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倒闭了,广东的一家房地产企业也即将面临全面停业。但在一片关门声中,该企业位于一个小镇的分店仍在艰难地维持经营。这家门店顾客鲜至,生意萧条,有一些员工都几个月没领到工资了,可是他们仍坚持每日在岗在位。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这样坚持?有位员工笑着说:“是希望公司能好起来的信念吧。其实公司也教会我们不少东西,我们公司有个理念,就是“对人感恩”。我想我们应该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事情,包括公司。感恩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

“感恩是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朴实而真诚的话语,让我们看到一群心怀感恩的员工执著的信念。因为感恩,他们主动工作,即使企业面临困境也没有自顾离开;因为感恩,他们“无薪”工作,即使几个月没有收入也毫无怨言。

现实中,能做到这样的员工越来越少了。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许多员工不会感恩、缺乏感恩心态。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影响了员工自身的提升和进步。员工的不知感恩,竟然成了很多企业家的一块心病!

感恩在职场中的缺失,让人们渐渐麻木、冷漠地对待工作,而忘记了工作的美好。实际上,无论你选择的工作是高薪体面,还是普通烦琐;无论你的工作环境是优雅舒适,还是恶劣艰苦,都应当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都应当保持对工作的热爱。

因为,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它让人们用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用坦然乐观的心态接受工作。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是幸福的,他能始终保持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状态,拥有一份乐观的人生哲学,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工作中;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是幸运的,因为他能拥有专注谨慎的态度,能更全神贯注地融入工作中,追求卓越!

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我们会因懂得感恩、主动工作而心安理得、感到快乐。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我们会因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提升价值而得到满足。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谐的种子,一旦它被种在员工的心里,就会逐渐成长,并不断激发出个人的实力与潜能。

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我们会将工作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激发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做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我们会将每项工作都做到尽善尽美,培养卓越的能力和才华。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份强大的自驱力,一旦它被员工所拥有,就会督促个人的成长,并不断推动事业和生活走向巅峰!

所以,让我们抱持一颗感恩的心,用感恩、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这样,才会感受到工作不是负担,而是所能获得的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抱持一颗感恩的心,以充满真情的状态去投身工作,这样才会感受到,工作中的一切磨砺都不是灾难,而是日后最宝贵的财富!

相信,当你变成了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你就能拥有感恩工作、勤奋努力的态度,就会以快乐的心境应对工作中的种种曲折和冲突,从而铺就顺畅的职场人生之路,获得事业上的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使灵魂得到慰藉。

同类推荐
  • 向死而爱

    向死而爱

    这是一位16岁上北大,20几岁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32岁就取得德国博士学位,却在36岁那年经历人生重大挫折的知识女性,写给当下女性的自励书。这本让我们深受感动、基于真实的“非同寻常之书”,彰显了一位独立女性的巨大力量,她用女性柔弱的双肩,担当起生活的重负,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它想传达给读者的是:就算命运之舟行进在未知、黑暗、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我们也要寻找生命的光亮。
  • 包容与舍得的人生经营课

    包容与舍得的人生经营课

    忙碌的现代人,常常被工作、被生活、被感情所烦扰,甚至奴役,似乎人生的不如意愈来愈多,而留给幸福与成功的空间则越来越狭小。真是如此吗?不尽然。事实上,现代人往往是被自己的心困住的。欲望太多,计较的太多,对人对事不够包容,得失荣辱看得太重,舍不得,放不下,看不开,容不得,成为我们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最大障碍。
  •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美国最畅销书榜上盘旋近20年的人生励志第一书;全球销量超过2亿册;《态度决定一切》作者又一惊世力作;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毕生最推崇的成功圣经。
  • 德才兼备的你

    德才兼备的你

    要教会孩子如何为人处世,首先就要教会孩子理解和宽容。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学会宽容别人的过失,并把这种理解和宽容转化为内在的认知习惯,是儿童的爱心形成的认识基础。一个善于体谅他人、对生活保持宽容态度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是一本走向成功的最佳读本。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入手。本书阐释了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相信这七个习惯对一个有志于成功的人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它将会使你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处做起,最终业有所成。
热门推荐
  • 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

