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100000005

第5章 流连忘返:建筑风景(1)

身居伊萨卡小镇,康奈尔大学远离尘嚣,是静心修学的好去处。便利的交通又能保证学生的外出,免去与世隔绝的烦恼。毗邻五指湖区,靠近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康奈尔大学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行走在校园中,看瀑布如银帘般倾泻而下,再缓缓汇入溪流,滋润着泥土,灌溉着绿树红花。在峡谷、湖泊、小山的交错下,风格迥异的建筑校园拔地而起,其中不乏世界级大师的杰作。自然风光和人文建筑的交相辉映,使康奈尔大学仿若成为一幅细腻的油画。不乏有慕名而来的访客游走于康大的山水之间,啧啧称赞。途中除了珍奇的植物,还有讨食的可爱松鼠,甚至还能遇见奔跑的小鹿!

除了伊萨卡主校区,康奈尔大学在曼哈顿等地区和卡塔尔首都多哈均设有分校区。2011年在纽约州罗斯福岛开工新建的康奈尔科技校区更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个校区满足了人们对于高科技的全部幻想:建筑物屋顶将安装太阳能面板,从而实现零排放,并通过400块地热板来控制室内温度;合理的室外空间规划将把校区南部和罗斯福岛最南端的4座自由公园连接在一起;占地210万平方英尺的校区,计划到2043年可供2500名学生和280名员工使用,学生可以步行穿过大桥到达附近的曼哈顿和皇后区,从新校区还可以观赏到东河两岸的天际线。

无论如何,经历了150年沉淀的伊萨卡始终是康奈尔大学的故乡,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主要所在地。卡斯卡迪拉溪在小镇里终年流淌,途径康奈尔大学时,将校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约260座建筑分布在位于东山高地上的中央校区、北校区,位于山坡上的西校区以及南邻中央校区的大学镇。中央校区里包括几乎所有的学院建筑、体育设施、礼堂、博物馆以及法学院的住宿学院(中央校区唯一的宿舍)。北校区则是新生及研究生的宿舍和活动场所。西校区主要为高年级学生宿舍。大学镇还拥有一个施瓦茨表演艺术中心。

2.1 中央校区

作为伊萨卡主校区的学术重阵地,中央校区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它的最西端为图书馆斜坡,卡斯卡迪拉溪和瀑布溪分别守护在其南北两侧。可以说,康奈尔大学最出名的建筑都聚集在这里。

康奈尔大学刚成立时,除了农场原有的卡斯卡迪拉大楼,空旷的校园里一贫如洗。随着时光的推移,放眼校园,风格迥异的建筑比比皆是。从第一任管理者开始,中央校区就按照学科分类被规划为三个大院子。

2.1.1 文理庭院

埃兹拉·康奈尔和A.D.怀特把文理庭院作为康奈尔大学的第一个庭院模型,按照图书馆斜坡—怀特大楼—麦格劳大楼的顺序围上了一圈石头,这就是最初的文理庭院。后来学校还想把院子扩展到现在的贝克实验室和洛克菲勒大楼,但考虑到院子的矩形结构会被破坏,也就不了了之。

那时康奈尔大学的理事会推崇建筑的实用性,好看与否都不是重点,所以最初的大楼都是用灰砂岩筑成的,乍一看去灰头土脸。校长怀特偏偏是个很讲究建筑品味的人,非常青睐古典建筑,所以后来的林肯大楼、圣人教堂都改用了红砖,看起来也活泼了许多。

在这个院子里,许多建筑都出自建筑、艺术和规划学院(AAP)的校友之手。例如,现在的查登大楼(1882)和林肯大楼(1888)都是建筑系的第一任教授查理斯·巴布科克的作品,透射出大胆又唯美的古罗马风。位于庭院之南的尤里斯图书馆(1891)是由建筑系第一位学生威廉·亨利·米勒设计的,现在已经是康奈尔大学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同样,由米勒设计的史汀森大楼(1902)坐落在庭院南侧,表现出的是全新的古典主义风,在1959年之前它都是法学院的教学楼。

学以致用是康村人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早期的交通和通信限制让康奈尔大学不得不依赖建筑系来完成校内的设施建设。直至20世纪初,这所学校才慢慢地将目光投向了外界。1904年,美国著名建筑师事务所Carrère and Hastings设计了文理庭院东侧的戈尔德温·史密斯大楼,用以纪念1868年放弃个人事业来到康奈尔大学任教的历史系教授戈尔德温·史密斯,现在是英语、德语等语言系的所在地。

