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900000009

第9章 儿童传播的主体研究(2)

17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儿童观: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的纯真无瑕的存在;反对体罚,主张激励和竞争的教育。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意思是说,人类在没有感觉、经验之前的心理状态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1]。他认为儿童来到人世间时,其精神方面是一块“白板”,这是对原罪说儿童观的根本否定。他主张给儿童自由,他说:“儿童在跟前的时候,应使他们感到舒适自如;他们在父母或导师的跟前应当获得他们的年岁所应有的自由,不可无故加以不必要的拘束。假如他们觉得处在父母导师的跟前等于坐牢似的,他们自然不喜欢跟父母导师在一道了。他们的稚气,他们的幼稚的游戏或幼稚的举止,都不应该受到阻碍,只要做到不坏就行,其余的自由都应给予他们。”[2]

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启蒙主义教育家卢梭发表了令人瞩目的关于儿童的见解。他认为,儿童不是一块白板,也不是任由成人灌输东西的空空如也的容器;相反,他认为儿童具有天赋,生来就有是非观念和追求秩序与健康成长的需要。作为一个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成年人应该在人生发展的4个阶段,即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满足他们的需要。卢梭的见解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之中。他认为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人们应当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卢梭还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3]卢梭儿童观中最重要的内容或许就是,他认为儿童是真正意义的人,儿童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他说,年年岁岁,每一生活阶段都会有完善和成熟之处,“他长大为成熟的儿童,他过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牺牲了快乐的时光才达到他这种完满成熟的境地的,恰恰相反,它们是齐头并进的。在获得他那样年纪的理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的体质许可他享有的快乐和自由”[4]。历史发展到卢梭的那个时代,终于认识到儿童独立存在的价值。

(二)中国儿童观

在中国,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先秦思想家以多种方式探讨了儿童发展的先天性与后天性的问题,但他们大多将儿童看作是成年人生长的一部分,是未长大的成人。老子是最早发现儿童智慧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大智慧者若处于婴孩的精神状态,是绝圣之举。但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非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还受到传统文化的蔑视——儿童是小大人,是比成人小一号的成人,这便是中国传统的儿童观。

由于“中国看不起小孩”(周作人语),将天真无邪、童言无忌讥讽为乳臭未干。所以传统文化要求儿童快快结束儿童期。成人用长袍马褂将儿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以成人的规范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这只能使儿童备受折磨,不可能拥有健康的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可能充分享受童年的乐趣,这本身就阻滞了儿童身心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儿童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以后,就只能像“暂出樊笼的小禽”那样,“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了。[5]

周作人发表过《人的文学》(1918年)和《儿童的文学》(1920年)两篇影响颇大的论著。他提出两点思想:“第一,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的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第二,我们又知道儿童的生活,是转变的生长的。因为这一层,所以我们可以放胆供给儿童需要的歌谣故事,不必愁他有什么坏的影响,但因此我们又更须细心斟酌,不要使他停滞,脱了正当的轨道……因为知道这过程是跳不过的——然而又自然的会推移过去的,所以相当的对付了”[6]。

“可以看出,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虽然落脚点是谈儿童文学的,但实际上系统地阐发了他自己的儿童观:①儿童不是小大人,他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②儿童的精神生活是自然地生长的变化的。[7]成人应当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应当注意给予儿童符合其兴趣的能促使其正常生长的精神营养”[8]。

可以这么说,卢梭在西方最早“发现”了儿童,而周作人在中国最早“发现”了儿童。

二、成人的传播观

在了解了儿童观之后,我们接下来分析儿童传播观,主要是成人的儿童传播观。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指在儿童传播中,成人持有的观点,包括成人在儿童传播中的传播立场、传播目的和传播态度,等等。

