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1400000012

第12章 学会跨越寂寞,人生自在洒脱(1)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云在青天水在瓶

朗州刺史李翱久慕严禅师的禅道,于是多次派人前往邀请,但是严禅师没有一次相应。未果的李翱只好亲自出马拜见严禅师。

作为朗州刺史的李翱没想到,当他进入寺院时,禅师竟然没有出门迎接,入门之后,也只见严禅师手执经卷,无暇旁顾。

此时,侍者便高声喝道:“太守在此!为何不跪拜?”

但是,严禅师依旧低头咏经,对此并无丝毫反应。

李翱感觉脸上甚是无光,便恼怒地对严禅师说道:“见面不如闻名。”

于是,禅师放下手中的经卷,毕恭毕敬地招呼了一声:“太守!”

李翱便顺势答应了。

禅师继续问道:“太守为何推崇耳朵,却蔑视眼睛的存在?”

此时,李翱也知道自己先前在言语上有些唐突、鲁莽,于是,赶紧向禅师拱手作揖以谢罪,并说道:“请问禅师,什么是道?”

禅师用手指指上面,然后又指指下面,对太守说:“领会到了吗?”

李翱还是不明白禅师的用意,遂进一步请教:“还请禅师明示。”

禅师回答:“云在天上,水在瓶内。”

李翱听后若有所悟。

认识世界的万物不能只注重虚名而忽视适用,云在天上,变化自然,是一种潇洒自如的境界;而瓶中的水虽然处于狭小的空间里,却能调整形态,以安适、平静的状态存在。

多数文人居士免官闲适在家表面上逍遥自在,其实有人内心痛苦万分,犹存不甘,时常会以隐居标榜于世,在向往世外桃源之际还流露出对重入官场的无限渴望,为此,在私下或内心中往往会满腹牢骚或是痛心疾首。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与这些人相比就洒脱多了,他们夫妻二人闲适自在地过着无名利之争的淡泊生活,从不故作姿态引人注意,还恐怕别人来破坏他们这份闲适自在的生活。

屏居乡里,碍于经济收入有限,他们的生活过得极为节俭,将闲适的钱财全都用来购买收藏品,每得到一部古书,夫妇俩就共同校勘,然后做上标签,分门别类地收藏好。对字画、金鼎等观赏品,两人也热心收藏。由于夫妻二人都热衷于此事,所以白天的时间显然是不足的,到了晚上,他们就点燃一支蜡烛,享受金石书画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对于文化的渴望,仅收集金石是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众所周知,李清照是修养过人的诗人,读书作词乃是她生命中的乐事之一,闲居之际,他们不仅广泛涉猎群书,还精读细思,当遇到一些典故或经典的文字,两人都默默记于心中。

书给李清照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夫妻之间的嬉闹逗乐都与读书有关。据记载,每日饭后李清照都会和丈夫坐在归来堂饮茶闲谈,以相互考验对方的记忆力,作为奖赏,比赛的胜利方可以拿起杯子喝茶。

所以,李清照总是举着杯子大笑,有时一不小心就会将茶水溅到自己的身上,反而喝不到水,屡次失败的赵明诚虽然脸红到了脖子根,但是看着聪颖、娇柔的李清照也颇感欣慰,甘拜下风,用赞叹的目光看着可爱的妻子。

由物及人可以想到,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都应该保持这样一种洒脱,以便获取更大的自由和更惬意的生活,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道”的境界。如此一来,生活和心态都能够处于一种安详自如的状态。

修行要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孤独是人生的伴侣,寂寞是人生的常客。人生来就是孤独和寂寞的个体,当你日渐长大、日趋成熟后,孤独和寂寞会跟你贴得更近。如果你能接受它们、体验它们、品味它们,那将是你的幸福。

生活就是修行,佛说:“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人属于社会性动物,喜群居,乐相处,厌淡泊,恶寂寞。而且,大千世界,五花八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诱惑。然而,古今中外的很多成功者,往往都是孕育于寂寞之中,成长于淡泊之间的。他们的生活或许并不丰富多彩,但足以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人生。甘于淡泊、乐于寂寞,是一种自身的修养,也是一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为了能出家当和尚,信誓旦旦地向老和尚表示皈依佛门。剃度之后,年轻人仅仅念了不到一个月的经,就因为受不了寺院的寂寞,还俗回家去了。两个月后,他又说忍受不了俗世的喧哗和浮躁,再次恳求重入佛祖门下。老和尚是个心肠很软的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不想三个月后,他又嚷嚷说佛门冷清,根本不是久留之所,然后又一次开溜了。

