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25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1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当时可谓天地同悲,万人哀恸,这真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主题。正如英国广播公司的斯蒂芬·赫斯特(Stephen Hearst)最近在《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上写到的:“当你转向一个文学性或新闻性、能够同时打动我们许多人心灵和思想的传媒时,你会发现,首先这个幼儿是如此孱弱,要等多年之后,才能得到文学界的‘承认’;其次,除了少数例外,绝大多数是些无聊的工作。”让我们开始吧,这位布道者说,可是他却没有说明从何处上路。

电视业说得无足轻重,这种说法令人奇怪,因为它与电视的重要性明显不合拍。自从1920年代开始大规模生产汽车以来,电视这个社会机器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事物。电视可谓无远弗届——当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穿着增压靴在月球表面着陆时,当贝利(Pele)在墨西哥城脚穿钉鞋踢足球时,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电视看到了实况。技术是这个时代的一大奇迹,经济的影响也相当可观,而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则被认为几乎是支配性的。电视决策机器就像它本身那样有趣、精细、有效,不一而足,与公共政策也有着某种联系——尽管无人知晓它们如何相关。

当然,这都是些复杂的例子,难于作出简单的回答,也不能用一般的规则来解释。电视有一种附加维度,它被认为是人们感知的延伸,在这一语境下,我们不可避免地成为马克斯韦尔·斯马特(Maxwell Smart)所说的古老的盲人摸象这一偏失的受害者。当《今日》节目播放了芭芭拉·沃尔特斯(Barbara Walters)对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采访之后,电话热线充斥着总统助理们和政治反对派的赞誉之词,前者为该节目捕捉到了他们老板的浓浓温情而兴高采烈,后者则为电视最终向全世界展示了这个老谋深算的政客冷酷无情的真实面目而大喜过望。那些1967年骚乱中与警察一起赶到现场,或1968年两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的跟随示威者行进的摄像机,有时会表达某种立场,观众自己心中有谱,即使当节目具有某种戏剧性,试图想表达某些观点时,也是如此。最近我们国内的一位朋友说:“阿奇·邦克(Archie Bunker),是实话实说。”而阿尔夫·加尼特(Alf Garnett)这个阿奇的英国原型,却在1970年成了工党的灾难。

我们常常因为简单或者耍些阴谋而高兴之致。按一下开关,灯就亮了;将暴力的、乏味的、粗俗的、邪恶的电视节目排在排期表上,因为它们想要操纵我们。我们困惑,有时甚至被那股与真、善、美毫不沾边的力量(至少在自己的国家里)所激怒。“媒介巨头”,拉尼米德(Runnymede),一位联邦通讯委员会委员痛心地怒斥到。但是,大众传媒就是一股引介力量,引介之后的事物变化则由其他力量决定,这些力量比起稍纵即逝的广播电视来,力度更强,持续时间也更长。最后,是观众而不是传播者在使用电视。观众和传播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一种制度性框架,对于所有传送到家庭中的画面,都应该在这一制度性框架中来观看,否则会无法理解其意义。

这就是把电视仅仅当作一种“媒介”(medium)的错误之处,即使是下意识地使用,它的含义也是:媒介是一名身着吉普赛服装的老妇人,灵应牌借助她之口来说话。这里的神奇之处是技术和天赋,奥妙在于人类的时间标尺,表面上被时钟、甚至被日升日落所控制。电视改变了我们打发时间的方式,它使我们坚信自己能见他人之所见,闻他人之所闻;与此同时,电视(象汽车那些)使得以往共同活动的人们,变成与同伴分离的个体。通过模糊和混淆距离感和熟悉感,电视也改变人们所关注的事物的范围和性质。

最近几年也许是电视发展的分水岭时期。严肃的人们不再轻视电视,有些人甚至对所谓电视的利弊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政治讨论仍然跟不上态度的变化——联邦通讯委员会委员、律师、法官、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基金会管理者和媒介迷们,依旧我行我素,仿佛整个制度性结构的社会目标与为观众制播的节目之间毫不相关,最终结果似乎在于敲打灵应牌而不在于文化经验和技巧。我以为,尽管电视消费者们今天仍然准备一看到底,但是他们已经不那么迷惑。

