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7000000001

第1章 自序

终于决定落笔——写一点自己遗留在青春年少的生命里的情愫和记忆。

21岁,距离第一次怀揣文学梦想的年纪整整10年。

2001年到2011年,从我的11岁到21岁,我从未如此认真而严肃地面对自己,尤其是决心去追寻自己徘徊在内心深处的声音的时候。在这十年中,我遇到的人和经历的事都将成为累积在我生命里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产,它将伴随我闯入一个复杂多变、人心交互难猜的大社会,也将帮助我见证继续行走的征程。在我或迷茫或绝望或消沉的时刻,我都将重温这些潜藏在身体中的动人的画面,它们给予我力量和勇气——来自我自己、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所有陪伴我度过美好时光的人。

11岁那年,我有幸第一次接受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启蒙。在阅读了极有限的文学作品后,我无比固执地坚信自己应当是那些自由书写人生百态、给予这个世界光和热的文学巨擘的同行者。虽然现在看来,幼稚的想法不免可笑,但它却如此茁壮,以至于成为今天我决定书写的动力源泉之一。那是我第一次用美的感受去衡量自己身处的世界,以及自己经历着的生活。第一次站在远高于我自身高度的角度去俯视和思考,第一次如淘金者一样发掘出深藏于世间某个角落的宝藏。

文学对我而言,就如同一块即将融化的巧克力,那喉头的丝滑和温暖的感觉,那甜而不腻的品质,那深沉的色泽和低调优雅的底色让我时时回味,时时感动不已。于是我开始笨拙地实践着,在未经过任何“训练”和学习之后就开始了第一部小说的写作。当时受陆天明小说的影响,我选择了反腐题材,名为《大雪有痕》。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所做的事情就是向母亲要来她废弃不用的旧教案本,每天拼命地写。全然没有逻辑、没有结构的考虑,也更缺少所谓的缜密,更遑论语言文字的吸引力了。完成之后我还拿给我的文学老师看,她赞扬了我的坚持,却对小说本身只字未提。现在看来,她是在保护我萌芽状态的梦想和一颗追求杰出的心灵。为此,我一直十分感激。

之后我又尝试了历史等题材,照例的不知天高地厚、一样的胆大艺薄。我以电视剧《中华英豪》为蓝本,写辛亥革命的人和事,并命名为《历史的天空》。而现在回想起来,这次的书写无非是满足了自己虚构故事以求逃离压力满满的现实生活的欲望罢了。

后来我读了一些类似于《智慧背囊》式的小品文以及台湾作家刘墉的文章,开始了自己说教气很浓的寓言类文章的写作。大约是12岁的样子,却佯装老成,几乎是临摹着刘镛先生的文字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不知为什么,日后我总能想起那时候老到却幼稚的说教,仿佛是对现实生活中并不灵巧的表达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大学二年级,在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课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即问我们如何理解文学理解经典。那是位知性温和但不时露出坚毅神情的女老师,她站在我座位的右边很认真地听我讲。我隐约记得当时我说,文学就是那些潜藏在你生活里的暗流,它启迪着你追求美和睿智的灵魂,并且书写那些能够与你引起共鸣的人和事,世代不变、生生不息。

后来我在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中读到“回应时代暴虐和历史无常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文学书写超越政治成败的人和事”时十分感慨。虽然对于时代暴虐或历史无常尚无切身体会,但是这句话总让我回想起诸多散落在记忆深处的追求和短暂的关于未来的想法。也许那是将文字同某种制度上的架构分离开、无限融入到人情世态和血脉之中的真实感。也是在亿万年之后的某个时刻,你的后代回忆起往昔的时候能够依旧流传在世间的人类共通的情感。

再后来,我迷上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其实,回头看那种捧读鲁迅的日子,也许是真正歆羡老人家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文风,而事实是,对于其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并不很理解,更不用说去思考其间的意义和价值。我其时以能够将鲁迅介绍给我认识的外国老师而骄傲。很难想象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站在外国人面前机械地背着“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英文单词时的样子。我不只一次地企图在鲁迅童年回忆的文字间找寻类似的生活痕迹,以证明我们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而结果自然是徒劳。

