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7600000014

第14章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7)

曾静供:弥天重犯山野无知,于人事无一得通,自犯罪以来,只有惶恐战栗,万死待罪而已,更有何说可以分辨?今承高厚之恩,复降谕旨语问。反复细读,字字句句皆发从古圣贤所未发,义蕴精深弘博,已到至处极处。在弥天重犯实无一言可以分疏、解免其罪,但自计当初狂举之念,处处皆从不知圣德高深,错执人言起见。因念人之五伦,虽有人合、天合之分,其实皆本天而出,根性而具,所以圣人谓之达道。惟其谓之达道,所以通古今、遍四海而不异。五伦之中,又惟君臣、父子为更大。君臣虽从义生,而以人合;父子虽从仁出,而以天合。其实君臣之伦,大过父子之亲。盖以父则对子,其尊只在子一身之上;君乃天下万物之大父大母,其尊与天配,在万物之上,故五伦以君臣为首。而所以处之者,彼此有当然各尽之道,本不相期待。在君之职以天自处,所以一切寒暑怨咨有不屑计;而为臣为民者,一身之生杀,唯君所命,不敢以私怨生怼叛之心。虽圣人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两边平放,其实不相期待。臣之忠君,乃天命之自然,不是因君使臣以礼而后臣得事君以忠,所以朱子注云:“二者皆理之当然,各欲自尽而已。”玩“理之当然”四字,见得臣之忠君,原从天出,不是报答君恩。君加恩于臣,在臣固当忠君,即不加恩于臣,而臣亦当忠。诚如圣谕所示:“父虽不滋其子,子不可不顺其亲;君即不抚其民,民不可不戴其后。”盖臣之忠君,乃天命之当然,所性之自然,岂计君恩之轻重哉!试看文王遭纣之昏乱而不改小心服事之节,圣人称为至德。曾子作《大学》传,释“止至善”章,引文王作榜样,以为止善之极则,曰:“为人臣,止于敬”,而不及汤武者,正为此个缘故。今谕旨谓“抚我则后,虐我则仇”非正论,正合文王、孔、曾之旨。盖“抚我则后,虐我则仇”,乃武王将伐纣而誓师之权词。汤武之事,本非圣人之得己,但所遇之时不同,究其极而仍合于义耳。初非其所乐为,而可以为法于天下后世也。故必有汤武之至德深仁,而又遇桀纣之昏乱失德,以汤武而遇桀纣,又要看天命,验民心,方可行得。然在圣人心中,终是不满,终不免以此为惭,岂后世莽、操等所得借口乎!盖圣人处此,只为常经到此穿绝,理势不得不变,所以就时地上裁制,不得已而为古今之通义,以持续天理耳。故此一种道理,非大圣人不能用。所以圣人说个未可与权,虚悬此理于天地间,而未敢轻以许人耳。今我皇上因父子之亲则剖析分示,推出此理,兼使弥天重犯得以闻所末闻,此诚不幸中之大幸事也。