这里有一段历史,就象打字机刚出现时键盘是固定的(当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字母的入角分开,以便一个接一个地敲击),变动缓慢一样,当初电视广播机构也主要是在早期电台广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一项产业,资金和劳动力投入通过令人称奇的市场得到回报。在这个市场上,除了金钱或有望日复一日地支撑下去,其他东西都是虚的。成堆的电脑打印纸记录了观众口味的变化无常;游戏快速进行着,而相关人才却如凤毛麟角;输家一输再输,而赢家却不一定连赢再赢。

其他一些地方的经验可以用来与我们的作一番比较。如果你想考察这些大问题,找到不同地方作对比是必须的。本书中有多处,我将美国的情况与我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和法国,还有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发现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目的主要是详细说明这些国家的异同,而不是判断其优劣高下,但是有时也不可避免地要分出好坏。

常言道,走一步要看三步。目前同轴电缆热正席卷全国,电视节目将以一种新的方式传给观众;鬼头鬼脑的投资银行家们正为电视录像带行业提供存信股票;美国正方位地推动由税收支持的“公共”电视服务试验;而太平洋对岸和加拿大政府正试图让广告商承担更多的电视费用。未来的美好在于它是弹性的——没准任何事都会发生,不过有许多事可能性不大。本书的最后部分对未来的种种可能性进行了一些预测,当然这只是一些假想而已。

同类推荐
  •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本书从“君子之道、君子经文、君子德行、君子古典名篇、君子经文荟萃”五部分,立意创新、深入浅出地详细解读了中国文化中君子的内涵,如何做君子,君子的人格特征等。本书是世上首次将散布于《周易》《论语》《大学》《中庸》等中国古典著作对君子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梳理,汇集出300余条经文,并对111条经文作了生动通俗的详解,其新颖亲民的形式对弘扬和传承国学十分有益。本书内容丰富,内涵深厚,老少皆宜,特别适合年翩翩少年和成功人士阅读。
  • 东张东望

    东张东望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历史,只是日本极少数人在上个世纪和前些年制造了新与旧的不光彩的事件,给中国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日本人带来了的伤痛,造成两国人民之间的某些隔阂。目前两国政府正在“破冰”、“融冰”,志在沟通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建立彼此的互信和互惠战略关系。互知才能互信,互信才能做到互惠。
  • 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

    萌发于19世纪中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是对传统审美的全面反叛,小说、绘画、诗歌、戏剧、音乐、舞蹈、建筑、设计、电影,几乎所有艺术形式皆在这场运动中被彻底颠覆。近两百年来,现代主义余韵未消,当年的文化先锋们仍深刻影响着我们今日的文化生活。现代主义运动缘何而起?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和能量?在这本关于现代主义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中,彼得·盖伊将“现代主义”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现代主义风格代表人物或一件件名垂艺术史的经典作品,他以波德莱尔为这一波澜壮阔的研究揭开序幕,追溯了现代主义最初如何以革命者的姿态出现于巴黎。随后,马尔克斯的小说、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盖瑞的建筑等轮番出场,盖伊在书中将它们或相互比较,或相互融汇,以博学且风趣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而现代主义发展、壮大直至衰退的过程在其中得以清晰的显现。
  •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

    《海怪简史》讲述中国古代海怪故事,全书分为外篇和内篇,外篇为来自底层的海怪,它们身上带着原始的野性,千百年来,它们的故事在民间秘密传递。内篇所记则不乏上古帝王苗裔、龙宫皂隶。可见,前者是“体制外”的海怪,后者是“体制内”的海怪,前者比后者可爱,故有此前后之序、内外之别。在当下,重新审视本民族关于海洋的本质追问,承续洪荒年代的奔放想象,无疑是告别平庸与浮泛的一条捷径,亦是物质年代的自救方式。
  •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

    人生,不过是一段来了又走的旅程,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梁实秋一生讲究雅量,喜怒忧惧不形于色,任情不随于俗,举止不拘礼法,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始终追求一种优雅从容的风度。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他总是以“有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即便面对令人不快的事情,他也做着愉快的文章,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热门推荐
  • 儒侠大世界