庭院的中部就是埃兹拉·康奈尔和A.D.怀特的雕像了,康村的学生喜欢亲切地称他们为康叔和白叔。康叔和白叔分别端坐在庭院的东西两侧,四目相望,据说在夜晚无人时他俩会走下雕塑台,穿过庭院聚在一起聊天。善于幻想的康村人甚至在小路上画满了红色和白色的脚印,白色是来时的脚印,红色是返回的脚印。

建于1960年的奥林图书馆是康奈尔大学最大的图书馆。聪明的设计师在史汀森大楼和戈尔德温·史密斯大楼之间修建了一个位于地下层的克劳克图书馆,并在馆内设置了通往奥林图书馆的通道,既扩展了图书馆的室内空间,又优化了建筑群的整体设计。

位于庭院北部的是建筑、艺术和规划学院(AAP)的建筑群。位于查登大楼西边的是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佳作——赫伯特·F.约翰逊艺术博物馆,这位大师被我们熟知的作品还有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以及苏州博物馆等。查登大楼的西伯利大楼都是AAP的教学楼,它们的背面是近年来新建的学生工作室——米尔斯坦大楼,这个全新的建筑足有2500平方英尺的工作室空间,造型非常现代化,半空伸展的悬臂如同鸟的双翅,在这之前AAP的学生都是租用别的工作室来进行课堂练习的。

在文理庭院中的建筑都各具特色,在此笔者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加以详述。

2.1.1.1 康奈尔最古老的建筑——莫里尔大楼

莫里尔大楼(全名贾斯汀·莫里尔大楼)最初为语言学系的教学楼。这座建筑旨在纪念1862年在《赠地法案》中给予康奈尔大学支持的贾斯汀·史密斯·莫里尔。

莫里尔生于佛蒙特州的斯特拉福德,先后就读于塞特福德学院和伦道夫学院。他在斯特拉福德和波特兰跟着生意人学习经商,并同伙伴一起在全国经营了4家商店。不久后,莫里尔通过生意伙伴认识了在国会任职的巴克斯特,两人成为亲密的好朋友。这对莫里尔后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商人,莫里尔投资了许多成功的企业,包括银行、铁路和房地产公司。在19世纪末期,他赚取了不少财富,决定退休归隐田园,做一个自在的农场主。除了务农,莫里尔还是辉格党的积极分子、奥兰治的辉格党主席、佛蒙特州辉格党委员会的成员,他也是1852年辉格党全国大会的代表。1854年,莫里尔以辉格党员的身份被选举为国会议员,他和一群辉格党人创立共和党,并参与起草美国宪法修正案。

莫雷尔的一生对美国政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莫里尔法案》(又名《赠地法案》)。美国建国初期,人口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西部人口稀少,资源严重失衡。教育作为美国产业支柱之一,西部明显落后于东部。在康奈尔大学创始人的提议下,贾斯汀·莫里尔提出《赠地法案》并于1862年经美国国会颁布,这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法案之一。

为了纪念贾斯汀·莫雷尔,许多赠地大学都建起了自己的莫里尔大楼。康奈尔大学也不例外,相比于校园内的其他建筑,莫里尔大楼是建造得最早的一个,从1868年10月7日起就开始投入使用。建筑体由图书馆斜坡下的青石筑成,在历年的改造和修复中不断克服原有的局限性。虽然它是语言系的教学大楼,但也给其他的院系提供场所,例如,它的第四楼自1887年起就是法学院的教学场所。

从外观来看,莫里尔大楼带着典型的法国第二帝国风,同时又有些许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味道。大楼最初按功能分为3个部分:中心区包含了教室、图书馆和一个大礼堂;北区是学生宿舍;南区则是教职员的办公室。这3个部分在从前是互不相通的,主要是怕粗心的学生用火时把别的部分给烧了。这3部分的隔墙在1897年的大规模翻新中被拆除。1966年,莫里尔大楼被列为国家纪念馆。随着现代语言系的解体,莫里尔大楼现在是罗曼语研究、俄国文学、语言学等专业的所在地。

2.1.1.2 康奈尔大学地标——麦格劳钟楼

一个世纪以来,从麦格劳钟楼传来的钟声已成为康奈尔大学的心跳,回荡在偌大的校园内。编钟由21口巨钟组成,最初的9口由珍妮·麦格劳小姐捐赠,她和父亲将大笔的财产赠与康奈尔大学,用以建设图书馆、麦格劳大楼和校医院等。珍妮·麦格劳小姐在去世后同父亲一起被葬在康奈尔大学圣人教堂的地下室。