(一)成人在传播中的立场

1.如何对待儿童

(1)成人主义。传统教育过程中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往往就是成人向儿童传授知识和道德,儿童对所学的内容只能是唯唯诺诺,成人完全控制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成人坚持着成人主义的立场。卢梭说:“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从观念上就错了,我们用成年人的思维对待孩子,我们用成年人的方法教育孩子,其结果必然是误入歧途”[9]。长期以来,我们成人在对待儿童时,坚持着成人主义的立场。卜卫在《媒介与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第二届儿童与媒体世界峰会。峰会的第一个论坛“当我对你讲话时,请注意我”,第二个论坛“不要这样对我讲话”。从论坛的名称可以看出论坛开设的意图是要告诉成年人怎样从儿童的角度对儿童进行对话,告诉成年人什么是与孩子谈话的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工作,鼓励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在峰会中,一个约12岁的女孩子接过话筒,大声发言:“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是的,成人很喜欢孩子,他们总喜欢对我们说:‘solovely’(多可爱呀),‘socute’(多好玩呀),但是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没有把我们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要表达自己意见的人。他们只注意我们的外貌,不注意我们的意见。我们好像是他们的‘玩意儿’。我们是有权利的主体,不是成人的‘玩意儿’”[10]。卜卫在书中说道:“我知道成人们评论孩子时从来不加思索:‘你太胖了,该减肥了’;‘多吃点,你这么瘦,多难看’;‘长得多好玩呀’;等等,类似随意的评价比比皆是,完全不顾忌儿童的内心感受。我们没有将儿童看作是有意见的、有感情的独立的人。看来要想真正平等对待儿童,还需要学习”[11]。

(2)儿童主义。目前国际社会基本认同的童年观包括:第一,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而不是成人的附庸。第二,我们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并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能仅仅将它看作是成人的预备。第三,儿童在成长阶段,应当为其提供与之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儿童个人权利、尊严应当受到社会保护。笔者认为,以上三点是坚持儿童主义的立场。

但是要达到这种立场,却是不易。姑且不论前面提到的某些成人持有着成人主义的立场,光是儿童主义立场,有些成人对此的理解和实施也是存在差距。在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许多报道指出,家里上上下下呵护着这个宝贝,孩子在家里就是“小皇帝”,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从表面上看,儿童似乎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报道指出,孩子不堪家教、早教的重负,很多孩子在成人的安排下,如旋转的陀螺一般,在疲倦地转着。入学后,从政府几次的减负政策里,儿童呼唤童年的呼声里,我们似乎感受到,儿童处于被服从的地位。儿童主义立场似乎还是很遥远。

另外,我们还需要思考:儿童的中心地位是永恒的吗?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在一代代的轮转中,人们的儿童观是否会变?儿童主义立场是否会一直坚持?比如,现今“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以后政策可能全面放开,一个家庭拥有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物以稀为贵,人们还会珍视儿童吗?

2.如何对待儿童传播

(1)儿童传播的特殊性。我们在第一章中曾经提到,有些学者认为成人传播与儿童传播没有什么区别,没有把成人和儿童的传播活动区分开来,得出儿童传播活动的特点。这是远距离观照儿童传播、漠视儿童传播特殊性的观点,是一种错误的儿童传播观。

这个观点和早期的儿童观类似,也是缘起于错误的儿童观。在我国,由于童年概念还未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儿童成长的社会氛围是鼓励儿童尽早成为“标准化的成人”。在这个标准化的过程中,儿童的生命过程本身却被忽略了。现代儿童究竟在什么地方、在多大程度上失去了童真,相信每个成年人都有所体会。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媒介正在复制这种“标准化成人”。媒介,无论是印刷媒介还是电子媒介,大多是由缺少童年概念的成人操纵的。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成人社会以他们的要求来确定儿童节目的主题,塑造“小大人”样的儿童形象。即使表现儿童的天真,也是为了装饰成人社会,表达成人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的天真其实早已不是儿童天性的自然表现,而变成了一种儿童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表情,这种表情被媒体工作者戏称为“电视操练”。儿童已被成人社会“训练”成“表演者”了。一进入演播室,一面对电视镜头或话筒,儿童多会揣摩大人的意思,说大人要说的话,做出大人喜欢的天真样子。成人常爱说儿童“太假”,其实仍然是成人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太假”,但儿童为什么“假”,它实质上代表了成人面对儿童时的本位心态[12]。

(2)儿童传播中的传播主体。我们说儿童传播学,是研究儿童与人、与社会、与环境的传播,这并不代表儿童一定是作为传播主体,当然也不像成人主义儿童观所认为的儿童是处于从属地位。笔者认为,在儿童传播中,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信息发出的主体是谁,谁就可能是传播主体,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但是对于有些成人而言,在确定传播主体时会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不管什么情况,成人始终是传播主体。不管是哪种传播活动,成人始终占据着主体,特别是一些婴幼儿传播活动中,成人掌握着话语权,成人是导演,儿童是演员。这是一种错误的成人主义传播观。二是不管什么情况,儿童始终是传播主体。有些人认为儿童传播肯定儿童是传播主体,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没有清楚了解传播过程的特点。而且现在有些成人把“儿童主义”理解为对儿童的绝对服从,从而在传播时将儿童作为传播主体。

