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800000005

第5章 建构中国电影民俗学(3)

1.“民俗电影”方向

通过发掘、梳理那些散见于百年中国电影中的“民俗元素”,来逐步剖析、论证民俗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元素,对于电影之民族特色的确立,以及思想意味的构成,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具体来说,针对民俗成分在影片视听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那部分作品,我们通过梳理、归纳、整合其中的民俗现象,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在影片的叙事、造型、表意等方面所承担的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总结它们在整个影片的视听系统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便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民俗电影”样本和理性经验。例如:

1.仪式类:《黄土地》中的“祈雨”、《祝福》中的“除夕祭祖”、《悲情城市》中的“婚礼”、《菊豆》中的“葬礼”等。

2.方言类:《抓壮丁》中的四川话、《秋菊打官司》中的陕西话、《股疯》里的上海话、《童年往事》里的闽南话(台语)、《小武》里的山西话、《寻枪》里的贵州话、《没事偷着乐》里的天津话等。

3.民居类:《马路天使》里的“里弄、亭子间”、《黑骏马》里的“蒙古包”、《老井》里的“窑洞”、《城南旧事》里的“四合院”、《孔雀公主》中的“傣家吊脚楼”等。

4.观念类:《祝福》中的“捐门槛”;《乡音》和《野山》中的“夫权观念”;《喜盈门》中的“妯娌关系与忠孝观念”;《湘女萧萧》和《良家妇女》中的“童养媳现象与贞节观念”;《哀乐中年》中的“面子观念”等。

5.民间艺术/娱乐类:《活着》中的“皮影戏”;《霸王别姬》中的“京剧”;《变脸》中的“变脸”技艺;《黑炮事件》中的“象棋”;《蓝风筝》中的“风筝”;《炮打双灯》中的“爆竹”等。

6.五行八作类:《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锔碗”、《背靠背脸对脸》中的“钉鞋”、《双旗镇刀客》中的“肉铺”、《春蚕》中的“养蚕”、《饮食男女》中的“烹调”、《红高粱》中的“酒坊”等。

7.岁时节日类:《过年》、《过年回家》、《惊蛰》、《立春》等。

2.“电影民俗”方向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程中,积累了极为浩繁的民俗资源,如何把它们有机地运用到电影创作当中——这无疑也属于“中国电影民俗学”的探讨范围。但是包罗万象的中国民俗现象,并不一定都适用于电影创作。在具体探索中,我们应当首先较为系统地、分门别类地选择整理出那些有可能为电影所用的各种民俗事象(其中包括精神观念、情感心理、思想意识等“软民俗”),并对它们做出“电影学”意义上的价值评估和甄别,以利于电影创作者能够在尽短时间内,为自己的“故事”寻觅到最适合的叙述环境和表意载体,或者最起码能够找到具有启示意义的对应参照系统,从而使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较为鲜明的民族风格。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研究中,“民俗电影”和“电影民俗”这两个研究方向是并行不悖的,把它们人为地分开,既无必要也不现实。因此,在本学科的起步阶段,我们大体可以首先从以下这些命题或范畴入手,对电影与民俗的关系加以初步探讨:

传统戏曲与电影;传统武术与电影;传统饮食与电影;传统服饰与电影;

传统民居与电影;方言文化与电影;五行八作与电影;岁时节日与电影;

传统仪礼与电影;传统观念与电影;民族情感与电影;民间信仰与电影;

民间文学与电影;诗词书画与电影;民间艺术与电影;民间游戏与电影;

民间陋俗与电影;江湖社会与电影;少数民族与电影;新兴民俗与电影。

综上可见,本学科的“研究目标”主要在于:尽可能把“电影理论的民族化探索”落到实处,同时还要结合大量实证研究,鞭辟入里地指出:中国电影创作究竟应当怎样去追求自己的“民族风格”,并力图在理论上辨析并回答清楚以下问题:

(1)什么样的影片才是具有“民族风格”的电影?

(2)实现中国电影“民族化”的核心路径在哪里?

(3)应当怎样去追求电影的“民族风格”?

为此,本学科的“基本范畴”大致设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广泛发掘、梳理散见于中国电影中的“民俗元素”,充分剖析、论证这些“民俗元素”在具体影片中的能指与所指,进而深入探讨它们对于电影之民族特色的确立,及其思想意味的构成,究竟发挥了哪些具体而神奇的作用。

另一方面,数千年的华夏文明,积淀了众多“民俗事象”,有些已经式微甚至消亡,有些仍然存活在当下;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不断伴生新的民俗现象。所有这些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过的“民俗事象”,均有可能运用于具体影片的创作。那么,搜索、梳理、呈现这些“民俗事象”,并尽可能指出它们有可能服务于哪些或哪类影片的创作,无疑也应当是本学科的探讨范围。

简言之,本学科研究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

(1)“民俗元素”曾在既往影片创作中发挥过怎样的作用?

