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000000030

第30章 媒介消费的支出成本(3)

四、网状空间的出现

今天,人们所置身的媒介空间,已经不是单一的媒介空间,而是多种媒介共同交织组合的多媒介蛛网状空间,媒介消费者如同处于其中的"蜘蛛人"。

美国议程设置理论的创始人唐纳德·肖提出了"纸草社会"的设想。他认为,随着传播技术的累积和传播媒介的丰富化,以垂直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为经,以水平媒介如期刊为纬,加上兼具垂直和水平特性的网络,纵横交错,共同纺织成的席状结构,就是未来人们可能生存于其中的媒介空间。这种结构类似于古代埃及莎草纸的样式,因而未来社会也可称之为纸草社会。

事实上,这种媒介消费空间已经在当今形成,只不过它不是席状的平面,而是蛛网状的立体,称之为蛛网空间(社会)更加贴切。而且,这一蛛网中媒介的加入不仅仅是以上的几种,新媒介的出生一如科技的创新,是无穷尽的,我们今天根本无法预计。

第四节媒介消费的生理支出

媒介消费不同于商品消费,它很少用味觉、嗅觉和触觉等去体验,更多的视觉、听觉去感受。感官消费媒介,某种程度上是媒介担当了感官的功能。"媒介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人类感官也是我们个人精力的基本支出。"(麦克卢汉语)

现代媒介在人们的生理方面的支出量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要负出很大的代价。

1995年广东省教育厅对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大学生调查表明,过度使用网络已经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引起或加剧眼睛疲劳、视力下降、腰酸背疼、精神焦虑紧张、睡眠质量差等"电脑综合症。"有28.8%的经常有在虚拟空间的感觉,害怕与现实中的师生交往,在人多的地方感到紧张;50.1%的学生不能集中精力高效学习;有24.7%的学生经常有紧张感或压力感;有24.4%的学生情绪很容易波动、急躁、易发脾气、易伤感。

一、脑力支出

长时间的与媒介接触,消耗了人们的脑力,使大脑陷入缺氧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甚至可能诱发某些病症。

专家们分析,城市脑癌剧增,手机疑为元凶。使用手机时电磁波可以进入大脑的说法,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因为使用手机时,人体成了天线的一部分。前不久,瑞典国家工作生命研究院对905名恶性脑肿瘤患者的手机使用模式进行研究后指出,这批病人中有85人是手机常用者,而20岁前已开始使用手机的病人更属高危。研究亦发现常靠近手机的头部一边,患脑肿瘤的机会率比另一边更高。

二、视力支出

据观察,人类接近事物60%以上是依靠视觉的。视觉也是最直观、最客观的感官之一,中国人有"眼见为实"的说法。康德认为,视觉"不仅在它空间内包括了知觉的最大范围,而且也是最少受到器官的激动,因为它接近于一种纯粹直观"。正因为这些特点,视觉成了人们的第一位重要的感觉器官。

视觉也是最辛劳的感官之一。特别是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以后,学习教育期的延长和媒介讯息的爆炸,对人们的视力构成了挑战。人们的视力在下降,近视在加深,近视镜成了一道风景,这在过去时代是没有的。特别是网络媒介对青少年视力的伤害是显见的。眼睛疲劳、眼底出血的状态并不少见。这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五、听力支出

听觉是间接知觉器官,人们接近事物的40%-20%依靠听觉。目前看,听力的支出在媒介消费中还属可承受支出。但媒介对听觉的影响比如超分贝噪音、电子对耳膜的损伤是存在的。人们24小时不离手机的现状已让听觉蒙受其难。

专家们认为,噪声中听音乐最毁听力在嘈杂的环境下听各种音响很容易导致听力下降,严重的可导致耳聋。MD随身听、CD、MP3、MP4等便携式播放器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损害听力。医学实验结果证明,将豚鼠暴露在100分贝的声音环境中1个小时,豚鼠原先正常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如果暴露2-3个小时,这只豚鼠就会出现耳聋。正常情况下,也就是安静环境中,人们听声或进行语言交流时,能接受的感觉最舒适的音量在30-40分贝之间,也就是是刚刚听到声音的大小。

四、体力支出

人们在媒介消费中的体力支出可能不为人重视。长时间的看书看电视,特别是上网,容易引起腰酸背痛、头晕目眩、精力涣散。

媒介消费中,影视剧爱好者由于情感的投入,一部分人会发冷或出汗,一部分人会狂笑或流泪。热衷于体育节目的球迷会陷入昼夜不分、茶饭不思的地步,其心情时悲时喜跌宕起伏,神经高度紧张之后又在最后忽然松驰,让消费者馏尝一个赛季的筋疲力尽。

这一体力支出要在消费者自我可控范围之内,收支平衡而不透支。

第五节媒介消费的货币支出

媒介消费的货币支出是非常独特的。它有直接货币支出,更多的是间接货币支出。

1972年,麦库姆斯提出了媒介消费支出的相对常数原理。他认为,人们用于媒介的支出长期以来与国民收入有一个对应的关系,即需求的收入弹性是1.00,也就是说需求变动率/收入变动率=1.00,需求与收入有一个正相关关系。从近年的实践来看,媒介支出大约占到总消费支出的3%左右。