我们认为,前面这两个误区都是走向了极端,都是不能正确地看待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把握传播本质所造成的。我们要求成人坚持儿童主义,但并不是要求儿童一定要作为传播主体,在有些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年幼的儿童传播活动中,成人往往就是传播主体的形象,但是这却不能抹杀成人坚持的儿童主义理念,成人在作为传播主体时,在传播行为中完全可以以儿童为主,尊重儿童的需求,有效发挥成人的作用,确定并维护儿童的主体地位。

(二)成人在传播中的目的

1.传播目的是儿童传播的要素

传播目的,就是传播要素中的“Why”这一要素。传播目的直接支配或影响着传播主体的行为。所以一般来说,要想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对传播主体而言,明确传播目的非常重要。比如一位妈妈在安排一次亲子共读之前,如果明确这次亲子共读的目的,那么她就能够较好地挑选读物内容,安排合适的时间、地点,用比较适宜的方式开展共读活动。

传播目的引导着传播活动的开展。比如亲子共读的阅读传播中,如果传播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多认字,那么成人在传播中往往会以传递信息为主,那么就会对读物中的字格外注意,字形、字义、字音都会力求准确明晰。如果传播目的是为了追求一种知识带给心灵的愉悦,那么成人在传播中会注重互动与交流,或者考虑放一些背景音乐,或者设置一个与之相符的环境,或者以一种富有情感的语调来与孩子共读。

传播目的不明确会影响传播活动的进行。比如一些家长给孩子买绘本,至于为什么给孩子买,有些家长是不清楚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阅读绘本的目的,是为了看图还是看字,是为了学习还是娱乐。所以有些家长会抱怨绘本的信息量太少,价格太贵;在指导孩子时,也无法根据每个绘本的特点进行指导,该让孩子自己阅读的绘本,家长在一旁拼命地讲解;该共同阅读的时候,家长又缺位。

2.成人应经常发问:为什么传播

儿童传播活动,可以具体到某一次成人与儿童的交流谈话。试问,成人为何与儿童谈话?很多成人不曾想过这样的问题,所以导致谈话无果。另外,像成人给孩子看动画片,这也是一个传播活动,为何给孩子看动画片呢,这就是传播目的,是娱乐?是教育?还是其他?不同的传播目的,传播效果也就不一样。

同类推荐
  • 闪闪奇遇记三:恶棍乌鸦吉姆·译言古登堡计划

    闪闪奇遇记三:恶棍乌鸦吉姆·译言古登堡计划

    生性邪恶的乌鸦吉姆做尽了坏事,在林中残忍地偷吃鸟蛋,让曾经平静的森林陷入了悲伤和恐慌,他还使起小聪明,耍得蓝松鸦警察团团转,究竟是法网恢恢还是魔高一丈呢?
  • 小巧杀手:手枪

    小巧杀手:手枪

    枪族中,手枪从体积上说,可以说是最小的。在现代战争中,尽管手枪由于体积小、射程短、威力小,所起的作用并不大,但它依然是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 夏洛书屋(经典版)(全集)

    夏洛书屋(经典版)(全集)

    任溶溶、曹文轩、梅子涵、沈石溪、彭懿、殷健灵、陈丹燕等名家联袂推荐,儿童文学作家周晴、儿童阅读指导专家赵小华撰写专业导读。 《夏洛书屋(经典版)(套装共10册)》在综合作品价值、译本质量、专家意见、市场销量的基础上,全国校园万千少儿票选确定,包括《小野人和长毛象》《兔子坡》《安徒生童话》《吹牛大王历险记》《银河铁道之夜》《总有一天会长大》《铁路边的孩子们》《梦想家彼得》《西顿动物记》《老人与海》共十册。享誉世界的名著经典,儿童必读的文学佳作。
  • 电话电话打到哪儿(豆丁二人组)

    电话电话打到哪儿(豆丁二人组)

