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在网上偶然读到鲁瑾的“黄色信箱”,立刻被其独特的腔调所吸引:妖气凛然又正气十足,犀利尖锐又充满温暖。不禁拍案:尔乃何方妖孽?作为一个以阅读为职业的人,我日常所接触的散文随笔多是像当代名家教科书般的文字,即便在网上看到离经叛道率真性情的文学表达也不少,但鲁瑾,无疑是最独特的。
在“黄色信箱”之前,鲁瑾曾以一篇《暖男》创千万点击奇迹一夜爆红于微信朋友圈,随后出版的《暖男》随笔集也获大卖。《暖男》击中了当下社会心理的脆弱之处,火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我个人认为“黄色信箱”才真正开启了鲁瑾作为随笔作家的才华。在这本文集中,作者全方位调动了她的知识、经验、情感和语言天赋,烹制出了一道道更加生猛犀利、温暖给力的阅读大餐,篇篇堪称精彩,令人击掌叫好。当我卸下经典文学的华裳冠冕去阅读“黄色信箱”里的另类文字,窥见的是人性这口深不见底的井,心中难免会对现代男男女女深陷贪、嗔、痴三毒的愚妄生出无限悲悯。鲁瑾却远远不只是停留在这里,她在嬉笑怒骂之间帮你勇敢地穿越尘世,更诚实更清楚地看清世界和自己。“黄色信箱”解答的是个体的感情困惑,诉说的却是从古到今人类群体共同的情感命题:关乎爱情、关乎亲情、关乎人性、关乎欲望、关乎背叛、关乎怨恨、关乎痴缠……越是边缘和迷离的情感,鲁瑾越能用其哲学的思辨、直面现实的态度和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找到最精准妥帖的解答。红尘俗事,却一切关乎生活与生命的本质,倾诉者与这样的文字相遇宛若久别重逢,又是最美的初见。
在阅读的终极意义上,一部畅销作品的横空出世,根本上是价值观的胜利。与大部分女性作家坚持了“女性主义”的传统立场不同,鲁瑾既不“女性主义”,又不“男性主义”,而是基于对人性的关怀,尊重每个人选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权利,从不挥舞道德大棒却又恪守底线。在鲁瑾犀利尖锐、性感妖娆的语言外壳之下,包裹着一个“人本主义”和“人性主义”的温暖内核,它不会因为性别的偏见而取悦谁,也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失去价值。恰恰正是这种独特的价值取向让女性读着过瘾,男人看了受用。鲁瑾这种传统作家所没有的文风和腔调定会在一个多元阅读的时代成就“另类的阅读风景”。
《暖男》出版时,出版人辛海峰评价鲁瑾的文字:“暖”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所有美好的坚持。这个“暖”是对人性深深地懂得。我相信,这是她在文学价值观上的坚守,这是鲁瑾作品全部的力量源泉。
言不尽意,是为序!
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 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