在我自大地尝试了写杂文抨击自己尚未了解很多的时事的时候,我才明白,有的时候评价别人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因为个人的思想,在特定时期,总是复杂而难于归纳琢磨的。一个人的伟大之处,有时取决于他归纳某一复杂思想的缜密程度和能够自圆其说的能力;也在于他化繁为简、从生命本质的一些现象中寻求到了适合一个时代和一个群体的解释。而这样的过程,是以任何一个个体的能力很难周全的。因此才产生了诸多以评价他们闻名的人。客观地说,骂人是一项技艺,尤其是在迫不得已的特定情形下,骂也可以成为一种勇气和道义上的担当。但是,骂却是极容易的。不需要太大的成本和代价,还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实现自身世俗意义上的短暂的成功。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向来是说的人比做的人多,骂的人比能够承担事情改变现状的人多。我也是因此一直害怕文字和思想的巨大却复杂的能量,而不敢将自己的想法付诸文字。尤其是在追求现实意义的普遍潮流中,在批驳已经成为大众宣泄情感的主要方法之一的社会中,在虚拟世界的交流的势头已经略胜于现实中思想传达的时候,在资本与地位已经从经济的圣坛中走下而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时代,在追求时尚和自由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青春宣言的氛围里,我们是多么惮于阐明自己的立场,尤其是自己理性和经过头脑思考的结果!当我们自认为无拘无束地游弋于各种空间和时间中挥霍大好青春的时候,当我们纠结辗转于各种生计和世俗评价不能自拔的时候,当我们自豪地宣称自己活在一个恰好的时代却没有将生命力和才华延展在这个时代中、没有学会自我承担行为的过错的时候,我们应该重新去思考自身、肉体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以及赋予肉身价值的灵魂。

我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渐渐丧失了追求卓越的勇气。我只隐约感觉,当你迫于现实压力和一些既定的评判标准去要求自己的时候,你开始丢掉一些原本绽放在你美丽年纪里的很多珍贵的东西。从你第一次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着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去抛弃原有的想法而迎合规范时,也许是成熟了,也许是代价的开始。

于是我期待着,在自己还未完全丧失自己的这颗心的时候,去天真地追求一点浪漫和奢侈,是一件必须去完成的事情。11岁的头脑中想象出的21岁,应当是事业小成,领着薪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穿梭于高楼大厦中的白领吧。而十年后的今天,我依旧坐在课堂里,读书上课做作业,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除了学校大一点、结识的人多一点,自己年岁增长的背后其实并无太大的突破和改变,反而多了很多顾虑和焦虑,失去了很多美丽的期待和高远的追求。

11岁,我梦想着自己捧着一本自己写成的书稿,封面上印着我的名字。简单而渺远。

21岁,我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个想法。忙碌于各种学业和事务,人生的目标缩减成了无数次的考试,未来遥不可测。

大学的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大学就是要趁着大好的青春疯狂地读书、疯狂地爱!就是要做一件别人不可替代的事!我为此激动不已。回头却发现自己身陷在自甘平庸的泥潭中欣赏着潭中的泥巴。我也因此而愧疚难堪。

我特别要感谢周生春老师。正因为他对我的关心和了解以及无私的鼓励,我才得以放弃懦弱和害怕的心理,决心将一些想法转化成文字,作为对过去生活的纪念。

感谢生活,让我不知不觉之间汲取了太多的养分,提供给我审视自己的能量和面对未来的胆量。

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学会握紧生活的舟楫,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旧平心静气地学习、生活和发现自我。让我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坚信爱和永恒。

感谢所有曾经给我鼓励、给予我帮助的关心我的人。

感谢那些和我一同度过灿烂年华,一同面对生活的人。

2011年7月25日凌晨于北京

同类推荐
  •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知名作家韩浩月呕心沥血之作,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以承担痛苦的勇气,以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朴素、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和乡村愁绪。感情真挚,又有反思力度。既有作者和亲人们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又对亲人和故乡有一定的反思和剖析,引人对世事和人生产生各种思考。作为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谋生的青年,能够激起不少同龄人的共鸣,亦能记录时代变迁和这一代人的心灵成长。作为远离故乡二十年之久的游子,韩浩月以至真至诚,直面一生所爱,深沉回忆、反思并追问时间深处的亲人与故乡。作者从故乡的逃离者、批判者到回归者,经历一系列心路历程,历时二十年,游子心态由复杂变简单。时间没有为回忆镀金,反而为他增加了承担痛苦的勇气和表达的力量。用理性的审视克制汹涌的情感,将激烈的冲突消解于微笑与拥抱。
  • 世间女子最相思

    世间女子最相思

    古典诗词中涉及春愁闺怨的那一部分,最为唯美感人。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明志,说不尽细腻柔软的女子心思。《世间女子最相思》精选其中上乘之作,结成春闺二十四章。《世间女子最相思》作者风约湘裙从女子身边之物讲起,结合用典、传奇以及古代习俗,结合诗人、词人的生平,阐述诗词浪漫意境,描绘女子古典之美,诉说凄美的悲欢离合。
  •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和建设史。本书根据十集电视文献纪录片《指点江山一一毛泽东诗词故事》及其解说词编辑而成,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以诗意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深度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红海求索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红海求索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红海求索集》共收录十六篇有关《红楼梦》的文章,多为批判、评述性文章或者综述类文章。这些文章,*能见出一个人的文史功底和思辨能力。这些文章不仅需要高度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而且还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类文章,实际上就是一部相关学术问题的小型学术史。
  • 大家小书:宋词赏析

