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000000015

第15章 媒介消费态度与行为(2)

有什么样的关己问题呢?比如关系到自己人格、关系到自己荣誉等问题。运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解释,由于人们潜意识的存在,消费者时常把自己投射到各种媒介及其服务中,他们消费的媒介是他人格的延伸部分。因此说,潜在的人格,在一个方面决定了人们对媒介及其内容的选择。比如选择手机媒介,是消费者首要地要与被勾通者进行实时的听觉的交互性交流,这一媒介成了他人格的象征,即感性、无障碍、平等的象征。

有用性选择

有用性,是媒介消费最现实的选择标准之一。满足使用理论认为,能够使用是关键的选择因素。内驱力理论也认为,大部分选择是根据过去行为的结果来进行的,即在媒介消费中,那些对人们有用、有效、有利的诱因结果强化了人们的选择。比如电视、电影媒介的轻松、娱乐作用,使消费者有了倾向性消费。

便利性选择

便利性选择,是消费者的一大特点。对于一个识字不多的消费者,他会选择更便利的视听型媒介比如电视。即将入睡的人们,可能选择消费的是杂志、报纸或Mp3。同样对形式的选择,人们更倾向于简洁、明快的风格。

趋时性选择

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一种媒介需求满足后,更进一步的或更高一层的需求就成为人们行为的推动力,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需求的趋时性,使人们不断去选择。这种趋时性还体现在始终追求新的媒介及其内容的消费选择上。比如新闻消费中,从对表象消息的消费进入到背景消息的消费选择。

在现代众多媒介消费选择中,消费往往不是源于需要,而可能是一种符号性、意义性的消费,即人们通过这种消费,确立自己的身份和存在,甚至为消费而消费,只在乎有一个消费形象。

习惯性选择

习惯性是由消费者的消费情趣、品味与习性所养成。消费者不同的情趣、品味与习性,形成了对消费对象的喜好,多次的使用与愉快经验在消费者身上建立了固定的联结,从而养成了消费习惯,无须认知过程参与,就有了无意识的习惯选择。比如许多人清晨的收听广播、早上的看报、午间晚间的看电视、夜里的听音乐和上网等等。而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自然找寻体育,有人喜欢科技等等,不一而足。有些人因此产生消费友情习惯,比如数十年订阅一份杂志。

复旦大学教授张国良则将消费者选择有一个环境性总结,即表现在适时、适地、适需、适型、适价、适应7个方面。(7)

我以为,媒介消费选择的原则,可以用最简单的原则表述,就是效用最大、成本最小、质量最优。施拉姆提出了一个十分著名的选择的公式:选择的或然率与提供给人们的报偿(价值)成正比,与代价(费力程度)成反比。这可能是考察选择是否有效用或多少效用的可行公式。

然而,在实践中也有一些例外,一些人总是在收看收听自己不太喜欢的媒介或节目。这就有一个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的问题。1971年传播学者保罗·克雷恩提出,人们往往会处于被动选择状态,打开电视往往出于习惯,并没有想到要看什么样的节目。电视打开之后,才从可供选择的节目中挑选最不让人讨厌的节目。他将这一部分人们称为"被动受众"。所谓"主动受众",就是只要有自己喜欢的节目就一定会收看收听、否则绝不会收看收听的那些"受众"。由此来看,选择在实践中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的理论可以囊括了的。

那么,这里就同时出现了消费者的中止选择行为。消费者的中止选择行为是经常性的。有长久性中止选择和间歇性中止选择两种。

长久性中止选择,即停止了消费行为,视听器官开始注意力转移,较长时间不再进行媒介消费。

间歇性中止选择,是消费者的"游击性活动",即暂时性的抵抗一种媒介及广告,如去冲咖啡、上洗手间或者转换频道(约翰·菲斯克)(8)

第五节选择后的媒介消费过程

媒介消费行为过程,是消费者实际购买和消费媒介消费的行动过程,是消费者与媒介对接、互动并进行再生产的过程,是产生一系列精神活动现象从而引发实践行动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从这个角度出发,符号学大师罗兰·巴特干脆认为,文本是由读者建立的。传播学者达尔格伦认为,文本在每个读者那里总有自己"自以为是"的意义。传播学者菲斯克认为,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多义性文本,是不同的意义斗争的场所。他们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媒介消费过程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下面,我们把接下来的具体消费活动,称之为阅读、观看、收听、拨打、上网等活动,它是消费者主动性、动态性的行为。

