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5300000010

第10章 《清明上河图》之谜(1)

宋代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风俗画的杰出代表,为我国古代美术遗产中的伟大杰作之一。自从它问世以来,受到上至皇帝宰辅、下至文人学士的赏识和珍藏,辗转至今,历时八九百年。

张择端,字正道,宋朝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的画家,翰林。徽宗时(1101~1125)在翰林画院任职。他在所作的《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工笔画中,以高度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出“珠帘十里沸笙歌”的盛况,表现了当年“汴京社会生活富庶风貌”的主题。这件被称为古代绘画艺术瑰宝的杰作,不仅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世界美术史中也据有很重要的位置。可围绕着这幅画,也留下了不少谜团。

宋代市井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画幅浩大,艺术精湛。画系绢本,着色清淡。

画幅宽24.8厘米,横长528.7厘米,为我国绘画艺术史上罕见的长卷,被历代誉为“国宝”。

在画幅中,作者凭着对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风土民情的熟悉,选择了汴京几处典型景物,如繁忙的汴河漕运、虹桥上的行人、东角子门内林立的店铺等,连缀起来,描绘出京城京郊三教九流、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景象,真实地反映出当年这个古都城的繁盛和壮丽风光。

全图可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汴京市郊景物:薄雾疏林,茅檐低伏,阡陌纵横,杨柳新绿,其间有送炭入城的驴队,有出城的旅人,还有扫墓甫归的轿乘等,鱼贯往来,非常热闹。中间部分画的主要是虹桥及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商贩云集,行人如织,车马穿梭往来,桥上一群人正围观一艘正欲下桅杆穿过桥孔的大粮船,反映了汴河在北宋扮演着国家漕运枢纽的重要角色。后一部分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以汴京内城东南的东角子门(城楼门)为中心,街道上行人车马络绎于途,乞丐、贩夫、走卒、仆役、轿夫、工人、艺人、僧侣、官绅等男女老少无不毕集。牛马驴车、轿子、驼队、力车、吊车、太平车、平头车等,巨细纷陈。

展开画卷,从汴河到街市,只见沿河建筑高悬市招,各种颜色的彩旗飘扬,招引着来往于汴河与马路间的客商;到了繁华闹市,各式各样的店铺均有显眼的大招牌,如:香店、药店等等,简单明了,举眼便知。在虹桥的左上方,一幢挂着“新酒”条子旗市招的大酒楼,不但门前彩旗飞扬、彩带飘舞,大门顶上还扎有数丈高的彩架,飞檐翘首,光彩夺目。来往于巷陌路口、桥门市井之间的小贩,有的推车、挑担,有的设摊,形形色色各具形态地招徕着生意。如此纷繁的街景,在画幅中有聚有散,有呼有应,神态各异。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画中共有人物1643个,动物208头。明代诗人李东阳在《清明上河图记》一文里,对画面上的人物作了生动有趣的描述:“人物则官、士、农、贾、医、卜、僧道、胥隶、篙师、缆夫、妇女、臧获之行者、坐者、授者、受者、问者、答者、呼者、应者、骑而驰者、负者、载者,抱而携者,导而前呵者,执斧锯者,操畚箕者,持杯罂者,袒而风者,困而睡者,倦而欠伸者,乘轿而搴帘而窥者。又有以板为舆,无轮箱而陆曳者;有牵重舟溯急流,极力寸进,圜桥迎岸,驻足而旁观,皆若交欢助叫,百口而同声者。”可说画家把世间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动作、神态、衣着、表情都描绘得惟妙惟肖。

“清明”是清明节吗

一般认为,《清明上河图》的画作题材为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故名之曰:清明上河图。所以,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词曾有过一些争论,但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似无异议。

