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200000040

第40章 中国新闻法制历史(1)

新闻法制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新闻活动、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法律制度。中国到了近代以后,才有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意义上的新闻事业,即具有一定规模的报纸、期刊、广播、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组织机构,专门从事新闻的收集与传播活动。有了相当规模的新闻事业后,统治阶级才开始订立法律条款,对新闻领域进行规范。如1906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拉开了中国新闻领域实行法治的序幕。

没有新闻事业并不等于没有新闻活动,这里的新闻活动是指人们相互间或借助媒介进行的沟通信息,交流情况、经验、观点、意见和感情的社会活动。

原始社会人们聚群而居,信息沟通纯属需要,并无特定来自某方面的约束。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产生了,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随之产生了国家,于是也就产生了对新闻活动的“管制”。如众所周知的载于《国语》中周厉王止谤的故事:由于周厉王的倒行逆施,国人议论纷纷,厉王强行严止。召公谏曰: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厉王不听谏劝,终被国人流放。另据《后汉书》记载,西汉实行人才察举制度,发展到东汉后,就演变为一种乡里评议惯例。每月有几日对乡里士人进行评议做出考语,也被称为“月旦评”或“月旦人物”,发展下去,就变成对当政的士人进行评价。东汉末年,由于政治昏乱,外戚专权,“月旦人物”又演变成太学生议政,对当政者提出批评,后由此引发了统治者的镇压,演成两次党锢之祸。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舆论监督的萌芽。

对于公众的言论活动,尤其是内容涉及朝政和士大夫的,统治阶级不会置之不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无法律条文可依,于是就只有通过一次次的弹压,强行钳制民口,或通过最高权力者皇帝发诏书、命令的方式予以“管制”。如在宋朝,已经有官办的邸报,邸报一般都转抄一些经过御览的奏章,若遇有争议的内容,不能决定是否在邸报上刊发,就要上奏皇上。有一次遇有关于岭南被异族侵犯的消息,有的大臣主张将之登在邸报上,但皇帝却下令:非奉旨,邸报不予抄传。另外在宋朝除官报外,民间还有大量的“小报”传递各类消息,南宋皇帝通过奏章知道此事,于是下诏书:“今后有私撰小报,唱说事端,许人告首,赏钱三百贯文,犯人编贯五百里。”

除了对新闻活动和新闻媒介实行“管制”,封建统治者还实行“法治”,但这里的“法治”只能解释为“以法律治罪”。中国封建社会也有法律条文,一般都以“刑律”为主,封建统治者就以某些刑律中的条款或规定对有关人员“治罪”。如西汉时就有“腹诽心谤”罪。

犯罪行为可分为作为的犯罪和不作为犯罪两种,如救生员见死不救就是不作为的犯罪。中国古代认为腹诽也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谏臣有责任将不同意见向皇帝陈述,所谓:事君有犯而无隐(礼记)。大臣心里不以为然而不禀告皇上,保持沉默就是犯有罪过。

在颁行新闻出版法规之前,清政府处理有关出版物的案件都援用《大清律例》中刑律盗贼类中的“造妖书妖言”条。其主要规定有:“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录报各处者,皆斩。”“各省抄房,在京探听事件,捏造言语,录报各处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从清乾隆十六年(1751)发生的“传抄伪稿案”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发生的“沈荩案”等,均援用此规定。

“传抄伪稿案”也即卢鲁生伪造奏章案。乾隆十五年(1750)农历七月,抚州卫千总卢鲁生因圣驾南巡牵累太多,企图劝止南巡,便约同南昌卫守备刘时达杜撰一奏稿,其中有对南巡提出五大疑问、十大弊端的内容。因当时孙嘉淦以敢于上陈条而闻名,遂借用他的名字,假造御批后,将奏稿交各提塘(地方官派驻京城抄录官文的官员)传抄并印入《京报》,流传于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等地。次年七月,云贵总督硕色发觉此事,奏禀皇上。乾隆遂下令上述各地的督抚密访严拿,有的官员因对此案缉查不力而被治罪。后乾隆明谕训访山西、湖南、浙江等地的督抚,于是将秘密缉访变成公开追查,全国上下动员,查办传抄者和撰稿人。乾隆十七年(1752),缉查活动达到高潮,全国18个省份都发现传抄者。到六月止,各省奏报的传抄案有84起,逮捕人犯逾千人,上至提督、道员,下至商贩、僧侣,但首犯仍无踪影,官员和百姓便胡乱猜疑。同年农历十二月,御史书成出于对无辜者的同情,上疏请求将各省在押人员宽释,然后责成督抚严拿真犯。乾隆斥他是“丧心病狂”,将他革职后罚做苦役。就在此时,江西巡抚奏称查获首号“正犯”卢鲁生。经审讯,卢鲁生先说伪稿得自某酒馆主人,后来又说是自行编撰。经审问官诱导又将刘时达供出,乾隆十八(1753)农历二月,卢鲁生被凌迟处死,两个儿子同斩。刘时达被判斩监候,秋后处决。乾隆谕示臣民:伪稿案正犯已得,一般传抄人宽免,但官员传抄的要依律治罪。于是江西等地一大批官员去官受刑。

