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6100000003

第3章 写经济可不可以不端着(2)

有的共识是危险的偏见认识。例如,长期以来,“黄金是最好避风港”的认识深入人心,危机闹得越狠,黄金价格似乎就会飙得越高。但事实表明,黄金不仅早已不是货币,而且也未必是规避风险的安全投资标的,2013年4月12日和15日连续两日的金价暴跌不仅让大多数夸夸其谈的专业人士闭上了嘴,更让很多轻信冒进的投资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个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也没有恒久安全的东西,很多偏见不仅披着共识的外衣,更暗藏着少数人挖坑牟利的玄机。

其实寻根揭底,所谓共识,只是一段时间内共同的主流认识,形成主流认识的参与者越多,共识本身才更不易夹杂偏见和私利,市场共识和真实世界才更难出现南辕北辙,普通大众也就更不易掉进共识陷阱。

经济很严肃,正因为如此,用严肃的专业壁垒将大众置于共识接受者的位置才是真正危险和不负责任的事情。经济共识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不可理解,所以我才坚持尽力用简单的表达方式,和你一起闲心品味经济世界正在发生的风云变幻。至于发型,乱一点不也挺好?你难道不觉得,越是循规蹈矩、正襟危坐,就越难理解和看清这个凌乱、复杂的经济世界吗?

其实我不懂马尔克斯

不懂装懂的言论已经太多,多一分对不懂的尊重,就少一分对民智的亵渎。

说实话,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心里藏着淡淡的恶趣味。不用臆想,我几乎就能看到某个读者的一脸鄙夷:连马尔克斯都不懂,还博士呢,还好意思装“才子”,还好意思出来写书?冒着被喷一脸唾沫的风险,我等的就是这些话,就是想来聊聊“不懂”这个话题。

坦白说,我是真看过《百年孤独》的。中学时为了装文艺,在任天堂游戏机被母亲锁起来的日子里,我硬着头皮读过一套外国文学名著全集,不过,是缩写版;前两年为了附庸风雅,又在旅行途中断断续续通读过一次,这次,读的是全本。但努力回想,除了少部分有点莫名的片段,《百年孤独》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真不懂,这是明镜儿一般的事实。为什么不懂?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经历就没有共鸣。文学是现实的影子,马尔克斯写得再魔幻,也切不断他身处那个地方、那个年代的羁绊,而对于几十年前动荡的拉美,我没有任何一手、二手甚至三手的类似经历,如何能懂那份不羁背后的厚重?其实,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我莫名其妙想到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在早已忘却马尔克斯的时候,我却一直记着《黄金时代》的剧情,就像我一直记着儿时读的《三国演义》一样,因为,我懂得王小波和罗贯中笔下的世界。

二是语系不同就有思想隔阂。马尔克斯,就像他的仰慕者莫言所言,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用文言文讲故事,也比用西班牙文或英文讲故事来得好听、易懂。《百年孤独》肯定是本好书,但翻译过来的语言表达还是让人感到痛苦,我花了很多工夫,想去区分同一人名代表的不同人,结果费力费心,自己也绕进了云里雾里。有那么一刹那,我甚至觉得读《百年孤独》,就像读经济学学术论文一样,明知道这是好东西,但读起来很吃力,很容易“累觉不爱”。

不懂就是不懂,但我本可以不这么实在。实际上,4月17日马尔克斯的离去,给所有“码字民工”和专家提供了一个大好的装腔机会。相信以我的网络搜索能力和现学现卖水平,也可以堆出一篇拿腔拿调的小资文,取个《追忆马尔克斯的似水流年》之类的标题,骗得些许点赞。

如果年轻个几岁,说不定我真这么干了。但随着年岁虚长,我越来越懂得“不懂”的珍贵。碰到朋友咨询专业问题和记者采访,我现在经常说“不懂”,虽然能轻易感受到对方的鄙视和不满,却依然心存坦然。

在我看来,不懂,是有点丢人,但不懂装懂,那绝对是害人。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这是一个“学者像企业家,企业家像领导,领导像学者”的装腔时代,不懂装懂的言论已经太多,多一分对不懂的尊重,就少一分对民智的亵渎。

真有这样的领导,台上大谈互联网金融的兴衰规律,私底下连网银都不会用;真有这样的专家,公众前满嘴高档模型和先进实证,私下里自个儿都不相信自己;真有这样的企业家,前一秒大谈综合化经营的企业理论,下一刻就在不熟悉的房地产市场和小贷行业栽了大跟头。

