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8300000061

第61章 凿开墙壁,借得光亮(2)

三国时期的刘备也很懂得这门学问,在黄巾之乱时,刘、关、张三人相遇后便有了桃园结义,成就了千古美名,同时也奠定了蜀王朝建立的基础。在刘、关、张三人结义时,他们都处于社会底层,虽然刘备算是汉室皇亲,却流浪街市,贩席为生;张飞只是个粗野的屠夫;而关羽也不过是杀人在逃的逃犯,正愁无处立身。三个人在结义后彼此帮助,才有了后来的一点成绩。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董卓之乱时,刘、关、张三人大战吕布,最后却只能打成平手,由此可以看出吕布是何等的英勇,但吕布只有一个人,虽然他十分能战,最终却依然被曹操所杀。可见没有帮手,一个人再有能耐也逃不脱悲惨的命运。而刘备则不同,他在关、张二人的帮助下,日益得势,最终成就了霸业,这才有以后的三分天下,关、张二人也成为开国元勋、蜀国的重臣。可以这样说,三个人算是各得其所了。

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都需要与人合作,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是独自取胜的。不但帝王将相需要他人的帮助,平民百姓也不例外,而职场生涯中更是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可以这样说,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只有发现它,并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会得到它。在职场中,要善于把握事情发展的有利时机,或者借助别人为自己创造有利时机,也就是从正面或侧面得到别人的帮助。

清朝末年的大太监李莲英对这点把握得十分巧妙。

在封建时期,许多贫困人家的男子被生活所逼,无奈之下到宫中当太监,过着有损尊严的生活。可是李莲英却和众人的想法不一样,他进宫做太监是为了出人头地,追求荣华富贵。

李莲英家境贫寒,人很瘦弱,如果以清廷太监的标准来看,他是不够资格入宫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宫里有一位太监是他的同乡,而且还是一个村子的。于是,李莲英决定依靠这位老乡拉关系实现自己的计划。

当时李莲英身无分文,根本没钱买东西送礼。他从别人的口里得知这个太监十分看重乡情,可是怎么做才能引起那个太监的注意一直在困扰着他,毕竟他连一块敲门砖都没有。

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某天,正是这个太监出来当值的时候,他就前去报名,并且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来历。这个太监听到李莲英的口音,眼神里明显表现出了诧异,于是抬头扫了一眼这位小同乡,暗暗把他的相貌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个太监的帮助下,李莲英慢慢做了慈禧梳头房中的太监,他手很巧,以梳得一头漂亮的发型而得到慈禧的宠爱,后来成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只说了几句家乡话,就让别人对他产生了好感,并且帮助他实现了目标。

在职场中难免会出现紧急、偶然的事件或需要帮忙的时候,这时有得力的人帮衬,事情也就容易逢凶化吉,遇事方能应付自如。然而这种帮助靠临时抱佛脚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只有在平时就注重人际关系,方能有效。

爬上“大人物”的肩膀

要想在职场上有所成就,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在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的时候,就要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而那个人最好是位“巨人”,这样能让你更快成事。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巨人的肩膀上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是一种谋略,同时也是成功的捷径,人们往往需要凭借“巨人的肩膀”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李渊发迹的历程中就没少使用这种“手段”。

公元617年,一直处于韬光养晦状态的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见反隋时机成熟,便毅然起兵。当时突厥势力强大,太原常常受突厥骑兵的侵袭和骚扰,为解除后顾之忧,李渊亲自给突厥写信求和,态度非常谦卑,而且又附上了厚礼,还表示希望得到突厥的援助。突厥始毕可汗回信说假如李渊自立为王,突厥就会派兵增援。

李渊手下的将士包括文臣谋士见强大的突厥希望李渊自立为王,都欢呼雀跃起来,纷纷劝李渊立刻登上王位。李渊早就有称帝的梦想,但此时,他却非常冷静,考虑得也很深远。

依照当时的局势来看,全国兴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起义军都明确地打着推翻隋王朝的旗帜,让饱受隋炀帝横征暴敛的人们趋之若鹜,所以农民起义军的声势才会迅速壮大起来。李渊自然是想取代隋炀帝自立的,可是他考虑到自己并不是农民起义军,他所依靠的主要对象还是官僚、新兴的贵族和豪强。这股势力和农民起义军有着完全不同的观念,他们有很强的“忠君”意识,也许他们反对某一位皇帝,但是他们绝不允许有人推翻整个隋朝,只是想用一位“明主”去取代当朝的皇帝而已。

