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8300000019

第19章

“古时候,有一个公子哥,平常不求进取,厌恶读书。读了好几年书,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但是他非常圆滑、精于世故,即使自己肚子里没有丝毫墨水,却买通了上面的关系,贿赂了主考官,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功名。

“但是,他终究胸无点墨,更没有当官的能力。他既不认识上级发下来的官文,也没有办法管理州内的百姓。虽然他每次都能想办法把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但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有一次皇帝来他的辖区微服私访,亲眼目睹了他的无能行为。

“后来,这个来路不正的官员得到了罪有应得的下场。”

话音刚落,班主任又接着说:“我知道这次考试的时候,有的同学抄袭了别人的试卷。你们应该明白,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不想看到你们像那位弄虚作假的公子哥似的,被自己的小聪明所害。”

听完班主任的话,萧寒惭愧地低下了头,原来班主任早就知道了他的抄袭行为。

的确,班主任心里一清二楚,萧寒的成绩是抄袭得来的。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指责萧寒的抄袭行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批评,来暗示萧寒的错误。班主任告诉同学们,故事里的公子哥虽然通过抄袭瞒得了一时,但是日久天长终究会真相大白。通过批评故事里犯了相同错误的公子哥,班主任使同学们深深地认识到抄袭终究会贻害无穷。

总而言之,如果发现对方犯了错误,同时,这个错误别人恰巧也犯过,那么就可以使用影射的方法指出对方的错误。通过批评相同的错误,进而暗示对方。使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别人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也能照顾对方的颜面,维护对方的形象。那么,在使用批评同类错误暗示别人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1.所选的案例与被批评者所犯的错误有共性

当使用批评同类错误的方式暗示对方时,应该选择与对方所犯的错误有共性的同类错误,这样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不然,即使你费了很大的力气暗示对方,对方也会由于事例没有共性而毫无感觉,导致你的暗示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适度的批评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批评的时候,千万不要无休无止、声色俱厉,只有适度的批评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即使是批评同类错误,对方也会意识到你的暗示。同样的道理,暗示也应该适度。假如始终没完没了地批评,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对方留下你得理不饶人,永远都不会原谅他的印象。如此一来,暗示非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倒会使对方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3.不要掺杂个人感情和侮辱性、攻击性的语言

批评同类错误时,应该尽量客观、公正,不要掺杂太多的个人感情。批评的目的是暗示对方,让对方反省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错误。假如在批评同类错误时,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和侮辱性、攻击性的语言,被批评者就会觉得是在有针对性地羞辱他、攻击他。如此一来,就会失去暗示的作用。

点到为止暗示让对方自我反省

有一次,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里听牧师的募捐演讲。

刚开始,他感觉牧师讲得非常好,感人肺腑,产生了一种想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全都捐出去的冲动。10分钟过去了,牧师仍然喋喋不休地讲着,他有些厌烦了,决定只捐出一些零花钱。又过去10分钟,牧师还是唠叨个没完没了,于是他下定决心1分钱都不捐。

最后,当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怒气冲冲,不但没有捐钱,反倒从盘子中偷了2美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当人的机体过度受到某种刺激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出现逃避倾向。这是因为,人类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因为人们的这种特性,当受到外界过度、过强,或者时间太长的刺激时,就会超出人们所能承受的合理限度,导致人们产生厌烦或者逆反情绪。心理学上把这个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妻子不知疲倦地提醒丈夫“你该戒烟了”,但是丈夫还是“恶习”不改,照旧“吞云吐雾”;一个销售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强迫式的导购,最终导致顾客觉得厌烦和恼怒,产生了逆反心理,偏偏不会购买该产品;一位母亲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孩子“去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但是孩子总是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房间里仍然凌乱不堪、灰尘满地……

人只要被批评,就会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心理平衡。当被重复批评时,他的心里就会犯嘀咕:“怎么总是这样对我?”假如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反复因为一件相同的事情被批评时,人们就会由内疚不安变成厌烦,最终变成反感,甚至出现“不让我这么做,我就要这么做”的逆反心理。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超限效应”,当我们批评他人时,应该注意把握度。如果“过度”,就会产生“超限效应”。掌握好“分寸”“火候”,做到“点到为止”,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的批评应该遵循“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的原则。假如必须不止一次地批评,千万要避免一味地重复,而应该换种说法、换个角度。这样,才能避免对方产生因为一个错误被“纠缠不止”的感觉,也不会觉得厌烦。

