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3100000015

第15章 怎样激发孩子的潜能(1)

孩子的潜能之所以常常被忽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的心过于浮躁,往往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忽视了掩藏在深处的玄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始终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

正所谓“当局者迷”,孩子往往不能意识到自身的潜能,所以家长和老师既要对孩子的潜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又要适当地进行激发,还要及时地巩固。首先应该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潜能,然后让孩子多做自我思考,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意识,如此一来,孩子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蒙台梭利说:“奴役和依赖的危险,不仅在于白白浪费掉了生命,导致软弱无能,而且正常人的个性发展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令人遗憾的堕落和退化。我指的是那种盛气凌人和专横跋扈的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在美术课上,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将鱼画到了天上。此时,老师就告诉学生:“画画之前最好先画一条地平线。”于是,这位学生在一小时之内画了十几幅图,结果是每幅图上都有一条横线。试问,孩子理解什么是地平线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人总是用自己的经验威逼孩子,或是用各种方法暗示孩子,即使我们说得对,那又能怎么样,孩子认识世界的经验和过程,是成人无法代替的。

当孩子的意志和心智都具备内在的发展条件时,就会有追求独立的冲动,而家长通常会怎么做呢?

在公交站点,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6岁的女儿在等车。小女孩想吃红薯,于是妈妈就给她买了一个。小女孩当即就想吃,但妈妈说外面风大,上车之后再吃,乖巧的女孩听从了妈妈的意见。上车之后,妈妈坐在一旁剥着红薯皮,而小女孩则嚷道:“我来剥,我来剥。”妈妈立即说道:“红薯皮很脏,你剥完再吃会生病的。”小女孩急切地向妈妈嚷道:“我就要剥嘛!”妈妈严厉地说:“不行!”

面对妈妈的拒绝,女孩满脸的祈求、尴尬、痛苦,只能眼睁睁看着妈妈剥完红薯皮。此时,妈妈说道:“好了,这回可以吃了,以后记住再急也要讲卫生。”小女孩生气地说:“我不吃了。”妈妈立刻火了:“吃也是你说的,不吃也是你说的,你这不是浪费吗,花了钱,费了半天力气,你这不是折腾人吗……”

这位妈妈的行为就是剥夺了儿童独立的权利。其实,小女孩并不一定想吃红薯,可能只是想体验一下剥红薯皮的动作、剥红薯皮的过程以及剥红薯皮的经验和感觉,这是一种内心的需求,也是心智发展的需要。那么,这种经验对孩子而言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没有人能解释得很清楚,它可能是成就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或是其他人才的重要环节,而不是普通成人能够洞悉的。

为人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那么什么是爱?它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这种爱,即使不懂得教育,也会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走向独立。

而生活中孩子的很多权利都被父母有意无意地剥夺了。起初,孩子穿鞋、系鞋带的过程可能非常慢,而很多家长为了节省时间,干脆替孩子穿好鞋、系上扣子,渐渐地,时间倒是节省了,而孩子穿鞋动手的能力却丧失了。

李辉的妈妈上班比较早,她每天还要送儿子上幼儿园,所以她早晨的时间非常宝贵。为了节省时间,她每天都给儿子穿好衣服和鞋子,然后再送他去幼儿园。有一天,在幼儿园中,很多小朋友都在外面奔跑着,而唯独李辉在教室里哭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急着等着老师给他穿鞋呢!

这种行为上的剥夺较容易理解,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剥夺,即在思想上剥夺孩子的独立。这种思想剥夺会让孩子失去独立、失去自由,最终处于被奴役的状态。成长中的孩子,无论是在思维上还是在身体上,都呈现出趋向独立的过程。

孩子为了自己的独立会冒很多险,进行各种探索,直到30岁左右的时候才能完全独立,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完全奉献给社会和别人。但是,一旦有人阻碍这个过程,那么,孩子就不会有自由,也不可能独立,更不会有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蒙台梭利曾举过这样的例子:一家三口父亲、母亲、儿子都坐在行驶在乡村小道的马车上。突然间,有一群土匪将他们截住,并向他们喊道:“要钱还是要命?”面对敌众我寡的战事,3个人各有反应:父亲是位训练有素的射手,他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左轮手枪,瞄准拦路抢劫的强盗;而儿子从小就跑得快,于是,他大叫一声就转身逃跑了;而母亲呢?她既没有武器,也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因为她的两条腿从未快速地奔跑过,此刻更是举步维艰,因为她被自己的裙子裹得动不了。其实,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她从未在心理上独立过,此刻,她最大的反应就是:吓得发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暂且不说故事的逻辑性是否有问题,只讲3个人的反应。其实,3个人的反应都与各自的自由和独立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关键时刻,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独立性解决问题,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面对犯罪分子,有的人会吓得瑟瑟发抖,有的人会奋力抗争,有的人会与之斗智斗勇,因为每个人会根据各自的心理状态制造一个与此相符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和自由的人。”任何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独立过程来使用自己的自由,而这一切都基于一个条件,即当他是孩提时,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是环环相扣的。而这个自由不是指代的条件,而是一种品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品质,我们才会在思想和意志上有做人的权利,而不是被奴役的对象。