就这样反复地折腾,到这次已经是第六次了。这让老和尚非常烦恼。突然间,老和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对年轻人说:“这样好了,你干脆脱掉袈裟,不用当和尚;也别到俗世中厮混,做个俗人。就在半山腰的凉亭那里开个茶馆,也省得两边跑。”

老和尚的方法实在是高明之举,像这种僧不僧、俗不俗的半拉子和尚,也只能安排他做半拉子的事情。

由此可见,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耐得住清贫和寂寞。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甘于淡泊、乐于寂寞的。淡泊和寂寞是一种美好境界,是养生之道,是成才之路,是修心之法。只有耐得住淡泊和寂寞,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刻苦钻研、认真陶冶。少了物质的羁绊,少了心灵的枷锁,做事情自然就会更加投入。

秋风瑟瑟,万物凋零。伴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一个非凡的小生命降临到人世间。这个婴儿就是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早年严格的家教,使他成了一名绅士,少年时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了一名才子,自己的勤奋刻苦又使他成了一名艺术家。青年时期,他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当时的他,可算是达到了人生的完美境界:俊朗的外形、渊博的知识、丰厚的资产、可人的娇妻、和睦的家庭。

正是这样一个要什么有什么的人,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只身前往一座寺庙当了和尚。

家人和朋友纷纷前来劝他还俗,但都被他拒绝了。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地回答:“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曾令无数人无比震惊。在当今的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心不为形役”的境界呢?诱惑无限的大千世界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了欲望的负载,而他却轻松地从里面走了出来,不得不让人感叹、佩服。自此以后,他一心钻研佛法,足不出户,终于成了一名佛学专家,被世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这是一次“心”与“形”的交战,也是一场世俗与心灵的较量,在较量中,弘一法师战胜了世俗的诱惑,成就了属于自己的非凡人生。由此可见,避开浮躁、甘于平淡、乐于寂寞,使心不为世俗外物所累,就能一步步向圣人接近。即使成不了圣人,在别人眼里,你也将成为一位圣者。

掀开人类文明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凡成就非凡者,往往都是寂寞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超越时代,行为背离传统,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所以处境难免寂寞。

但他们却能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在寂寞中探索,在寂寞中奋斗,在寂寞中前行,最终做出了不俗的成绩,流芳青史。陈子昂站在幽州古台上,感叹地说了一句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在被唐玄宗赐金还乡后,举杯感叹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鲁迅在成名之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甘于寂寞,从而创作了大量如短枪似匕首的杂文……像陈子昂、李白、鲁迅等人,虽然也曾浮躁过,但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寂寞,把寂寞当做他们的生存状态,寂寞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正如杜甫所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当然,我们都是凡人,没有必要刻意去做苦行僧,过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式生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各种各样的诱惑滚滚而来,稍不谨慎,放纵自己,就有可能陷入诱惑的泥潭。

甘于淡泊、乐于寂寞,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境界,能做到这一步,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要有精神上的高尚追求,信念上的强力支撑。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了巨大的享受时刻。”

为了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可以读书、弹琴、下棋、集邮、绘画、弄墨等,用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当我们的内心渐渐充实的时候,精神世界也会随之宽广。

在平淡中体味人生之美

佛说:“人生的真理,只藏于平淡无味之中。”不可否认,大多数现代人都向往功名,注重物质生活享受,同时又追求自然恬淡的精神生活。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到处充斥着你争我夺的激烈竞争,处处弥漫着你争我赶的超快节奏,这让人们感到空前的疲倦和压抑,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清净、安逸的环境。可是,在一个充斥着浮躁和喧嚣的物质时代,到哪里去寻找自然恬淡的心灵栖息之所呢?

