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7200000019

第19章 论宋代防治官吏经济犯罪(3)

宋真宗朝,仍然坚持严惩贪官赃吏,并一再申严赃吏之法。大中祥符元年(1008)诏:“官吏犯赃,勿以赦原。”但在实际中,官吏坐赃当死者,皆被特贷,“杖脊、黥面、配沙门岛”,或配远恶州军牢城。仁宗朝,坐赃当死官吏虽有刺配者,但命官免杖黥者越来越多。天圣八年(1030),监翰林司阎门副使郭承禧,坐监主白盗,依法合实极典,而宋仁宗特诏贷命,“免决刺,除名,配岳州衙前编管”。即不文面而流。自是,编管成为命官犯赃当死者的法定刑。至哲宗制定命官犯罪不死、不杖、不黥的“三免法”之后,不肖官吏非法横取者,盖不深究。绍圣三年(1096),刑部侍郎邢恕等言:“艺祖初定天下,主典自盗赃满者往往抵死。仁祖之初,尚不废也。其后用法稍宽,官吏犯自盗罪至极法,率多贷死。然甚者犹决刺配,……比朝廷用法益宽,主典人吏军司有犯,例各贷死,略无差别。”这是宋人自己对惩治贪官赃吏法作的历史结论。

南宋初,高宗对官吏坐赃抵死者,仍行贷命、除名、勒停、编管之法,只是增加了“追纳赃钱人官”而已。孝宗时,为整饬姑息官吏犯赃之风,惩治赃吏之法有所加重。隆兴二年(1164)九月诏:“今后命官自盗枉法赃罪抵死,除籍没家财外,依祖宗旧制决配。”孝宗朝的赃吏虽无极刑之人,但因赃坐死特贷官吏被追毁出身以来文字、除名、勒停、杖脊、刺面、配牢城者明显增多。,所以孝宗朝曾一度出现了在朝官“以馈贿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的清明局面。光宗之后,虽严赃吏连坐之法,但因政治更加腐败,经济更加困窘,吏治废驰,贪风又炽。特别是韩饨胄用事之后,“贿赂盛行,四方馈遣,公至宰执台谏之门,人亦不以为讶”。即使大臣贪赃逾万,也只是投闲数月,便可祠禄。可见惩贪之法废驰到何种程度。宋理宗时,既有申严戒饬赃吏之制,又有“诏饬监司严禁赃吏”之法,但官吏“傀赂公行,薰染成风”,已经是积弊难返了。

南宋时虽然朝廷屡诏申严赃吏之法,屡令戒饬监司举劾赃吏,但由于对贪赃官吏无重惩之法,对非法横取者盖不深究,更因朝廷宽贷之恩屡加于赃罪,使其法已不足以惩贪禁墨。所以赃吏之法虽蜜,惩贪之令虽多,也无力扭转官吏贪墨之风,更难以治众了。

三、防贪治墨的历史借鉴

宋代确实有一些勤政明法之君,循理守法之臣,他们从官逼民反的历史教训中,从宋代尖锐的阶级矛盾引发的农民反抗斗争中认识到,“吏治之弊,莫甚于贪墨”,“此弊不革,欲诚善治终不可得”。因此,他们从统治阶级整体利益出发,对官吏犯赃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对蠹国害民的贪赃官吏采用了严惩不贷的刑罚手段,尤以太祖、太宗、神宗、孝宗朝最为突出。虽然严防与重惩赃吏的措施并没有能够改变官吏贪赃之风,甚至有朝杀而暮犯者,但所收一时之效是明显的,尤其在宋初的政治中,起到了拨乱反正的重要作用;神宗朝,虽然变法与反变法的斗争相当激烈,但官吏因赃坐罪者大量减少;孝宗朝,又严赃吏之法,使一度出现了吏治清明。由此看来,防治并重,奸赃重惩,是吏治清明的一个有效办法。