    儒侠大世界

    《韩非子·五蠹》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然而在礼崩乐坏的世道,正是王阳明、文天祥等儒者不畏艰险,求仁取义,方留下华夏民族的最后几分骨气;而古往今来之侠客,专诸、荆轲、黄飞鸿、叶问等等,上抗王权,下重然诺,守护住炎黄子孙的最后几分血性。“天地为炉兮万物为铜,阴阳为炭兮造化为工”,儒侠之道,重在知行合一,从独善其身始,达兼济天下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神秘老公,别太宠

    快穿:神秘老公,别太宠

    帅炸男神:”你是上古龙神,是我的爱人。“梁浩兰拍拍轮椅:”帅哥户口本给我,咱去民政局!“.......快穿甜宠,作者全职更新质量双保证,欢迎入坑。
  • 豪门甜宠:老婆你别跑

    豪门甜宠:老婆你别跑

    本以为被渣闺蜜害死,谁知竟被神秘人所救?那人还说他是自己孩子的父亲?苏婉儿摇身一变,成了渣闺蜜顶头上司的老婆!于是,苏婉儿过着虐渣打脸爽歪歪,调戏总裁羞答答的幸福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古时为了训练儿童学习写作诗、词、对联而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工具书,后来被视为经典的国学启蒙读物。作者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他自号“笠翁”,所以这本书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按韵编写,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典故、诗词、花鸟、人物、器物等众多意象。全文对仗工整,极富声韵,用词精美,意味深长,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像唱歌一样,十分适合孩子朗读背诵。
  • 灵魂遗梦

    灵魂遗梦

    一本世代流传的无名书,记载着祖上几代的故事和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情,家乡那棵神秘的老树似是和她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牵连,鹰雕玉、罗盘和残缺的地图,让二十出头的她开启了寻找之旅,寻找身世,寻找答案,关于几千年沉睡的灵魂,她不断探索,几生几世的恩怨,皆为因果,诡异神秘的天空下,隐藏着雪域之中遗留下来的梦。
  • 人生本应不如此:20名职务犯罪人狱中痛思录

    人生本应不如此:20名职务犯罪人狱中痛思录

    本书由四川省监狱管理局组织编写,本书从狱中服刑的公职人员忏悔的独特角度,详细叙述了20名职务犯罪者的犯罪过程、狱中生活,人生思考和真诚忏悔等,深刻反映了职务犯罪给国家、社会、家庭和本人造成的灾难,回顾了犯罪的过程,总结了犯罪的缘由,还以点评的形式剖析了导致他们犯罪的成因等,对广大公职人员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可以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读本。
  • 肖申克的救赎(同名电影原著)

    肖申克的救赎(同名电影原著)

    同名电影在imdb top250和豆瓣电影top250中双居第一。本书是斯蒂芬·金受人喜爱的代表作,收录了他的四部中篇小说。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这本书已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并且四篇小说中有三篇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其中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誉为电影史上完美影片之一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于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书中的另两篇小说《纳粹高徒》与《尸体》拍成电影后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其中《尸体》还被视为斯蒂芬·金具自传色彩的作品。
  • 枭少护妻超放肆

    枭少护妻超放肆

    【全文完结】他的小妖精,别的本事没有,装傻倒是有一手,为了甩开他,可以把自己贬低到尘土里,为了把他身边的桃花掐断,她无所不用,把人卖了,还要替她数钱。他以为自己天煞孤星,注定孤独终老,直到遇上她,一个眼神,一个笑容,竟然让他着迷至疯狂,不惜一切把她禁锢在身边,把她宠上天。
  • 没钱就再见

    没钱就再见

    夕阳,晚霞。火红叶子的树下,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开口道:“依照约定,我找到你了。”她的对面,一位懒洋洋的男子接过她手中的佩玉,打了个哈欠问道:“有钱吗?”虽长着倾国倾城的脸孔,但女子此时一身衣着破烂,沾满了灰尘,所以男子不能不先问一句。女子脸红起来道:“不是说持玉佩找到你了就可以?”男子“喔”了一声,右手一抖,其两指夹住的玉佩瞬间化成灰,消散在晚风中。“玉佩没了,所以有钱吗?”“没...没...没有。”“一个钱都没有?”“没...真...真的...没...有。”“再见。”晚风之中,男子懒洋洋道了一句再见,便真的转身离开,看也不看一脸呆滞的女子,似乎她的容貌完全比不上一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