佛说:“色、声、香、味、触五样东西污染了我们的清净心及本性。清净心就是真性,清净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弘一法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老子也说:“恬淡至上,胜而不美。”恬淡虽然不能给人以外在的辉煌,却可以使人产生内在的超越,让人平淡、坦荡、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得失,看轻成败,看透人生。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跋提王子,在山林里参禅打坐,突然,跋提王子大喊一声:“快乐啊!快乐啊!”佛陀听到以后觉得很好奇,于是就问他:“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快乐呢?”跋提王子回答说:“回想当初我在王宫的时候,不但要日夜为政事操劳,而且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又要担心自己的性命安全,虽然每天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多少侍卫一刻不离地保护着我,但我依然感到恐惧不安,吃不好、睡不安。如今出家参禅悟道了,所有的心理负担都没有了,每天都在法喜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自由自在。”

平淡是一种独到的意境和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表现,是生命境界的升华。平淡使人变得空灵而美好,在生命中的每一天,即使平平淡淡,也依然吐露着幸福的芬芳。

人生一世,并非草木一秋。如何活得平淡与从容,是很多人超脱世俗的一种追求和向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整天说自己不快乐、不幸福,却从不去探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甚至到死的那一天也没弄明白。其实,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不快乐、缺少幸福感,并不是因为不具备快乐的条件,而是因为活得还不够简单、不够平淡、不够洒脱。

古往今来,有的人为了谋取高官厚禄而不惜屈膝贱笑、卖主求荣,为五斗米而折腰;有的人为了金钱而放弃了理想,赔掉了青春,虚度了年华,牺牲了亲情、友情或爱情,甚至背弃了做人的本性;有的人虽然生活富有,不愁吃、不愁穿,精神却极度空虚,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空活一世。所以,如何达到精神上的富有,如何活得滋润,就成了古今中外有修养的人追求的一种最高目标和境界。

吴清源先生是世界著名的围棋高手,号称“昭和棋圣”。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他曾经在日本棋坛上“横扫千军如卷席”,建立了长达十五年“天下无敌”的辉煌业绩。

然而,尽管成绩斐然,吴先生在生活上却非常朴素和平淡,素来烟酒不沾,既不玩牌、打麻将,也不玩高尔夫球,更不去追求灯红酒绿的奢华。尽管名满天下,但他既没有积蓄起万贯家财,也没有自己的房产、轿车,而是平平淡淡地与夫人寄居在日本东京闹市区的一座普通公寓内。除了读书之外,围棋是吴先生一生唯一的爱好。

吴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在精神世界方面可谓富足无比,但在物质生活方面,却像一位得道高僧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乐于平淡、甘于淡泊。

的确,快乐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懂得放下繁华,回归平淡,快乐自然就会源源而来。正所谓“平安是福,平淡是真”。当一切功名利禄都已经看淡,一切就会变得无比的从容,生命也会因此得到一次本质的飞跃和精神的升华。

在形形色色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时刻谨记这个古老而常新的真理:活得平淡才能活得自由。平淡是一种成熟和智慧的人生境界。真正的平淡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当生命的浪潮在自我的河床里奔腾不息、跌宕起伏后,必须重归平淡。一个人只要能拥有一颗平淡的心,就能做到雨来不惧,风来不动,雷闪不惊。唯有平淡,世界才会更宽广;唯有平淡,生活才会更精彩!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佛学

    听南怀瑾讲佛学

    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南怀瑾先生发表了大量著作,堪称博学多产的著述名家。目前可知的南氏著作已达三十多种,内容涉及儒、道、佛和神仙巫术等三教九流的各家思想学说,以及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方方面面。本书主要总结了南怀瑾先生的学术理 论和研究成果,是对其系统整理研究的一个全面过程。对于佛学爱好者来说,能够从本书中详细了解到佛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还能对佛学著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第九卷:日本佛教(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千年之缘

    千年之缘

    美丽的艾非儿突然跳楼自杀,阴魂迷雾笼罩着平安里八号。令琦一震惊的是:居高临下的自杀,竟是一个家庭结束生命的共同方式。一个家庭内幕从而揭开,她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一个父亲的血液!那个飘雨的日子,被强奸的艾非儿永生难忘。谁又杀死了令她又仇恨又念记的强奸者?艾非儿几乎把同居者越北逼上了绝路。琦一的婚姻有过刻骨铭心的幸福,后来却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当她决心与柏林分手,那个男人却在意外事故中飞逝而去。
  • 末世生物车