宋代预防官吏犯赃的详备措施,亦有不少可供吸取的经验和办法。如加强财政收支的预算控制,严格的财物管理,在财物出纳中广泛使用凭由,对官吏在经济活动中利用职权私敛诛求、欺弊贪赃、侵吞官物、虚报冒领等行为,起了积极防范作用;详备的财务审计体制,对官吏犯赃有一定的约束力;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官吏上下、左右之间相互监督、互相牵制,对官吏贪赃起到了有力的钳制作用;尤其是加强对官史经济活动的社会监督,对制约官吏犯赃,揭露和惩治官吏犯赃,都是可供吸取的有效办法。

宋代防范官吏犯赃的措施,惩治官吏犯赃的法律,都是相当严密完备的,但宋代防治赃贪的收效并不显著,而且愈来愈不可抑制。其原因固然与封建官僚政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防治官吏贪赃的法律本身的变化,亦提供了比经济更多、更深刻的教训。

(一)曲法全礼,用法不一

历代封建法律,都是维护官僚特权的法律。宋代在惩治官吏贪赃罪中表露的尤为突出。

1.从官僚士大夫的整体尊严和荣辱出发,命官坐赃当死而贷命者,自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监翰林司阁门副使郭承祜免真刺编管之后,命官犯罪更无黥杖之刑。

2.从宗法亲情关系出发,罪同而罚异。如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监察御史知晋州祖吉和王淮受赃枉法,赃数以万计,祖吉依法处死,而王淮因系参知政事王沔母弟,只杖于私室,仍领定远主簿之职;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知处州邹栩犯赃于法不赦,邹栩因系哲宗朝名臣邹浩之子,特免真决而编管。

3.以诏敕取代常法,恃战功特贷命者尤多。

宋代统治者为取得臣下的忠心,不仅从法律上确定了官吏的种种特权,又以各种名目宽纵官吏的贪赃罪,这就更助长了官吏的贪婪之心,最终造成了官吏“赂相浊乱,贪焰烁天,奸尹贪婪,聚敛成市”的严重恶果。

(二)宽纵过滥,法不治众

自宋真宗之后,官吏因赃当死者,无不得到矜贷,使官吏的逐利行为无所顾及,敢于以身试法。富弼讲:“祖宗朝,吏犯赃至死者未尝贷,是国有定法,而犯者绝少。

近年臣僚受赇至死,率蒙宽恕,是恩无极刑而犯者愈多,不足以禁贪墨也。”由于犯赃官吏大多仍被官府留用,更刺激了贪赃受赇风的盛行。庞籍说:“先帝深疾赃污,如法严戒,一经黜削,不复齿用。近年贪吏益众,盖由宽法所致。向来以赃废弃者,既获甄叙,又降敕不许按察之官召人告首,自此贪心益固,自谓得时。”自北宋后期,由于对“不肖官吏之非法横取,盖已不甚深求”,致使自地方令丞到中央高官要员,从文官到武将,从行政官到司法官,从财物官到监察官,无不有贪赃者,人员之众、层次之多、涉及面之广,实属前所少有。因此,出现了“达官贵人,赃以万计”,“廉吏十一,赃吏十九”的严重局面。虽然朝廷屡降申严赃法之诏,但已经是难以治众了,甚至“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南宋后期治吏的凋残之状,深以为戒。

(三)欲治赃贪,必严监司

宋代为强化官僚机构的统治效能,建立了完备的监察机构,制定了明确的督察责任,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严密的监督系统。叶适讲:“监司者,以法治下,以义举事者也。”“奉行法度者州郡也,治其不奉行法度者监司也,故监司者操制州郡者也”。由此可见,监司的好坏是政治清明、吏治清廉与否的关键所在。

在宋朝,确实不泛清正廉洁的监察官,众所周知的包拯,不失为封建官吏中的清官。但在封建官僚政治日益腐败,贪赃之风盛行于时的环境中,几个正直自洁的监察官是无力扭转局势的。特别到北宋后期,不仅大小官吏“讫公徇私,诛求百姓”,作为刺举之官的监司,也“背公自营,倚令搔众”了。监司既然自己玩法贪赃,对奸赃之吏更是“坐视漫不省察”。结果是吏治腐败,官吏横敛,怨痛结于民心,反抗起于四方。

