲扯。

这当中有个孩子似乎对喝酒闲聊的兴趣不大,但对挂在我柜台后面的照片颇感兴趣。从进门开始他就一直在朝它张望,直至其他人开始喝酒闲聊,他便索性绕到我的边上,抬头对那照片仔细看了起来。

“找到什么有趣的东西了么,小老弟?”在转身给他们添酒的时候,我问了他一句。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点点头,然后指着那张照片道:“他手里举的是矿石吗?”

我朝照片扫了一眼,照片上坐在最边上的是个高瘦的男人,跟他一样戴着副眼镜,面对镜头,脸上带着笑,手里握着块黑漆漆的石头。

“是的,矿石。”

“这么说,他们找到那个洞了?”

这句话立刻令周围其他人安静下来,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到我身后那张照片上,然后再集中到我脸上。

“是的,他们找到了。”我犹豫了下后回答。

“这么说那个洞真的存在?怎么外界一点消息都没公布出来过?”

“我想是因为他们没能把这块矿石带出这个地方吧……”

“没带出去?为什么?”

我再次犹豫了下。

这是我第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这张照片被我挂到墙上后,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注意到照片上那些人,以及他们手中拿着的矿石,还有那块矿石意味着的东西……所以我没法像以前那样随意地回答他们,我必须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事实上,突然回想起这些令我有些不太舒服。但这些孩子如此认真地看着我,他们又是如此年轻和美好,所以我决定还是将这个故事讲一讲。

这故事在我心里憋了太久,久得我以为会跟着自己这把老骨头埋到土里去。

“他们是我在80年代时招待的一批客人,这张照片的故事,发生在1980年的秋天。”

3

记得那是个太阳挺大的午后,因为生意清闲,我一个人搬了张凳子在门口晒太阳,顺便想打个小盹。这时一群人一边挥着手,一边朝我这里走过来。

就是照片上的那些人。

他们有男有女,有年轻的,也有稍微上了年纪的。看上去都是些读过书的斯文人,身上背着很重的包,脚上鞋子被磨得全是洞,应该是徒步赶了很长的路,因此一个个都疲惫不堪。

他们身上和脸上都被风吹得脱了皮,为首的走到我面前甚至直接跪倒了。他突然大笑起来,把我笑得有点莫名其妙。

说到这里,我朝照片上那个拿着矿石、戴着眼镜的男人指了指,对那些孩子道:

“就是他。叫李卫还是什么的……”

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我戴起老花眼镜把照片从墙上摘下来,翻了个个儿,对着背面那淡得几乎快看不出颜色的圆珠笔字迹细细看了几眼:“哦,是叫李伟,他们的领队。”

李伟把我笑得有点莫名其妙。

他身后那些人也都兴高采烈的,那种高兴……怎么形容呢,真挺难形容的,好像欠的一屁股债一下子还清了似的,我从没见过一个人可以开心成这样。不过很快,疲惫还是打倒了他们,在跟着我进屋后,他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倒在了长凳上,然后一个劲地喝水,又一个劲地笑起来。

我忍不住问他们到底在笑什么。

最开始那些人好像不太想说,只拼命地吃着食物喝着酒,一个个狼吞虎咽,好像几天几夜没吃没喝一样。酒过三巡后,体力也似乎恢复了点,于是话就开始多了起来。

他们说他们是来旅行的,走了几天几夜,弹尽粮绝,总算找到我这个落脚处。

我一听立刻就说:“这破地方有什么好旅行的呢?要景点没景点,要特点没特点,难道各位是上山找那个洞来的?”