因回思我皇上子惠元元,尽六合而皆然,所以抚绥我辈赤子者,本元间于山西、湖广,而山西之民醇良,湖广民俗浇悍,几烦圣虑,叠沛皇恩,以尽抚我之道。今圣德谦光,圣教诚笃,深仁厚泽,归美圣祖。于此见湖南之民,不唯沐我皇上之深恩,当思忠顺,以事其上,即推想圣祖至德,亦无不当输诚尽分以竭其忠。况为民当身正义,处覆冒之下,既食毛而践土,君即不抚其民,民不可不仰戴其君者乎!思量到此,弥天重犯虽粉身碎骨,不足以偿万剐之罪,更有何说可以解脱!况弥天重犯既知感圣祖之深恩而持服尽哀,独不思推圣祖大德于我皇上而思忠孝顺?今明旨诘问及此,虽木石亦当动心,况弥天重犯身带血气,有不割肝泣泪者乎!所痛恨者,只为自居山谷,我皇上御极初年,大德尚未遍洽,即为奸言先入,以此递递叠闻,遂尔步步生疑。唯其有元年之流谤在心,是以后此之谣传得以入耳。而奸党造谤之大,皆与圣祖皇帝为仇为敌之事。以弥天重犯当日看得君父之伦重大,痛当身受圣祖皇帝四十余年抚绥之恩,吃紧此义,不觉透骨彻髓,只思报效于圣祖,思为圣祖皇帝之忠民义士,于义合当为圣祖皇帝舍身致死,以是妄萌悖逆之念,甘蹈赤族之诛而不辞耳。即谓惑于吕留良之悖论,在当时尚属第二、第三义。逆书虽有其说,然亦是看得君父之伦重,故以是劝岳钟琪耳。其实多为感圣祖皇帝之深恩大德起念,所以圣祖宾天,弥天重犯持服尽哀,发于至性。在当时悲思,竟有不堪对人者,每暗地流涕拭泪,在己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是。原无意于人知,以为忠孝是读书人本分事,为各人自尽之道,岂敢希冀人知!一著人知之念,即为伪矣。尚得有忠孝乎!

前供所以说到此处者,只为弥天重犯犯此大罪,心事未易明白,故缘此以为证据耳。其实当日一片赤心肫切并未说到。故在当时,非弥天重犯全然死心,只为谮言流毒,多切紧圣祖皇帝身上。岂意我皇上大孝大德,为圣祖皇帝同德嫡体而更有光者乎!倘若弥天重犯以毫无影响之流言,不察真伪,而使肆为诬蔑。揆以君臣之义,情同父子之亲,彼人有诬弥天重犯之父以盗名,捏弥天重犯之母淫行,在弥天重犯情必不安,必察而辨之,且为之掩护之。而人于我皇上之诬捏,则遽信以为实,漠不加察,较之父子之情,相去悬绝,弥天重犯万死之罪,实无所逃。但当初之狂举妄动,而误信以为实者,亦以圣祖皇帝之恩德在人者深,为民者无不冀圣子圣孙之继其统。当时心中所期,以为处今日,即皇上偶有德不及圣祖处,在民间亦必为之掩护,不忍宣扬。今所闻如此,且以为言出于京城往来道路人口,并非起于民间,因妄疑圣祖皇帝非有仇于人者,而今日所闻如是,必有其因。况天子本四海之共主,人只有爱戴颂扬,谁甘不良而肯造言讪谤!是以弥天重犯当日,一为从未历过世路倾险,识透人情有此变诈;二为从未到过京师,得闻奸党如此阴毒;三为圣德高深,湖山万里,未得骤闻。因此三事未谙,以致谮谤流言得以乱听。况阿其那、塞思黑、允等之奸党,流布民间,本非一处一种。除充发广西外,尚有诡名变迹,借游学为名者,而其所诋诬圣德,多由谈文论学引入。山野蝼蚁,从何窥测其底里?因此不觉为之摇惑煽动。若奸党充发,所过省郡极多,不止湖南一省,即山西地方,岂无此等逆党流言?独不能惑人之听,而唯湖南奸民一闻蜚语,即起叛逆之心?夫奸人有心造谤,每乘人之虚而避人之实,诚以虚则吾言易入,实则吾言易识。故其不肯在山西、河南等近处传布者,以山西、河南等省离帝都近,往来者多,皇上之至德声称,人人所习闻,心中实而有主故也。惟湖南离帝都远,往来者少,我皇上之至德声称,未得遍洽,山谷知之者少,心中虚而易惑故也。非山西与湖南之民全异,实所处之地有不同也。