    大家小书:宋词赏析

    本书是从作者多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积存下来的有关宋词的著作中选录出来的,早已成为宋词赏析类选本中的权威版本。《宋词赏析》抛却了政治化的批评模式,回归到关注文学的审美特性、注重分析词作的艺术技巧和文学价值的批评之路。
热门推荐
  • 残疾总裁:娇妻慢点跑

    残疾总裁:娇妻慢点跑

    她是穷巷子里的私生女。他是高高在上的总裁。一次机缘巧合两个没有交集的人就在那种尴尬的情况下见面了。从此她再也拜托不开他了。
  • 醉看花开美人颜

    醉看花开美人颜

    “春去湫来待大鱼游回,朝生暮死思蜉蝣蝼蚁,青丝暮雪载白云悠悠”
  • 我的世界之史蒂夫的传奇之行

    我的世界之史蒂夫的传奇之行

    以Minecraft作为背景,诉说主角–Steve的各种遭遇。他见证友谊,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前往不同的维度。他靠着坚强的意志活着,目的是寻找当年创造Minecraft的创世神之一,herobrineinMinecraft复仇,以及探求一切的真理。
  • 同治帝陵历史之谜

    同治帝陵历史之谜

    同治帝作为大清国短命的皇帝,却出生显贵,可是他天生厌学,最终他的皇权被生母慈禧皇太后掌管。19岁的同治帝得病死去,死因有争论。由于生前未建陵,他的生母以权为情打破“昭穆相建”的祖制为他在东陵建造了陵寝。建好的同治帝陵寝,规制虽然简单、规模简朴,可建筑质量却丝毫不含糊,号称“铜梁铁柱”;选陵风水繁复,可建陵的过程则是一招一式按照规定严格办理。笔者以正史和清宫档案为基础,通过实地考证和社会调查,结合当今史学研究成果,运用通俗、娴熟的笔触,向您讲述同治帝本人及其陵墓的鲜为人知的秘密。
  • 凡人修仙之手机修仙

    凡人修仙之手机修仙

    手机意外中了病毒,刘文想修好手机,却不小心竟和手机合体了,还穿越到了仙侠世界。
  • 毛泽东精神

    毛泽东精神

    《毛泽东精神》是刘振起教授的演讲稿,以通俗晓畅的文字阐述毛泽东的大善精神、平等精神、报国精神、民本精神、斗争精神、合作精神、开放精神、学者精神、修身精神,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伟人毛泽东。作者认为毛泽东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分析了毛泽东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认为毛泽东精神具有实践性、完整性和指引性三大特征,并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毛泽东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为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高峰。
  • 金钱逻辑

    金钱逻辑

    本书以简洁、轻松的语言详细阐释了MBA商学院100个最有效的理财观念、方法和诀窍以及随书附录家庭理财必须懂得的50条经营定律,它可以解决个人投资与家庭理财96%的问题!对储蓄、保险、股票、债券、基金、信托、黄金、外汇、期货、房地产、典当、收藏、创业等方面都适用。这可能不是一本令你热血沸腾的理财宝典,但它一定是最冷静和最理性的理财入门书。
  •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深入研究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从“历史是被描述的”这一角度观察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反思中国电影史学进程,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电影走过的道路、积淀的艺术经验与理论精粹。
  • 我从地球来的

    我从地球来的

    一位身具大世家的少年,又有一双天生的灵眸,但却是个十分怕麻烦的家伙。在一次不可思议的相遇,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 庶女世子妃

    庶女世子妃

    戚微前世是个军医,死后一朝穿越成了一个没有饭吃的傻子戚府三姑娘。主母不喜欢她,有什么关系,反正戚微也不喜欢她。嫡姐打她,不好意思,她不会站着让你打,还会打回去。为了不引人注目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她隐藏锋芒,却依然招人嫉妒陷害。一技在手,活的自由。胆大心细,银钱流进。烽火狼烟,医术逆天。秘密武器,睥睨天下。只是这个是男人怎么回事,不但逼着她看血腥的活剐人肉,半夜还爬她的墙,上她的床,抱着她说是他今生的最爱。本以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美好,却在某一天里,他的匕首刺进了她的胸口……那年,四国狼烟烽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