经济的虚浮,不仅体现为泡沫的形成和数字的膨胀,还体现为思维的轻佻和行为的伪装。而让经济更加实在,就需要有识之士对“不懂”先尊重起来,进而让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得到更真实、更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像看微信一样,knowing less and less about more and more(关于越来越多的事情知道得越来越少)。

其实,我不懂马尔克斯,但我知道,我并不孤独。

疯狂的经济

经济世界很疯狂,总是充斥着动物本能、无尽诡曲和百般意外。

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很多非专业朋友看来,经济世界里满是理性选择、专业精神、职业风范和小资调调,但现实是,经济世界很疯狂,总是充斥着动物本能、无尽诡曲和百般意外。

如果你是一个迟钝的人,那么,你一定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这些经济学家们不是刚板着脸,大骂美国“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地道吗?怎么又开始抱怨美国“退出”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很霸道呢?现实就是,从美联储真推出QE到喊退出QE,间隔还不到一年,不论是推还是退,美联储总是被中国经济学家们批评来批评去,不是你不明白,是经济世界变化快。

如果你是一个敏锐的人,那么,你一定会由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操碎了闲心,在2013年国庆长假还不忘留心全球大事的你,想必又会担心美国政府关门和债务上限触顶,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纪实报道,加上国庆美国政府关门的笑话,进一步加强了你的判断:美国又碰上了大麻烦。但没过几天,突然间两党就达成了协议,美国又一次神奇般地悬崖勒马。你还在这边担惊受怕,那边美国股市早又莫名其妙地创了新高,不是你不勤快,是经济世界很难猜。

如果你是一个慢性子,那么,你一定又会经常不知所措,不是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了美国和欧洲致命一击吗,为什么人家股市却是气势如虹?不是说黄金、黑金(石油)“金不换”吗,为什么金价油价却在跌跌不休?也许你已经发现,真实的经济运行和众口一词的所谓共识相去甚远,不是你不了解,是经济世界很分裂。

经济世界很疯狂,你越想着无欲无求、随遇而安,你越是无法置身事外、不受影响。作为普通人,你可能无力改变经济世界,但你可以做到理性认知和理性选择。万物皆可知,再怎么标榜专业、貌似疯狂的经济世界,也都是人类的行为结果,只不过夹杂着欲望的碰撞、思想的博弈和利益的冲突。去伪存真、感悟现实、把握趋势,你可以听听我的建议:

第一,不要轻信媒体。媒体就像哈哈镜,总是将一个经过扭曲的现实景象展示给你,以消费你对此的喜怒哀乐。你应该多看新闻,但不要在夸张渲染前轻易缴枪。

第二,不要迷信专家。大部分媒体经济学家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炮制观点上,天天忙着接受采访,哪有工夫去研究经济数据和现实趋势呢?

第三,不要笃信投行。相比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和专业素质欠佳的媒体专家,投行经济学家无疑功底既硬,又接地气,但遗憾的是,拿着高薪的他们并不是为普罗大众服务的。特别是当他们卖力兜售某个判断时,你就要想了,你会去买一个售货员拼命推销的东西吗?

第四,不要听信危机。在经济世界里,最能一夜成名的,就是标榜预测到了危机。所以,天天有人在危言耸听,但哪来那么多危机?认真你就输了。

第五,不要不信常识。月满则亏,物极必反;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老涨就会跌,跌太多就会涨;如果一种趋势无法永远结束,那它必将终止。这些朴素的常识对于你理解中国经济降速、美国经济复苏、房价股价走势等非常有用。

第六,不要乱信术语。经济学表面上很复杂,骨子里的道理却很直白;经济世界表面上很专业,运行逻辑却很清晰。如果有人用你听不懂的话向你灌输某种观点,那么基本可以肯定,要么是这人自己也不懂,要么是这人想忽悠你。“不明觉厉”必然会“膝盖中箭”。

最后,还是相信自己吧。虽然经济世界很疯狂,但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悟、去思考,你一定可以发现它内在的美妙逻辑。当然,我也会“实话世经”,用你绝对能听懂的话,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经济世界。

此文绝不是“干货”

干货看得越多,就越容易变成水货。

这年头,公众微信这么火,不在帖子前面加上“干货”二字,真没人点开看。但点着点着,读着读着,某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感觉:干货看得越多,就越容易变成水货。至于原因,不外乎四条:

首先,精华太多,水分太少。干货都是浓缩的精华,就像麦乳精一样,干吃固然可以,但唯有兑水才能长期享用,才能更好地吸收精华中的养分。举个例子,经济学的干货有二:选择皆有成本,供需决定价格。如果不就着经济运行或身边变化来泡开,这点干货就变成了干瘪的寻常智慧,无法体现出它们对于理解万千趋势变化和读懂点滴生活琐事的作用。

其次,信息太多,知道太少。这本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干货的存在和流行,加速了信息流动,却让获知越来越难。干货的制造模式,是扫荡式、补全式的,比如,再贷款政策突然变成了热点,于是先有“关于再贷款你必须知道的干货”,然后又有“关于再贷款你绝对不知道的干货”,接着干货又变成了“关于再贷款你知道的都是错的”之类。在无死角的干货供给模式中,你知道的常识、诡辩、新闻、秘闻越来越多,反而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在我看来,关键在于,干货流行的背后,实际上是“被动获知”模式的兴起,知道的过程,已经变成太多干货扑面而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们不断得到各种信息,却忘记了自己想知道什么。

此外,观点太多,思想太少。在这个节奏如此之快的时代,时间是稀缺的,所以,提供干货是一种取悦受众的极好方式。意见领袖越来越多,思考者却越来越少。在很多人看来,选择就像一道复杂的数学题,结果才是重要的,过程反而是次要的。制造观点永远比求知求索要容易很多,却备受干货偏爱者的推崇,于是乎,干瘪的观点越来越多,人们却越来越迷茫。举个例子,我想控制体重,就看了些健身锻炼的干货,结果发现,有专家认为“早上是锻炼最佳时机”,又有专家认为“清晨锻炼无异于慢性自杀”,不同专家建议的时间基本涵盖了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以至于我最终放弃了锻炼的打算。再例如,房市最近风声鹤唳,认为房价铁定要跌、震荡盘整和继续向上的干货几乎一样多、一样有分量,以至于作为经济研究者,我都有些迷茫了,因为除了掷地有声的观点,我看不到真正有说服力的其他东西。

最后,文字太多,文章太少。文字是美的,但只有当它变成文章的时候,才是最美的;有干货的文章当然很美,但只有干货的文字令人乏味。就干货存在的意义而言,遣词造句实属多余,所以,干货里的文字总让人感觉没有生命力。文字在干货里最大的属性是信息载体,不具有任何意义,就像一张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为内容的照片,只是美的记录,而不是美本身。看过太多的干货之后,我甚至觉得,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所谓重要的讲话,或是作为影像记录的一种替代品,那么,它真没有存在的必要。一个干货越来越多的文字世界,阅读正在死去。

其实,干货的流行,恰恰体现了这个时代浮躁、功利和无趣的一面。就我而言,相比张口就吞下一大把葡萄干,我还是更喜欢慢慢细品每一颗水分饱满的葡萄。只有感知思想的水分,干瘪的灵魂才能得到最需要的滋润。

同类推荐
  • “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

    “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绝种”的历史商人(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1)》:回顾历史上著名的商人和商业案例。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基于重庆实证的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背景与理论研究;重庆新农村建设现状与问题;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等。
  • 一本书读懂中华商文化

    一本书读懂中华商文化

    从部落交换兴起到手工业经济发达,从城市商业兴旺到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清商帮崛起到当代电商横空出世,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流派,并追随着“一带一路”、共享经济的大潮,展示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 迎面而来:从人类文明发展看第三次工业革命

    迎面而来:从人类文明发展看第三次工业革命

    学习和了解历史是探求和掌握未来的手段,而广义的历史是所有人类的生活历程,科学技术的探索创造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的生活和其他动物的生活产生本质的区别。科学技术的历史反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变化轨迹,它还同人类精神、思想和世界观的进步密切相关。本书以科学史观,阐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推动力,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了解、探索、思考现代文明赋予我们的使命与价值。
热门推荐
  • 临安慢慢是长情