这句话一出口,他们静了静,然后李伟点头对我道:“是啊,老哥,我们就是为了找那个洞来的。”

果然又是为那个洞。

我不禁有点好笑。看他们一个个狼狈的德行,应该在山里吃了不少苦头,我摇了摇头。谁知一看到我这反应,李伟立刻在我肩膀上拍了一把,用一种有点神秘又有点得意的神情对我道:“老哥,知道不,我们在金洞子山上找到那个洞了。”

唬谁呢?我心想。

城里人鲜少进山,以为随便看到一个洞就是金洞子山上那个金矿洞,如果真那么好找,当初那些英国人也不至于一批批派人上山,又一批批失败而归。我也不需要死守着一个破店子那么多年,早寻了金洞子里的金矿,发财去了。

兴许是看出我的不屑,李伟拉开他那只总不离身的小挎包,从里头取出块用层层油布包着的东西,解开了,递到我面前让我看。

那是块石头。灰不溜丢的一团,看起来普普通通的。

他见我没看出来,就把那石头放在对光的地方转了两圈。

这下我看出来了,那块石头里隐约有些细碎的淡黄色小颗粒,随着他的转动,在光线里闪着细碎的光。

“金矿石?!”我吃惊地叫起来。

他笑了笑把那石头收了起来。

我更吃惊了,连声问他:“小老弟,你们真找到那个洞了?它长啥样?到底在什么地方?”

李伟没有回答。

这是很自然的。换了我,千辛万苦找到那鬼地方,我肯定也不会告诉别人。

就在我这么认为的时候,却见他们中一个年纪较大的朝我苦笑了下,然后对我道:“不是我们不想告诉你,兄弟。不过那地方具体在哪说不清楚,得过去了才知道。”

4

“那男人叫刘卫国。”说到这里,我指着照片里头那个坐在李伟边上的男人对听客们道。

他是那几个人里年纪最长的,四五十岁的样子,脸狭长,满脸褶子看起来有点苦相,所以连笑的样子都有点苦。

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对于完全不熟悉一个地方的人来说,有些东西即便知道在哪个位置,也很难说出确切的方位,除非能沿着来时的路再走一遍。

“那你们到底是怎么找到它的?”我不由得再问他们。

这么多年来,从未有人再见过那个洞。所以我很好奇它到底藏在什么地方,离当初那支探险队尸体被发现的地方究竟远不远。

我的问题再度令他们缄默起来,好一阵他们只是低头默默喝着酒,或者彼此间互相看着,直到他们中唯一的女孩打破沉默。

女孩叫方兰,烫着那年代最时髦的鬈发,说话的时候喜欢抽烟。她说他们上扎乌尔山并不是为了找什么金矿洞,相比那个,他们对当年那支英国探险队的死更感兴趣,所以他们在两周前爬上扎乌尔山,把那支探险队记录的每一处都走遍了,目的是为了探寻他们死亡的秘密。

我听了很奇怪,凡是知道20年代那件事的人基本都知道,那支探险队的人是在山里给冻死的,既然这样,还有什么秘密能让人巴巴儿跑上山去探寻?

不等我把这问题问出口,女孩紧跟着就回答了。她说:“老哥,你一定以为那些人是被冻死的是吧?当时他们尸体的外表看起来也的确像是被冻死的,但其实并不是,解剖后发现他们在扎乌尔山里被冻成冰棍前,就已经死了。确切地说,他们其实是被热死的。”

热死。

这听上去更不可思议了!秋天的扎乌尔山冻死人倒没什么奇怪,但要说热死,即便在盛夏也不可能。

我的听众们听我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也说明了这一点。

于是我跟他们说:“别急,听我继续往下说。”

李伟是在中科院工作的,刘卫国是他的导师,一名地理学博士。一次翻查资料时,两人无意中找到了那支英国探险队的档案,对外保密的那种,他们看了后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探险队员致死的原因。几经讨论后,他们遂生出想要去实地探查的念头,看看究竟能不能沿着那支探险队的足迹,找到传说中的洞窟,以及当年那一批人在寒冷的藏区山脉中被活活热死的原因。