按照信息加工理论、阐释学研究和行为学说,选择后的媒介消费行为有以下6个过程。

一、信息输入、储存或抑制

信息的输入过程,就是媒介通过输送经由感官接收的过程。这种接收是在目的的内驱力下,有一个注意力的目标,然后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接收。比如,我们打开电视收看体育节目这一过程,就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能动行为。有时也有非能动的接收,比如在大街上无意听到的广播消息。

在信息由视听觉或触觉传送到人的大脑之后,即进行信息的储存,把信息储存在人的记忆中。比如,对体育节目中NBA赛事的记忆储存。储存,有无意识的储存和有意识的储存。

事实上,在人们注意、记忆的同时,已经剔除、忘记了一些东西,大脑抑制了一部分潜意识的东西。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抑制理论说明,让这种特殊的忘记的抑制发挥作用,可以保护人们的核心的需要系统,可以使我们不致成为全接受的人、不致成为随时随地心惊肉跳的神经质的人。

二、信息译码和解码

译码和解码的过程,就是翻译、理解的过程。用英国学者S·霍尔的观点,人们对媒介的理解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往往有同向性解读、对抗性解读和妥协性解读。这是相对于编码者意义生产的指向来说的。

这里,存在着编码者(媒介生产者)和译码者(媒介消费者)的对称性问题。这两个"主体",存在位置之间的对称或不对称,有时是所持观点角度的不同,有时是政经或文化情境的不同,有时是信息的不对称,因而就有了"理解"和"误解"的差异。

首先,译码和解码不是单单的本意解读,而是一种文本的再加工、再生产过程。这种再加工、再生产首先是选取的过程,就像炼钢选取矿石一样,总要剔除一部分,选用、消化一部分。也可能是逆编码者意向的选取,是译码者利己的策略选择。

其次,是一种意义的构建、生产过程。即人们总是对讯息进行新的意义构建和再生产。

而意义的建构,有两个经验背景,一是人们的外部生活和社会生活,二是人们的内在精神生活和认知活动,这两个方面是在建构上互相作用。美国政治学者W·班尼特说道,"个人解读新闻的策略表明,人们能够自己从新闻中构筑所报道事件或问题的意义。在某种情形中,这些构筑非常奇怪,并且已经明显地离开了新闻(或者娱乐)的原本语境"。(9)消费者依照自己的心理经验对信息进行解读,其中参与了自己的经历回忆、经验闪回、情感情绪、利益观念等等元素来加工。如同施拉姆认为的,所有参与者都带有一个装得满满的生活空间――固定的和储存起来的经验,人们根据这些经验来解释他所得到的信号和决定来回答这些信号。

而用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观点,信息符号所意指的东西,即它们的意义本来就来自于主体的阐释,真正的意义在消费者不断的阐释。"符号不再是某种深隐意义的储存;相反,它们是些表面现象,与一种判定阐释乃是永无休止的任务的不可穷尽的网络相联系"。(10)也就是说,信息成为了一个"引子",从这个点上"引出"了许多条线,意义的生成完全可能成为另一个产品。麦克卢汉尤其重视意义在媒介运动中的变迁。"一切意义都随着媒介的加速运动而发生变化,因为一切个人和政治的相互依存模式都随着任何信息的加速运动而发生变化。"(11)

再次,是一种累积与灵感生产的过程。传播学者F·丹斯认为,译码和解码是认知场与信息场的累积扩大过程,也是知识场的累积过程,所指、能指与意指的延伸,引发了多向度的形象与认识。比如,同一部《哈姆雷特》、同一部《红楼梦》,每个人看到、想到的是不相同的。

另一方面,信息的火苗往往会点燃人们思维中最创造的思维,形成灵感生产。由一条信息或几个字引发一个新产品的灵感或一部小说的灵感,这并不少见。

三、信息再现或使用

在对信息译码和解码的同时,有一个信息的再现过程,即回忆和认知加入其中。

回忆,指对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重新再现出来。包括对印象、情感、逻辑和运动的回忆。研究发现,虽然人脑可以容纳10的15次方比特的记忆单位,但记忆有天然的过滤性和重建性,即以原感知事物为依据,重新构建了一个自己的记忆,一些记忆被删除,一些记忆被拼贴、重组。媒介学者克拉珀认为,媒介消费者总是以与他们现存的信念和价值观相契合的方式解读和回忆信息。