而新媒介的增长是以旧媒介为代价的,用于新媒介的支出一定是从其它媒介支出中吸引过来的,而不是从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中来。

在这里,新媒介中消费者可以购买并满足同样需求可选择产品,被称之为替代品。对替代品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对原有产品支出的减少。而可以和原有产品一起彼此使用的产品,被称之为补充品,对补充品支出的增加会导致均衡数量的上升。比如录像机和DVD播放机就是补充品。

一、直接货币支出

媒介作为精神产品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销售方式,特别是借助科技的力量大大降低了媒介生产成本,因而消费者的直接货币支出在不断地走低。

在媒介消费中,一些网络的无偿使用包括免费邮箱、免费聊天等等,电视、广播、广告是免费的,报纸也是十分廉价(厚报时代的读者拿到的报纸的售价是成本的1/3或更少)。

只有一些杂志和书籍依然在维持着高额售价,纯粹依靠发行运营。手机依靠话费生存,但在逐渐走向低廉收费。

新技术的出现,新的媒介形式的出现,有了一些新的收费媒介。如网络游戏、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的收费制。在网上下载歌曲等也正在被人追讨版权费用。

2000年,美国每人每年媒介支出为651.37美元。其中,有线电视为187.60美元,音乐唱片为67.99美元,报纸为55.27美元,期刊为39.96美元,图书为97.68美元,音像为104.76美元,电影为27.35美元,网络为45.35美元,家庭视频游戏为20.84美元。(33)

在这里,需求法则同样在产生一定的控制性作用。也就是说,当其它条件相同,如果价格越高,人们的支出会越高,则对媒介的需求越小;如果价格越低,人们的支出会越少,则需求量越大。

二、间接货币支出

间接货币支出即广告,虽然看是广告商的支出,实际上是消费者隐形的支出。

为什么会有广电节目的无偿消费、报纸的廉价消费,是由于广电、报纸生产者通过消费者进行了第二次售卖,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出售给广告商或政治、宗教宣传者。由于有了消费者对广告的注目,广告商才掏广告费给媒介生产者。广告费的多寡是以消费者的多寡衡量的。正是市场经济中的广告,维持和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广告自身也形成为一种媒介。

另一方面,媒介消费者作为商品消费者,他们无偿或廉价等到的媒介消费却在广告指引下的商品消费中转支了。就以我国税收法规定,企业的广告费如果在5%之内,则可以计入企业成本,这仍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于媒介生产者与广告商的共谋关系,媒介生产者自然不去揭示这一事实,而且这一复杂过程也不为人们轻易所察觉。

三、消费支出深度

媒介消费支出深度,是指以媒介消费者最近一次消费时间、近期消费频率、近期消费金额3项变量考察消费者的支出与所消费的媒介的关系程度。这是借用鲍比斯通的商品消费者RFM模型。(34)

最近一次消费时间,往往决定消费者对媒介的亲疏程度;

近期消费频率,是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该媒介的次数,表明了消费者对媒介的使用深度;

近期消费金额,表明消费的规模大小。

在这里,首先将这3个变量各区分为5个维度。以书刊媒介消费为例:

设最近一次消费为,1个月以内(代号1),1-2个月内(代号2),2-3个月内(代号3),3-4个月内(代号4),4个月以前(代号5);

设近期消费频率为,5次以内(代号1),5-10次(代号2),10-15(代号3),15-20次(代号4),20次以上(代号5);

设近期消费金额为,100元以内(代号1),100-200元(代号2),200-300元(代号3),300-400元(代号4),400元以上(代号5)。

这样,消费者组合可以达到5×5×5=125类。

在这125类中,555是支出最多的消费者,111是支出最少的消费者,中间是过度型的消费者,支出由低到高走向。这一模型不一定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估量消费者的消费深度。

注释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第32-37页,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周大荣《时间运筹学与现代生活》,引自汪天文《社会时间研究》,第9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第204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转引自吴克宇《电视媒介经济学》,第76页,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5)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第199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转引自阿什德:《传播生态学》,第200-201页,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7)利波维茨基和夏尔《超级现代时间》,第6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格雷汉姆·默多克《大众传播与意义的建构》,转引自迪金森等编《受众研究读本》第227-228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9)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第426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0)阿什德:《传播生态学》,第45页,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11)G·韦伯斯特等《视听率分析》,第18页,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12)喻国明《传媒影响力》,第70页,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3)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第177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根据韦伯斯特等《视听率分析》,第14页,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15)喻国明《传媒影响力》,第22页,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16)温孝卿、史有春主编《消费心理学》,第91页,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7)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第48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8)金格马《信息经济学》,第142页,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19)达文波特和约翰·贝克《注意力管理》,第4页、第348页,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0)鲍文杰、范毅明编著《世界上最卓越的广告大师》,第14页,工商出版社1997年版