另一有影响的案件是沈荩案。沈荩是湖南反清知识分子,曾与唐才常领导自立军反清暴动,失败后逃往京津地区。1900年以后,沈荩任日本报纸驻华记者,企图以文字救国。1903年初,清廷与俄国秘密商议订立条约。4月,沙俄向清廷提出秘约六条,企图控制东北及蒙疆华北。沈荩用侦探手段得到准确消息后,传给天津的英文报纸并遍载日本报纸,东京的中国留学生电告全国,反对密约,四处响应。舆论强烈抨击清廷卖国,极大地推动了拒俄运动。7月29日,由于有人出卖,清廷知道了此消息是沈荩泄露的,将他拘捕。7月29日,沈荩受审,坦然承认,临危不惧。慈禧太后下令“杖毙”。7月31日清廷刑部“用竹鞭捶之,达四时之久,血肉横飞,惨酷万状而未及死。最后以绳勒其颈而气绝”,清廷立此案名为“自立军案”,实为由于真实报道了中俄密约的签署。

清末新闻法颁布之前,清政府对新闻业的管制相当严酷。但19世纪90年代以后,新闻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势力,报业规模事实上已在全国形成,清政府也无法再以专制手段强行镇压,颁行报律乃情势所迫。这点我们可以从报律颁行前两年,即1904“苏报案”看得很清楚。

《苏报》创刊于1896年,1903年4月由章士钊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哀哉无国之民》、《驳〈革命驳议〉》、《杀人主义》等多篇措辞激烈的反清文章。时值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畅销,《苏报》在其“新书介绍”专栏中大为推崇,章太炎、章士钊分别撰文唱和,号召推翻清廷。章太炎还在《苏报》上撰文《康有为与党罗君之关系》,斥光绪皇帝为“小丑”,“未辨菽麦”。清廷命两江总督、上海道等官吏查禁《苏报》,密捕邹容、章太炎等人,但碍于《苏报》地处租界,便与租界当局交涉捕人引渡。费尽周折,虽经租界领事团同意,却遭工部局坚决拒绝。清廷只好充当原告,向租界的会审公廨(法院)提起诉讼。6月29日,《苏报》被封,章太炎坐待拘捕,另外报馆职工数人也一并被拘押。次日,邹容主动投案后入狱。

同年7月15日,清廷诉《苏报》案开始审理。当时上海报纸有报道说:原告清廷官吏在法庭上诚惶诚恐地念诉词,表现极为浑噩,而被告邹容、章太炎等却慷慨陈词,痛斥清廷祸害国民,成为轰动一时的英雄人物。清政府不惜以沪宁铁路修筑权为交换条件要求引渡,租界当局内部发生意见分歧。英国领事坚持不准引渡,认为“外国人在租界一日即有一日应得之权利,中国人在租界一日应有受外国人保护之权利,而华官固不得过问也。”美国驻沪领事开始力主引渡,但是美国外交部坚决反对“将苏报馆人交于华官”。此时又发生了沈荩案,使租界当局态度强硬起来,拒绝引渡。清廷代表只好要求重判,甚至要“立斩”云云,均被法官驳回。12月24日,会审公廨所设立的额外公堂(特别法庭)在清廷官吏的策动下,不顾律师的抗议,强行判决邹容、章太炎永远监禁,其他被捕者有的释放,有的继续羁押。这一判决遭到中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包括《泰晤士报》在内的一些西方大报也评击上海租界的司法官员置人权于不顾。英国、美国等国政府要求其驻上海的领事干预此案,于是租界领事团公开拒绝接受这一判决。1904年4月,租界当局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刑满驱逐出境。其余释放。1905年2月,邹容病死狱中。1906年5月,章太炎刑满释放。