“清明”一词见诸文字记载,最初是金人张著的跋文。张文中,曾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自此,《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定了下来。元人杨准在他的长跋中还着重说明这画卷题签的是宋徽宗赵佶,并盖有小印。明人李日华在他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画卷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如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画卷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春景就更无人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择、徐邦达、张安治等,皆主“清明节”(或曰“春景”)说。郑振铎就说:“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三月三日,许多树木还是秃枝光杈,并未长叶,天气还有点凉意,可是严冬已经过去了。”把“三月三日”这个具体日子也肯定下来了。张安治在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介绍丛书·清明上河图》一书中,也肯定这幅画是描绘“在清明节这一天城郊人民的种种活动”,画面上描绘了“一些清明节的风俗特征,如上坟、探亲、轿上插柳枝、大店铺装饰了‘彩楼欢门’等”。

对此传统看法首先发难的是孔宪易。他在1981年第2期《美术》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对“清明节”说提出异议。

孔文就画面中所描绘的内容,对“清明节”说提出了八点质疑:

1.画卷的开始,画有一队五头小驴,每头驴背上驮着两篓木炭,正从小路送往京师而来。据南宋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会”。因此认为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是违背宋人生活习俗的。据此,孔文说:“这是画家首先告诉读者,这是秋天,冬日不久来临,这些木炭是东京准备过冬御寒用的。”秋季营运冬季货物比较合理,商人早在春天营运冬季货物,在时间上来说太早了,不符合经济规律。

2.画中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赵太丞家门口垂柳枝叶茂盛,画面上还出现了光着上身的儿童,这些都不可能是清明时节的事物。因为当时的汴京在清明前后仍是春寒料峭,是不可能出现这番情景的。

3.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回向城市一段,传统的看法是上坟扫墓而归。孔文在分析了拿着扇子、光着膀子等人物形象之后认为,“这群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

4.画上有不下于十个持扇子的人物形象,除个别上层人物有可能用扇“便面”外,一般群众持扇应该说是夏秋季节用于驱暑、驱蚊,如果这画卷画的是清明时节,感觉不太对头。而且画上的执扇人物,有的扇风,有的遮阳,这也是夏秋暑热天才有的景象。

5.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孔文认为“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东京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6.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暑”字也可能是“香”字)这样的小茶水摊。孔文认为“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且“饮子”即汤药,出售这类饮料的季节当属夏秋暑热季节,而清明时节是用不着“饮子”防暑降温的。

7.在虹桥的南岸、北岸和桥上有几处摊子上放着切好的瓜块。孔文认为可能是西瓜,而西瓜是典型的夏秋瓜果。

8.画面上临河的一家酒店,在条子旗上写着“新酒”二字。

孔文认为这是画家明确地告诉读者,画的是中秋节前后。宋时一首题为《重九》的诗写道“都人是日饮新酒”,饮“新酒”的重阳节自是深秋。另据《东京梦华录》的“中秋”条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宋时秋粮收后,要酿酒庆丰收,是谓“新酒”,而前人记载中并未发现有清明时节卖新酒的。至于“彩楼欢门”,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酒店的“彩楼欢门”系永久性的,并非清明特有的标志。

《清明上河图》除以其卓越的艺术技巧令世人瞩目外,还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受到专家学者们的赞赏。画中所描绘的情景甚至地理位置都可以从《东京梦华录》中得到印证。故孔宪易的文章尽管尚无足够的有力的论证推倒“清明节”说,但他在文中提出的几点质疑不无道理。

继孔宪易一文后,最近邹身城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也认为“清明”不是节令。

同类推荐
  • 扎染:知道这些就够了

    扎染:知道这些就够了

    想做个手艺人?想徜徉在植物的色彩和布的质感之间?知道这些就够了。《扎染:知道这些就够了》是一本为希望学习扎染技能、但从未尝试过的读者打造的书。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扎染技巧,对染料和布料的选择进行了简要的指导,并收录了扎染的技巧和诀窍,助你在“扎染之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阅读本书后,请按照我们提供的方法,亲自动手尝试一番吧!
  • 太阳的脉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太阳的脉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从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出发,依次涉及月球、行星、彗星、小行星、流星、卫星、太阳、恒星、银河系、星系和宇宙,其间插入一些重要的相关知识、历史掌故、成就和公众普通感兴趣的间题。尽可能将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历史沿革,重大发现、天文学家的主要质献,以及通过空间探测所取得的成果,以通俗的语言向读者逐一介绍。
  • 外星秘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外星秘密百科(奥秘世界百科)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奥秘现象及其科学探索,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和自然的金钥匙,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和自然的主人,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改造自然,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 地球海洋奇观百科