(21)麦克劳等《对媒介效果的理解与误解》,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62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转引自谷时雨:《多媒体艺术》,第197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23)达文波特和约翰·贝克《注意力管理》,第325页,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4)拉斯德威尔《引爆流行》,第148-149页,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25)引自赵鼎生《西方报纸编辑学》,第8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6)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第169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7)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第183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8)麦克卢汉《理解媒介》,第315页,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9)莫斯可《传播政治经济学》,第169页,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0)梅罗维茨《空间感的失落》,引自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第53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戈德罗和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第111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2)格雷柯《媒体与娱乐产业》,第10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3)杨东龙主编《细分——从客户区隔中谋取利润》,第152-15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同类推荐
  •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需要从小培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本书是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内容,教导学生要尊敬长辈、友爱同辈、严于律己、彬彬有礼,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 汽车车身修复

    汽车车身修复

    《汽车车身修复》以汽车车身钣金修复的技能为主线,从基本技能到一般技能,再到车身严重损伤的修复技能,分别对应三个模块,即模块一——车身钣金基础,包含安全与防护、车身结构与常用材料、钣金展开放样、手工咸形、气体保护焊、电阻点焊等十个任务;模块二——车身轻微损伤的修复,包含前翼子板的修复、车门面板的修复、车身钢板的收缩、车身铝板的修复、车身塑料件的修复等七个任务,模块三——车身严重损伤的修复,包含车身损伤评估、车身测量技术、车身矫正技术、车身钣金件的更换等四个任务。
  • 大学生幸福心理课

    大学生幸福心理课

    本书以心理健康知识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帮助大学生用更积极阳光的心态去追求幸福人生为目的,紧紧围绕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心理困惑,如自我成长、学习困惑、人际交往、情绪困惑、压力管理等,展开了系统的阐述。本书结合当前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新时代对个体积极心态,以及高心理素质的要求,通过“身边故事”“理论快线”“ 探索自我”“实训操练”“感悟成长”五大模块,突出心理课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环环相扣的内容设置,让大学生在实战体验中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西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海底两万里(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海底两万里(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重生漫威之神体

    重生漫威之神体

    苏阳快点快点:等我看完,死侍马上就来
  • 不死灵神

    不死灵神

    这个世界,有着强大的战技,顶级的战兽,还有着强大的五行修炼者。传说中的洪荒战兽,逆天的战荒境强者,当强大的魔灵师到来时,身怀至宝的主角该如何自处?当黑暗之主的锋芒遮蔽了苍穹时,水火本源力临身的主角,如何一步步打破禁忌,率领着众多强者杀伐天下?弹指间,翻天覆海,转瞬间,灰飞烟灭!光怪陆离的异世界,灵识不灭,灵神不死,且观一个凡人如何走上恒古的巅峰,抱得美人入怀,成就那不死之灵神,君临天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剑长三尺半

    剑长三尺半

    这江湖有柄剑比常人所持要多出半尺,这江湖有个人修的是魔道剑。乱世将起,是要捧一本圣贤书,又或是拔剑生死?
  • 7天之后

    7天之后

    由于酆都城太堵,自杀未遂,最后上了一个小萝莉的贼船,大叔和萝莉开始了为期7天的冒险,围堵的警察,出戏的前女友,脑回路清奇的少女,一路上意外不断,结果竟然是……
  • 凰冢

    凰冢

    十几年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昏迷过后醒来,竟成为了亡灵。莫名从亡灵又变回了人类,却被告知了惊人的消息。“你是说我身体里有座坟?”命运多舛的他,将会如何走出属于自己的武道之路?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乃木坂往事

    乃木坂往事

    这是秋山君的爱情故事
  • 岁月如此多娇

    岁月如此多娇

    清淡地生活在山河如画、亲情如蜜、爱情如药、友情如茶的城乡之间,她静默的无任何言语。时代的步伐太快,她眼睁睁地看着蜂拥而至的人群,以开发者的名誉把山河改造的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在钱似乎越来越多的过程中的,亲情蜜变了质、爱情药变成毒药、友情茶破在了灾难里。尘埃落定,人群散去,她依然在那静静地和山河一起面对以后的岁月。她相信,只要诚心等,亲情、爱情、友情都会回来……
  • 梧桐树

    梧桐树

    树这东西,像人一样,高兴的时候,是会笑出来的。当然了,树也有不高兴的时候,甚至还有伤心的时候,到了这个时候呢,树也会哭出来的。树笑的时候需要风的鼓动,而哭的时候则需要雨的帮助。风和雨是性情的,最知道树的欢乐与忧伤……这就是冯举旗了,自以为是个文化人,而且还怀揣着一个不死的文学梦想,得空儿写篇千把字的小散文,寄给我,让我想办法给他在报纸上变成铅字。我得承认,冯举旗的文字是不错的,写的小散文都很有味,像我起头用的几句话,就是抄录了他近些日子寄给我,我给他发在《陈仓晚报》副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