他们打算把整个探查过程拍摄下来,学着外国人的样子,做成一部纪录片,以此作为他们那一年的研究项目。

两人花了几个月时间做准备,并且联络了李伟的几个朋友。他们都是搞电影拍摄的,因为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所以要价很低,也没什么条条框框的要求,并且对整个拍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合作谈得很顺利。不久,这支临时纪录片拍摄小组就组成了。七人的队伍,两个学者——李伟和刘卫国,五个电影制作人——导演罗加、脚本兼解说员方兰、摄像师张凯旋和王涛,以及剧务周国清。他们合筹了一笔小小的资金,租买了必要的拍摄工具和野营工具,并为高强度的行程进行了身体强化锻炼,之后,等藏区雨季一过,他们便立即出发,开始了探险行动。

5

方兰说,他们最初挺顺利的。

李伟他们在中科院资料库里找到的保密档案,详细记载了当时那支英国探险队的行程,这让他们少绕了很多弯子,所以从扎乌尔山脚的起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座山峰往北的天梭子小径,他们都走得比较顺利。

但在天梭子那里却碰上了点麻烦。那条天梭子小径是通往英国探险队遇难点的必经之地,也是长期以来令很多探险者望而却步的一个地方。

整条狭长的古道海拔三千尺,一半贴着山,一半暴露在外。甚至有大约五分之一处类似黄山的鲤鱼脊,是完全没有依附的,几千年来除了鸟兽很少有人往那地方走,算是道天险。

不少探险者丧命在那个地方,连尸体也找不到。在李伟的决定下,他们绕开了那条最艰难、却也是最快捷穿过第二峰的路,朝比较麻烦、但是相对安全的第三峰进发。

同类推荐
  • 变脸

    变脸

    瓦庄的人记得很清楚,咧脸第一次到瓦庄来是一个春末的黄昏。我也记得很清楚,那天放了学后,我和葛金狗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满畈的油菜地里奔跑,虽然油菜花开得有些败落了,但因为满畈都是这种植物,所以映入眼里的仍是金黄黄的一大片,随着微风吹起,油菜花粉直往我们的鼻子里、喉咙里和胸腔里钻,我和葛金狗不停地打喷嚏,打得鼻翼两边都微微地酸痛。我们奔跑着,往河边的堤坝上跑去,堤坝边靠河水的地方长着一种叫溜溜儿的果实,熟了的时候,颜色是鲜红的,小小的如人的小手指头,充满了蜜汁,一咬一口糖水,我们赶去看看它们熟了没有。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满城风雨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满城风雨

    本书通过大学生曾伯坚被军阀强行拉夫的种种遭遇,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军阀发动内战带来的灾难,是一部描写军阀混战的小说。
  •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样奢侈的良辰美景,正因为举世无双,所以觉得满心欢喜,只恨流年似箭,岁月轻浅,怅然地站在长河的这头……而明月,已经照了千年。也许不过是某天半夜突然浮上心头的一丝情绪,不曾想却萦绕不休,牵绊出早该遗忘的旧时风月……
  • 谎言女孩2

    谎言女孩2

    谎言女孩系列之二。说谎在人们生活中是一件时常发生的事情,有时是为了给自己描绘更美好的愿景,有时则是为了取悦身边的人。史蒂芙·道森就是其中典型。谎言常常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之后又为了圆谎疲于应付。十六岁女孩的幽默成长故事,第一人称讲述撒谎并承担后果的真实感受。
  • 欠你一个吻

    欠你一个吻

    在刘晓青的目光注视下,钟成山觉出了温暖,这种温暖是从骨髓里发出的,他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握刘晓青的手。两个老人的手握在了一块,钟成山感慨万端:“刘晓青,如果没有你那次鼎力相救,我也许就埋葬在这座山上了。”刘晓青的鼻子一酸,问:“钟成山,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救你吗?”钟成山茫然地摇了摇头。刘晓青又问:“在乌江山上,你还记得欠了我什么吗?”钟成山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欠你一个吻。”
热门推荐
  • 教科文行动:探索器物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教科文行动:探索器物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探索器物之谜》主要内容:物换星移,见证了沧海桑田;晨钟暮鼓,警醒着人生苦短。古往今来,时间的长河涓涓流淌,我们却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也不知道它将流向何方!爱因斯坦也不过是对它作了一个相对的解释。然而,智慧而执着的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探究。
  • Malbone an Oldport Pomance