当时隋王朝的主力军虽然名存实亡,可是地方贵族和官吏却拥有强大的兵力,他们为了确保自己的地盘或地位不受到威胁而控制着大部分武装力量,而且他们的军队丝毫不亚于朝廷的正规军队,而这是手拿锄头且分散的农民起义军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况且,从隋炀帝前一段时间镇压杨玄感反兵的果断迅速来看,隋朝虽行将就木,可它毕竟是一国之权所在,假如隋炀帝集中力量来剿灭自己,那么此时此刻恐怕有十个李渊也难逃被剿灭的命运。

经过认真思考以后,李渊断然否定了部下的意见,不但没有自立为王,反而以“尊隋”为旗号,留守关中的杨广之孙代王杨侑为新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这让突厥方面感到吃惊,因为在他们看来,李渊的声势非常浩大,甚至马上就要自立了,而隋朝的当权者一直怀疑李渊的野心,现在他居然打起了“尊隋”的旗号,不过,现在明着想推翻隋朝政权的农民起义军到处都是,既然李渊愿意“改邪归正”,隋朝政府又在拼命应付起义军,也就没心思去攻打李渊了,所以隋朝除了做一些少量的防御措施外,一时间没有对李渊发起过主动围剿,李渊便有了足够的时间一步步地发展壮大起来。

李渊当然是假意投靠,他的目的就是要以“尊隋”的旗帜迎合“忠君”思想浓厚的贵族阶层,这一招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有些类似,因为他是站在隋朝后代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召集众人的。代王杨侑的登位在贵族阶层看来是合乎情理的,而且这一次朝臣换班的过程更是让他们有了一次升官发财的机会。也就是说,谁能先加入到李渊的麾下,谁就会得到更好的机会和好处。于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贵族阶层争着投到李渊麾下。此时,李渊的实力急剧增强了。

但是显而易见,李渊的“尊隋”计划不过是个权宜之计,他只把隋朝当做一棵正在腐烂的大树,而自己又刚刚崭露头角,尚为幼苗,所以他机智地把自己创业的根基扎在这棵腐树之上,借用了其中的水分和养料,又能靠大树挡雨,甚至还让大树误以为他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从而对他悉心关照,可以说李渊从“尊隋”中得到了迅速壮大的有利条件,等到他的实力已经可以把隋朝这棵腐树砍倒时,他才正式与隋朝反目。

借助巨人的力量,让自己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由此可见李渊的心计之深。其实巧借别人的力量或威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极妙的处世之道。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也是靠此道发迹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著名探险家萨洛蒙·安德烈为了取得有关北极圈的科学数据,填补地图上的空白,决定组织一次北极探险活动。

安德烈在1895年时,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和计算,向瑞典科学院正式提出要乘飞艇去北极探险。在此之前,他就曾在美国学习与航空学有关的所有理论,而且还制造出由气球发展而来的飞艇,其有关飞行的试验曾在整个欧洲引起轰动。

提出这个计划后,最难解决的就是经费问题,因为人们对此表示不信任,也不甚关心,所以没什么人向他提供经费。没有钱,计划就无从开始。

安德烈开始整日为经费问题挨家挨户去找一些大企业家和大富豪,但没有一个人愿意投资做一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而且这是一项冒险,也就是说它完全可能没有任何成功的机会。于是,安德烈每天回家的时候都带着失望和疲倦。

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总算有一位开明且好心的富豪愿意给他此次冒险的全部费用,不过他向安德烈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他希望这次冒险行动可以得到人们的关注,假如安德烈一行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出发了,那么这次探险就没什么意义了。

安德烈听后觉得很高兴,同时他也赞成富豪的想法,于是两人经过一番商讨,安德烈继续他的募捐工作,此时不为筹钱,而是为了扩大影响。可是虽然安德烈跑遍全城,人们依然对此事毫无兴趣。

同类推荐
  • 那些美好女子教会你的事

    那些美好女子教会你的事

    本书讲述了靠前外20多个传奇女性的人生历程,如张幼仪、林徽因、孟小冬……这些女性的起点不同、身份各异,人生的结局却往往出人意料,她们在任何人生境遇下都能迸发出的生命能量,即使有些人的躯体已经归于永恒的寂静。这些美丽的灵魂可以引领我们穿越迷雾,走过生命的黑夜,让日益空虚的灵魂沐浴爱与善,让内心真正拥有安宁与勇气,从而穿越人生中的隧道,寻找生命的美好。
  • 薪商:就业的革命

    薪商:就业的革命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日趋恶劣的就业环境,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或者希望跳槽的职场新人,怎样才能实现找到高薪职位的梦想?著名职业咨询指导曹左先生告诉大家,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求职规划。合理的规划可以突出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使自我价值得到最大体现。即使在就业压力重重的今天,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要求,毕竟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左手能力,右手人脉