一次数学课上,黄老师正在背对着同学们板书,突然发现一道亮光在黑板上一闪一闪的,同学们不由得窃窃私语。课堂上出现了一阵骚动,同学们开始小声地笑了起来。黄老师知道这是捣蛋鬼正在用小镜子反射的太阳光,照在黑板上(学生戏称照妖镜)。

黄老师猛地一转身,看见坐在南边一排中间位置的张涛同学神色慌张,赶紧把小镜子塞进衣袋中。黄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没有马上开始查问。

下课了,张涛走出教室时,黄老师正在门口等他。黄老师叫住张涛问:“今天是你在课堂上玩镜子的吧?”张涛一时无话可说,接着想为自己辩解,但是黄老师没有给他机会,说完这句话,黄老师就走了。

这种“点到为止”的做法,使张涛深受震动。于是,他主动去办公室找黄老师坦白交代了问题,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课堂上少了一个捣蛋鬼,多了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学生。同时,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张涛因为这件事情对黄老师心悦诚服,数学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通常情况下,当犯了错误被发现以后,人们往往知道自己会被批评。如果对方只批评了他一次,甚至是没有批评他,会使他深受震动,心生感激,羞愧不已,从此下定决心改过自新。与之相反,如果对方抓住他的小辫子不放,反复地批评他,他心里的负疚感就会越来越轻,最终失去了改过自新的动力。

再看一个与此相似的事例。

有一次,女儿违反了家里十点以前必须回家的时间规定,直至凌晨一点半才醉醺醺地回来。妈妈开门的时候狠狠地训斥了女儿一顿,之后还说:“总之,你必须向爸爸道歉。”

转瞬之间,女儿清醒了很多,觉得大难临头,就胆怯地走进了爸爸的卧室。但是,神情严肃的爸爸却只说了一句话:“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然后就生气地离开了,留下了沉默的女儿独自站在黑暗里。

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女儿的心。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深夜回家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常常会说:“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你怎么回事,还犯这种错误!”想以此鞭策孩子反省自责。此时,假如孩子有任何反驳的言行举止,父母还会追加一句“你这是什么态度?”然后,开始唠叨不止地说教。这样一来,往往会事与愿违,父母越是希望孩子进行自我反省,他们就越会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责骂得越凶,孩子的反抗情绪就会水涨船高,使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前面的故事里爸爸的做法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女儿的反抗情绪黯然熄灭,由反抗转化为反省、自责。

实际上,妈妈的一顿训斥已经使女儿产生了反抗情绪,但是,爸爸却一声不吭地把她压抑住了,使女儿的心里觉得非常惭愧。短短的一句“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比一千一万句无谓的责骂效果更好。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尽管没有任何批评,却暗示了批评的意思,同时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女儿除了感激之外,无话可说。毫无疑问,点到为止的暗示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批评手段。

旁敲侧击暗示要求对方改正

这是一个发生在长途汽车上的小插曲:有一个老大爷无视“请勿吸烟”的告示牌,悠然自得地掏出香烟,点燃一根,美美地开始吞云吐雾。其他乘客开始窃窃私语,售票员听见了,佯装无事地从老大爷身旁走过,同时,轻描淡写地对他说:“大爷,抽烟容易得肺癌!”一边说,一边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老大爷听到售票员的话,赶紧把烟掐灭了。

我们不难想象,假如售票员这时说:“车内严禁吸烟。”用严厉的口吻去纠正老大爷,尽管其他乘客都会支持售票员的做法,但是对方肯定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心里感受,甚至会做出截然相反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批评的否定特性,很容易使谈话双方在心理上彼此排斥,影响谈话效果。与之相反,假如在批评的时候适当地运用暗示的方法,那么,就能轻而易举地消除这种不相容性,甚至能把不相容变成相容,使被批评者关注批评的内容,并加以注意、思考,直至接受。

在中国古代,那些谨小慎微的官员们之间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宋朝的张咏和当时的宰相寇准是多年的好友,张咏很想找机会劝劝老朋友尽量多读些书。作为宰相,关系到天下的繁荣与昌盛,理所当然应该学识渊博。

有一次,寇准去陕西巡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恰巧从成都来到这儿。老友重逢,分外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张永。在郊外长亭送别之际,寇准问张咏:“何以教准?”