至若谕旨以华夷之辨,推原于昔之历代人君不能中外一统,而自作此疆彼界之见。且谓明祖以元末奸民起事,恐人袭其故智,故汲汲以防民奸;其威德不足以抚有蒙古之众,故兢兢以防边患;以及先有猜疑百姓之心,而不能视为一体,又何以得心悦诚服之效?先有畏慎蒙古之意,而不能视为一家,又何以成中外一统之规?大哉皇言!既与天地同体,复与天地同用。于穆天也,而我皇上配对之,不见其不足;我皇上也,而天全体之,不见其有余。况见透汉、唐、宋、明几多英主隐曲作用,直同儿戏。不唯德量同天,心公到至处;而且眼界高出日月之上,明察到极处。此等境界,自古帝王所少到,而此等议论,自古圣人所未发。苟非我皇上身亲历到,焉能辨别到此至处,焉能包容到此极处,焉能阐发到此至微至细处!况复以感人之道,总归一诚,尤俨然活露天体之大矣。盖惟天至诚,惟其至诚,所以覆冒无外,感而遂通。故《中庸》言:“诚”,必推极于天,惟其诚能合乎天,所以高明光大,博厚悠久,与天无异世。此我皇上所以合蒙古,中国成一统之盛,凡天所覆冒者,俱归版图,凡属民生,皆当庆幸,岂有华夷中外之间哉!理到至处,行到极处,虽尧舜复起,亦不能赞一词。而我皇上不惟规模弘远,开中天之隆会;抑且道德广大,立万世之成规。人君不能修身配天,强分中外华夷,到此直堪耻无地矣。况欺世盗名,假窃圣言余唾以混理学之正者,逆天不亦甚欤!至是而益信我朝名义之正,德业之隆,诚极生民所未有世。猗欤盛哉!

二十一、自称忠民义士的曾静,你为什么要甘愿赴蹈灭族死罪而谋反呢?

奉旨讯问曾静:你供称“身居山谷,我皇上御极初年,大德尚未遍洽,即为奸言先入,遂尔步步生疑,后此入耳谣传,皆与圣祖皇帝为仇为敌之事。因身受圣祖皇帝四十余年抚绥之恩,思为忠民义士,是以妄萌悖逆之念,甘蹈赤族之诛”等语。你自雍正元年以来,讹传逆党之言,是朕之失德备闻于耳,而阿其那贤孝之名,及圣祖皇帝欲传位于允之事,亦入于耳。你既感圣祖皇帝之恩,即以朕为君父之仇敌,不克缵承大统,则亦当劝岳钟琪世受国恩,当仰承先帝之志,辅佐阿其那、允等以以继先帝之基业。何以竟将叛逆之事,掀动岳钟琪?况你逆书内分别华夷,直指圣祖皇帝为夷狄,如何尚说感戴圣祖皇帝四十余年抚绥之恩,思为忠民义士乎?可据实供来。

同类推荐
  • 画图缘

    画图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针灸节要

    针灸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内训

    内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山画谱

    小山画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书通释

    法书通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凤囚仙

    凤囚仙

    囚仙,求仙,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生,也没有所谓的死,或许当她踏入修仙之途时就已经知道了。她天生无心,为修仙所生,因天道而杀,她从来都不需要理由去杀人,一切行动皆由好奇的情绪驱使,永远温和干净的笑容,谈笑间,妖魔灰飞烟灭。本源世界的大乱掀起了一股重生热潮,原本的修仙之道被打乱,这个世界,将被洗牌。
  • 善的对面是什么!

    善的对面是什么!