    Malbone an Oldport Pom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故人不知秋霜事

    故人不知秋霜事

    季苏喜欢苏尘,以至于忘了曾经的自己是一个骄傲的人十个女孩不同的故事或许很美好,或许很遗憾让我们对青春说一声你好
  • 命缘之风起曦神

    命缘之风起曦神

    白墨,世人待她凉薄,苍天屡将大难,她却顽强不屈坚韧如钢,只求在夹缝里获得一丝生机。修暗杀之道,通音律阵法,获医毒传承,得护她之人。她并非娇弱之人,却愿意在他怀里撒娇。他,月隐,家族弃子,他乘载万载孤寒,修成绝世杀神,封号弑灭神尊。他横行天下,令万界惧怕。后葬身神魔洞,机缘之下重获新生。冥冥之中的缘分,他与她结识,相知,相爱,成为她愿意依靠的依靠。冷漠如他,只为她温柔入骨。
  • 爱与空气之轻

    爱与空气之轻

    我的一生始终为以下三种激情所支配,对真理的不可遏止的探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对爱情的不可遏止的追求。——罗素(英国)。不久前,确切地说是2008年9月19日,我去了四川理县的桃坪羌寨。此刻的每分每秒,我的心都被震动、刺伤、感动和激励。我乘车从成都出发,经过都江堰、映秀镇、汶川县城沿途的激烈颠簸,甚至数次遭遇泥石流的袭击后,才在一片异常真诚和庄严的羌族村民举行的欢迎仪式中,走进了古老巍峨的羌族碉楼城堡。这条连通古老羌族民族文化、生态生活与现代城乡文明的生命时间隧道,正在镌刻和沉淀着无尽的怀念和渴望。
  • 女皇大人,安好否

    女皇大人,安好否

    来到了强者为尊的修仙大陆,她是落魄世家的千金小姐。肩不能抗,手不能提?怎么可能!还有这两个可爱呆萌的娃,居然是我的,那个男人是谁?能杀了他们吗?我要霸占我的这两个娃,他们只能是我的!她是末世的存活下来的杀戮者,来到这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大陆上,她决定在这里定居了,可偏偏有不长眼的来找虐,她只好虐他千百遍了~新书:女尊:夫君,别这样QQ群:647335882
  • 无敌战魂

    无敌战魂

    本是人尽可欺的普通少年,备受歧视十数年,可,终有一日,他遇云化龙。手提破魔灭神剑,身燃无尽吞噬火,举手之间,吞噬天地。有无敌战魂,管他什么天才。有无敌神剑,管他什么神佛。从小小宗门崛起,诸天神佛避让,无尽仙帝颤抖!
  • 地球太危险

    地球太危险

    一觉醒来,残破不堪城市,恐怖诡异的异兽。陈清望着眼前一切发呆。这是世界末日了吗?还是自己睁开眼睛的方式不对?我还是回去接着睡吧,这个地球太危险了。
  • He Fell In Love With His Wife

    He Fell In Love With His Wif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

    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

    本书研究清代扬州盐商的诗文、戏剧活动;梳理其文学艺术活动的基本面貌和对地方文事活动的贡献,探究盐商作家文学创作的内在动机,重新认识、评价盐商文人群体的精神追求及其创作的社会价值、盐商作家的文化品格;探究商人群体与文人阶层的互动影响,揭示造就地域文化繁荣的特点、机制等。其中重点研究清初的盐商诗人孙枝蔚、雍乾和乾隆时期的盐商诗人马曰琯和马曰璐兄弟、乾隆时期以布衣交天子的盐商文学活动家江春等人的文学活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