    《豆丁二人组》是我国新锐儿童文学作家杨筱艳的最新系列小说力作,讲述的是围绕外号“豆丁二人组”的齐咚呛和周天蔚两个小孩的奇幻童话故事。本书为《豆丁二人组:亲爱的阁楼先生》,作品故事是:“豆丁二人组”暑假在外婆家度假,在外婆家的阁楼发现一个星期的魔幻天地,并由此结识了阁楼妖精——大胡子叔叔,三人和奶奶一起度过了一个有趣的暑假。可惜,伴随城市的改造,奶奶居住的旧城区马上就要被拆迁,大胡子叔也必须面对自己不得不离开的现实。
  • 风吹乡间路

    风吹乡间路

    《风吹乡间路》为相裕亭儿童文学作品集。收录《赛花灯》、《杀驴》、《风吹乡间路》、《远去的鸽子》、《村路一里长》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庭下槐

    庭下槐

    大隋朝的一桩‘再生人’的奇事,被朝廷视为祥瑞。殊不知,这祥瑞却成为凶兆。柱国大臣颜府惨招灭门,国佐不稳,摇摇欲坠。佞臣当道,九州生灵涂炭。曹青槐一生被禁锢在黄沙漫天之地,直到死,她都望着东边。东边有丹阳,山青水绿姑娘俊。河水倒流,冬秋夏春,这一切都从那个洞房花烛夜说起。
  • 邪王的绝世毒妃

    邪王的绝世毒妃

    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王牌特工一朝穿越,成了亲爹不疼,后娘不爱,还惨遭逼婚而死的丞相之女。对此,慕容月表示,真是日了狗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草大人别任性

    校草大人别任性

    青竹湖上一朵又一朵的烟花绽放。“司夏,快点!要本少爷等吗?”“阿北,快点,快点。烟花开始放了。”“乐乐,你能等等我,和我一起看场烟花吗?”“夏夏……”“阿哲……”我想让这个夏天永远定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猎梦者小队

    猎梦者小队

    人,都会做梦。各式各样的梦,千奇百怪的梦。但如果有一天,人却因为一次可怕的梦境,而变得魂不守舍、害怕入睡,该怎么办?梦境里出现光怪陆离的怪物,怎么办?还有各种正常的、歪曲的故事!联系猎梦者小队,帮你解决烦恼!
  • 异魂:凉生如卿

    异魂:凉生如卿

    莫雨凉,现代名牌毕业的大学生,嫁给了自己的学长。负责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为了家庭,放弃了优秀的工作,尽心尽力照顾婆婆与老公。而她那老实憨厚的老公暗地里却养着小三,不但带着小三登堂入室,还错手把她推下了楼,导致她香消玉殒莫凉生:一个生在普通富裕人家的聪明少爷,五岁那年跟着娘亲在渭城扎根,在十九岁那年,因与朋友登上赏景,不小心滚落山崖……待莫雨凉醒来之际,震惊的发现自己居然由女儿身变成了男儿身,而且还到了不知名的朝代…莫凉生初遇赫连卿,就被他那深邃的五官,浑然天成的王者风范吸引,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赫连卿望着面前颜如玉,肤如凝脂的人,剑眉轻挑,心里一丝惊讶,他从未见过长得这般好看的男子……
  • 半生缘

    半生缘

    三年前,她被父亲以一千万的价钱卖给了江家,令他心爱的女子负气远走,她在地狱里苦苦挣扎。他说:“何书蔓,我绝对不会爱你,别一天到晚想着勾.引我!”他说:“我知道你心里藏了个男人,但本少爷不要的东西,也不会施舍给LOSER!”他说:“你毁了我的爱情,所以——所有你珍爱的人和物,我都要毁掉!”终于有一天,她心死,因为他在她母亲尸骨未寒的时候,高调在媒体面前宣布说要和她离婚娶别人!母亲丧事完了之后,她签了离婚协议书,我知道你还爱着她,字我已经签好了,祝你们幸福。”说完,她转身走远。身后的人,捏紧手里的离婚协议书,目光中没有欣喜,只有愤怒。何书蔓对于江迟聿来说:存如鸡肋,厌如糟糠。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重生光辉年代

    重生光辉年代

    回到过去的陈春风无奈地看着桌子上的作业本,心想要是跟父母说他要退学去干一票几个亿的大生意,估摸着父母一定会开心地奖励自己几十个他们觉得他最喜欢吃的大嘴巴子。新书求【收藏】【推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