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2600000020

第20章 帮助男孩学会独立(1)

男人要面对社会的复杂局面,就必须独立。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无法自立、畏畏缩缩的男人,就应该放开你的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只有通过锻炼,男孩的能力才能增长。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多给男孩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做事,并让他决定自己的一些事情,给他一片独立的阵地。男孩只有从小学会独立,长大后才能不服输、不会输。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做主

每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温柔的陷阱——事事包办。这个陷阱正是父母亲手为男孩挖掘的,掉到陷阱里的男孩被剥夺了独自成长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成长为男子汉的机会。

有位妈妈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把儿子培养成人,儿子上了大学,也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儿子对妈妈的态度却和妈妈对他的态度正好相反。儿子一点都不顾及妈妈的想法,做什么都是我行我素,把妈妈看成是个陌生人一样。妈妈被男孩这种行为伤透了心,她认为儿子的心理肯定有问题,于是,决定为儿子找一个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了解这位妈妈的来意之后,便问:“当你的儿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扣子扣错了,你是不是改让他穿带拉链的衣服?”

这位妈妈点头称是。心理医生又问:“当你的儿子第一次帮你打扫房间时弄脏了衣服,你是不是再也不让他接触家务了?”

这个妈妈脸上显出惊异之色,点了点头,没有答话。心理医生接着说:“当你的儿子第一次自己用两个小时整理房间时,你是不是嫌他动作很慢,就不让他整理了?”

这个妈妈更加差异地看着医生,心理医生也没有就此打住,他接着问道:“当你的儿子在大学毕业后,你是不是没让他自己找工作,而是动用了自己所能调动的关系给他找了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

这个妈妈惊愕地从椅子上站起来,问:“这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是,即使我对儿子这样付出,却落得现在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我以后又该怎么做呢?”

看着这个脸上写满疑惑的妈妈,心理医生严肃地说:“我是从那件带拉链的衣服上知道后来的事的。至于你以后该怎么做,我想,你只能在他生病的时候带他去医院;当他准备结婚的时候,你把房子给他准备好;当他没钱花的时候,你要尽快把钱送到他手里……这是你今后该做的事,其他我也无能为力了。”

这就是对孩子事事包办的后果,那些从来不让男孩自己走路的妈妈只有一直抱着男孩走下去了。怕孩子受委屈,什么事都为他包办,孩子怎么会有能力,怎么能够独立呢?

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对孩子事事包办只会毁了他的前程,因为人生路上不会一直有父母的呵护。因此,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做主,而应该把独立的机会还给男孩,让他自己试着去想、去做、去选择。即便孩子犯一些错误,也不要因此而阻断他独立的机会。

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独立做事的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产生了强烈的要求自己做事的意识。当两三岁的孩子要求自己做事的愿望得到满足,配合以适度的帮助、支持使其独立行动的能力得到提高时,他们的自信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则会对孩子的信心造成挫伤。

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而不能事事都替孩子做主。

当孩子表示“我自己做……”“我会……”的时候,切不可小瞧孩子的能力,更不可拒绝孩子。因为这正是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的发展。此时,你不妨采用“好啊!你来试一试”“太好了,我家宝宝又有新本领了”之类的语言予以鼓励。

父母的及时肯定可以让孩子获得独立的信心。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就会得到保持,而且即使在做事时真的遇到了困难,孩子也不会退缩。反之,过分地庇护孩子、替代孩子等于亲手为孩子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这个陷阱里的孩子,就会连尝试错误的机会都失去。

当然,如果孩子年纪小,能力上还是有所欠缺的,有些事情未必能够做好,这个时候,就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和最适宜的帮助。

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大人就更应该允许他拥有一些时间或空间去准备自己的事。家长还应该告诉他,父母并不希望控制他的一言一行,他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感觉和独立的信念,即使别人不赞同,或者孩子的做法有某些不妥之处,对孩子而言都没什么关系,关键在于孩子能够自己把握自己。

培养孩子,不要事事都替他做主,而应多给他一些独立的机会,让他多磨炼磨炼。现在孩子年纪还小,他们还有的是机会,摔一跤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会让他们更早地学会自立,成为一个真正的小男子汉。如果等到孩子长大后才让他去锻炼,那就晚了。