认知,是对感知过的事物重现时的识别过程。用荷兰学者梵迪克的话说,是对一种图式的再现,这一图式由场景、环境、参与人和行为等组成。认知有方向性,有时会出现认知的不协调,但比较短暂,人们很快会选择认同某一个而放弃另一个。

我将这里的认知,主要理解为一种独立的判断,即要么是程度不同的一种认同,要么是其它形式的一种非认同。"一项研究表明,人们不会盲目地相信他们在媒介中听见、看见和阅读到的东西。在遭遇到了那么多精心策划的宣传之后,作为新闻消费者,人们已经非常警觉了……人们需要主动利用过滤、筛选以及置之不理等办法"。(班尼特)(12)这种认知能得到认同、否定、部分认同、部分否定、疑惑、修正等判断,从而会造成消费的深入、暂时中断或中断行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认知行为也就是译码和解码过程,即意义生成过程。

信息的使用过程,是至为重要的过程。所谓使用,就是思维对大脑中大量的感知材料进行认知、意义生成之后,借助语言进行对外交流,并采取各种行动。这是具有实践意义、操作意义的。比如通过看电视中的天文信息,人们进行星系的实际观测等等。

四、信息点击、下载或删除

实际上,这是与信息的使用连接在一起的行为。之所以单独描述,是因为在现代网络媒介、手机媒介消费以及以后的电视、电影媒介消费中,我们每天要做的只是浏览和视听,点击、下载或删除——这些依靠鼠标游动完成的动作,带来的是海量的、即时的、多文本的消费,这是和印刷媒介消费完全不同的消费。

前面,我们所描述的有关消费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基本上限于对印刷媒介的消费。可以说,印刷媒介的消费有自己的特征:由于文本叙事是一种线性的叙事,句法结构、语言逻辑的限定,消费者是一种迟滞的、静态的平面消费过程;由于文字符号的所指、能指的指向性,消费者是一种全部注意力的投入和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超感官消费过程;由于印刷文本的文字连贯性、从上到下的阅读顺序,消费者是一种循序渐进的顺时针的消费过程。(13)

而电子媒介的消费,特别是网络媒介消费,呈现出另一种状态:由于影像(包括声像)文本是多样的、复数的,讯息是海量的、冗余的,所以消费是一种即时的、选择性的立体消费过程;由于文本是视像、声像的单元或碎片,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使影像替代了概念、逻辑和思维,所以消费者很少用形象思维去唤起注意力,只需要视觉、听觉等感官的进入,只需要浏览或视听,所以消费是一种表征性的感官消费过程;由于跨文本传播的交互性,文字、图片、视像、声像等等的瞬间呈现、链接或者消失,其传播顺序是逆向的或者浑沌式的,所以消费是一种超文本空间的逆时针的消费过程。

显然,这种影像思维或拟像思维的特征,还需要我们深入去探讨。从表面上看,就文本的变迁而言,影像的大面积覆盖以及文本之间的任意瞬间交换,使昔日以理性、权威等话语为中心的"逻各斯"的王者地位逐渐丧失;影像文本的呈现方式,已经替代了人们过去经常说的"名誉"、"价值"等一些需要大脑想像、思维的东西,即无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只要影像呈现,影像可以表达一切观念性的东西。比如一提到"名誉",就出现刘德华、克林顿这样的直接影像。

当然,它依然和印刷媒介有着孪生兄弟一样的共生共存关系。

五、信息抵制、中止或放弃

在媒介消费过程中,会出现对信息的抵制、中止或放弃

一是抵制性解读,即消费者进行逆生产者意愿的解读。比如在新闻解读中,"当新闻常规与人们‘解读’社会体验的常规不一致时,就会产生抵制性解读。新闻常规和解读社会体验的常规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那些持不情愿或抵制态度的观众,不可能接受强加于他们的选择和报道新闻的常规及其所传达的意义。"(13)

二是中止、放弃解读,当消费者对媒介产生不适、厌倦、讨厌的感觉时,往往会中止、放弃解读,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不再消费。这样的行为在每一个消费者中,每天随时都会发生。