    基督教里有句话:“恶是善的缺失,如同暗是光的缺失。”小的时候看到觉得好有道理。直到上初中的时候看动物世界,发现不同动物对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就喜欢晚上出来觅食,因为他们的眼睛晚上比白天看的清楚。这么一想,大家对暗的理解也不一样啊。再去思考“恶是善的缺失”这句话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善没了可以是冷漠、是鄙夷、是无奈,可以是任何情绪,为啥偏偏是“恶”呢?所以,我想让“善”休息一会,看看“善”的对立面都有什么,就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 捡了块穿越石

    捡了块穿越石

    某天,赵启的手机意外下载了一个叫做‘穿越’的APP,然后身边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怪事,直到他捡到了一块神奇的石头。至此,他获得了都市和万界之间来回穿越的超能力。用地球的文化和科技在万界镇压四方。用万界得来的外挂装备,在现实走上另类异能者之路。
  • 植物:植物的最新通报

    植物:植物的最新通报

    植物的最新通报小说阅读,本书介绍了含羞草、日轮花、植物花、鸽子树、食人树、能反击干旱的植物、能探矿的植物、能预测环境的植物、发弹和产油等多种较为特别的植物。本书的特点是以图文并茂、图解图注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主题,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 海贼之剑术至高

    海贼之剑术至高

    书名——海贼世界的剑豪主角非鹰眼类型剑客,非正义/邪恶伙伴,特此说明自娱作品,慎入
  •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品读南怀瑾的人生智慧

    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追求幸福人生的航向。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顾问。南怀瑾大师一生经历广厚,其人如历史,其言如溪潺。学儒、论道、参禅,职场名利、家庭琐事、人生困顿,皆在南怀瑾大师的人生践行和讲解中,化为智慧之光,使我们离幸福更近,与成功携手。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南怀瑾大师思想的平台,更为众人找到了一盏人生海洋上的灯塔。有了它,人们就可以辨别方向,驶出迷茫混沌,驶向豁然开朗。
  • 花蕊之死

    花蕊之死

    唐末五代乱世,藩镇割据,互相攻伐。五十四年间,中原地区在混乱中经历五个朝代,还有十多个小国与之并存,史称五代十国。几十年的大分裂、大混战、大破坏,田园荒芜,生灵涂炭,人们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祈祷上苍早日降下真龙天子,让百姓安居乐业。后周将领赵匡胤于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在胞弟赵匡义和心腹幕僚赵普的策划指挥下,发动陈桥兵变,代周而立,国号宋,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拉开了统一中国的序幕。
  • 凤覆

    凤覆

    凤覆出生之时,梦阳子预曰:“此女可覆灭天下,亦可覆庇天下。”原是凤府的嫡长女,本可一生无忧,却在年已及笄时遭人暗算,坠崖昏迷,被带发修行的贵妃“捡去”,一直养到自己苏醒。两年后恍如隔世:成王另娶他人;弟弟失踪;祖母不堪打击,病故;父亲心力交瘁,辞官......面对前路坎坷的命运,凤覆何作何为?世事无常,造化弄人,谁料此女几经大起大落,终为大恒朝千古一后?
  • 侯府庶女之逍遥公子

    侯府庶女之逍遥公子

    京都俊安候生有九女,前八女要么送进宫中嫁为帝妃,要么配与王孙贵族,又或是嫁入商贾之家。待与这第九女定亲时,只见这九女大手一挥,“这就是尚书府的小公子?府中已有侍妾,不要。”“这就是那什么世家传人?年纪轻轻就有了几个通房?退了。”“这就是那什么王爷?本小姐不嫁皇家子弟,不嫁。”俊安候九小姐三番退了亲,惹得侯爷大义灭亲将其赶出侯府,本以为这侯府九小姐会哭哭啼啼的反省错误,哪知这九小姐笑嘻嘻的连包袱都不拿的走出了侯府。自此,京都再无这九小姐的消息。而在这同时,京都出现了一个俊美潇洒的公子哥,人称逍遥公子。.............ps:网页更新不及时请查看原网址............
  • 晴空开裂

    晴空开裂

    空间有碎片。被碎片击中,是幸还是不幸?会利用的,足可乘长风破万里浪,功业无限;不会利用,则先蒙其害,飞流直下三千尺,如堕阿鼻地狱。白思孟,风华少年,一介书生。恶运缠身,处处坎坷;一朝醒悟,左右逢源。且看他纵横两界,踏遍青山,如何打出他自己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