    末世生物车

    四轮行天下,大嘴吃四方,如果有四轮,又长了大嘴呢?杜远在末世爆发的当天,捡到一辆有生命的车子,居然还有吃啥补啥的能力。要用电了,就给车子吃条电鳗,电力强劲。需要照明了,就给车子吃个萤火虫,通体光亮。杜远的日子过得不要太舒心了。
  • 恰似白衣遇戎装

    恰似白衣遇戎装

    司空白,有颜值有演技的实力派影帝级别人物,在参加访谈节目时被掉下来的灯砸了。一朝穿越,竟然变成了大魏王朝雅正矜贵的安阳世子司白。这世子博学多才,优雅温和,风姿皆是绝世。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演戏嘛,谁不会,不难的。蓝轲,以一女子之身闻名天下的冷面女将军,以实力战胜了封建对女子的偏见,战场的艰辛残酷使她养成了冷漠的性子,可没想到,一次意外的搜救任务,遇到了她愿意追随一生的人。片段一:蓝轲看着面前这个喝个药都能被苦的直摆头的世子,一脸嫌弃。“一个大男人,还怕喝药。”“我没被人家刺杀都要被苦死了,你还骂我!有没有点良心!”“没有!”当晚,某个没有良心的将军就亲自骑马数十里买来了蜜饯。片段二:蓝轲全副武装的高坐马上,身后是数万整齐待发的将士!司白依旧一身翩翩白衣,站在城楼上。“司白!待我凯旋而归,我铺十里嫁妆,嫁你可好?”蓝轲高喊。“待你凯旋归来,我聘百里红妆娶你进府,从此一生一世一双人!”司白回道。蓝轲笑了,策马转身,大军开拔。“若你魂撒疆场,我便舍弃万千繁华,从此独守一墓。”司白看着蓝轲的背影,轻声呢喃。(PS:此文男主穿,一对一,无虐。宠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侯府后院是非多

    侯府后院是非多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可颜苏却觉得侯府后院是非也不少。难缠的各路小妾,躲不开的是非阴谋,想要活下去,手段总是少不了。就在颜苏专心应对后院里的各种是非时,嗳,我说侯爷,您能松开搂着妾身的手吗?情景一:颜苏拉住自己胸前的衣襟,戒备的看着面前的沈侯爷。沈侯爷眉头一挑,眼角眉梢尽带笑意:“别挡了,也不知道当初是谁,钻到本侯的床底下偷看本侯洗澡?”情景二:颜苏:“沈枭!你要是再过来,我就出墙给你看!”“出墙?那也要看你有没有那个力气!”沈侯爷说完,一把扛起伸手捂腰的颜苏,向着卧房走去……
  • 寻龙往事

    寻龙往事

    这个世界真的有表面那么简单么,所有的事情的真相真的就如肉眼看见的那样一般么!
  • 南洋国商(上)

    南洋国商(上)

    清末明初,风云际会,华夏之国却在风云中飘摇不定。站在历史的乱潮之中,尹正纲——这位“猪仔”的后代,该何去何从?丛林、土著、会党、奸商、恶霸……一个个生死难关。爱情、亲情、友情,成了他一飞冲天之前最好的磨炼。于是,勾心斗角的商战之中,他杀伐决断、运筹帷幄,于那一段沉郁暗淡的历史中,留下光彩绝伦的一笔。本书通过爱国华商尹正纲的传奇经历,再现了继闯关东、走西口之后,被称为规模最为壮观、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影响最大的“下南洋”的这段历史,讲述了下南洋的一代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坎坷之路,也充分展示其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 三界红包群

    三界红包群

    加入三界红包群,改变了我的人生!仙魅妖魔,红包不断!如意猴毛,天庭狗粮,神器仙丹,可爱仙女……都到碗里来!
  • 南巧花

    南巧花

    南巧花一个出类拔萃农家女人。一个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女人,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她和你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她和你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她和你一样有苦恼有欢乐,她和你一样经历着人生的风风雨雨……也许,她正站在你的身边,也许,她刚刚和你擦肩而过,也许,她经历过的正是你在苦苦寻觅的……想知道后来的事情吗?请你阅读《南巧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