妈妈,请放慢爱的脚步

孩子来到世上,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当他会说话的时候,喊出的第一个词是“妈妈”;在他生病的时候,最依恋的人是妈妈;当他感到孤独的时候,寻找的也是妈妈;在他放学回到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妈妈呢?”由此可见,孩子对于妈妈的依恋。

这种依恋很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妈妈对男孩过于精心照顾的时候,男孩往往会因为对妈妈的过度依恋逐渐失去“阳刚之气”。有男孩对妈妈说:“你去帮我出气吧!”有男孩告诉妈妈:“你陪我去上学吧,我怕!”越来越多的男孩开始变得唯唯诺诺,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得不把矛头指向任劳任怨的妈妈,现在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有点过分了。孩子要什么,妈妈就给什么;孩子遇到困难,妈妈就帮孩子解决;孩子与伙伴发生争端,或者遭到欺负,妈妈就成了保护神,帮助孩子摆平。这样事事为孩子搞定,其结果是怎样的呢?

有一天,一个老师批评几个没带齐学习用具的学生,结果,这几个孩子都埋怨起来。这个说:“都怪妈妈没给我装上!”那个说:“都怪妈妈没给我收拾好!”好像一切过错都是妈妈的,他们什么责任也没有。

这就是事事包办的结果,它会给孩子带来懒惰与无能,让孩子得不到锻炼,不能独立。

孩子要经历独立处事才能长大成人。有一位哲人说过:“经过什么样的洗礼,就能造就什么样的灵魂。”因此,妈妈们,请放慢爱的脚步,放开你们的双手,让孩子尽快自强自立起来吧!

有个小男孩特别想拥有一双旱冰鞋,妈妈满足了他的要求。当旱冰鞋买回来后,小男孩迫不及待地穿起来练习。没想到,由于重心不稳,小男孩接连摔了两跤。这两跤摔得有些重,疼得小男孩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时,他才明白,滑行的潇洒并不容易,在疼痛中,他明显有些胆怯了。

可是,当他看到其他小孩滑行时来去自如的身影,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目光。最后,他把视线投向妈妈。

妈妈明白他的意思,但是,她想:他必须自己去锻炼。于是,妈妈对他说:“对不起,我还有事,没时间扶你。你自己扶着栏杆慢慢练习吧,相信你会成功的。”

看妈妈不扶他,他想滑又不敢,脾气就上来了:“不练了,不练了,有什么了不起的!”边说边开始脱鞋。

妈妈一看孩子这架势,便开玩笑激他:“嗨!男子汉,就这点本事!看别的小孩都不用人扶着,一样滑得那么好。”

听到妈妈的话,小男孩脸一沉,又重新把鞋穿上,扶着栏杆站了起来,一脸的悲壮,说:“我就不信我滑不好。”

于是,妈妈趁机鼓励他,说:“我的儿子真坚强,你一定行。不要着急,找找规律,只要能找到重心,保持平衡,就成功了。”

整个下午,小男孩都在楼下练习滑旱冰,他已经摔倒了很多次,但是他没有退缩。等到他的妈妈叫他吃饭的时候,看到他已经能够自由地滑动了。看着妈妈,他的脸上显出了成功的喜悦。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培养孩子不能事事包办,否则就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失去独立成长的机会。妈妈不要把对孩子的爱演变成了溺爱。

在家庭里,妈妈不仅不可过分地为孩子包办,相反,还应该积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要求自己做事情时,家长不要嫌烦,应该给他一个能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也许开始他做得不够好,但是做得多了,他自然就做好了。有了成就感,他自然也会变得独立起来。

跌倒了,让男孩自己爬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不慎摔倒在地,哇哇大哭,父母连忙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百般安慰。这样的情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因此也就不以为意。然而,大家却不知道,父母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孩子走进成长道路上的三个误区。

第一,孩子摔倒了,家长马上去扶,孩子便会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反正摔倒了有爸爸妈妈呢,于是,他们便会不计后果地走路。

第二,这样做会让孩子从小便体会不到什么叫“挫败”,当他们真正遇到挫折时,则会表现出甚于常人的痛苦,以期待得到他人的怜惜。

第三,这可能会让孩子学会“要挟”父母,只要一哭闹,父母就会“屈服”。于是,他们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只要使用“手段”,任何目的都可以达到。

很显然,以上三种误区对孩子的独立精神而言是不利的。对此,家长应该及早进行纠正,当孩子摔倒的时候,别总是第一时间把孩子扶起来,而应该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说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面跟着跑的惊险镜头。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培养孩子呢?因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可以让孩子更快地成熟,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体能,还能锻炼其心智。

剑桥男孩夏杨的母亲杨文在她的《和儿子一块成长》一书中这样写道:“夏杨小时候,有一次朋友之间家庭聚会,我无意听到夏杨在对一个跌倒了的小朋友说:‘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是你自己不小心嘛!对不对?’”