    临安慢慢是长情

    文案一:路慢慢第一次遇见宋临安,被连累扣掉一大笔工资。路慢慢第二次遇见宋临安,狠狠踩了宋临安一脚。路慢慢第三次遇见宋临安,宋临安成了她的学长。出于对学长的敬爱之情,路慢慢谨小慎微,乖乖在宋临安面前扮演着人畜无害的兔子学妹。没成想,宋学长却是筹谋许久、步步紧逼、攻城略地。学妹,谈个恋爱吗?文案二:路慢慢她妈是个颜控,所以找了路慢慢她爸。从小眼瞅着路爸路妈美貌长大的路慢慢,就如同吃惯山珍海味的皇帝偏爱清粥白菜一样,初三时就立志,坚决不和长的帅的男生谈恋爱。偏偏,她又遇见了宋临安。宋临安,文韬武略,足智多谋,貌比潘安,玉树临风……什么都好,就一点,长的太好看。路慢慢摇头又晃脑,可惜啊可惜。但大概宋临安也是个偏爱清粥白菜的怪皇帝,那么多崇拜他的美貌奉他为神袛的女生,他不要。偏盯上了对他没那么有非分之想的路慢慢。她还能怎么办呢?当然是收了这众多小妖精垂涎的唐僧肉!毕竟她随路妈,是个颜控啊!呐,听说你长的很好看~
  • 凡修天

    凡修天

    始界乃是古神创界的起点同样,此界也为万界终界,也是万界最混乱的一界。此界修者无数,异界来者,天命之子,魂穿夺舍在此界都不以为奇。“什么城门口的刘瞎子是它界的仙帝转世,什么城东头王嫂他儿子生而知之。”此类话题就只是妇女们茶余饭后的乐谈。一位本界少年,经历了数千生死考验终于看清了这天下之道。发誓要终结这乱世,可一个凡人又如何终结,最终看这少年如何踏上了修仙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元偷

    元偷

    灵气复苏了,有人觉醒……等等,你说什么?我堂堂一个男主角,居然不能觉醒?那还玩个蛋啊?废材流吗?走了,走了,走了……等一下,您祖传的金手指已送达,请签收。然后请大声喊出口号:“我不生产元气,我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严正声明: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偷的故事,我们传递的是正能量。
  • 热血痕

    热血痕

    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历史异常久远,但又为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互相征战的坟事。此书是讲史中的优秀之作,对晚清政治颇多揭露。作者主旨是要国人记住外人之侮,雪耻自立,在国难当头之时,卧薪尝胆,共同对敌。所塑造的爱国志士,不畏困苦,复兴亡国,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和理想。
  • 爱听老舍Ⅱ:短篇小说精选集

    爱听老舍Ⅱ:短篇小说精选集

    本书内容为老舍短篇小说作品中的精选集,主要选取老舍短篇小说中广受读者喜爱的、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大时代下各类人群状态的篇目;同时,在篇幅和题材方面,综合考虑并挑选了适合朗读、能够体现“京城风味儿”的篇目,选编为老舍作品精选集系列中的第二册。在文字方面,根据最权威的版本,重新进行分类、编排和审读。
  • 吃鸡之称霸系统

    吃鸡之称霸系统

    【本人学生,断更请见谅】在魔都的一个出租屋内:“好了^0^~,今天的直播到此结束,感谢粉丝宝宝的支持,明天再见,拜拜?Bye~”“呼,终于直播完了。”说着,杨磊便收拾桌面,葛优瘫在沙发上。“叮咚,恭喜宿主成为第10个拥有本系统的幸运儿。”杨磊一脸懵逼,他当然看过小说,但没想到,这好事居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可不知道,在8年后,他自己居然会说:“自从有了系统的一年后,我才知道,我上了贼船,真是太尼玛坑爹啦,啊啊啊!”
  • 重生天后通灵师

    重生天后通灵师

    (幼稚嫩苗作品不建议看)恒隆广场的巨型屏幕上,不断重复播放着歌坛天后杨春的告别演唱会花絮。天后的告别演唱会已经……
  • 时空责任

    时空责任

    因它而生,因它而识。降生大陆,世界因我而颤抖。准备好让恶魔拯救世界了吗?
  • 赖上萌妻

    赖上萌妻

    一次意外,竟被人吃了豆腐!还因此生意搞砸,还要赔违约金!悲催!屋漏偏逢连夜雨,啥时候自己的侦探社房东变成了那混蛋?总裁你要搞啥呢?潜规则?绯闻!逼婚!你要诱拐萌妹子不成……只见某男冷若冰霜的脸流出一丝阴险的笑。尼玛,原来这就是一个陷阱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