南宋时,虽然屡申监司严赃吏之法,又以监司劾去赃吏多寡行赏罚,但“权臣之辈,货赂公行”,州郡之官“以惨刻聚敛为务”之风更盛。其原因是:(1)朝廷虽屡诏监司严禁赃吏,但“防监司之不暇,而监司何足以防州郡哉”。且不责其大而姑禁其细,沿微文以立法,监司弛惰之人反以为宽大。故监司有法而不行,使之为具文。(2)官吏赃贪,即使“监司、台谏按发,不过放罢。前之行遣,既不究实,后之辨雪,遂得有辞”,使监司不愿纠察。(3)不以法治、义举之权付监司。如转运以划刷州县财赋为一司岁计之常;提举司则置水利民田而不顾,专以督查茶盐为务;提刑司以催趣经总制钱为职,而刑狱冤滥,词诉繁滞则不省。因此,“监司之不法、不义反甚于州县”。(4)“监司守令,攘公盗民,以求美迁”。如“某郡之守当为侍从也,则监司幸其复为侍从而有所求;某郡之守当为台谏也,则监司惧其复为台谏而有所击;至于县令之与在朝某官有姻有旧者,皆不敢问”。在如此复杂的关系网中,监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守令犯赃不敢问,不暇问,不复问是很自然的事情。

“监司既庇其守令,则饼庇其胥……朝廷以监司为可信,安知其不可信”。所以赃弊不治的根源,与监司不法不义有直接的关系,何况监司违法更甚于州县。

从宋代监司在肃贪中的作用看,“台谏急则监司警,监司警则郡县肃”可见监司清正廉洁,尽职尽责与否,是吏治好坏的极为重要环节。

(四)大吏不惩,人心不服

宋代在治赃惩贪中,由于从等级名分出发,而用法不平。特别对“私县官之赃以自入”,“公苞苴之赃以自富”的命官贪赃,在处罚上明显轻于一般官吏的犯赃,而且往往是“大吏不正而责小吏”。因此,人心不服则有法不能尽行。南宋杨万里在奏议中讲:“大吏而不正,不正而法不行也。而欲举法以禁小吏,宜其怨而不服也。”

何况“大吏不正而责小吏,法略于上而详于下,天下之不服固也”。他提出:“用法自大吏始,而后天下心服”,“天下心服而后法可尽行,赃可尽禁也。”杨万里所言尽管不可能因用法自大吏始而能尽禁赃贪,但其说是有值得深思的道理的。王夫之在评论宋朝治赃肃贪的教训时也说:“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如此深刻的历史教训,对今天的倡廉肃贪亦有借鉴意义。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法律课堂:婚姻家庭篇

    中国人的法律课堂:婚姻家庭篇

    “中国人的法律课堂”系列丛书是一套以案例解析为主要方式,引导大家去学习、领悟、使用法律的丛书。丛书案例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动鲜活又接地气,涉及我们日常最关心的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消费者权益保护、合同纠纷等诸多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让大家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懂得如何用法律来分析问题、维护权利、解决纠纷。法治关乎每个中国人的福祉。只要你留意,法治就在你身边;只要你学习,法律就在你手边。翻开丛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课堂”,你会发现这里总有一些是你看得懂、学得会、用得到的。
  • 法伴人生

    法伴人生

    本书结合相应的法律条令,用案例分析作具体的讲解分析,并展示相应的法律知识要点。
  •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法学系列)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研究(华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文库·法学系列)

    刑事强制医疗措施是国家为了实现社会防卫和恢复精神病人健康而采取的对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予以限制或剥夺,并对其所患精神病进行治疗的保安处分措施。对于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由法院在各方参与下决定予以强制医疗。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由刑事诉讼法予以规制,其诉讼构造和运行应当遵循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本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立法的同志撰写。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法律文本及条文释义;第二部分,立法文件;第三部分,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本书逐条对安全生产法进行了释解,并对实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特别提示。本书适于生产管理者、生产安全监督者、法律实务工作者阅读。
  • 极简法律常识全知道

