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宫室三分,庭一在北,设碑所以识日景,引阴阳,宗庙则丽牲焉。据《礼经》所记,则自天子以下至士,寝庙中皆有之,庠序亦然。今中外官署大堂,亦间有此物,亦约三分,庭一在北,但无碑之称,又不居中而偏左,然用以识日景则一也。周碑制度未闻,今汉碑存者,其上大抵有穿,此亦周之遗制。《祭义》:“君牵牲,丽于碑。”则其穿盖用以系牲,空时悬棺之木,亦谓之丰碑。盖以木上有穿以通绳索,其形似碑,故谓之碑。汉碑之用虽与周异,然其制犹周制也。今衙署所用识日景之物则全失其制,殆如佛寺之七如来幢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
在近代伦理道德变革史上,从戊戌到五四是一个关键性的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激进的革命家,对人的现代化这一近代重大的历史课题极为关注。他们在近代社会伦理思想变迁中的守旧与创新,为我们考察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沿革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近代社会变革中的伦理探索:从戊戌到五四》选取了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近代伦理思想变革过程中做出积极探索的六位思想家,试图对他们的伦理思想进行梳理,以管窥时代典型人物身上近代中国伦理思想变迁的坷坎不平的历史道路,以及近代中国在人的现代化历程中的多舛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