“奴役”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习性。在孩子刚学画画时,如果碰到一位既不懂美术又不懂教育的老师,那么,孩子就会被“教”出很多问题。他会强制孩子这样画花,那样画草,这其中就蕴涵了“奴役”的意味。

很多家长正在为“教”孩子而努力,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想让孩子学会更多的内容,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主见“强行”让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同时,家长还会通过暗示、惩罚等方式鼓励孩子,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奴役孩子。虽然这种教育方式有正面的影响,但是其结果又能怎样呢?处于生长期的儿童,正是直接接触经验的时候,只有在他的生活过程中直接产生经验,才能体会到自己是自己的真正主人。

现实生活中,家长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就会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经验。一旦孩子接受这种强制后,这方面的能力就会受到奴役,跳不出他人为自己设定的框框,这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

很多“奴役”其实是令人难以觉察的,其中很多“教”的行为都蕴涵了“奴役”的成分。

6岁的王蒙刚从幼儿园放学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讲述一天的活动过程,一口气就说了六项活动。妈妈一听就明白了,很明显,孩子不专注。于是,妈妈就对王蒙说:“你不能这样做,应该一项一项地学,记住了吗?”王蒙乖巧地点点头,说道:“我记住了,妈妈。”第二天,王蒙明显回来得很早,她又高兴地扑向妈妈的怀抱,说道:“妈妈,我今天就做了一项!”说完就回客厅看电视了,妈妈自责道:“天呀,我说的话怎么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很明显,家长的“教”既“奴役”了孩子,又使他们失去了创造力,最终不知将孩子“教”到什么位置上了。所以,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先挖掘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力,等到孩子6岁以后,他的基本概念建立完全了,此时,你不妨再教他技能。

顺从+听话=零创造力

“妈妈,冰箱里有冰棍吧?”说罢,赵蕾已经将头探进冰箱中了。

“赵蕾,现在可不是吃冰棍的最佳时机,天气都已经转凉了。”

“可是妈妈,我现在真的很热呀。”

此时,小赵蕾已经找到了冰棍,一边吃一边回应妈妈的话,一边还把外套脱了下来。

“你这孩子真是不听话,怎么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呢?难道我说的话你不听吗,说不准吃就是不准吃。立即把外套穿上。”

于是,妈妈就强行从赵蕾的手中拿走了冰棍,只见小家伙“哇”的一声就哭了,但是,妈妈还是毫无顾忌地将外套给她穿上了。

赵蕾的妈妈无法感受到赵蕾的心情,更不明白,孩子为何要违抗自己的意愿。类似的事情经常会在生活中发生,当孩子的行为与家长的意愿相悖时,多数父母第一反应就是“连我的话都不听”,然后强制按照自己的意愿执行。

父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们非但不领情,还偏偏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家长所要求孩子做的都是为他们好,但是,家长似乎丢弃了一个重要的东西——理解、倾听。

如果赵蕾的妈妈能够明白她为何急于找冰棍和脱外套,就不会以这样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了。一句“连我的话都不听”,意思非常明确:你必须听从我的,我才是绝对的权威。试想一下,如果家长总是重复对孩子讲这句话,会给他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孩子会无条件地服从,不再用大脑思考,即家长所谓的“听话”。因为家长的这句话就向孩子传达出:你要无条件地服从我的命令。渐渐地,孩子就会放弃自己的思考,更不会考虑到严重的后果。当然,这种状态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能力,严重者会降低孩子的自主性,致使孩子缺乏判断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可是,在此专家告诫广大家长:“太听话的孩子问题往往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众多经验证明,“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有创造力。究其原因就在于,淘气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广阔的视野,因此大脑受到的刺激就越多,也就更容易激活孩子的智商。所以,适当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评价是有好处的,它能够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但中国式父母似乎更喜欢老老实实的孩子,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地服从自己,倘若孩子有一点调皮,他们好像就无法容忍,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往往限制较多,管得过死,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其实,调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其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因此,只要孩子行为不出格,对此就不要限制得过死,更不要让孩子看大人的脸色行事。

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不要再摆出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也不要再使用任何权威企图压制孩子。

那么,该如何才能教育出具备创造力和听话的孩子呢?