编钟在1868年10月7日的学校开幕仪式上首次响起。这一天里,编钟每一次响起的时点都被记载下来,以后每到这些时点,校内便会传来悠扬的钟声。

当时的钟楼被称为“图书馆之塔”,1961年更名为麦格劳钟楼。编钟由专门的演奏者来操作,每天早上7:45~8:00、中午1:10~1:25、傍晚6:00~6:15这三个时间段里,由近10人组成的演奏团会为康村奉上三场美妙的小型音乐会,这也让康奈尔编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演奏最频繁的编钟。演奏的音乐种类多样,囊括了古典音乐和现代曲目,包括贝多芬、披头士、弗兰兹·舒伯特、斯科特·乔普林等的经典作品,其中也不乏康村才子的原创佳作。编钟音乐会的乐库包含了2000多首精选曲目,爱德华·埃尔加的《威风凛凛进行曲》以及《大青蛙布偶秀》的主题曲是常奏曲目,除此之外还有经典的独奏或二重奏。如果运气够好,还能听到熟悉的《米老鼠进行曲》,自己心情也会因此变得很好。每逢中秋,编钟演奏者还会为中国留学生特地奉上《但愿人长久》等经典曲目,舒缓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从1869年开始,每天的晨奏都是从一首《康奈尔的巨变》开始的,演奏者们要快速地弹奏完549个音符。校歌会在午间场奏响,晚场的尾声则是《康奈尔晚歌》。每年春天还有会有一场为期10周的比赛,旨在选拔一些有兴趣的人成为编钟演奏者。只要有乐理基础、体力足的人都可以参加。因为乐器十分笨重,让演奏完全变成一项体力活,没有足够的力气是无法流畅演奏的。

演奏最初都在室外进行,直至1873年,它被临时转移到麦格劳大楼内,有了第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演奏室。1891年,威廉·亨利·米勒设计出现在这座173英尺高的麦格劳钟楼,这个全校最高的建筑如今已是康奈尔大学的地标。钟楼刚建好,编钟便迫不及待地搬了进去,从此陪伴康村人度过无数个日夜。塔楼内放置着一个钟摆长14英尺的托马斯摆钟,并由电脑智能操控。1999年学校对钟楼进行修复时,在摆钟内加装了一个全球定位系统,保证4个钟面能精确到秒。

每年,钟楼都会迎来大量的访客,他们若想看看编钟是怎么演奏的,就得先爬上整整161层阶梯,这得耗费将近15分钟,到达顶层时已经是气喘吁吁。不过,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等待他们的除了美妙的钟声,还有壮阔的风景。站在钟楼顶层,可以远眺美丽的卡尤加湖,还能俯瞰康奈尔大学的校园美景。景致实在是太美了!

关于钟楼还发生过一件离奇的事情。1997年10月8日,麦格劳钟楼的塔顶上出现了一个20多公斤的南瓜,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被放上去的,也不知道这是谁的恶作剧。考虑到取下南瓜费时费力又危险,校长决定让它呆在那儿,待它腐烂后自然会落下。然而,这个坚强的南瓜在冷空气中逐渐脱水,岿然不动,竟赖在塔顶不走了。1998年3月,学校不得不动用起重机将其摘除。这在当时成为震惊校内外的新闻,这只南瓜至今还保存在尤里斯大楼的地下室里。

2.1.1.3 最早的学生联盟——威拉德·斯特莱特纪念堂

威拉德·斯特莱特纪念堂是位于中央校区的学生会大楼,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由威拉德·迪克曼·斯崔莱特的遗孀多萝西投资捐赠的,她想借用这座大楼来纪念自己死去的丈夫。在当时,康奈尔大学中的建筑几乎都为教学服务,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做实验、去图书馆,几乎找不到什么玩耍的地方。周末想聚会嗨皮,或是举办舞会什么的,还得去校外的市区寻觅场所。虽然在1870年,学校在怀特大楼中心区分配了一个大房间给学生会使用,但这依然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萝西的亡夫从前也是康奈尔大学的校友,学生时代的他非常热衷社交活动。因此,多萝西将斯特莱特纪念堂定名为学生活动中心,以此来增加康奈尔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这也让康村增添了不少人情味。为此,多萝西花了娘家不少钱,还耗费了大笔威拉德的遗产。当大楼建成时,康奈尔大学历史学家科里·厄尔惊讶地说,很少在大学里见到这样的“非学术”建筑。在当时,“学生会”的概念在美国才刚刚兴起,北美的第一个学生会场所——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休斯敦大楼早在1896年启用。当1925年斯特莱特纪念堂开放时,虽然距离前者已将近30年,但它仍然成为当时最早一批学生会中心。