同类推荐
  •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

    具体来说,艺术文化类专业包括编导、戏文、文管三大类,具体又分为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学、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文艺基础知识、面试、影视评论,此外编导类专业还包括影视基础知识、电视纪录片评论等内容,戏文类专业还包括叙事散文写作、戏剧故事写作等内容,文管类专业还包括文化热点分析、文化产业常识等内容。
  • 期待是美丽的

    期待是美丽的

    本书是一位智人学者的教育随笔集。作者李志强先生曾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积极践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全市最薄弱的一所中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拓荒实验。两年时间,学校变成了育人的绿洲,处处散发着书香,澎湃着活力。李先生的教育随笔不是毫无根据的高谈阔论,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真知。它来自校园、来自课堂,对大家司空见惯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非常值得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人员参考。
  • 呐喊与彷徨(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呐喊与彷徨(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从军阀逃回来后,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彻底地堕落了。他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 环境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环境科学知识(青少年科普知识阅读手册)

    本套丛书的编辑对知识的尊重还主要表现在不断追随科学和人类发展的步伐以及青少年对知识的新的渴求。希望广大青少年通过阅读这套丛书,激发学科学的热情,以及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
热门推荐
  • 神洲:鬼谷传人

    神洲:鬼谷传人

    神龙一现惊天下,半世苦修成浮云。这说的是旷世无双的神器神龙令,非大圆满不可敌!鲲鹏展翅破云霄,无知燕雀妄称鹏!这话从一十岁的黄口小儿口中说出,羞煞天下男儿!雷霆击身亦等闲,单凭只手可遮天。十年后百晓楼称他为狂生、只能为友不能为敌,天下俊杰奉为金科玉律,此人该是何等风范? 宁犯圆满,不惹狂生! 机变如神,天下无不可坑之人,看他是如何在江湖中拨弄风云,成就千门第一名将!
  • 重生之末世邪凰

    重生之末世邪凰

    曾经最耀眼的末世女王,被上司迫害,重生在末世之前的两个月。重活一世让她更加珍惜生命,无意中开启了隐藏在体内的‘凤羽空间’,体内拥有强大异能,末世女王再次回归,带着众家人一起修仙吧……
  • 盛唐纨绔

    盛唐纨绔

    贞观四年,突厥刚败,大唐江山美伦如画。皇家有女(李丽质)萝莉初长成,杜家有妹(杜小妹)小鸟依人心,李靖家的纨绔子弟李三郎,拐着整个时代私奔,朝着盛唐大世前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探勇

    神探勇

    都市女刑警石艾媛在一起绑架案中成功解救了首富之子陈博耀,陈博耀疯狂的迷恋上了石艾媛并加入警队展开了追求,于是俩人组成cp破获了一系列金店抢劫案、碎尸案、女明星被杀案、婚恋诈骗案……同时,石艾媛的闺蜜是特警队的狙击手冷冰晶,冷冰晶是一个气质优雅的冰美人,她除了枪法精湛外还深受警队男警员的喜欢。
  • 幻术九天

    幻术九天

    带上这个,去转生吧!他的眼眸在这无尽红海之中显的是那么无情。不,不可能,这不可能…没有什么不可能,他拽着他的衣领大声呵斥:如果你可以做到,就带她一起离开!永远不要再回来。大袖轻拂便将其送离三重天阙,此时的他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暗红色的双眸缓缓闭合。他,一代幻术至尊,终未能逃出因果。
  • 太子嫁到,腹黑太子妃

    太子嫁到,腹黑太子妃

    天降大灾,百姓流离失所,钦天监言:“太子献身神女,灾祸自解。”面对送上门的美貌太子,神女大人小掌一挥,果断凌厉:“丑拒。”天下第一美人太子被拒之门外,太子殿下很生气:“很好,你还是第一个拒绝本殿下的人,你已经成功引起本殿下的注意了。”
  • 佐治药言

    佐治药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杨那张帆

    杨那张帆

    在普通的学校中有一个小人物,在校园中成名后进入社会中摸爬滚打,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我能穿越了

    我能穿越了

    梁派:二十多年了,你终于来了。这是一个主角来回穿插……梭空间争霸星空的故事!(请小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