一个小小年纪的男孩,竟能以成年人的口气开导摔倒的同伴,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小男孩的心智确实要比同龄人成熟很多。那么,他的父母平时是怎样教育他的呢?

对此,夏杨的母亲在她的文章里有所记叙,她写道:“夏杨小时候摔倒了,只要我们确定他是安全的,一般我和他爸爸都会冷处理,告诉他:‘是你自己不小心,下次要注意了。’能自己站起来,就不去扶他。后来,在路上他摔倒了,我们就在旁边看着,他自己站起来之后也不哭,显示出自己很勇敢。”

男孩摔倒了,就应该让他自己爬起来,这不仅是坚强的人格锻炼,同时也是独立精神的锻炼。每个人的人生都有高潮和低谷,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生没有永远的赢,也没有永远的输,而人的抗压能力往往是在失败中锻造出来的。”对男孩来说,经历的挫折越多,他就会越坚强、越有韧性,他独立面对的事情越多,心智也就越成熟。

有个高中优秀生考入了清华大学,但不久便退学了。原因是从小学到高中,他的生活方面完全由父母包办,到了清华,父母不在身边,他就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了。扪心自问:这样的书虫纵有千万,又有何用?

每个人的路都需要自己来走,任何父母都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才是最明智的教育。平时父母要“狠心”一点,适当的时候藏起一半的爱。孩子不顺心的时候要顺其自然,不要替孩子遮挡一切风雨,让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只有让孩子在遇到的委屈中体验挫折的滋味,他才会慢慢地成熟,渐渐地学会独立。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别急着去扶他,最好让他自己站起来,这样他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给男孩发言的权利

男孩逐渐长大,变得成熟懂事,慢慢地,他就会有表达意见的想法。可是,当男孩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却有人会打扰,甚至横插一杠子。家长和老师通常会通过明说或暗示的方式,影响孩子表述自己的想法。本来孩子脑子里自有主意,被家长和老师一干扰,就可能改变主意,或者动摇于各种见解之间,或者盲从附和随大流。这样使孩子变得缺乏主见,严重影响孩子思维独立性的发展。

这种干涉孩子发言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给男孩发言的权利。

可是,实际上不少父母都会忘记这点,很少给孩子自主说话的机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妈妈带着儿子吃饭。她看见桌上的菜很新鲜,就赶紧用筷子夹了一点,向儿子的口里塞,边塞边说:“这菜好吃,又有营养,来,张嘴!”

儿子扭过脸去,说:“不吃!”

妈妈夹着菜,说:“不吃?这菜很好吃的。来,吃一块。”说着,又把筷子递到儿子嘴边。

儿子就是不吃。妈妈把菜硬塞到儿子嘴里,结果他嚼也没嚼,当即就吐了出来。妈妈一看,顿时火了:“不吃,怎么长身体啊!”

这又是何必呢?孩子不吃有他的理由,你就听听他说话,让他发表一下意见,又有什么不可以的,为什么非要弄到孩子没心情,自己也大动肝火呢?

同类推荐
  • 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本书精选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中国家教经典中的精髓篇目,从中提炼先贤家教思想的精华,加上精心的注译和精到的阐释,辅以生动鲜活的家教做事,从中可管窥和借鉴先贤家教的精深之处,学习如何在今日中国的新环境、新需求下,用历经时间淘洗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教育、熏陶孩子,以科学、合理的家教方式去给予孩子以正确的品德导航、情商训练、书香濡染和创新启迪,并在亲子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始终重视激励的作用以及亲力亲为的示范功效。本书体例活泼,语言亲切,案例丰富,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可让为人父母的你轻松了解前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之灵活运用在关系儿女的成功教育中。
  • 健康怀孕一点通