同类推荐
  •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非常值得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和学生学习借鉴。对宏大事件报道的掌控能力,对涉及众多被访者、拥有海量细节素材的再现、穿插、配制和平衡能力。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大国之道

    大国之道

    本书共分15讲,内容包括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历史变革的开端、儒教的社会功能、21世纪的世界与教育、现代大学与人文精神等。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一书的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9)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百余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香李

    香李

    楚歌将自己悬挂在香李树上的时候,我正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那天气温有点低,天气有点冷。微风,窗帘上绿色的波浪轻轻涌动,雪白的菊孤傲如一杆漂泊的桅帆凄凄清清地在波光里沉寂;窗外,半爿月亮在灰灰的云层里时隐时现,路灯像患着白内障的老者的眼,昏昏地发灰发黄,一片一片的叶从梧桐树上落下来,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跟随在来往的黄包车身后飘零。我看电视的时候妻儿皆已入睡。电视栏目叫《落叶缤纷》,评说的是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台是省内台,一男一女两角儿却都是外地人。男的是一老头,头发雪白,气宇轩昂,电视里常见,姓苏,大作家。
  •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宇宙时空(世界科技百科)

    宇宙时空(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召唤神兵

    召唤神兵

    神兵利器算什么,随便就能召唤出几把。巫崖带着逆天的召唤能力,强势登上这片神奇的大陆,当然,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一个不起眼且看起来很欠扁,没事就会戳戳手指要好处的守城小兵!新书《战神天赋》开始上传,敬请各位新老书友捧场……↖(^ω^)↗
  •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盛唐见证:大明宫(文化之美)

    在大唐几百年的历史洪流中,大明宫始终巍然屹立。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足以窥见当时之盛况。作为唐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这里曾经充满了后宫的勾心斗角,朝廷的尔虞我诈,也见证了一代代帝王的文才武略,感受到黎民百姓的悲苦与安康。推开大明宫的斑驳城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朝代的恢弘盛世。
  • 快穿之女配不谈情

    快穿之女配不谈情

    你问:从前的方娇是谁?被耍得团团转,身败名裂的真千金;白莲花女主的恶毒闺蜜,坏事做尽,死了人人拍手称好;重生女主的极品小姑子,众叛亲离,身首异处;我说:后来的方娇是——没(mo)的感情最糟糕的开局,逆风翻盘的人生大赢家备注:独立世界(每个世界女主失忆)无系统无cp(全文感情线单箭头)
  • 地狱蝴蝶

    地狱蝴蝶

    余丽虹拉着皮箱走下出租车,拿出钥匙正要开门,却见门虚掩着。她心里诧异,老公也太大意了,竟忘了锁门?推门进屋,余丽虹突然看到眼前飘起一片黑云,黑云层层叠叠地朝着她扑过来,像一片诡异可怕的黑斗篷,又如招魂时飞扬的纸钱一般。余丽虹捂住胸口后退两步,定定神,见竟然是黑色的蝴蝶。无数只黑蝴蝶扑扇着翅膀,大的像婴儿手掌,小的如同豆粒,它们瞪着猩红的眼睛,看上去极为恐怖。余丽虹反应很快,后退两步打开大门,然后脱下外套抡起来,往外轰着这些蝴蝶。可这些黑蝴蝶似乎格外留恋她的居所,它们朝墙上撞着,沿着楼梯上楼,不停地飞舞,却逃避着窗口。
  • 黑白电影(短篇小说)

    黑白电影(短篇小说)

    爸,你说,人昏倒了怎么办?送医院呗。不对,把他扶起来。某一天又问,爸,你说,人突然昏倒了怎么办?把他扶起来。不对,人昏倒了,当然要送医院喽。他的意思是打120急救,不必自己伸手。我开始反击,目标是他虐待了近一年半的“捷安特”。几个篮球队员轮流拿它练习投篮、马路追逐和野外爬坡,极限、超负荷,再不修就要报废了——为什么不送到医院抢救?为什么要换一辆新的?什么是经济发展?就是消费!儿子以他的所学开始有效化解。如果我反对,则证明我的落伍、守旧,换句话说,抱残守缺。
  • 百见妖闻簿

    百见妖闻簿

    人生如水,百态无常。一个行走在人间的妖,一些经常的破事儿。他是百见,他喂自己袋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