    极简法律常识全知道

    如今,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们不仅要学法、守法,更重要的是“用法”,这才是懂法的最高境界。《极简法律常识全知道》囊括了婚姻、继承、物权、侵权、合同、民事诉讼、劳动、消费者权益、物业、治安等领域的生活常见问题,为您解决日常生活的法律难题提供权威帮助。
热门推荐
  • 祈祷者之末日降临

    祈祷者之末日降临

    灾难降临时,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王者归来之时,每一个人都不能逃脱。这是毁灭,也是新生。
  • 隐婚不是错

    隐婚不是错

    隐婚,是因为对对方的信任还是因为自己的不自信……原来婚姻不光是有爱就能维持的,不再有曾经那份为爱而爱的冲动,烟花一样的美丽的爱情,美丽却短暂,逝去却怀念。
  • 当男神套路男神

    当男神套路男神

    本文1v1耽美正在美梦的琏越被吵醒,身边多了个系统……从此过上了穿越三千小世界,完成任务的日子。what?系统你告诉我,这个男的是谁,为啥总追着我不放,我保证不打死你(才怪)。某男人邪魅一笑“我是谁?要不要我帮你回忆一下……”琏越好看的桃花眼一眨,抬腿便想跑“不用,不用!”某男人手一伸,琏越直直倒在他了怀里“还真是不乖呢!你说,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侵权必究]
  • 影后莅临:为凰戏天下

    影后莅临:为凰戏天下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鱼眠枝陪睡门”六字,当真是让她看了心烦,索性将网线电话卡通通拔掉,蒙头打算好好睡一觉。可谁知这一睡,就睡到了这儿——东华大陆!不过既来之则安之,鱼眠枝就不信凭她影后的实力,还不能在这儿混个风生水起?不过,那个灵魄为凤的国师大人,好像有点帅啊……
  • 大自在逍遥天子

    大自在逍遥天子

    出身魔门,潜伏在道门中的陈浮生,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
  • 致加西亚的信(完整全译本)

    致加西亚的信(完整全译本)

    《致加西亚的信》作为一部经典励志作品,本书不过数万字,却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一个个销量神话。本书主要讲述了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要求中尉罗文把一封信交给加西亚将军,罗文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任务。如今,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本书内容短小精炼,逻辑明确,可读性很强。后附英文原版。
  • 重生之废后有毒

    重生之废后有毒

    前世她温婉贤淑,缺被生生割肉之死,重生一世,她定要报那血海深仇,让仇人生不得,死不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理剑

    理剑

    少年杨峥,带着一把刻着“理”字的剑,从天山上下来。报父母之仇,除倭寇匪患。一路上,仇敌变为战友,兄弟忽然成仇。何为正义?何为道理?非得刀剑相加,才能辨明一切吗?
  • 娇经

    娇经

    静慈师太重生了,她心怀仇恨,成为永成侯府的嫡女,她本来以为人生道路上会充满荆棘障碍,但是却意外的顺风顺水。被掉包的真皇子沈怀兮很是疑惑地看着自己这个假妹妹,他上辈子是怎么爱上这样一个傻女人的?后来沈怀兮也只能情不自禁地说:“真香?”
  • 时先生早上好

    时先生早上好

    六年前他无情离开,六年后在她准备忘掉他的时候,他高调回归用尽一切手段将她绑在身边。以前外界都知道时先生心狠手辣,高冷禁欲,后来才知道时先生有个宠在心尖的女人。“老公,我看上一个限量版包包”“买”“我喜欢一只小狗”“买”“老公这家餐厅的甜品好好吃”当天晚上某餐厅的主厨就被请到了家专门为她做甜点。“老公,我看到一个好帅好帅的小哥哥,我们还留了电话号码”时先生的脸立刻黑了,直接推到时太太对她身体力行的警告“混蛋,就知道欺负我”盛夏揉着快要折了的腰,欲哭无泪。“我的女人只有我能欺负!”后来所有人都知道,宁可得罪阎王,不敢得罪时太太,因为时先生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