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300000001

第1章 总序

张凤铸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艺术学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国际上广播媒介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电视媒介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上世纪50年代以来,广播与电视迅速发展,成为20世纪后半叶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强大的视听媒介。广播文艺是以电子技术、广播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唯一物质媒介,诉诸于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而电视艺术则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广播电视与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和多种艺术形式结缘,形成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艺术,如广播剧、电视剧、广播音乐、电视音乐,广播戏曲、电视戏曲、广播文学、电视文学、综合文艺以及各种晚会、各种选秀活动、益智类、情感类、竞技类、游戏类文艺节目等,显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风貌,被称作是继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的一种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新的艺术形态。作为社会文艺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艺术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发展起来的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经过初建、探索和发展阶段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类型多样、互相渗透、动态发展的学科发展格局。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在于其解释、指导实践的功能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功能等的充分发挥。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指导了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而且也起到了一定的理论预测作用,促进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一般来讲,学科体系的确认标准有三方面:其一,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有相对独立的概念、范畴、原理,并正在或已经形成学科结构体系;其二,有专门的研究者、研究活动、学术团体、传播活动、代表作等;其三,该学科的思想、方法已经在实践中被应用、被检验,并发挥特有的功能。以这三方面标准来衡量,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并不成熟和完善,虽然初步确立起了应有的门类和框架,但从各门学科建设来看,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来说,都还不能按学科建设的严格原则和标准进行具体规划和落实。在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中,各学科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其中有些学科起步较早,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有些本身又分为若干个分支,学科研究向着更加深入的层次、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处于成熟或继续发展期;有些学科正处于初创阶段,趋于形成。这种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尚不完善。虽然重视了学科的创建工作,但这种“创建”还停留在表层,缺乏在开展研究、积累理论基础上的深层次创新。另外,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尚未与新时期传媒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建立起互动机制,尚未走上同改革实践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轨道。同时对发展变革中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并开展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更缺乏理论上应有的概括、提炼和总结。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申请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的重大课题,由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的老、中、青教师承担起各项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和支柱性学科之一,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在教学科研方面立足于当代最有影响的广播电视大众传媒,结合我国广播电视艺术的创作实践,以中央三台等实践部门作为研究基地,借鉴国外广播电视艺术发展的先进经验,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全国广播电视艺术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开展了面向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发展需要的特色鲜明的多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完成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52项,许多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即开始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创建工作。1959年起招收本科生,1979年起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成为全国广播电视艺术学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本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获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广播电视艺术学从创建、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学科的发展必须站在理论思维的基础上,明确学科的体系和研究范围,因为学科体系的庞杂和混乱只能导致对实践指导的盲目。学科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科必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自身的目标与价值尺度,一个学科的成熟将要引发这个学科与相关学科的集成。因而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在媒介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必须进行集成才能达到更大规模的优化,而这个更大规模的范围就是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的研究范围。在构建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如下原则:

(一)继承性原则。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广播、电视媒介的生态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广播电视仍在我国占据很大比例,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环境下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仍不能摈弃以往的内容另起炉灶,这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虽然在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时必须坚持继承性原则,保持该学科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但时代的前进促使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发生重大变革,与此相对应,广播电视艺术学也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才能顺应历史潮流,更好地指导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中展现新的风貌。

(三)现实性原则。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对广播电视艺术的形态、特征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但是就我国的网络覆盖率、人们的知识更新程度、对网络的认识观念以及网络自身的负面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互联网还没有走入每个人的生活,社会还处于从印刷秩序向数字秩序的转变和过渡阶段。因此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应考虑到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兼顾媒介技术发展的现状,把现实和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所构建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能够指导当前的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工作实践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活动。

(四)预见性原则。21世纪科学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新的媒介技术不断涌现,作为与技术发展紧密相关的媒介,广播电视艺术学势必随之发展,但是作为学科发展的结果,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框架却不应当随着广播电视艺术学的不断发展而经常变动。因此在构建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时,必须具有预见性地为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发展预留出适当的空间,当然这种预留是建立在科学预测基础上的,而不是毫无根据地猜测。