    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

    林清玄首部经典语录集,2018重磅新作《清玄说:换个角度看生活》是台湾散文家林清玄的经典语录集。全书分四章。“如此生活”集合了作者看生活、感悟幸福等方面的生活体验;“修一颗心”侧重培养生活中的良好心态,如达观心、平常心等;“人间有情”谈人的情感,如爱情、友情等;“万物有美”记载作者在生活中、周边事物身上发现的美。一本书收录精彩语录,经典可以一读再读,常读常新。
  • 腹黑凰女:这个公公太撩人

    腹黑凰女:这个公公太撩人

    她只想平平安安的活着,然而老天夺走她的一切,族人被杀,她苟且偷生,触犯禁忌,她都是为了给族人报仇雪恨,她做到了,却也命丧黄泉,来世,她不会善良。一朝穿越大明王朝,遇见一群如花似锦的美人公公,拥有一只可爱正太的皇帝弟弟,你们这些迂腐的言官,还不快给公主跪下。“姐,你再怎么喜欢他,他也是个太监,你们没希望的。”“你懂什么,天下间还有比美人公公更美的人么,没有。”“……”
  • 凤惊阙:祸世妖妃

    凤惊阙:祸世妖妃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经学家,所著《资治通鉴》为中华古史学经典绝品。他品行高洁,而为时人所赞叹。本传系统叙述司马光生平,突出其史学成就,文笔也较为清丽。——文史专家王曾瑜本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文学专家李炳银《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历史上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本书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的司马光的形象。
  • 一不小心成至尊

    一不小心成至尊

    新书《金身系统诸天行》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订阅!
  • 问剑千秋

    问剑千秋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少年并指而立,背上的长剑嗡鸣着缓缓抽剑出鞘,凛冽的寒光一寸寸地从剑鞘里迸发出来。寒光刺眼!他擦了擦嘴角的鲜血。“我这一剑,可断生死,可跨五洲,可斩江海,可问千秋!”(书友群933907309,欢迎大家进来交流!)
  •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 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而“千家诗 ”这个书名更是广被采用,例如清代有《国朝干家诗》、民国间有《醒世千家诗》,当代又出现《官厅湖畔千家诗》、《岭南千家诗》 、《外国千家诗》等,不一而足,蔚为大观,足见“千家诗”的影响。 《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为“国学启蒙书系列”中的一册。 在《千家诗(双色注音版)》一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 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 轻松快乐地亲近《千家诗》,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千家诗》的魅力,在阅 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
  • 我真的是科学家

    我真的是科学家

    十万后,人类进入了第二次辉煌的星海纪元,强大的修正者,学识渊博的阵法师,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直到巨魔星系军队的再一次到来。十万年前的耻辱被战火彻底点燃!贯穿银河的宏伟长城!无数战士拼尽全力的战吼!为了血脉的自由而奋战!!
  • 极星初得时光暖

    极星初得时光暖

    被称作颜狗,顶一大锅,金魅人也从不表态。她有节操,爱面子,喜欢仰望极夜,女孩纸总希望能无拘无束。偶遇叶落,他对她总有莫名的吸引力,喜欢调皮揭他秘密,而他一言不合就想卖她。某日,金魅人被惹毛,头绑红条,高举旗帜,宣誓自己主权:“我叫叶珞柒(叶落妻),你的老婆唯一的妻子;你叫叶美人(叶魅人),是我的老公唯一的丈夫。我们两,天生一对!”被气炸毛小金狮般威风八面的金魅人,下一秒再看到叶落,忙甩旗帜,一头扎进叶落怀抱,蛇蝎蛊惑般看向他——叶落:“若我们能早些相遇……该多好。”金魅人:“……!!!”我的,我的台词!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