张咏想趁此机会劝寇公多读书。但是,此时的寇准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宰相了,怎么能开门见山地说他没有学问呢?

张咏思索片刻,有条不紊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言讫而别。

寇准回到府宅之后,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了一遍,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谋于大理”时,恍然大悟,喃喃自语地说:“此张公谓我矣!”

霍光曾经担任过大将军、大司马等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不好学习、居功自傲、不明事理。这和寇准有一些相似之处。寇准读了《霍光传》之后,马上就明白了张咏的良苦用心,受益匪浅。

“借它书上言,传我心中事”,张公辞令,真是高雅至极!仅仅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临别赠言,就使当朝宰相高兴地接受了批评。

再如,三国时期,曹操准备镇抚关中以后马上回师洛阳。但是,关中某地豪强许攸拒绝率部归降曹操,还说了很多侮辱、谩骂曹操的话。曹操听了以后怒气冲天,准备下令征讨许攸。

群臣纷纷劝曹操招抚许攸,以利于集中力量对付吴蜀军队的侵犯。但是,曹操却固执己见,且横刀膝上,吓得群臣都不敢再说话了。

留府长史杜袭却仍然上前劝谏,曹操劈头怒喝:“我心意已决,你别再说了。”

杜袭问:“主公,您觉得许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只是一介莽夫而已。”曹操怒火中烧地说。

杜袭说:“主公所言极是。纵观历史长河,只有圣人才能理解圣人,贤人才能了解贤人。像许攸这种人,怎么能了解您的雄心壮志呢?因此,您根本不用生他的气。如今豺狼当道,大敌当前,您却要先打狐狸,人们会说您避强攻弱。这种进军算不上勇敢,收兵也算不上仁义。据说,重逾万斤的大石,不会因小草棍的敲打而发出声音;力张千钧的巨弩,不会对小老鼠扣动扳机。眼下一个微不足道的许攸,哪能劳您大驾呢?杀鸡焉用牛刀?”

曹操听了这话,觉得心里非常舒服,就愉快地接受了杜袭的劝谏,用优厚的条件招抚了许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大部分人都不希望自己的隐私或者错误被公之于众。所以,在指出对方的缺点时,应该把握分寸。如果通过暗示,旁敲侧击地指出对方的问题所在,彼此心知肚明,那么既给足了对方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自我批评暗示批评对方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当下属犯了错误时,如果领导能主动承认失误和过错,并且把不是自己的过错也揽到身上,就能赢得民心,并且增进团队的团结。

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中,那些为人将领者,就把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明朝名将卢象升领兵作战十余年,向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有过失的部下,史书称他一生“从没杀过一名偏将”,甚得朝野的赞赏和全军的爱戴。

公元1636年,卢象升率部在湖北谷城、南漳一带作战。因为担任两路进攻的总兵祖宽部厌战情绪浓郁,大批士兵哗变,导致作战失利。

兵部尚书杨嗣昌为此怒火冲天,怒斥卢象升指挥不力,并且,责令将其下属祖宽免职投狱。

卢象升深知祖宽智勇双全,曾为明王朝屡建战功,不能因为一次作战失利,就置之于死地。假如这次严惩祖宽,肯定会引起其他将领的惊惶不安,对以后带兵打仗非常不利。

于是,卢象升上书朝廷,据理力争,为祖宽说情求免。他说:“不顾死生,不问难易,专以求全责备。尽管有长才,却难以展示。”据此,最终朝廷收回了成命,同意调祖宽率部去镇守陕西。

同类推荐
  • 阿德勒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

    《阿德勒心理学》为个体心理学先驱阿德勒博士经典代表作合集,含《理解人性》《儿童教育心理学》等3部作品,是一套涉及儿童教育、心理健康、人性透视和心灵励志的通俗心理学读物,帮助你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理解他人,放大人生的格局!
  • 成年孤儿