    健康怀孕一点通

    本书分为孕前、孕期、临产三大部分,包括了怀孕准备、优生受孕、营养锻炼、饮食住行、个人卫生、分娩宜忌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涉及了很多易被忽略的问题,特别提醒准备为人父母的青年夫妻重视起来,从盲目怀孕转变为科学的有准备的受孕。本书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资料翔实、语言通俗,适合准爸爸准妈妈阅读。
  • 成为智慧型家长

    成为智慧型家长

    孩子是父母最伟大的事业,是父母基因完美结合的终极体现。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本书作者尹红婷博士根据自己多年的幼儿教育事业经验,针对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出了独特、有效的建议,书中的问题可以让家长在阅读的时候产生极大的共鸣。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孩子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充分建立跟孩子亲密和谐的关系,学会成为智慧型家长。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说教式的育儿书,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家长解答各种育儿中的问题,是一本实用性极强的家庭教育读物。
  • 怀得上,生得下

    怀得上,生得下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高学历、高职位、高薪酬的女性不会生孩子了。怀不上、保不住、生不下……一场生育危机似乎已经到来!作者通过十余位女性的好孕故事,系统地解读了“怀孕”这一复杂而又神秘的系统工程。针对排卵监测、同房体位等坊间流传的生育传言,作者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了解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身患妇科疾病的女性正经历着过度治疗,身心俱疲,作者通过五位患者的求医经过讲述了常见妇科疾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原则,旨在帮助人们避开医疗陷阱,迅速有效地治愈疾病。此外,作者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导致严重生殖障碍的几种疾病,通过几位女性历尽波折终于怀孕生子的经历告诉人们,只要医患互相信任齐心合力对症治疗,好孕终将降临。
  • 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青春期如此关键,好父母有爱,更要有智慧

    一本让你真正触摸到孩子内心的书。青春期来了不可怕。资深青少年心理专家,20年独特破解孩子成长中叛逆的秘密,给予千万家长以借鉴,成功帮助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悍女种田

    穿越之悍女种田

    彪悍的人生不用怀疑,其实过不好,都是穷惹的祸,发家致富,很多到古代潇洒走一回。
  • 革宋

    革宋

    天下非赵氏天下,乃华夏之天下。吾起兵,也非夺回赵氏江山,而是要光复华夏江山。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梨花镇艺人轶事

    梨花镇艺人轶事

    十五年之后已是红旗遍地满天红星,尚玉明因给刘麻子唱过戏,被扣上了现行反革命的帽子。这时候的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头了,但身体硬朗、气度尚在,放开喉咙一喊,震得房梁上扑簌簌直掉灰尘。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尚玉明当年再风光、再厉害,到了这个年头也成了秋后霜打的茄子。天大的本事咽到肚子里,各般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好在尚玉明是乐观的,批斗回来,看着小仙草早已做好的寡淡的饭菜,看着两个懵懵懂懂的儿子,他竟咧开嘴笑了:这算球!当年老子唱戏的时候什么场面没见过!我唱了一辈子关老爷,有他老人家佑着,一定会雨过天晴重见天日的!尚玉明这番话算是自我解嘲,也算是劝慰小仙草母子莫要担心。
  • 修真辩难参证

    修真辩难参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揞黑豆集

    揞黑豆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民国模范作文(第2季)

    民国模范作文(第2季)

    本书共分为五辑,主要内容包括:江山如画;生活映像;风物变迁;彼时心情;激昂文字。
  • 教室里的玫瑰

    教室里的玫瑰

    冬天即将过去,夏天还会遥远吗?以此类推,前任已离我而去,现任的出现已迫在眉睫。于是我开始讲述有关我对前任和现任的那些爱恨情仇。
  • 一颗心的旅途

    一颗心的旅途

    我的一颗心,从呀呀呓语到长大成人,都经历了什么呢?值得我用一生去缅怀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过了那么久还会隐隐作痛的青春又是什么样的?现在的我如何?未来的我又如何?想告诉你我的故事,想和你分享一颗心的旅途。
  • 大汉时代周刊

    大汉时代周刊

    这是一个吃货回到汉朝的故事……穿越到汉武年间的赵启明,为了更好的混吃等死,做一个合格的纨绔官二代,被迫引入只有半桶水的现代知识和理念,大搞发明创造,结果一不小心,弄出了个吊打全世界的大汉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