    左手能力,右手人脉

    现在是一个急需人才的时代。人才是什么?我想,人才就是在各个领域中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应该也算人才,不过是伪人才。放眼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多少都存在着“滥竽充数”的现象,存在着只会溜须拍马、乱拉人际关系而无实际能力的人。这样的现象轻则使集体陷入一片混乱,重则使国家、人民蒙受巨大的损失。“滥竽充数”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春秋时期,但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深刻的,21世纪,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一定要做一个不仅人缘好而且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本书将使您的能力如虎添翼,将让您的人脉创造机遇,引来幸运之神,从而早日成功。
  • 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哈佛人生智慧的书,从做人、做事、性格、交往和处世等方面遴选了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阅读这些经典的人生故事,可以从中感触到哈佛精神的精髓所在,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与哈佛大师进行深层的沟通。不可否认,这些人生故事就像哈佛给予的人生忠告,品味它们,就好像浸润在智者的思想里……
  •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针对销售人员口才上的需求,列举出销售过程中必备的四种话术技能——客套话、专业话、赞美话和巧妙话,有针对性地对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和提升,适合销售人员的需要。本书在内容设计上也进一步符合销售人员所需,从接触客户、产品推销到促成交易、售后维系等环节,均可以运用书中所提供的话术技巧实现步步为营、顺利成交的目的。提高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技巧,正是本书的宗旨。
热门推荐
  • 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精心选编了孔子、孙膑、李白、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百余位杰出人物的成长、成才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等等。他们或者志向高远,抱负不凡;或者热爱祖国,公而忘私;或者孝敬长辈,谦恭礼让;或者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或者聪明机智,智力超群;或者勇于探索,善于发现。透过故事,孩子能够看到名人怎样对待困难和失败,怎样对待兴趣和学习,怎样对待亲人和朋友……并受到激励、启发和教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在下一个夏天等你

    在下一个夏天等你

    『改编自真实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被人拒绝过。
  • 锋芒出,枭妃万万睡

    锋芒出,枭妃万万睡

    她是妖娆动人魅惑众生的第一美人,亦是锋芒尽敛杀戮决绝的暗夜之王,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代魔尊!可眼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王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小王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魔法师的遗产

    魔法师的遗产

    围绕着一栋洋房中遗失的十二件遗物展开了一场争夺战。讲述了洋房与十二遗物的继承者和其他遗物持有者的故事。
  • 胡风为何不“投降”?

    胡风为何不“投降”?

    1949年年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收拾残兵败将,“料理后事”准备逃往台湾;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一面运筹帷幄策动“宜将剩勇追穷寇”,一面殚精竭虑筹划建立新政权。此时,国共在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对文化名人的激烈争夺战。国民党虽大势已去,但“贼心不死”以图东山再起,仍有一部分文化名人“死心塌地”地跟着蒋介石去台湾;共产党即将上台“坐天下”,需要大量文化名人捧台,于是在共产党高层的周密策划和精心组织下,一批秘密潜入香港的文化名人分期分批北上,抵达北平准备参加标志着“大团圆”的新政协会议。
  • 你曾经是少年

    你曾经是少年

    15岁的时候,陶然还是一个喜欢SHE的善解人意的乖乖女,苏木还是一个人设建立在不学无术之上的高冷坏小子,却没想到一次意外的打架,一包求和的辣条就意外的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从《恋人未满》到《说你爱我》,后来苏木对陶然说:我这辈子都会喜欢你!
  • 我有一座侦探馆

    我有一座侦探馆

    陈锋:“这里是一座侦探馆,请问有什么能帮你的。”路人甲:“接下来我要说的事你千万别害怕”陈锋:“我们是专业的,什么事都不会怕”路人甲:“我家猪丢了”陈锋:“......”
  • 西楚聊斋

    西楚聊斋

    《西楚聊斋》是一部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西楚野史故事集。西楚因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而名扬天下。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汉文化的重要策源地、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西楚人多负雄杰之气,在历史长河中屡屡掀起巨波大澜,留下说不完的荡气回肠的故事。作者经十年春秋,阅读千百部野史稗乘和笔记小说,溯源探流,钩沉索隐,以白描的手法,朴实的文风,简洁的文字,从古代典籍中选材,撰写出365个短篇,揭示出西楚地区厚重而多样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历代西楚人民的精神风貌,对发掘的民族文化遗产,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了解西楚历史、促进民族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
  • 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人生是一连串的偶然

    潘石屹、张朝阳、龙永图、任志强、王潮歌、张维迎、周其仁、高西庆、阎焱、陈浩武……这是一群在商界、学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拥有独特的经历,体会过艰难困苦的岁月,极具远见卓识。他们曾在迷茫中忐忑徘徊而最终顿悟,曾在痛苦中执着奋斗而迎来希望,也曾在欲望中摸索前行而获得成长。他们聚首于此,追忆往事,回首他们的青春岁月,分享经历风风雨雨之后所彻悟的生命真谛。如果人生只是一连串的偶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道路、追逐梦想、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