第一,家长要求孩子的行为要基本听话,不可以整天打架、骂人、不听从指挥,但思维上可以灵活运转,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主要以听话为主,此时,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到孩子大一些时,再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在行为上也可以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想法。

《领袖们》一书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写的,他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过分地强调每个人样样都要优秀,样样搞统一,从小就将孩子牢牢地驯服,不允许他们拥有独立的见解,更不允许有爱因斯坦称的‘离经叛道’,这种教育只能培养出守业型的人才。父母要真心地热爱创造型孩子,就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不要用传统的观点把孩子训成‘小老头’。”

美国科学家福克曼说:“固执与执著两者之间的区别非常微妙,如果你的想法成功了,每个人都说你非常执著、坚持不懈;如果你没有成功,人们就说你固执、顽固不化。”在西方教育体制中,家长允许孩子固执己见,因为在这里可能会蕴涵着执著的成分,所以,他们就允许孩子有“不听话”的行为,同样,也就保留了孩子的创造力。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考察工作,看见一个幼儿用蓝色画笔画出了一个“大苹果”。这时,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还抚摸了孩子的头部,孩子高兴极了。此时,这位专家问教师:“您为什么不纠正他,他用蓝笔画苹果?”那个教师笑着说道:“我为何要纠正他,也许数十年之后,他真能够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西方教育总是这样容忍孩子的“不听话”,其实这是有道理的。这种做法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在这里我们讲的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让孩子看到世界的独特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如果成人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粗暴地加以干涉,自然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是对他们创造力和创造思维以及创造欲望的保护。

“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创造人格中的“敢”字非常重要,它由敢想、敢说、敢做组成,因此颇具创新能力。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就是让不同意见敢于接受现实的考验,这一点非常重要。新时代的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就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释放被扼杀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波兰儿童心理学家加林娜·菲利普立克曾这样描述过儿童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发育是与思维和记忆的开发,以及孩子的情绪和心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在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凯特·格林纳威的游戏之书

    凯特·格林纳威的游戏之书

    假扮猫咪的孩子站在中间,其他孩子围绕着他站在一个固定位置上。一个人召唤另一个人说道:“猫咪,猫咪,给我一滴水。”然后所有孩子跑着更换位置。
  • 好父母要懂的61条心理法则

    好父母要懂的61条心理法则

    本书中既有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又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阅读本书,不仅能够让您了解到相关的儿童心理知识,更是您自我成长的一个过程。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咋有那么难?看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教育类畅销书第一名作者——林格如何解析学习本质,解放天下父母。本书是全国教育名家巡回报告会唯一指定用书,它最终价值是让教师和父母从单纯的“管教”里跳出来,一切为了获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帮助父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与孩子沟通这一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为此,本书选取亲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告诉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不同的情绪,如何正确地听、说、做,通过一系列简单、实用、高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主动积极地与父母配合。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揭开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神秘面纱,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极富革命性的理念,即儿童在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和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处于敏感期的孩子会根据“敏感性”的指令,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周围的环境中进行吸收和学习。抓住敏感期,将对儿童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书也对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指出成人应该处于观察者的地位,不要压抑孩子的发展,要学会富有智慧地爱孩子。
热门推荐
  • 枪之祖

    枪之祖

    神又如何,魔又如何,神魔大战殃及人间,一人一枪参与神魔之争,穿神刺魔,只为人间安宁
  • 静静地爆炸

    静静地爆炸

    二零一九年,三月一十四日,三点零几分,开启。
  • 求狱

    求狱

    凡人之罪,律法可判;修士之孽,何人可审?我的前路,是众生祈求的地狱。
  • 我要我们在一起

    我要我们在一起

    一个一次恋爱也没谈过的不婚主义,一个谈了十年恋爱却无疾而终的榆木疙瘩,以这个世纪最不科学的方式——相亲,组建了盲婚哑嫁的契约式家庭。她不相信爱情,却稀里糊涂地与那个男人开始了婚后生活。婚后惊涛骇浪、甜甜蜜蜜,居然开始期待白头偕老,没办法,遇上那样的男人,狐狸精都得投降。一个人一生中,至少要有那么一次全情投入地去爱。我们全心全意,彼此深爱着,进行中!
  • 红楼别梦之水木缘