(2)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还有哪些“民俗事象”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显然,这门学科至少应由“民俗电影”和“电影民俗”——包含民俗元素的电影,和能够服务于电影的民俗——这两个研究方向组成。如此,就有可能通过对电影学和民俗学的交叉、互动,从民俗学和民俗事象中,把那些有助于电影民族化的各种潜力,逐步探究、开发出来,并充分利用起来,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电影理论打开一条可能的通道,进而在理论探讨和艺术创作中,直接服务于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建构与升华。[14]

结语:让我们为电影发展与民俗传承插上双赢的翅膀

尽管“中国电影民俗学”这个概念是本书作者的原创,但是早在1924年,我们的电影先辈就已经注意到了“民俗和电影”的关系,并将其和传播华夏文明、树立我国国际形象的重大使命联系在了一起。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先辈们的声音:

“影戏虽是民众的娱乐品,但这并不是它的目的。在国际观念没有消灭,世界大同没有实现以前,它实负有重要之使命,约而言之,有以下数端:

(1)赞美一国悠久的历史。(2)表扬一国优美的文化。(3)代表一国伟大的民性。(4)宣扬一国高尚的风俗。(5)发展一国雄厚的实业。(6)介绍一国精良的工艺。”[15]

仔细体悟上述论断,我们不难发现电影先辈们熔铸在字里行间的赤子之情和真知灼见。他们在恳切、明晰地指出电影之“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间接地晓谕后人应当通过怎样的渠道,才能真正实现那些使命。在上述六项“使命”中,至少有五项——“历史、文化、民性、风俗、工艺”——都涉及了民俗文化。这意味着,民俗文化既是电影所要传播的主体诉求,同时也应成为电影所要承载与表现的核心内涵。显然,这正是今天我们所要建构的“中国电影民俗学”的肯綮所在。

由于当时“民俗学”在中国的土地上才刚刚萌芽,因而清晰地意识到电影创作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学术关联——这对当时的电影人而言并不现实,但他们却凭借一腔热血和开阔的眼界、丰厚的学识,高屋建瓴地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构想了一条既有可行性,更具建设性的康庄大道!在光阴流转了九十多年后,这些论断至今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令我们不能不由衷敬佩、赞叹先辈们的远见卓识……

毋庸置疑,民俗文化既是中国多元地域风情最直观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情感及思想观念最朴素的表现平台。可以说,再没有什么能够像民俗文化那样,能够极为鲜明而集中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个性风采。因此,中国电影欲求民族风格的确立,就一定不能忽视对民俗事象的广采博收、恰当运用,而大量“民俗电影”的涌现,不仅有助于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探索与确立,而且也能在不同程度上为我国民俗文化的保留与传承起到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这类影片在“文化人类学”上的价值,也必将随光阴的荏苒而日渐彰显出别具一格的恒久魅力……

有鉴于此,大力开展“中国电影民俗学”的探索,就已不单是一种现实的功利需要,它还蕴含着弘扬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长远诉求,因此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1]参见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册)中的有关文章,如《如何的救度中国的电影》、《所谓中国影片》、《民族主义与中国电影》、《略谈“空气”》、《建立中国电影风格》、《向传统文艺探胜求宝》、《电影民族化再认识》等篇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另见:李少白、邵牧君、罗艺军、韦菁等人的有关文章,主要刊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的《电影艺术》杂志上。

[2]本章主体内容曾发表于《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

[3]参见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4]段宝林、武振江主编:《世界民俗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3页。

[5]参见董晓萍著:《民俗学导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年版。乌丙安著:《民俗文化新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将繁复的民俗事象划分为“有形(硬)民俗”与“无形(软)民俗”,并统称为“大民俗”——这是笔者在研究本课题中所创造的三个概念,妥当与否尚待检验,在此仅供参考。

[7]作为我国民俗文化中的“恶俗”之一,绵延两千多年的这套“潜规则”至今仍在被各级官员“发扬光大”。

[8]郁达夫:《如何的救度中国的电影》,载于《银星》杂志1927年第13期。

[9]鉴于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恕未注明某些言论、观点的出处。读者若有兴趣,均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出版的《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等杂志上,以及近年来谈论电影之“民族化”的一些著作中查找到。

[10]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1]蓝翔、冯懿有著:《中国老360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2]臧振著:《蒙昧中的智慧——中国巫术》,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

[13]王丽华著:《中华传统文化书系——服饰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本书作者于1999年在北师大读博士期间开始思考“中国电影民族化”的问题。2002年毕业,到中国传媒大学任教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创立“电影民俗学”的初步构想。2007年在《当代电影》第6期上发表了长篇论文《建构中国电影民俗学》。目前该文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已被引用几十次。

[15]周剑云、汪煦昌:《影戏概论》,节选自《昌明电影函授学校讲义》,1924年版。

同类推荐
  •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大美不言: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