    成年孤儿

    直到父母离开,我们才真正长大成人。一部帮助成年孤儿找到归属的心灵读本!近20年口碑流传经典,美国《图书馆杂志》特别推荐。“我不再是谁的小孩了……”当那一刻来临,为什么要坚强以对?为什么不敢放声哭泣?剥去成年的外壳,我们只不过是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孤儿。成年丧亲,其实是极普遍的现象,那种失去归属的感觉,需要受重视、受疼惜,却往往被社会避而不谈,更被我们自己刻意视而不见。可是,如何为失亲之痛找到出口,面对身边关系的转变,并重新定位自我,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失去了爸/妈,我要如何自处?悲伤,又能如何面对?不去想,它会自己消逝吗?”
  •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
  • FBI逻辑推理学

    FBI逻辑推理学

    本书提到了八种FBI常用的逻辑推理法,包括三段推理法、形神推理法、连锁推理、驳谬推理、归纳推理、同异推理、假设推理和逆向推理法。
  • 健康的性格

    健康的性格

    由于工商业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的充斥,人类面临无数的心理危机,如焦虑、紧张、不安、自卑感、自我迷失等。我们要如何体验健康、美好、和谐的人生?本书通过弗洛伊德、荣格、艾力克森、阿德勒、罗杰斯、马斯洛、弗洛姆、斯金纳等数十位杰出人格心理学家的观念与经验探讨生活的艺术,为读者提供多种美好的生活与理想的人格模式。
热门推荐
  • 花式虐狗手册

    花式虐狗手册

    重活一世,杨芃决心一定要步步为营。报仇雪恨?不不不,冤冤相报何时了。狠虐渣男?她哪有工夫浪费在他身上。升职加薪当业界女王?那只是捎带手的事。所以,她要干嘛?杨芃:我!要!圈!养!那!个!痴!汉!
  • Ninepercent之沉船

    Ninepercent之沉船

    20世纪初,一艘押送犯人的游船在途中遭遇暴风雨,使得九位少年相遇,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一场看似简单的沉船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真相。十七新作,多多包涵。 小说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一零计划之佑作之名

    一零计划之佑作之名

    我们被囚禁于名为{世界}的囚笼中,终焉既是尹始,毁灭亦是重生。那跨越时间的哀思,将一切搅成混沌的颜色。那主宰世界的野望,在深渊中露出艳丽的狰笑。你听见了吗?那羁绊缔结然后撕裂的声音,在命运的古唱片上,静静的回响着。那是我们永不完结的世界发出的哀鸣。这一切,都是命运吗?还是这一切都是{计划}……
  • 许你情深深似海

    许你情深深似海

    深城又传她‘拆东为补西’,她冤,其实是人善被人欺。楚晋行冷脸:“我女朋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楼之丫鬟谋略

    红楼之丫鬟谋略

    林苏一觉睡醒发现自己穿越成了黛玉的丫鬟雪雁,无奈之下踏进大观园,卷入红楼旖旎。改命十二金钗,玩转京城贵胄,小小丫鬟亦能走上巅峰!
  • 纳斯尔丁阿凡提

    纳斯尔丁阿凡提

    纳斯尔丁·阿凡提是我国民间故事。如果只说阿凡提大家都能熟知。但是却不知道阿凡提的全名。阿凡提类似一个全能的人,但是动画和电影却只表现了阿凡提机智的一面并没有全面拖出阿凡提的全能。本小说将会按照阿凡提原由的故事和结合元朝时期的战争进行揉合。
  • 大武侠速成系统

    大武侠速成系统

    林逍遥开启大武侠速成系统,升级夺宝泡妞不用愁!看他如何游戏江湖,快意恩仇,成就天下第一武侠!
  • 狂龙掠艳

    狂龙掠艳

    因为一把钥匙,引出一段惊世之谜。千百年来,王家的人一直都在探索这把钥匙,然而这把钥匙对于王家的人来说,是一个惊世之谜,却也是一个诅咒。
  •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中书集:朱湘作品精选

    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我只是忘了忘记你

    北大有史以来最离奇的一场学生会选举。一场缺席胜选引出的却是一段虐心恋战。一个是名门之后、高贵儒雅、痴心独恋;一个是孤行游侠、风流倜傥、野性正义。两位候选人背后却站着同一个女人。选择爱,还是选择被爱?这是每个人内心的终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