    红楼别梦之水木缘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红楼一梦,道不尽人间悲欢离合事,搵不尽世人悲金悼玉泪。前世的她是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袅娜娉婷,一腔缠绵,还泪、报恩。今生的她是姑苏城中晶莹剔透的女子,风流灵巧,却命途多舛,泪恩既尽,此生何去何从?前世的他,是龙王三太子,千年苦修,百世寂寞,却甘愿为了她,削去仙籍,重堕轮回。今世的他,是尊荣的王爷,俊逸倜傥,不拘一格,却执着的为她披荆斩棘、遮风挡雨。似此深情厚恩,妾将何以还?一曲凄绝的葬花吟,柔肠百折,前世注定的缘,今生如何再续?水木相融,痴痴缠缠,如何执手相伴,笑看红尘?大厦将倾,红楼诸芳,又各自有着怎样的命运?机关算尽的宝钗能否如愿以偿成为贾府的宝二奶奶?探春远嫁番邦的又是因为怎样的阴谋?妙玉到底有着怎样的身世、又为何会遁迹空门?"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到底是怎样的故事?凤姐被休,垂死托孤。因父母作孽身堕烟花的巧姐儿如何脱身?覆巢之下,面对亲人的哀哀哭诉,独善其身的李纨能否仗义施援?伪善如袭人、刚烈似晴雯又会面对怎样的未来?续貂之作,还原心中的红楼。诗不成诗,词难为词,只抒胸臆尔。…读罢红楼泪阑干,孰解多情?罥烟眉、含露目,花若怜人花亦愁,徒叹息,痴心一片付谁家?潇湘月冷泪恩断,花明柳暗。别过往,续红丝,莫道流水苦无情,从头看,尘埃落定水木缘。————————————————————————————————————推荐竹子的新文~红楼续梦l之水黛情这里的水溶,不是生于优裕环境的天之骄子,而是木秀于林,历经磨难,啖尽人情冷暖,肩负重任的冷情皇子。逆境,绝望、世态炎凉,没有让他倒下,而是让他一次次的浴血重生,让他傲立不倒,更加强大。这里的黛玉,没有异能,没有强大的背景,她只是生于江南水乡,书香世家走出来的清灵脱俗女子。外柔而内刚,聪颖慧黠,坚强独立,走出木石前盟的重重阴霾,更加清晰的看待世态人心,于泥淖中卓然,不染俗尘。三生三世的等待,茫茫人海中相遇,凝眸时,情归处。他是冷傲的王,无情无爱,等待的只是能够点燃他眼眸的清灵。她是世外仙姝,孤芳自赏,希冀的只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何须后宫三千,今生有你,足矣。前路多艰,惟愿与你携手,不离不弃。
  • 穿成校园女神

    穿成校园女神

    一觉醒来,发现之间穿成《校草心尖宠》的女配林南竹,一遭变女神,而自己竟然是女汉子,怎样才能保住女神称号。1v1不虐渣也没有渣,不黑原男主女主
  • 醉残年

    醉残年

    红尘恋,千年一轮回。她是地下王者,让人闻风丧胆的黄泉之主,她曾爱过牵红线的白头老人,却被他所累。后来无意间遇到她的命中劫仙,为了他,她耗尽劫数……他是天界战神,千百年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藏起她。见她第一面,他就认定,这辈子,即便与整个天庭为敌,他也不愿离开她……他和她的三生情缘,早已参透了世间所有红尘。他们之间所有痴狂,都注定了情劫一场。[注:本书是散文集,有古有现,总体偏虐。可视为已完结。]
  • 宇宙嘉年华

    宇宙嘉年华

    这是一个极不平衡的宇宙,身穿牛仔裤与身穿动力甲的人难免会在某一处相见。这又是个极荒诞的宇宙,公司成为了帝国,法律成为了宗教。世界大到超乎你想象,文明几乎铺展到了宇宙的边界。世界又小到让你绝望,文明之间被几万光年的荒漠相隔开来。在这里,你唯一需要记住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发生。来吧,我相信你会玩得很开心,这里不是天堂,不是地狱,这里是嘉年华。(注:为防止有人抓硬伤,特此声明,本小说不是科幻)旧读者交流群被炸,新QQ群号:922671903
  • 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

    爱情是天上的圆月,婚姻是地上的大饼!热恋中的男女,喜欢问一个问题: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你喜欢我什么呢?常见的回答是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但是,追根究底,爱情在最初总是有那么一丝端倪可寻。
  • 北冥,有个鱼

    北冥,有个鱼

    初见时,白衬衫的清香和帅气的脸庞;再见时,篮球场上的汗水和优秀生榜单的照片。有一种喜欢是你的风,雨,晴天我都想了解。有一种喜欢会止于唇齿,掩于岁月。因为你是不可及的梦,所以我要做追梦人,追你的脚印,填满了我整个青春。追梦人池小虞没有想到,兜兜转转之后的若干年,自己真的可以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