基于这种思路,综观当代研究的最新发展,课题经过研究形成了如图一所示的学科研究领域,基本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五部分。五个领域之间不是线形关系,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关系。虽然研究工作可以集中在一个领域,但也需要熟知其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阐述广播电视艺术学最基本的理论,包括对“广播电视艺术学”概念涵义的表述,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基本属性及功能的揭示,对广播电视艺术构成要素的分析,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框定并对广播电视艺术学一系列范畴与概念进行界定。张凤铸老师和施旭升老师等合作撰写的《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总论)》、张文娟老师撰写的《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反映了目前国内对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描述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历史,以及广播电视艺术在当代中国的现状。关玲老师的《中国电视文艺发展史》对电视艺术产生、发展的过程做了历史的梳理,杨燕老师的《中国电视戏曲发展史》对电视戏曲的发展过程、条件、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第三部分对广播电视艺术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广播电视文化传播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影像文化现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文化。蒲剑老师撰写的《电视文艺传播研究》利用传播学的观点、方法对电视文艺进行研究,对电视文艺传播的历史、现状、传播的环境、传播效果、受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何晓兵老师的《电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将传播学与音乐学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了音乐传播的价值观。

第四部分介绍广播电视艺术创作方法。施旭升老师的《电视叙事艺术论》、王雪梅老师的《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对广播电视艺术各个层面的创作进行了理论总结。

第五部分是运用前几个部分阐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广播电视艺术类型研究。关玲老师的《中国电视综艺文化》、杨燕老师的《电视戏曲文化论坛》、王雪梅老师的《广播剧研究》、何晓兵老师的《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类型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艺术进行了“从一般到个别”的分门别类的研究和分析。

在上述这个学科体系中,第一部分解决“广播电视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广播电视艺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三部分回答广播电视艺术创作“谁来干”、“对谁干”,第四部分让人了解“干什么”、“怎么干”,第五部分对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艺术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整个体系内容丰富完整、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性,基本上说清了广播电视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方式方法,同时,也使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学科独立性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研究关系到该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对艺术创作实践的指导范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传媒全球化的进程,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蕴含着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将向成熟和完备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套丛书较全面地体现了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特点,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基础。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建设离体系完善还有很长的距离,还任重道远,中国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工作者应有广阔胸襟、恢弘气度、大家风范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把中国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达到日臻完善、完美的程度!

是为序。

同类推荐
  •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华大讲堂(2011)

    华大讲堂(2011)

    本书收录了2011年莅临“华大讲堂”的叶国华、陆学艺、蔡昉、房宁、王国刚、高培勇、范维澄、魏杰等8位专家的演讲文稿,内容涵盖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十二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与财税改革、公共安全管理、2012年经济走向分析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其视野之宽阔、分析之精辟、见解之独到、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堪称当代中国思想文化荟萃。本书还收录了每次演讲后的互动问答,通过专家与听众的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发思考、深化理解。本书由专家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深入浅出,让人犹如身临讲堂。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研究

    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研究

    本书从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是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这一议题入手,进行系统分析和阐述。作者认为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模式是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二分架构模式发展和演化到民族和主权国家形成、市场经济得以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才形成的,市民社会应该是对个人生活发展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并获得独立性之后,对所有个人生活领域的概括性表述。国家则代表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公共生活。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市民社会和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国家相伴而生。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分架构是对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二分架构演变到一定阶段对整体社会状态的新概括。市民社会和国家分别体现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一般人生活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等不同的活动原则,表现出严格的区别。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当代青年的重要环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当代大学生,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进行研究,是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并最终在实践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备手段。
热门推荐
  • 修真狂徒

    修真狂徒

    当他能够在修真界和现代穿梭自如会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当他扛着加特林轰杀修真者是何等牛逼?当他开着战斗机单挑修真世家是何等嚣张?且看他两界逍遥。
  • 我们的辉煌年代

    我们的辉煌年代

    哪怕经历过无数的挫折哪怕面对了无数的磨难但这是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那么这个时代就是属于我们的,辉煌年代
  • 叶罗丽精灵梦之水陌灵络