我们之所以在以上的叙述中采用“管制”或“法治(以法律治罪)”,是因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虽然也有法律条文,但这仅是形式,专制的政治体制实质上使皇族、朝廷有超越法律、超越社会普遍意志的特权地位,这也就使得他们在新闻活动、报刊出版领域可以任意实施“人治”。而实行新闻法制,不但是指新闻活动、新闻媒介、新闻事业有系统的条文规章可以援引,国家本身也必须受法律条文的约束,使法律所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有效的制度得以实施。

一、清末的新闻法

清末的新闻法律主要是规范报刊等印刷出版物的活动,所以又被称为“报律”。清末的报律主要指先后颁布的这样几项法律:《大清印刷物件专律》(1906年)、《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报馆暂行条规》(1907年)、《大清报律》(1908),以及1911年的《钦定报律》等项专门性法规。其中1911年2月颁布的“钦定报律”名称并没有统一、固定,各报刊有时还用“修正报律”、“修订报律”等。

(一)清末新闻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在清末颁布的新闻法中,有三个法规内容相对比较完整,它们是《大清印刷物专律》、《大清报律》、《钦定报律》。下面我们主要分析这三个法律的内容及特点。

1.清末新闻法及其主要内容

清末的新闻法是清末修律活动的产物。庚子之变以后,特别是日俄战争后,变法图强已成共识。多数人希望能通过仿效资本主义国家,修改传统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实施新政。在1898年百日维新时,光绪皇帝就有了订立报律的想法,光绪皇帝接受了改良派的主张,将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收为官报,命康有为主持该报,并下谕:泰西律例,专有报律一门,应由康有为详细译出,参以中国国情,定为报律。大规模的修律活动始于1901年,采用的方法是“参考古今,博稽中外”,“参酌各国法律”。

到1911年止,清政府派遣大臣出洋考察,任用留学生组建修律机构,聘请外国法学家协助订定法律,还翻译西方国家各类法典和单行法规30余部作为参考。先后订出了近百部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中就有报律。

(1)《大清印刷物件专律》

《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是中国新闻出版的第一个成文法。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商部、巡警部、学部会同制定并经朝廷批准颁布,共6章40条。第一章大纲,第二章印刷人等,第三章记载物件等,第四章毁谤,第五章教唆,第六章时限。主要内容为:实行印刷物注册登记制度、规定了“毁谤”条款等。另外,《大清印刷物件专律》还就注册申批事宜对巡警衙门作了要求,其第二章第三条规定:“凡各该巡警衙门,申报此种呈请注册事于京师印刷注册总局时,即将准注册与不准注册之情由,明白牌示具呈人知之。”第四条规定:“具呈人如以巡警衙门批斥不准之情由为不适当,可于牌示后十二个月以内,迳向京师印刷注册总局递禀上控。”

(2)《大清报律》

该报律颁布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较前律有些新的内容略举如下:

第一条凡开设报馆发行报纸者,应……于发行二十日以前,呈由该管地方官衙门申报本省督抠,咨明民政部存案。(凡未照第一条呈报,遽行登报者,该发行人处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条凡充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者,须具备下列要件:一、年满二十岁以上之本国人;二、无精神病者;三、未经处监禁以上之刑者。

第四条发行人应于呈报时分别附缴保押费如下:每月发行四回以上者,银五百元;每月发行三回以下者,银二百五十元。

第七条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十二点钟以前;其月报、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日午十二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按律办理。

第八条报纸记载失实,经本人或关系人声请更下,或送登辩误书函,应即于次号照登。如辩误字数过原文二倍以上者,准照该报普通告白例,计字收费。更正及辩误书函,如措词有背法律或未书姓名、住址者,毋庸照登。

第九条记载失实事项,由他报转抄而来者,如见该报自行更正或登有辩误书函时,应于本报次号照登,不得收费。

关于新闻报道的内容,法律也有一些条款:

第十条诉讼事件,经审判衙门禁止旁听者,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一条豫审事件,于未经公判以前,报纸不得揭载。(违第十、第十一条者,该编辑人处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十二条外交、海陆军事件,凡经该管衙门传谕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三条凡谕旨章奏,未经阁钞、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

同类推荐
  • 诺贝尔传

    诺贝尔传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狼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狼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神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神曲(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最著名的代表作,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但丁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国的神奇之旅。但丁在“人生旅途过半”时,于某个夜晚误入了一座幽暗险恶的森林。当太阳升起时,有三只凶猛的野兽——狮、豹、狼分别挡住了他的去路,这时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维吉尔受但丁心爱女子——圣女贝雅特丽齐之托,帮助但丁脱离险境并带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在到达地上乐园时,贝雅特丽齐出现并接替维吉尔的向导工作,带领但丁游历天国,让他见识到了真善美,感受到了真正的爱与欢乐。作者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优秀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现状,揭露了教会的黑暗现实,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性的理解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现代散文分册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现代散文分册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套系列丛书,本书是第六册。本册分为 “梦回故乡”“读书之美”“人在旅途”“思萦亲友”“公民生活”五个部分,选入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戴望舒、朱自清、徐志摩、弘一法师、陶行知、萧红、林徽因等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本册打破教材里多选用游记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局限,继续扩大散文的外缘,将知识类散文、历史类散文、社会政治类散文都囊括其中,大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的阅读经验。
  • 爱的教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爱的教育(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灭荼演义前传

    灭荼演义前传

    一个是安逸祥和的云端秘境,一个是猖獗可恨的凡间邪教。当秘境被邪教毁灭,凡间的众生又会怎么做呢?追求美好的人必然肩负着一个使命,那就是无论自己能力如何,都要将那些妄图消灭美好的势力取缔,并求索于漫漫正道。本书尽管穿插了一些真实的历史时间点,但含有大量虚构,切勿当真对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萌货出没:误惹冷面上司

    萌货出没:误惹冷面上司

    一个被伤透心的冷漠男,一个迷迷糊糊的可爱女,一段长辈的渊源,成就了他(她)们一生的姻缘。“逸总,你欺负我好玩吗?”某女囧着一双好看的眉头实在不解。“好玩。”“你……”“沐优艾,你躲着我好玩么?”“不好玩。”某男咬牙切齿:“那你躲个什么劲。”某女无辜的瞪大双眸:“……”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非爱

    爱,非爱

    在商场上叱诧风云的男主AB与已为人妇的女主伽罗在一次商务会议上相遇,从而发生了一段比《山楂树之恋》更纯美的爱情!男主成熟稳重,事业有成,可他在爱情面前却迟疑不决,进退维谷。他已有家室,但家庭生活另他苦不堪言。周身散发着熟女魅力的女主,尽管拥有一个比较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她更加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更加渴望真挚的爱情!从始至终,他们并没有发生肉体关系,仅限于精神恋爱!最终,他们并没有走到一起,而是各自回归了自己的家庭。
  • 全能魔法

    全能魔法

    西奥妮尝到了通晓各类介质魔法的甜头,便再也不能放手。然而,她又不敢将这件事告诉艾默里,为此内心饱受折磨。另一方面,有位曾被艾默里抓捕的血割者越狱了。他是否会前来向他二人复仇?西奥妮面临即将到来的魔法师资格考试,该如何一边准备考试,一边面对劲敌呢?她和艾默里的感情最终又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即将在《全能魔法》中揭晓。
  • Dombey and Son(II)董贝父子(英文版  下册)

    Dombey and Son(II)董贝父子(英文版 下册)

    Dickens started writing the book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before returning to England, via Paris, to complete it. The story follows a powerful man's callous neglect of his family triggers his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downfall, showcases the author's gift for vivid characterization and unfailingly realistic description. As Jonathan Lethem contends in his Introduction, Dickens's "genius … is at one with the genius of the form of the novel itself: Dickens willed into existence the most capacious and elastic and versatile kind of novel that could be, one big enough for his vast sentimental yearnings and for every impulse and fear and hesitation in him that countervailed those yearnings too. Never parsimonious and frequently contradictory, he always gives us everything he can, everything he's planned to give, and then more."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欧琳达历险记

    欧琳达历险记

    本书创作于17世纪,为书信体小说之先声。写信人欧琳达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无数男子拜倒在其石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