    地球海洋奇观百科

    宇宙是个大迷宫,地球是个万花筒,真是奥妙无穷,神秘莫测,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奥秘现象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捉摸不透。
  •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精确而刺痛人的社会等级指南,畅销三十年的品味评判毒舌之作。经济能力决定品味。每个人都不想扮演自己。本书为您详细解读人世间的势利嘴脸。
热门推荐
  • 南山隐

    南山隐

    刘秀来到异世界,一无所有,从荒野开始,一点一滴打造自己的梦幻家园。悠居南山,种点奇花异草,养几只灵禽异兽,乐在其中。南山南,南山有谷堆,酿成美酒喝出春夏秋冬一杯又一杯,北海北,北海有墓碑,地下葬着魑魅魍魉一堆又一堆……
  • 萌物王妃

    萌物王妃

    世界上最崔悲的事儿不是一朝穿越,沦为爹不详的小可怜,而是她一个如花似玉的小美人被误认为是男人。苍天啊,她很想一巴掌拍死他,可郁闷的是,十个她也不是这二货的对手?好吧……小女子报仇十年不晚。她发誓总有一天要把他打成猪头,连他爹妈都不认识的那种……王爷有什么了不起,本姑娘照扁不误!
  • 凰御九都

    凰御九都

    一缕孤魂,不知生为何人。误入龙族秘境,却穿越了。坏了!!!捡宝了!!!古龙族后裔!魔武双修!天赋惊人!契约魂器里的大爷居然活了上万岁!!!等等!什么?你说,你是我的未婚夫?龙若璃看着压在自己身上的妖孽美男。努力咽了口吐沫。“羽皇殿下你该不是搞错了吧!”“搞错了!”羽皇殿下站起身来一脸正经说“怎么会,不行我脱了衣服让你验验。”然…当身世之谜渐渐浮出水面,才知道自己曾经历的天大阴谋,她大笑“敌人们,准备好被灭了吗?”
  • 去往流年

    去往流年

    第一年,徐以繁想,老话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第二年,徐以繁想,我又不是马第三年,徐以繁想,程未然又不是草徐以繁回国了,她不想什么马不马草不草的了,她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程未然却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孽缘了,能不能得一个孽缘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钢之魔法师

    钢之魔法师

    他被穿越了成为大法师的魔宠,然而终极召唤进行时他本来有机会变成个超级强者,却鬼使神差的选择了一个毫无战斗力的辅助天赋,能查看任何人心里的想法,做为化工双硕士学位的亚洲第一实验员,渐渐的他发现魔法什么的,其实真的很简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配逆袭,有个太子好缠人

    女配逆袭,有个太子好缠人

    书穿《女配王妃逆袭升职记》,追了一年半的宫斗文,配角被作者写死了!羽楚楚崩溃了有木有,咒骂了一顿作者后,居然被作者塞到了文里,变身成了女配。女主天生媚骨万人迷,女主天资聪慧最得宠。羽楚楚:“主角有金手指啊,女主有成群结队的男人爱啊,我啥都没有!我活的过一章?”“谁说你什么也没有,你有一个祸害你的女主,利用你的渣男,还有嫌弃你的男主,还有还有……”羽楚楚:“我去你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遇见许多人,都不及你好

    本书以沈从文经典小说、《湘行散记》、《湘行书简》为基础,以情感为主线,选取先生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读者心灵柔软质地、与现代人的情绪有契合之处、能给人以启示、在微博微信广泛传播的沈从文经典语录所在的情感类文章。分为小说篇(湘水多情)、散文篇(时光知味)、书信篇(见字如面)三部分,通过篇目的选择,内容的编排,版式、封面的设计,使沈从文的作品更年轻化和时尚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有耳目一新之感,与现代人的情感相契合,引起共鸣。感受沈从文的浪漫情怀和浓厚的人间情味,展现生命中真实、温暖而无私的爱,唤起读者心底对美好真情的向往。读沈从文,连惆怅也有了淡淡的暖人情味。