    本书中,李长之先生利用西方美学理论观照中国传统绘画,从主观、对象和用具三个方面对中国画理论作出具有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建构及评述,为人们重新审视中国绘画艺术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让读者更明晰地领悟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和独特美学价值。
  •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舞台美术应属于相对偏远的学科,却又有悠久的历史。曹禺先生指出,“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通俗地对其作了艺术定位,又辩证地建构了与戏剧舞台的关系。本书以不同的学术视角,对当代舞台美术的创造,进行了整体性的剖析、读解,折映了当代舞台美术的生命状态、生存空间和未来前景。全书基于作者的创作实践,有论有述,史论并举,对当代戏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大戏剧论坛(第4辑)

    大戏剧论坛(第4辑)

    论《长生殿》的整本演出、伎乐:横游于亚洲大陆的艺术之舟、礼仪之属和娱乐之需:宫廷戏剧的两种文化属性、上海新式舞台的出现与海派京剧的确立、明清女性戏曲作品的“拟男”现象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剧神异情节及其渊源、王瑶卿经典剧目《悦来店》解析、定位李玉茹:从京剧表演艺术发展的角度、戏剧意象论、相通的戏剧源流及相似的审美理念——兼论梅兰芳访日公演成功的艺术因素等等。
热门推荐
  • 七杀诀

    七杀诀

    千年前,星辰陨落,致天地异变,人族被迫迁徙至无尽森林与荒外之间的贫瘠之地。千年过去,人族群落启程兴衰,局势逐渐稳定,形成以六大国各据一方的大陆之势,然此时无尽森林内兽潮暗涌,乃大凶之兆。主人公穆晨出身小城度硕,虽天赋不足,但因缘际会之下,一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大陆新篇章却将由穆晨掀开!
  • 百年沉浮

    百年沉浮

    本书介绍中国体育界百年沉浮的故事。向世人披露百年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刘长春“单刀赴会”的悲壮之举,“马家军”勇夺冠军的坎坷艰辛路,乒乓球队从独霸世界到与“海上兵团”的对峙,女排“五连冠”的风雨历程和后来的英姿不在,“梦之队”教练的双双出走,足球俱乐部的内幕,与球迷的恩恩怨怨。
  • 华娱系列导演之王

    华娱系列导演之王

    朝语有一个技能,那就是凡是朝语主演或导演的电影,只要拍续集,那么票房肯定比上一部高,所以,当朝语知道自己有这个技能之后,想都没想,就一头扎进了这光鲜亮丽的娱乐圈中,然后将这娱乐圈给搅得天翻地覆。(本书中的所有数据都会有适当的修改,不专业的地方还请多包涵,毕竟作者不是相关行业的从事人员。)
  • 都市之我本就逆天

    都市之我本就逆天

    曹少林,是一个屌丝,一个拥有超级身份的屌丝,钱对他来说,比纸还便宜,本身就是全球最强家族的继承人,奈何,欧气逆天,在一次意外中获得了超强系统......从此,他比以前更能装逼了。
  •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沩山古梅冽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女配:万能驭兽师

    重生女配:万能驭兽师

    她是来自现代的杀手,冷血无情,行事利落,一朝穿越成废材,看她如何废材翻身,反扑凶残妹妹,玩转豪宅,携手美男走上人生巅峰。她是被封印神力的主神,在被虐的边缘疯狂试探,对万物拥有绝对亲和力,导致迷恋神学的某神棍疯狂追求,白天温润如玉,晚上疯狂如狗,哪个才是真正的他?一方是杀手的她,一方是主神的她,命中不能共存的她们将走向何方?
  • Lavengro

    Lavengr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离开是更好的选择

    离开是更好的选择

    遇见是一场等候而离开是必要的成长上天安排我们遇见便是我最好的一场等候而在错误的时间安排正确的选择也是上天对于我的考验
  • 让我带你私奔

    让我带你私奔

    她是从小离家出走的少女,身怀疾病。他是上层人士的公子,可盐可甜,可凶可奶。一次判离使她和他相撞于一起。“你想怎么样?我们就这样算了?”“不好意思,我赶时间得回家,就这样吧”“你认为我不会对你负责?”“……”她和他就次展开了一场疯狂的恋爱。好景不长,她的亲人来寻时,一场车祸,她忘却了一切。 一年过去后,他携带自己的父母霸气出场。“你是谁,你想干什么?”“是谁?你猜呀,我的未婚妻。”“未婚妻?”如果你还想离家出走,那么记得叫上我,到时候就不是离家出走了,而是。私奔。
  • 朝朝暮暮

    朝朝暮暮

    《朝朝暮暮》为青春文学畅销作家七微最新中短篇作品的结集,是作者对近几年来创作的一个总结,集结了作者写作六年来关于青春、成长、爱情、友情、亲情的感悟,带给青春成长期的青少年读者无限感动与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