    叶罗丽精灵梦之水陌灵络

    我本是仙境的公主,火领主的妹妹,水火同体,却因一场阴谋被封印人间,抹去记忆,当再次苏醒,我要怎么选择?
  • 我家青梅很可爱

    我家青梅很可爱

    五岁那年遇见他便怦然心动。他被苏家收养只能将对他的感情藏于内心深处。可是她却不知,他从第一眼见到她,便也暗生情绪,发誓一定要变强大,娶她,爱她,宠她把最好的都给她。她找回身世,却没想到她便是当初偷听到与他有指腹为婚的那个女孩儿。(甜文,本文纯属虚构)
  • 史上最废男主

    史上最废男主

    从前有座山叫武当山,山里有座道观叫金殿,金殿里有个不算老的道士叫君陌,君陌道士带着个真的很小的道士,一起下山,看一剑士,剑斩九幽通天巨龙,看一人敲十八载木鱼点化古魔,看一读书人笔墨写尽风流,扶起读书人脊背,在不轻折。
  • 傍晚的尖叫

    傍晚的尖叫

    红番小区有些年纪了,前两年沾某活动的光,刷过一次外墙,很快就像老年妇女脸上的粉,斑驳干燥,透出没有营养的底色来。到处都是横空而过的线缆,阳台一律封死,窗口处投降般伸出些长长短短的衣物来,无论款式还是质地,都在向上天证明,住在这里的人,生活谈不上讲究。但它却在上海寸土寸金的位置,拐到弄口,就是整齐而辽阔的商业区,空气中嗡嗡作响的仿佛不是电流,而是钞票在以光速流动。小小每次从小区走出,穿过两百米弄口,拐到马路上等车,都会有种新生儿奋力钻出母体的感觉,一刻还是憋闷不堪,一刻就天高地远了。
  • 嫡女重生:巅峰召唤师

    嫡女重生:巅峰召唤师

    懦弱胆怯的废材草包二小姐,屈辱一生,最后被夫君和妹妹联手害死。上天垂怜,让她重生回到豆寇之年,这一世,她不再委屈求全,不再做提线木偶,脚踩狠心渣男,横扫恶毒姐妹,她要做掌控自己命运的女王。他是身份神秘,能与皇帝平起平坐的天阶召唤师,却对她穷追不舍,百般宠溺。“他们说我是废物。”“我废了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废物!”“她们说我长得丑。”“谁说的?你尽管去弄花她的脸!我善后。”“我琴棋书画样样不精。”“我不在乎。”“我脾气不好。”’我不介意!”’“她的召唤兽好萌!”’我去抢来给你!”……“霍止翊,你除了会对我好,还会什么?”“还会疼你,爱你,宠你,纵容你,保护你!把你宠上天!”
  • 爆萌小宠:仙君也吸猫

    爆萌小宠:仙君也吸猫

    历劫失败,她意外成了若浮山庄庄主的小宠,为了吃鱼和若浮刀,日常卖萌撒娇加耍赖。“温小喵,湖里的鱼怎么又少了一条?”温越捏着某只猫的小肉垫,微眯了眸子问。某只猫一歪头,装傻,“喵?”你说什么?她听不懂啊~她本打算拿到若浮刀就潇洒走人,岂料庄主冷冷一笑:“温小喵,你敢跑我就打断你的腿。”吃了他那么多鱼还想跑?
  • 我成了民谣大佬

    我成了民谣大佬

    平行时空陆宁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民谣~(就当我在推歌好了,总有一首民谣适合你)
  • 几世京华情

    几世京华情

    这部小说由《天桥遗梦》(已完成)《前门残梦》(连载中)两部分组成,讲述的是两代人四个主人公在民国北京内城所发生的悲欢离合。看点:在这部书中,如今已经灰飞烟灭的天桥,盛世不再的前门,面目全非的什刹海都将以最美妙时的景象重现,一些在民国时期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如天桥八大怪、刘春霖、小德张、赛金花、孟小冬、林白水、邵飘萍、曹锟等都会在其中悉数亮相,而各类老字号、会馆、老戏园、庙会、东安市场、北海、景山、鼓楼、西山的别样风情都会点缀其中。老北京的历史故事,曲艺,美食,民风民情的点滴精彩也贯穿着全书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